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教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55771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教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教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教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教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教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教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教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教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教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导入: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

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

(如:

《静夜思》等)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

    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上的注释或课外资料来理解)

    敬亭山:

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

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初读古诗

  师:

诗人独自一人坐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呢?

让我们读读古诗。

    生齐读──抽生读──再齐读(把古诗读正确、流利,并在读中感知古诗大意。

 三、自读自悟诗意

  1、学习诗的一、二两句:

   ⑴ 自学:

   ① 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 结合诗句,利用字典、课文注释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⑵ 反馈自学情况:

   师: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李白在这首诗中描绘了这样的一幅画面呢?

请同学们把诗中所描写的画面画在黑板上。

(学生如面露难色,不敢上台。

  老师可减轻难度:

你想到了什么就画什么,画不完也没关系,其他同学还可以补充,我们共同来完成这一幅画。

究竟这些同学画得对不对,好不好,就请大家根据诗句的意思来评价,看看你是不是把诗句读懂了。

  课堂预设:

  生1:

画了一座大山,又在山上画了一个亭子,亭子中站着诗人。

     刚画完,就有学生提意见:

  诗人是坐在敬亭山上的,你怎么画起是站着的呢?

这时,又有几个学生附和。

这位一听有道理,赶快将人画成坐着的了。

  师引导:

下面的同学说得很对,黑板上的同学也改得很好,你们读得可真仔细,非常好。

谁能接着画出诗中的景象呢?

   生2:

走上台,很认真细致地在天空中画了两片云,又画了一只鸟。

   师问:

他画得好吗?

   生甲:

他的鸟画得很好。

   生乙:

他画得不好。

诗中说“众鸟高飞尽”,“众鸟”说明有很多只鸟,他却只画了一只鸟。

你说得有道理,能上来帮他改一改吗?

又在黑板上多画了几只鸟。

这下他画对了吗?

  生丙:

我觉得不对。

因为“众鸟高飞尽”是说鸟飞得很高,很远,都快看不见了。

他却把鸟画得这么大,这么清楚。

这些鸟改怎么画,你上去画出来,好吗?

  生丙,兴致勃勃地走上台,用简笔画画了一排小小的鸟影。

这下,他画对了吗?

  生齐答:

对了!

  师小结:

   刚才,你们读诗读得很认真,画儿也画得很好。

你们仔细琢磨了诗中每个字、每个词的意思,认真体会诗中每句话的意思,理解得很准确。

你们用老师讲,自己就读懂了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你们真能干!

让我们来读读诗的第一、二句吧。

(齐读)

   诗的第一、二句所写的景色,给你什么感觉呢?

   (孤独、凄凉、幽静)

   (这个环节,利用了中年级学生喜欢画画儿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绘画中、讨论中、修改中逐步悟到了学习古诗的方法。

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想象画面”的学习习惯。

这种方法,适合于写景的诗,而且,诗中的画面容易画出来。

  2、学习诗的第三、四句:

诗人坐在敬亭山上,面对此情此景,心情如何呢?

我们一起来读读后面两句吧!

  生:

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

(师生评议)

  尽:

没有了。

  孤云:

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闲:

休闲,休息。

  厌:

满足。

  诗句意思:

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

“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

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诗意:

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

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三、领悟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常说“写景是为了抒情”,那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介绍写作背景。

学生结合背景资料理解:

  (为以后学生学习利用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埋下伏笔。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五、布置作业

  1、熟背、默写《独坐敬亭山》。

  2、课外阅读李白其它的诗文。

第二课时 

《望洞庭》

  教学过程:

  一、复习《独坐敬亭山》

  二、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望洞庭》

  1、诗歌的作者是唐朝的刘禹锡。

  2、理解:

    望:

遥看

    洞庭:

洞庭湖

  3、交流有关洞庭湖的资料。

  4、师小结:

  八百里洞庭,湖中有山,湖外有湖,烟波浩淼,碧波万倾,水天相接,气象万千,号称天下第一水,有神仙洞湖的美誉。

自古以来,它以湖光山色引人,使得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无数名篇佳句。

  5、今天我们要学的《望洞庭》就是唐代诗人刘禹锡途经洞庭湖时留下的诗句。

  (板书:

由题入手,了解背景)

三、轻读诗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借助拼音,读通读顺)

四、理解字义

  1、和:

和谐

  2、山水色:

这里泛指君山一片碧绿。

  3、看图理解(青螺、银盘)。

    (理解时要求学生加以想象)

五、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1、学生说。

理解字意,串讲诗意(想象))

  2、师小结:

  是啊!

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你们体会到诗人当时的什么情感?

  3、赞美之情。

  4、练读,感情读。

体会诗情,感情颂读)

六、背诵

  1、短短28个字,运用了三个比喻句,将一幅山水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领略到了诗歌的魅力。

  2、让我们试着把它背诵出来。

    (板书:

背诵、默写)

七、小结古诗学法

  1、由题入手,了解背景。

  2、借助拼音,读通读顺。

  3、理解字意,串讲诗意(想象)。

  4、体会诗情,感情诵读。

  5、背诵、默写。

八、我们用这种方法学习了两首古诗

  1、齐读。

  2、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秋月、有山有水、景美)

  3、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结:

    同是写秋天月夜美景,但李白是借景抒情,而刘禹锡是赞美之情。

感情不一样,意境也不一样。

    凄凉、凄美、依依不舍

    月色柔和,景色柔美、

  4、这就是诗,因此需要我们去研读、去体会。

九、作业

  默写两首诗

十、家庭作业

  回家写出第二首诗的意思。

第三课时 

《忆江南》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

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揭题: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

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

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

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

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江南)。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4、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5、介绍“词”与“词牌名”。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

(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

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

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

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

江南——好。

   引读: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

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

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

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

“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

(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三)浓浓的江南情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1、自由读

    2、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

    师:

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

(读词)

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

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

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

四、回归生活,珍惜现在。

回首江南,思念江南,他悲伤,他感怀,他深情,然而,他又十分甜蜜,因为他庆幸——

  1、补充句子:

诗人庆幸。

(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

  2、总结: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离别也是欢喜的挥手,回忆更是美丽的幸福。

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惜与朋友的相知、珍惜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让痛苦与后悔远离过去,让幸福与甜蜜永随回忆。

《桂林山水》

2

1、通过自主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