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112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0689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112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112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112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112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112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112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112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112含答案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112含答案Word下载.docx

B.优秀文化能推动政治进步

C.文化是政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D.文化以经济为基础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民主”一词,可以看出本题考查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优秀文化能推动政治进步,B符合题意。

3.下面漫画说明(  )

A.经济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

B.有些人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

C.不同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水平会形成不同的文化现象

D.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经济作为基础

[解析] 漫画中的人把原来的书店改为酒家,反映了一些人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文化的重要性,不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所以B项符合题意。

4.我国的许多成功企业,经常从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中汲取经营智慧,形成并发展了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A.文化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B.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主要说的是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A项符合要求。

B项说的是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

C项讲的是文化的地位;

D项讲的是文化与政治的关系,皆不符合题意。

5.当前,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基层民主要求农民具有相应的科学文化水平。

在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时,村民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发表意见;

要参与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批评与建议;

要审查账目、审核问题、阅读讨论材料等,文盲是无法做到这些的。

这表明(  )

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素养越高政治素养越高

D.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解析] 材料阐述的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A符合题意。

B、D与材料主旨不符。

C观点片面。

二、非选择题

6.济公活佛受世人喜爱。

浙江天台充分利用济公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致力于发展济公文化产业。

该县投资4000多万元复建了济公故居,每年吸引了数十万的济公信众及游客来朝觐和游览。

同时该县还逐步形成了涉及酒类、食品、保健品、影视等多个行业的济公文化产业。

天台山文化在“以文育人”的同时正在“以文润物”,这个小县正在因文化而强劲崛起,文化力正在转化成强大的经济力量。

该县县长说:

“我们把握天台山历史文化的优势,把文化当作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增强了天台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运用《文化的社会作用》的知识,谈谈该县做法的合理性。

[答案]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个小县正在因文化而强劲崛起,把文化当作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利用了先进文化引领经济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该县把文化力转化成强大的经济力量,“以文育人”的同时正在“以文润物”,充分发挥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促进经济、政治发展。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该县“发展济公文化产业”,多个行业共同发展说明了利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增强了天台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创新拓展

1.2013年第30届潍坊国际风筝节吸引了百万游客观赏,带动了潍坊旅游产业的发展。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材料表明(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C.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D.我国必须坚持以文化发展为中心

[解析] 潍坊风筝节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故选A;

B表述错误,先进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C表述错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我国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D错误。

2.衡量我们国家强大不强大,不是看有几颗原子弹、最高大楼在不在中国、最大广场在不在中国,而是看我们的文化够不够强大、够不够吸引人。

这一论断说明(  )

A.经济和政治反作用于文化

B.文化决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D.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答案] C

[解析] 题干强调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C符合题意;

A、B说法错误;

D与题意不符。

3.一位德国记者认为,美国的软实力甚至比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还要强大。

美国的文化,不论是粗俗的还是高雅的,都强烈地向外扩散着……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②坚决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拒绝外来文化

③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提升国家软实力

④加强文化交流和融合,全面吸收外来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题干通过美国文化软实力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对美国和世界的影响,启示我们要注重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①③正确。

对待外来文化,我们应该吸取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果,拒绝不良文化,②④错误。

4.2013年8月9日,“2013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大幕。

下列关于文化产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云南省的龙头产业

B.我们应该支持一切文化产业的发展

C.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使得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

[解析] A项夸大了文化产业的地位,错误;

B项说法太绝对化;

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故D项说法错误。

5.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

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

下列说法对上述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①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②经济是由人类和自然共同创造的,文化和政治是由人类创造的

③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又给予政治和经济以重大影响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这种关系”即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③④对这种关系论述正确,故答案选B。

①说法夸大了文化的作用。

②说法与题意不符。

6.2013年8月8日,第四届北京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在奥林匹克公园启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巨大作用。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③文化对社会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④文化决定社会的发展进程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其反作用具有两重性,③错误,排除;

④中的“决定”说法错误,排除。

7.不同时代的着装向我们表达了(  )

A.文化是对一定经济政治的正确反映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不同时代的经济政治活动孕育了不同的文化

D.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解析] 文化既可能是对经济政治的正确反映,又可能是歪曲反映,排除A项。

题干没有体现文化的超前与落后,排除B项。

题干也没有体现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排除D项。

8.梦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行奋进的灯塔。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阐述“中国梦”以来,这三个字激起了亿万中国人的共鸣。

谈及“中国梦”,不能不提及“文化梦”。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梦”、文化中国,是“中国梦”、民族复兴之梦的现实需要。

“文化中国”、“文化梦”让“中国梦”更加丰富多彩。

有人据此认为,文化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重要因素。

请运用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答案]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弘扬优秀文化有利于发挥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可以使文化消费更加丰富,发挥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促进社会的发展。

③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发扬优秀的文化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由此可见,文化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重要因素。

(一) 发散型主观题解题方法突破

[典型例题] 

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

该区某市致力于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了大量投资,充分整合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了“逍遥乡村游”旅游线路,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培养了各类高素质人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

[解题思路]

1.背景信息:

本题以山东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切入点,考查文化生活相关知识,材料虽不长,但信息丰富,要充分提取。

该市的主要做法为:

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整合文化资源、开发线路、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培养各类人才。

2.设问分析:

设问中的知识范围为文化生活,要求较为宽泛,待分析的事件为“上述做法”,切入的角度为理论依据。

3.理论依据:

材料涉及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也涉及了文化与劳动者的关系。

答案: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大影响。

某市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某市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③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某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名师支招]

四步骤法解答发散型主观题

1.试题特点:

与收敛型试题知识要求的知识点或知识块不同,发散型试题设问要求宽泛,知识跨度大,往往涉及教材多课知识,甚至需要借用最新时政语言进行解答。

收敛型试题主要解题思路是根据知识读取材料信息,发散型试题主要解题思路是根据材料信息检索相关知识。

发散型试题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立体思维、辩证思维,属于高考试题中的常见题型,也是最易失分的一种题型。

2.解题技巧

第一步,分析设问的规定性,把握知识范围、待分析的事件、切入角度等要求;

第二步,根据设问要求提取材料信息;

第三步,借助平时构建的知识网络及时政术语,检索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点;

第四步,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

[学以致用]

材料一 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变,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

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

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材料二 在传统书店普遍萧条的今天,台湾的诚品书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