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练习归纳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8996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练习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会计练习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会计练习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会计练习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会计练习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练习归纳文档格式.docx

《会计练习归纳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练习归纳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练习归纳文档格式.docx

4/(1+2+3+4+5)=40000(元)

第三年年折旧额=(158000-8000)×

3/(1+2+3+4+5)=30000(元)

第四年年折旧额=(158000-8000)×

2/(1+2+3+4+5)=20000(元)

第五年年折旧额=(158000-8000)×

1/(1+2+3+4+5)=10000(元)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

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

月折旧率

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

(1)在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折旧时,每年的折旧率都是一个分数,分母是折旧年限的前N项和;

分子依次是“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折旧年限-2)……”;

例如:

对于一个折旧年限为4年,原值为11000元,净残值为1000元的固定资产,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折旧时,第一年的折旧额为:

(11000-1000)×

4/(1+2+3+4)=4000(元)

第二年的折旧额为:

3/(1+2+3+4)=3000(元)

(2)“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但是,注意:

达到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前两年内,要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例】某企业一项固定资产的原价为2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00元。

则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分别为:

双倍直线折旧率=2/5×

100%=40%

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20000×

40%=8000(元)

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20000-8000)×

40%=4800(元)

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20000-8000-4800)×

40%=2880(元)

第四年、第五年的年折旧额=(20000-8000-4800-2880-200)÷

2=2060(元)

6.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是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十九条规定的除外。

7.影响折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固定资产原价

2预计净残值

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8.固定资产当月增加的当月不计提折旧,下月起计提折旧;

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9.不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①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②按规定单独作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③改扩建期间的固定资产;

④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10.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

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提示】每计提一次减值准备,都视为一个新固定资产的出现,需重新计算折旧指标。

涨的时候按原来的继续计提,跌的时候按新的。

11.

(1)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

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2)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

(1-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

100%(相当于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

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

折旧率

另外,为了调整该折旧方法的误差,要求在倒数第二年改为直线法。

(4)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

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100%

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11.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应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从该固定资产原账面价值中扣除;

不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12.

(1)投资性房地产的取得

成本模式公允价值模式

借:

投资性房地产借:

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贷:

银行存款贷:

银行存款

(2)企业将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日时:

贷开发产品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亏损时)

开发产品(账面余额)

其他综合收益(盈利时)

(3)企业将自用建筑物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成本模式公允价值模式

投资性房地产4借:

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取得时的公允价值)

累计折旧(原已计提金额)2累计折旧(原已计提金额)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原已计提金额)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原已计提金额)

贷:

固定资产(原值)或借: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方余额情况下)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1贷:

固定资产(原值)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或贷:

其他综合收益(贷方余额情况下)

13.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折旧、不摊销、不减值)

企业只有存在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13.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

将计量模式变更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润)。

14.商誉的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无形资产。

15.【提示】下列各项不包括在无形资产的初始成本中:

①为引入新产品进行宣传发生的广告费、管理费用及其他间接费用;

②无形资产已经达到预定用途以后发生的费用。

16.企业应当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进行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期末进行减值测试)

17.无形资产应自可供使用当月起开始摊销,处置当月不再摊销

18.如果长期待摊的费用项目不能使以后会计期间受益的,应当将尚未摊销的该项目的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19.如果无法可靠区分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将其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记入“管理费用”科目。

20.产品成本核算步骤:

1)找共耗费用(待分配费用)2)找受益者及标准3)求分配率4)求各自的分摊额=各自的标准*分配率;

最后一个用减。

21.1.★直接分配法(不对内分配,只对外分配)

  ★直接分配法的特点是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而是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

22.  采用此方法,各辅助生产费用只进行对外分配,分配一次,计算简单,但分配结果不够准确。

适用于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不多、不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企业产品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

23.交互分配法(先对内分配,再对外分配)

  交互分配法的特点是辅助生产费用通过两次分配完成,首先将辅助生产明细账上的合计数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部门相互提供的劳务数量计算分配率,在辅助生产车间进行交互分配;

然后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即交互前的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再按提供的劳务量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收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方法的优点是提高了分配的正确性,但同时加大了分配的工作量。

计算公式:

★对内交互分配率=辅助生产费用总额/辅助生产提供的总产品或劳务总量

  ★对外分配率=(交互分配前的成本费用+交互分配转入的成本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成本费用)/对辅助以外的其他部门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总量

交互分配法的计算过程:

原理:

先按总量对内交互分配,再把交互后的费用(有进有出)按对外提供的劳务量对外分配。

过程:

(一)对内交互分配

1.交互分配率=某辅助车间的生产成本总额(原)/辅助车间提供的劳务总量(包含对内对外)

2.分配额(只求辅助车间的,其他不求)=受益者的劳务量*分配率

3.分录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进)

——供电(进)

辅助生产成本——供电(出)

——机修(出)

4.求交互分配后的各辅助车间的实际费用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原来的费用+别人分配进来的-我们分给别人的。

(二)对外分配

1.对外分配率=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辅助车间对外提供的劳务总量(原劳务总量-对内)

2.对外分配额:

(只求对外,辅助内部不求)

分配额=受益者的劳务量*分配率 

3.★按计划成本分配法

  计划成本分配法的特点是辅助生产为各受益单位提供的劳务,都按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包括辅助生产内部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

不需要减转出的费用,即★只加不减)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采用简化计算方法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这种方法便于考核和分析受益单位的成本,有利于分清各单位的经济责任。

但成本分配不够准确,适用于辅助生产劳务计划单位成本比较准确的企业。

   各受益单位应负担的辅助生产成本=该受益单位劳务耗用量×

计划单位成本

★实际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归集的费用+按计划分配率分配转入的费用

  【注意】★不需要减去转出的费用,即只加不减 

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采用简化计算方法的差额全部计入到管理费用

实际成本=原来的+进来的;

计划成本=劳务总量*计划单价

  4.★顺序分配法(梯形分配法)

  顺序分配法,也称梯形分配法,其特点是按照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多少的顺序分配费用,★受益少的先分配,受益多的后分配,先分配的辅助生产车间不负担后分配的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

适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受益程度有明显顺序的企业。

★顺序分配法计算注意:

  1.第一次分配直接根据已知计算。

  2.第二次分配时,分子变大,分母变小。

 5.★代数分配法

  代数分配法的特点是先根据解联立方程的原理,计算辅助生产劳务或产品的单位成本,然后根据各受益单位耗用的数量和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此方法有关费用的分配结果最正确,但在辅助生产车间较多的情况下,未知数也较多,计算工作比较复杂,因此,本方法适用于已经实现电算化的企业。

24.制造费用的分配

  通常采用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或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或生产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