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课堂探究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2052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5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课堂探究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课堂探究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课堂探究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课堂探究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课堂探究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课堂探究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课堂探究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课堂探究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课堂探究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示例】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下列各组物质中,两种物质类别相同的是()

A.氧气、氧化镁B.硫酸铜、氯化钠

C.硫酸、碳酸钠D.硝酸银、氢氧化钠

解析:

氧气是单质,氧化镁是氧化物,硫酸是酸,氢氧化钠是碱,硫酸铜、氯化钠、碳酸钠、硝酸银均是盐。

答案:

B

技术提示对化学反应的分类

将化学反应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的分类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但由于这种分类方法只是从形式上划分的,因此,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也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

2.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非金属单质

①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如H2+Cl2

2HCl

②能与某些金属单质反应,如O2+2Cu

2CuO

③能与碱溶液反应,如

④能与盐溶液反应,如

(2)金属单质

①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如Cu+Cl2

CuCl2

②能与酸溶液反应,如

③能与盐溶液反应,如

(3)酸性氧化物:

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例如:

CO2、SO2、SO3等。

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2+H2O

H2CO3,SO2+H2O

H2SO3,SO3+H2O

H2SO4。

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②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如CaO+CO2

CaCO3

③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CO2+2NaOH

Na2CO3+H2O

④能与盐溶液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如

其中第①③④中的酸性氧化物应是可溶的。

物质的通性是一般所具有的,但是物质又有自己的特性。

正所谓共性与个性,普通与特殊的关系。

(4)碱性氧化物:

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CaO、Na2O、MgO、Fe2O3、CuO等。

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如BaO、K2O、CaO、Na2O溶于水立即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其他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氧化物还可以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大都是碱性氧化物,个别的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只能是酸性氧化物,个别氧化物(如CO、NO等)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②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如

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如FeO+2HCl

FeCl2+H2O

④能与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如CaO+H2O+Na2CO3

CaCO3↓+2NaOH

其中第①③④中的碱性氧化物应是可溶的。

【示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B.凡是酸性氧化物都可直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C.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该酸的酸酐

D.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对概念性表述问题的正误判断,可采用举反例法处理。

非金属氧化物如H2O、CO等就不是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中SiO2等既不溶于水也不能与水反应;

金属氧化物中的Mn2O7等是酸性氧化物、Al2O3等是两性氧化物,故A、B、D均不正确。

对于C选项,如

,可见NO2并不是HNO3的酸酐。

答案:

C

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的氧化物叫做不成盐氧化物,如CO、NO等。

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如Al2O3。

(5)酸

①能使酸碱指示剂发生变化,使石蕊试液显示红色。

②能与金属反应,一般生成氢气,如

③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如

④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

⑤能与盐溶液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如

(6)碱

①能使酸碱指示剂发生变化,使石蕊试液显示蓝色,酚酞试液显示红色。

②能与非金属反应。

③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④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⑤能与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如3NaOH+FeCl3

3NaCl+Fe(OH)3↓

(7)盐

①金属+盐

金属+盐(必须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

②酸+盐

酸+盐(碳酸盐+酸

盐+H2O+CO2↑)

③盐1+碱1

盐2+碱2(参加反应的盐和碱都必须是可溶于水)

④盐1+盐2

盐3+盐4(参加反应的盐都必须是可溶于水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规律)

【示例】将

(1)中的物质与

(2)中物质的分类用短线连接起来:

分类连线时,一定要明确分类的标准,并注意同一物质分类标准不同,可以在不同的类别中。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

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

一种分散系中只能有一种分散剂,但可以有多种分散质。

常见的分散剂有两种:

一种是无机溶剂,例如水;

一种是有机溶剂,例如酒精、苯、四氯化碳、汽油等。

如果分散系中有这样的物质,它们一般作分散剂,其他物质作分散质。

分散系中分散剂和分散质的划分没有特殊的规定,一般情况下是由物质的量的多少来确定。

泥水中泥为分散质,水为分散剂,因为泥水中水多而泥少;

泥浆中水为分散质,泥为分散剂,因为泥浆中泥多而水少。

2.几种常见的分散系

(1)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液、固)不同,共有九种类型。

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

云、雾

微小水滴(液)

空气(气)

烟、灰尘

微小尘埃(固)

食盐水

NaCl(固)

水(液)

酒精的水溶液

酒精(液)

有色玻璃

金属氧化物(固)

玻璃(固)

(2)按照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来分(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

分散质粒子直径

稳定性

溶液

小于1nm

均一、稳定体系

胶体

1~100nm

介于稳定与不稳定之间的体系

浊液

大于100nm

很不稳定体系

技术提示分散系的树状分类法

3.胶体

(1)概念:

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2)外观:

胶体是一种均一、稳定、透明的分散系。

与我们熟悉的溶液外观非常类似。

(3)分类:

通常根据胶体中分散剂的状态来分类。

分散剂是液体的胶体通常叫做液溶胶,如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等;

分散剂是固体的胶体通常叫做固溶胶,如有色玻璃等;

分散剂是气体的胶体通常叫做气溶胶,如烟、雾等。

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分散质直径在1~100nm为胶体,这是胶体的本质特征。

三、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1.Fe(OH)3胶体的制备和胶体与溶液、浊液的区别

【实验步骤】

(1)取三个小烧杯,分别加入25mL蒸馏水、25mLCuSO4溶液和25mL泥水。

(2)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后,停止加热,即制得红褐色的Fe(OH)3胶体。

(3)对比三种分散系、观察外观特征。

【实验现象】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是均一、稳定、透明的;

而泥水浑浊、不透明,静置一会儿,有泥沙沉淀。

【实验结论】①胶体与溶液都是稳定的分散系,而浊液是不稳定的分散系。

②FeCl3+3H3O

Fe(OH)3(胶体)+3HCl

①Fe(OH)3后不能写沉淀符号;

②必须在Fe(OH)3后用括号注明“胶体”两个字。

技术提示①不能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制Fe(OH)3胶体,因自来水中的离子会使Fe(OH)3胶体颗粒聚成更大的颗粒,生成Fe(OH)3沉淀;

②用FeCl3饱和溶液制Fe(OH)3胶体,一般不用稀溶液,且滴加速率不能太快;

③为加快反应,采用了加热,但当溶液呈红褐色时就要停止加热,加热过度会破坏胶体,生成Fe(OH)3沉淀。

2.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

(1)

【实验目的】验证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是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实验步骤】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

【实验现象】

光束照射时的现象

Fe(OH)3胶体

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CuSO4溶液

无光亮的“通路”

【实验结论】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

(2)定义:

当强光束通过胶体时,从与光束垂直的位置方向看,可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

产生原因:

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原因并不是由于胶体微粒本身发光,而是因为可见光的波长在400~700nm之间,胶体微粒的直径在1~100nm之间,小于可见光的波长,从而使光波发生散射(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

溶液也发生光的散射,但由于溶液中微粒的粒度小于1nm,散射极其微弱,所以当光束通过溶液时,看不到丁达尔效应。

(3)应用: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所特有的现象,溶液和浊液均无此现象。

【示例】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体不能通过滤纸

C.胶体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胶体中,分散质——胶粒分布均匀,A选项不正确;

胶粒直径在1~100nm之间,小于滤纸孔径,能透过滤纸,B选项不正确;

胶体相对较为稳定,静置一般不分层,D选项不正确。

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区分胶体与溶液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3.胶体中胶粒透过滤纸

【实验目的】过滤Fe(OH)3胶体和泥水

【实验步骤】将Fe(O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

过滤后的现象

全部透过滤纸,无滤渣,滤液还是红褐色

泥水

滤纸上有泥沙,滤液是澄清、透明的

【实验结论】Fe(OH)3胶体微粒能透过滤纸,浊液的分散质微粒不能透过滤纸。

4.胶体的应用

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重要材料与现象,都在某种程度上与胶体有关。

如土壤保肥、三角洲的形成、工业除尘、明矾净水等。

医学上,越来越多地利用高度分散的胶体来检验或治疗疾病,如血液透析、血清纸上电泳等。

国防工业,冶金工业的火药、炸药、选矿等都会用到胶体的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并应用到胶体的知识,如制豆腐,不同品牌的墨水不能混用等。

技术提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