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古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5409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阴山古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阴山古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阴山古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阴山古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阴山古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阴山古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阴山古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阴山古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阴山古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隋炀帝御道

从榆林(今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古城)起,历云中(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境内),溯金河(今大黑河)而上,至启民可汗牙帐(今乌兰察布市辉腾锡勒地区),又向东到达蓟(即涿郡,今北京市)。

这条御道长达三千里,宽为百步,是当时最长的御道。

云州至胜州的道路

从云州(大同军,今山西省大同市),经旋鸿池(今乌兰察布市丰镇市巨宝庄境内)南,过参合陉(今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永兴镇多纳苏石匣子沟),到定襄故城(今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经振武节度(即单于都护府)西南到榆林关(即东受降古城,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城小皇城古城),达胜州(榆林县,今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古城)。

静边军至西京的道路

从静边军(今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永兴镇东南一带)南下,经朔州(治善阳,今山西省朔州市)、太原府(今山西省太原市),至西京(即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静边军至鹈泉的道路

从静边军向西北经单于都护府,向西南至东受降城(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城小皇城古城),再向西北经中受降城(今包头市郊敖陶窑子古城)、天德军(今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东南岸陈二壕古城)、西受降城(今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库伦补隆古城),至鹈泉(今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北部阿波尔海布拉克附近)。

这条道路是唐朝阴山南麓东西横向的主要道路,该路又从鹈泉向北至回鹘牙帐(今蒙古国鄂尔浑河西岸哈拉和林古城)这段路史称参天可汗道。

此外,北魏时期连接六镇的道路,在隋唐时期继续存在,但已不是主要的道路,只是作为一条普通的道路。

二、人口迁徙

5世纪中期突厥进入今乌兰察布地区。

突厥是铁勒族的一支,起源于准噶尔盆地以北,西魏废帝元年(552年)正月,突厥首领土门出兵攻击柔然,大破柔然于怀荒镇北,柔然可汗阿那瓌兵败自杀,导致柔然国家名存实亡。

是年,突厥族建立突厥汗国,其疆域东至辽海,西至西海,南至阴山,北至北海。

说明突厥已进入今乌兰察布地区北部。

隋朝开皇三年(583年),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其中东突厥在开皇五年(585年)后,南度漠南,其统治中心南迁紫河镇(今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境内)。

至此阴山南北,明长城以北生活着突厥人,也就说明突厥人进入了今整个乌兰察布地区,与原有的已经汉化的鲜卑人和汉族等民族杂居。

开皇十九年(599年),隋文帝册封东突厥染干(号称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使其变成隋朝直辖的一个自治政府。

隋朝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与启民可汗展开北征,至使漠北九万突厥人南下降隋,都转归于启民可汗帐下。

其时包括今乌兰察布地区在内的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成了突厥和汉族人民并存、交往和民族融合的重要地区。

大业五年(609年),东突厥启民可汗死后,其子咄吉成为可汗,即始毕可汗。

他即位时突厥实力日盛。

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率大军巡塞,被东突厥围困在雁门。

这一时期隋朝人民为躲避战乱和赋役,大量汉族人民北上流亡突厥。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唐灭隋,唐朝建立之初,东突厥仍然控制着大漠南北,左右着中原政局。

并有薛延陀(铁勒的一支)据阴山之北。

贞观二年(628年),当东突厥汗国走向衰落时,今乌兰察布阴山以北归薛延陀国管辖。

贞观四年(630年)后,经唐朝大举北伐,东突厥汗国灭亡,并将突厥地区分左右两部来管理。

贞观二十年(646年),唐灭薛延陀国。

永徽元年(650年),唐又灭漠北突厥车鼻政权后,使大漠南北全部并入唐朝的版图。

永淳元年(682年),云中都督府突厥贵族阿史那骨咄纠众反唐,占据黑沙城(今呼和浩特市市区北),建立起后突厥汗国,自立为颉跌利施可汗,建立牙帐于乌德鞬山(即于都斤山,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杭爱山之北山),并以黑沙城为南牙,派遣其弟突利设默啜驻守其地。

使管辖今乌兰察布地区的唐朝单于大都护府基本上名存实亡。

开元六年(718年)后,今乌兰察布南部又重新归属唐朝管辖。

天宝四年(745年),后突厥汗国被回纥所灭,“其地尽入回纥。

”会昌三年(843年),回纥的乌介可汗侵逼唐朝振武军(今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西北),被唐朝打败,唐朝将其降附的二万余人皆分隶诸道。

不久,乌介可汗被部下所杀,这支南迁的回纥人终于破散。

三、交通工具

突厥的畜力交通工具是以马代步,马是突厥人的生产、生活、特别是战争之必须的交通工具。

所以史书上说“突厥兴亡,惟以羊马为准。

”突厥人自幼学会驾驭马是人生的第一课。

所以唐朝人讲“胡儿八岁能骑马。

”车也是突厥人的重要交通工具,一般有牛车和马车。

回纥(回鹘)人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马和骆驼,乘坐畜力拽拉的车辆也是回纥人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

如有“车轮高大,辐数至多”的牛车。

在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回鹘七百六十人将驼、马及车,相次至黄栌泉迎候(太和)公主。

”回纥人还把毡帐搭建在车上,《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曰:

“毡车,以毡为车屋。

”将毡帐建在车上,似乎是从回纥人开始的。

毡车的特色是行住合一,十分便利。

回纥汗国溃崩后,有很多回纥人乘这种毡车南下。

再如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自回鹘归唐的太和公主及其侍从所乘毡车就有数十乘,络绎于道的货运畜力及车辆也很多。

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回鹘乌介可汗率众侵逼振武军,麟州刺史石雄受命护振武,他到振武后“登城望回鹘之众寡,其毡车数十乘。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自唐北归的九百回鹘人及九姓胡,就有骆驼、马数千,带缯锦十万匹。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回鹘辞归,载赐财物,共用车千余乘。

四、道路运输

回鹘与唐在商业交往中,以马绢贸易持续的时间最久,这在中原和北方民族交通运输史上是空前的。

唐在“安史之乱”以前,最盛时马匹还能自给,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以后,马政渐衰,马匹就不足以完全自给。

因此,向突厥、契丹、党项和回鹘等部族购买马匹。

“安史之乱”之后,“国马尽没,监牧使与七马坊名额皆废。

”至此,唐朝廷所需之马就大部分仰赖于北方各游牧部族。

自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至回鹘西迁前的八十年间,按平均年购买一、二万匹计算,回鹘向唐朝共销售了上百万匹马。

唐朝时期,马绢比价从来都是根据双方的需要和政治关系而定。

唐对回鹘的马绢贸易,唐为借助回鹘骑兵就须维护双方的关系,而回鹘往往也以此要挟。

唐就得支付高于正常马价的几倍、几十倍的价格购买马匹,有时回鹘干脆单方面规定,价格最高时达到一马五十匹绢。

回鹘从唐所得的丝绸除少数为贵族使用外,大部分被贩运到西方的大食、印度,最后有的又辗转运到了罗马等地。

五、驿传制度

在隋朝时期,每驿设驿长一人,驿夫一人或数十人。

驿夫的多少由驿事的繁简而定。

一县之驿由县令兼理;

一州之驿由州府的兵曹掌管,一道一驿由节度使下设置馆驿巡官四人、判官一人来治理;

全国之驿,属于兵部的驾部郎中员外郎主管。

唐袭隋制,与隋朝相同。

因官方设置驿站,目的为传递军事消息,所以在管理上隶属兵部。

唐朝时期的驿,大体上也是三十里一处,兼具汉朝时期邮和驿两种性质,但驿更具有馆舍的性质,所以也通称馆驿。

在驿站中停留住宿,根据官位的高低,待遇有所区别,下级官员对上级官员必须实行礼让。

唐朝时全国共有陆路驿所(站)一千三百处。

每驿有马八匹至七十五匹不等,每道的驿站又分为六等。

还有传马,速度较驿马慢,还备有驿驴,供没有急务者骑乘。

唐朝的法律对驿使有严格的规定:

1、驿使发遣时,给予符券。

在驿使执行任务的往返途中都要随身携带这种纸制符券,由中央各部门负责发授给本部派遣的使者。

驿使在一定限期之内可乘用驿马。

凡未有符券而乘用驿马者,处徒刑一年;

耽误期限者,误一日杖八十,误二日加一等。

如遇军情紧急而延误者,刑加三等,严重的可处绞罪。

驿使不得无故让别人寄送书信,违者处徒刑一年。

2、驿使传递书信,没有按照书信上的地址和署名送到而误投他处者,按照被耽误的时间长短论罪;

若属题署有误,处罚原文件题署者;

驿使私自增加所乘马匹数量者,要给予处罚,只增加一匹者,处徒刑一年。

另外每再增加一匹则加刑一等。

3、驿使乘驿马,必须按照一定的路线前进,有意绕路而走枉道者,枉者一里杖一百,三里加一等。

超过了应达到的地点者罪加一等。

经过驿站而不换马者,杖八十。

乘驿马者只能携带自己的行李物品,行李指随身穿换的衣服和被褥,物品只限弓刀之类防身武器。

除此外,超过规定的物品每超重一斤杖六十,十斤加一等;

但这种处罚最重者不超过徒刑一年。

4、只有驿使才能在驿站内住宿,不是驿使者或不应进入驿馆而进入者一律笞四十。

但凡是五品以上的职官和二品以上的散官,以及封爵在国公以上者,无论公事私事都可以在驿中住宿。

地处偏僻而又无村官司投宿的驿,允许九品以上的职官,五品以上的散官及一切爵位者在驿中止宿,不过上述官员一律不给予驿中免费之待遇。

如果依权势接受了供给,根据接受的多少给予杖一百的处罚,直至以盗论处。

从以上规定来看,唐朝的驿馆(站)完全具有行政和军事的性质,只是对达官贵族有便利旅行之作用,一般老百姓出行,则必须住宿在沿途的私人旅舍之中。

因驿中马匹只免费传供驿使乘骑,也只对驿者免费食宿,其他一切住宿官员均需向驿馆交纳费用,所以交通要道上旅客较多的驿馆(站),是当地政府财政收入颇丰的机构,驿站中有专职人员记录收支帐目。

六、沿途城镇

因在隋唐时期,今乌兰察布地区为突厥、回纥等游牧民族占据,境内的城镇绝少,仅发现黑榆林古城和元山子古城。

黑榆林古城,位于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店子镇境内,是唐朝于开元六年(718年)后设置的,为养马屯戍而建筑的一座古城,屯戍地在今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店子镇白家营村境内。

后被回纥所据。

元山子古城,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大滩乡元山村西1公里,为北魏时期古城,隋唐时期延用。

七、古道寻踪

高熲激战阴山南北

高熲(?

—607年),隋朝时渤海蓨(今河北省景县南)人,一名敏,字昭玄。

北周末,受隋文帝杨坚罗致,为相府司录。

隋建立后,任尚书左仆射,执掌朝政。

他先后推荐苏威、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等人为相。

开皇五年(585年),请颁布输籍法。

灭陈时,杨广(隋炀帝)为元帅,他任元帅长史,主持军事。

隋炀帝即位后,他任太常卿。

大业三年(607年),因议论朝政,被人告发而被杀。

开皇十九年(599年)年初,突厥内部因内讧造成突利可汗被迫归附隋朝的事件。

突利可汗入朝后,隋文帝册立他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简称启民可汗。

并在朔州筑大利城(今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安置启民可汗及随他南迁的万余部众,并将宗女义城公主许配与他。

由于突厥都蓝与达头可汗不断侵扰,隋文帝又将启民可汗及其部众迁至河南(今鄂尔多斯市境内)驻牧。

并为他修筑了金河(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哈拉板申古城)、定襄(今山西省大同市南)二座城池,供其居住。

启民可汗的政权是在隋朝扶持下建立起的一个政权。

同年四月,突厥的都蓝与达头可汗再次犯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