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主题演讲稿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22282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主题演讲稿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心理健康主题演讲稿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心理健康主题演讲稿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心理健康主题演讲稿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心理健康主题演讲稿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主题演讲稿文档格式.docx

《心理健康主题演讲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主题演讲稿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健康主题演讲稿文档格式.docx

心理健康的青年人,有高尚的志向理想,有远大的奋斗目标。

他们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个人生命的整体认识和根本态度,因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名利大小,不会因为遇到一件小事,就悲观失望或高兴得发狂。

他们能让自己的情绪按照正常的轨道前进、发展。

  二、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自尊自爱。

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自知之明,有自我反省的能力。

他们能通过自己与先进人物及周围人物的对比来认识自己、解剖自己;

他们不但能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兴趣、爱好,还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与性格,并据此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因而他们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他们既不好高鹜远,狂亡自大、目空一切,也不亡自菲薄、自轻自贱、忧郁颓废,人际交往中他们既自尊自爱,又尊重他人。

  三、能正视现实,勇于解决问题。

心理健康的人能和客观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对周围的事物有清醒的客观的认识;

能正视困难与挫折,勇于面对现实,找出问题的病结和解决的办法,而不企图逃避,推卸责任;

他们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沉迷于虚无缥缈的幻想,思想和行动总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为社会所接纳;

他们凭理智办事,能听从一切合理的建议与意见。

  四、乐于交往,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青年,总是喜欢与人交往,以寻找知音,建立友情,保持合谐的人际关系。

交往中,他以尊敬的、信任的、谦让的、诚恳的态度待人,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而不是自私自利、猜疑、孤敖。

他能和多数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参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

  五、情绪稳定,性格开朗。

人的情绪与人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相联系,但人的需要总有得不到满足的时候。

这就要求人们善于排除心理障碍,能够控制、稳定自己的情绪。

要养成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只有这样才能性格开朗,目光远大,心境愉快,才能胜不骄,败不馁。

  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的人则心胸狭窄,自私自利,患得患失,情绪起伏波动,喜怒无常。

希望同学们能按上述四个标准对照检验自己,要求自己,以愉悦的心境,饱满的情绪,去面对困难提高忍耐、受挫力,坚定信念,百折不回,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昂扬的斗志面对生活的挑战。

  六、要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例如,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有的同学喜悦,有的同学懊悔,有的同学通过这次考试树立了信心,有的同学却丧失了勇气。

诚然,分数对正在苦学的高中生来讲的确很重要,但你现在是否想过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建立起良好的心理情绪。

一次考试的成功与失败,只能反映你以前的学习情况,但不能代表和决定你的将来。

每个人几乎都会经历失败的痛苦,都会感到过己不如人的沮丧,但我们谁也不愿把悔恨旧梦重温,谁也不能让时光倒流,如果你一味沉溺于过去失败的痛苦之中,那么错过的不仅是昨天的时光,还会是今天的机会。

  当然,取得一点成绩,也不要沾沾自喜,满足现状,只有继续努力,才会取得更大成功,总之,只有正确对待过去,既不要被眼前的成功所困扰,也不要被暂时的失败所屈服,要重整旗鼓,轻装上阵,积极的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这才是良好的心理情绪所必需的。

  【心理健康主题演讲稿二】  一、何为健康?

什么是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个定义:

“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即健康包括三方面:

  一、身体健康;

  二、心理健康;

  三、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视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解释“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一般适应能力、自我满足能力、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指挥能力、对他人的积极态度、创造性、自主性、成熟性、对自己有利的态度、情绪与动机的自我控制方面达到正常水平。

身体健康标准大家比较了解,它可以用数据加以量化,心理健康无法用数来表示,那么如何来衡量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它素质(如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新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心理疾病挑战全球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说:

全世界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2亿人,已经成了世纪病;

有30%至40%求医者有精神卫生问题;

20%人口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和精神障碍;

据联合国统计,自杀居意外死亡之首。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心理疾病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1992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危机干预自杀研讨会”上,中科院一项调查批露:

中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14至16万,平均每天400人(不包括自杀未遂的,更不包括曾有自杀意图的)。

  1989年国家教委的一份报告:

对全国万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疾病患病率达%。

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34%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

本人曾经对西部五个省市20个地区的中学生做过调查,发现有%的中学生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反应,有%的中学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障碍。

  三、心理健康条标准

  心理健康有诸多标准,马斯洛在《变态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10条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我们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

  1,有正常的心理活动,智力正常,与同龄人有大致相同的喜怒哀乐和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和思想活动符合社会规范。

  2,人际关系和谐,尊敬师长,信任同学,能宽容和谅解有缺点和反对过自己的人。

喜欢和老师、同学在一起。

  3,能正视现实,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根据环境和形势要求改变自己,也能创造环境。

  4,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

对现状感到满意,对前景也觉得光明美好。

  5,能冷静、理智地去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的打击。

学会用正确方法和态度去对待错误,对强弱不同的刺激能做到适度的反应,有忍受挫折、从失败中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的缺点,不患得患失。

能扬长避短,有切合实际的志向水平;

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不把获得的成绩看作高于一切或毫无意义,不自卑,不过分自责,有安全感。

  7,有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信心,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能有效地完成各种任务。

  8,在有利于社会或集体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个性的独立性,保持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协调和统一。

能独立地作出决定,并对决定负责任,而不受别人的任意控制和支配。

  四、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关于青少年心理,有一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年轻的病人?

他们怎么了?

”那些企图自杀的高中学生;

害怕笔尖的中学生;

不敢看人的初三学生;

害怕死亡的高中生;

被拘留的高一男学生;

自杀未遂的中专生;

能力不足的大学高材生;

不会与人交往,无法工作的大学毕业生……

  中学生,一般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这一阶段总的可成为青春发育期,或青少年期。

我们都知道,青少年期的中学生身心都正处在急剧的发展、变化和成熟时期。

如果这期间发展(尤其是心理方面)出现问题,这种不良影响极可能伴随他一生。

  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如何呢?

有关专家学者们进行了调查研究。

有关调查表明,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这些枯燥的数字反映出我国教育工作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欠佳。

  近几年,国内有关中学生心理卫生方面的许多调查都表明,在中学生中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者,其比例在10~20%左右。

应该说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有些只是偶尔存在心理问题,但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消失了,真正有心理疾病的中学生是为数不多的。

当然,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集中反应。

根据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我认为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适应问题。

适应的本意是指人们对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刺激在持续不断的影响个体时,所产生的感受能力。

适应不良即对刺激的持续作用感受能力差,它将会降低人们对刺激的承受心理,是人与周围环境不能相对平衡。

适应不良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初一和高一年级,尤其是初一。

  因为,进入中学后,他们会发现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小学是完全不同的:

  其一,由一个学校到另一个新学校,环境发生了变化,许多地方都相对陌生。

  其二,生活上,进入中学后大多数学生才开始住校生活,脱离了父母的照顾和保护,很多事都要自己亲历亲为,重新学习去做。

对于那些在溺爱下长大的孩子来说,独立生活也很困难。

  其三,中学的学习内容明显大增,课业负担重,难度也加大了,而且学习方式肯定与前一阶段的不同,所以,刚上初中或高中的学生在这方面也可能不适应。

  其四,人际关系的变化,新的人际圈需要自己去建立,对于不善交际的人来说,又会感到困难。

因此,适应不仅是指要适应新学校的新环境,它还包括适应完全不同于小学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更包括人际关系的适应。

新生往往会被这一问题困扰,而感到烦恼,要么是学习跟不上,要么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

但是,这样的问题大多在第一学期后会得以解决。

而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有严重的心理压力,导致情绪失调,重则会诱发为心理疾病。

  

(二)情感问题。

情感是和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高级而稳定的体验。

对于中学生而言,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亲子沟通和异性交往,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这个年龄段正是主观需求欲望比较多、比较强烈的时期,而家庭、学校和社会又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欲望和要求,于是必然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抑郁、暴躁等。

他们的这种不满往往直接指向父母。

进入中学后,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得以发展,自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了,不想父母过多地管教,最易产生逆反心理,往往采取与积极向上相对独立的行为方式,带着偏激、盲目的色彩,或以极端方式发泄,久而久之与父母在感情上出现裂痕,不愿与父母沟通等,这必然会给他们带来苦恼,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在情感上,中学生难以解决的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