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区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06073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工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区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某工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区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某工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区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某工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区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某工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区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工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区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某工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区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工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区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工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区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经济合作区以“经贸带动物流,以物流带动产业”为理念,主要发展加工制造业及国际物流业,实施“一区多园”战略。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目前累计开发面积1.2平方公里,总投资2.6亿元,建设项目33项。

随着形势的发展,进一步开发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使之成为凭祥市乃至某市工业聚集新平台和经济发展载体,发挥经济合作区应有的作用尤为必要。

2005年凭祥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发展工业特别是加工业,实施“以贸带工、以工促贸”战略,以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为龙头,除现有的林产工业园外,计划在夏石镇设立工业园,将边境贸易、边境经济合作区、保税仓和出口加工区等多方面优惠政策结合起来,发挥政策综合效应,增强凭祥市经济发展的后劲,提高综合经济实力。

9月,凭祥市人民政府将工业园暂命名为“中国-东盟凭祥出口加工区”,并委托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

10月25日,该规划经评审通过。

之后,根据凭祥市委、市政府的相关指示精神以及从工业园设置的适宜性与广泛性考虑,凭祥市政府将工业园的名称最终确定为“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某工业园”,并确定工业园作为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为出口加工。

至此,某工业园的各项建设逐步走上了轨道。

1.1.4项目的研究范围和内容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所在地的基本情况及开发现状,项目市场预测和规划建设的必要性、项目的选址、建设条件、建设内容及规模、设计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社会环境效益等进行分析研究。

1.2项目建设概况

1.2.1建设地点

某工业园位于南友高速公路夏石互通入口附近,农副产品加工区位于工业园内部,距凭祥市区22公里,南宁市140公里,某约30公里,与越南同登相距35公里,距越南谅山市和首都河内分别为48公里和190公里。

工业园规划用地规模为16.2平方公里,农副产品加工区用地规模约2平方公里(约3000亩)。

1.2.2项目建设内容

考虑到建设资金、建设时间等问题,建设实施方案从加工区投产运行最急迫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加工区环境改善等三大部分切入,抓住重点、消除瓶颈,缩短建设周期,争取加工区早日投产,具体包括道路工程、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电力工程、环卫设施、防护林建设以及其他配套工程,工程费用共16984.5万元,主要包括:

1、投资11076万元修建加工区道路;

2、投资323.7万元铺设给水管网;

3、投资3091.2万元铺设排水管网;

4、投资2000万元架设电线及铺设电缆;

5、投资93.6万元修建垃圾转运站及公厕;

6、投资400万元进行防护林建设。

具体建设指标见表1-1。

1.2.3项目建设期与计划实施进度

鉴于加工区建设的急迫性与资金情况,项目建设期为一年半,从2007年7月至2008年年底。

2007年7月至2008年1月为前期工作阶段,2008年2月至2008年12月为施工验收阶段。

1.2.4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36708.0万元,其中拟申请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广西分行贷款6000万。

1.2.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建设内容

具体项目

规模

单位

备注

基础设施

道路工程

346531

m2

包括道路绿化、照明

给水管网

12483

m

排水管网

24046

包括污水管、雨水管

110KV电线

1581

架空

10KV电缆

9676

铺设

公共设施

垃圾转运站

900

1个

公厕

180

共6个

环境建设

防护林

12.77

hm2

南友高速两侧及加工区内部防护林

1.3编制依据

1.3.1有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估法》(2003);

(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件》(1998);

(7)《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件》(2006);

1.3.2有关规范及标准

(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4)《室外给水工程设计规范》(GBJ13-86);

(5)《室外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J14-87);

(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7)《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1.3.3有关规划及文件

(1)《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2)《凭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3)《凭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4)《中国广西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总体规划》;

1.3.4可行性研究指南

(1)国家计委办公厅《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计办投资[2002]12号;

1.3.5环境保护标准

(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1.4可行性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1.4.1研究结论

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某工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区基础设施项目无论在地址选择、环境保护、项目进度、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合理而且可行的,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建设内容是合理的,规划符合环境社会要求,将带来良好的社会、环境效益,建议尽早批准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尽快展开规划建设工作。

1.4.2建议

1、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投资环境的措施,建议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尽快批准项目实施,为加工区开发建设创造条件。

2、建议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按照基本开发程序,尽快完成地质勘查、工程设计、建设备案、拆迁安置等工作,落实建设条件。

3、项目建设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管委会应充分做好协调和沟通工作,确保各阶段工作顺利衔接。

二工业园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2.1建设背景

2.1.1汹涌澎湃的世界浪潮

2005年以来,世界经济延缓快速增长的势头,保持了平稳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多极化和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发展,世界经济结构不平衡突出。

以贸易摩擦为代表的国际经济摩擦呈上升趋势,能源问题为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增添新的不确定因素。

国际资本流动出现新的结构性变化,美、日等发达国家再次成为主要的国际资本输入国。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利用国际资金和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对城市利用自身各种优势,努力跻身世界市场,参与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城市也只有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前提下,才能真正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

对于凭祥市而言,不参与全球化,生产、流通和消费就很难置身于产业发展的主流,整个城市经济将会被边缘化,明智的办法是抓住机遇,在发挥好本地区优势的同时,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加大城市化进程,将城市经济全面提升,参与世界城市经济体系的建构。

新时期凭祥市产业发展应具有全球视野,以优越的地理区位为竞争资本,努力将其从原来影响范围较小的对外贸易口岸城市建设成为“地区性”中心城市。

以党的十六大为分水岭,我国进入了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西部大开发等区域性经济快速发展。

环渤海区域、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中部地区等区域经济的活跃,一方面带来了国民经济的快速稳步增长,另一方面也对其他区域和城市带来极大的竞争压力。

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国内产业走向呈现三大趋势:

一是部分能源、原材料供应出现缺口。

电力、煤炭、钢铁、石化、有色金属等产品供应不足,特别是电力缺口比较大。

二是制造业、重工业发展迅速。

三是国内产业转移在加速,这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随着产业的升级和发展空间的制约,东南沿海地区的部分制造业正在向中西部转移,一些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向四周扩张,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商机。

在充满动荡和机遇的国内形势下,凭祥市应抓住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坚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通过国家支持、自身努力和区域合作,主动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加强培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国际物流业,增强自身经济发展能力。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签署的《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

目前,东盟是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东盟第六大贸易伙伴。

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2002年中国对东盟出口235.7亿美元,同比增长28.3%;

从东盟进口312.0亿美元,增长34.4%(见表2-1)。

东盟仍是中国第四大进口市场和第五大出口市场。

2002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占全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扩大到8.8%,东盟连续3年成为继日本、美国、欧盟、中国香港特区等之后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

双方贸易的增幅列2002年中国内地10大贸易伙伴之二,仅次于大陆与中国台湾省贸易的增幅。

2002年,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尼、菲律宾、越南等6国分别是中国的第七、第八、第十四、第十七、第十八及第二十七贸易伙伴。

在贸易绝对值方面,2002年中马贸易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中泰贸易突破80亿美元,中菲贸易突破50亿美元,中越贸易突破30亿美元。

表2-11992-2001年中国对东盟国家进出口总值单位:

亿美元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出口

42.62

46.83

63.79

90.36

96.97

120.04

110.50

121.71

173.41

183.85

进口

42.5

60.12

68.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