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学年高二月考地理必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0607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1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学年高二月考地理必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学年高二月考地理必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学年高二月考地理必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学年高二月考地理必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学年高二月考地理必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学年高二月考地理必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学年高二月考地理必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学年高二月考地理必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学年高二月考地理必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2.Ⅰ、Ⅱ、Ⅲ为我国三大自然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由Ⅰ至Ⅲ地势逐渐降低B.Ⅱ区域由于降水稀少,植被以荒漠为主

C.Ⅲ区域由于地势高而比同纬度地区气温D.风力沉积作用塑造了Ⅰ区域的地表形态

3.导致区域间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差异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A.气候和植被B.土壤和植被C.气候和地形D.水文和地形图

4.图中①、②、③、④是我国四个地理区域,由各区的面积和人口比,可知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是()

A.①B.②C.③D.④

5.地理界线P是我国()

①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②畜牧业与种植业的界线

③温带季风区与亚热带季风区的界线

④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I区自然环境内部差异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图1

A.整体性B.从沿海到内陆的变化规律

C.垂直地带性D.从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7.决定II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随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状况B.随距海远近变化的干湿状况

C.随海拔而变化的水热组合状况D.水源等非地带性因素

8.形成III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A.深居内陆B.地处东南风的背风坡C.海拔高D.冰川广布

9.华北平原是典型的传统旱作农业区,制约该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是()

A.水源B.地形C.热量D.交通

10.下列农业生产与其对应的主导区位因素,正确的是()

A.江南丘陵种植茶树——光照B.东北平原种植大豆——水源

C.广东出产甘蔗——热量D.上海郊区发展乳畜业——交通

千烟洲位于江西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地土壤贫瘠,低山、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2/3以上。

20世纪80年代以前,千烟洲一直以河谷的水稻生产为主。

由于不合理的开垦和过度樵采,水土流失严重。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千烟洲从河谷农业转向了生态立体农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引入先进的柑橘生产技术,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柑橘生产基地。

读图2“千烟洲位置图”图3“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及相关资料,回答11-14题。

图2

图3

11.下列有关千烟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千烟洲地处五带中的北温带B.从流域上看,千烟洲地区属于黄河流域

C.千烟洲的气候终年高温多雨D.形成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

12.关于该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不利自然条件有()

①低山、丘陵面积广,地势起伏大②光热不足③土壤贫瘠④水源不足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13.20世纪80年代初,千烟洲地区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①燃烧秸秆②采薪砍柴③陡坡开荒④种植果树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14.千烟洲立体农业结构有利于()

A.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B.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D.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读图4,回答15~17题。

15.甲、乙地区分别适宜发展()

A.种植业、畜牧业B.畜牧业、林业

C.畜牧业、种植业D.种植业、林业

16.丙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其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是()

A.农产品以水稻为主

B.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

C.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D.人多地少,机械化水平低

17.近年来政府禁止开发丁地(湿地),这是因为丁地能()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②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③大量吸收紫外线④提供更多耕地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河网密布。

当地人民因地制宣挖土为塘,堆泥成基,塘中养鱼,基上植桑,形成特色的“桑基”农业。

完成18~19题。

18.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地势低洼,河网密布B.气候高温少雨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D.有肥沃的红壤

19.近年来,该地区形成了农业用地与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错分布的景观,这反映了()

A.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B.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C.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D.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读图5,回答20-22题。

20.图中农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①土地荒漠化②土地盐碱化

③地面下沉④环境污染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1.造成该农业区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①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②植被稀少,土质疏松

③灌溉方式不合理

④过度开采地下水

⑤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图5

A.①②B.①③C.③⑤D.④⑤

22.当地政府针对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邀请东部地区的专家前来帮助解决,该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中的()

A.公平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共同性和持续性原则

读图6“中国攀枝花工业区(甲)和德国鲁尔区(乙)图”,据此完成23~25题。

图6

23.两工业区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煤炭资源丰富B.水能丰富C.铁矿资源丰富D.廉价劳动力丰富

24.从图中看,两工业区钢铁工业生产的共同运输方式是()

A.海洋运输B.管道运输C.铁路运输D.航空运输

25.图示两工业区均有河流流经,但乙区的内河航运发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表形态B.资源分布C.城市规模D.市场需求

读图7“辽中南工业区图”,完成26~28题。

26.辽中南工业区形成初期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①矿产资源丰富②科技力量雄厚

③交通便利④水能丰富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27.目前,图示地区在资源开发利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是()

A.劳动力资源短缺B.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C.土地资源减少D.森林资源锐减

28.加快该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有()

①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②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③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④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009年11月22日,第三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上,江苏省南京市获得“2009年度十大活力省会城市”奖。

读图8“中国不同区域城市化模式图”,完成29~30题。

29.据图分析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主要原因()

A.对外开放B.资源开发C.大城市扩散D.侨乡优势

30.江苏省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①城镇数量猛增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③出现逆城市化

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

A.①②③B.②③④

图8

C.①②④D.①③④

二、判断题:

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部分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31.美国东北地区、德国鲁尔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都是建立在煤铁资源基础上的传统工业区。

()

32.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3.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广度将不断地拓展。

34.区域发展阶段不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

35.科学发展观符合“谋求人地协调”的人地关系思想。

36.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唯一选择。

37.植树造林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之一。

38.精准扶贫体现了区域开放性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39.造成英国与日本的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的不同。

40.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三、综合题

41.读华北地区示意图(图15)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材料:

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层一般厚达50~80米。

其土质松软,在缺乏植被保护的情况下,一遇暴雨,大量黄土被洪水冲入河流,滚滚东去。

黄河、淮河和海河所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了华北平原。

图15

(1)材料中涉及到的地质作用主要有、等。

(2分)

(2)从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的联系,可以说明区域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单选2分)

A.开放性B.联系性C.多样性D.层次性

(3)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相同的地理现象是(多选填空)。

(3分)

A.广泛种植水稻B.雨热同期C.冬季河流结冰D.水运发达

(4)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上的城市和交通线路差异显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单选填空)(2分)

A.地形B.热量C.水分D.土壤

(5)从图上可以看出,华北地区的优势矿产资源是、等。

4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9分)

材料一图甲为“江苏省各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分布示意图”,图中柱高表示两指标的排名顺序,柱子越高表示排名越靠前。

材料二图乙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简图”。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江苏各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大体上从苏南向苏北;

为了充分挖掘苏南、苏中、苏北各地区的发展潜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苏北、苏中地区可以从苏南地区引进、、和管理经验等。

(4分)

(3)环境质量是制约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

为保护大气环境质量,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在节能减排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4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1:

“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湿润红土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由于高强度的经济活动和滥用资源(主要是砍伐森林),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加之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易形成水土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导致红壤裸露,形成“红色荒漠”。

材料2:

“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图19)。

图19

(1)根据上图和文字资料,分析南方“红色荒漠”形成的潜在自然原因和主要人为原因,将下列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对应字母的横线中。

①破坏植被②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③人口增加④水土流失⑤自然条件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

(5分)

(2)南方地区“红色沙漠”的形成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描述为(多选填空)。

A.当地表层土壤的流失B.当地地表变得崎岖不平

C.下游易淤积河道和湖泊D.下游形成沉积平原

(3)简要说明防治南方地区“红色荒漠”的措施。

东台创新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级地理(必修)9月份检测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5:

DCCDC6-10:

DBCAC

11-15:

ABDBB16-20:

CAADA

21-25:

CDACA26-30:

ABACC

二、判断题

31-40BBAAABBABA

三、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