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19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1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9870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19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1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19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1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19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1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19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1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19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1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中医药大学19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1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

《北京中医药大学19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1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中医药大学19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1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中医药大学19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1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

D.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C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B.辩证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6.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

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

A.辨证的否定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

D.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

A.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B.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进行社会调查

B.理论付诸实践

C.总结经验教训

D.分析实际情况

9.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首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这说明真理都具有(   )

A.绝对性

B.相对性

C.客观性

D.全面性

10.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

A.经济标准

B.法律标准

C.政治标准

D.思想标准

1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

D.人和自然的矛盾

12.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产品的交换方式

1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B.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A.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英国古典经济学

C.法国启蒙思想

D.德国古典哲学

15.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

这两大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1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持续性

B.广延性

C.客观实在性

D.可知性

1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18.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A.认识客观规律

B.参加社会实践

C.制定周密计划

D.依靠广大群众

19.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的客体的含义的是()

A.认识的客体是整个外部自然界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D.认识的客体是一切客观事物

20.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意识——物质——意识

D.实践——认识——实践

D

21.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

A.是否说得清楚明白

B.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

C.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D.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22.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准是()

A.生产力的不同水平

B.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C.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

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

23.生产方式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24.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直接动力

B.最终动力

C.基本动力

D.唯一动力

25.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

A.英雄人物的组织

B.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

C.先进思想的传播

D.人口数量的增多

26.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   )

A.辩证法思想

B.唯物主义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27.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物质性

C.存在性

2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9.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A.联系的

B.精神的

C.实践的

D.发展的

30.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

A.辩证否定的观点

B.质量互变的观点

C.永恒发展的观点

31.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

3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可以消灭规律

C.人可以改变规律

D.人可以创造规律

3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辩证法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唯物论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3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B.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35.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件事说明(   )

A.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B.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36.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生产方式

B.政治制度

C.地理环境

D.人口因素

37.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38.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B.根本动力

C.最终动力

3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还因为(   )

A.人民群众的活动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

B.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

C.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

D.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40.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

A.阶级性

B.逻辑性

C.理论性

D.实践性

4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

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

B.是对物质的自发猜测

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

D.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

42.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43.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就在于()

A.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否认运动对于物质的依赖性

C.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D.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44.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是一种()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庸俗进化社论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观点

45.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

A.时间和空间相对性

B.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

C.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

D.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

46.古诗云:

“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A.是相对的

B.是有限的

C.是客观的

D.是可知的

47.时间和空间“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

这段话是说()

A.物质的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

B.时间和空间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

C.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D.时间和空间是人脑中主观自生的概念

4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

A.观念的东西的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的区别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

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49.科学证明,人脑是()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对象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产物

50.错误思想归根结底来源于()

A.客观物质世界

B.剥削阶级的偏见

C.人们的错误判断

D.人们的主观想象

51.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的周围有很多竹子。

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

有诗云:

“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具有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B.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52.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B.研究实际情况

C.学习书本知识

D.参加社会实践

53.“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B.意识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客观外界的反映

D.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

54.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A.世界是统一的

B.世界是精神的

C.世界是物质的

D.世界是发展的

55.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设计图施工,建成大厦。

这一事实说明()

A.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C.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

D.意识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