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C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B.辩证否定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6.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A.辨证的否定的原理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D.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A.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B.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A.进行社会调查B.理论付诸实践C.总结经验教训D.分析
2、实际情况9.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首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说明真理都具有()A.绝对性B.相对性C.客观性D.全面性10.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A.经济标准B.法律标准C.政治标准D.思想标准1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D.人和自然的矛盾12.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B.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产品的交换方式1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B.剥削阶
3、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A.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英国古典经济学C.法国启蒙思想D.德国古典哲学15.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这两大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1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持续性B.广延性C.客观实在性D.可知性1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
4、律18.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A.认识客观规律B.参加社会实践C.制定周密计划D.依靠广大群众19.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的客体的含义的是( )A.认识的客体是整个外部自然界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D.认识的客体是一切客观事物20.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意识物质意识D.实践认识实践D21.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 )A.是否说得清楚明白B.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C.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D.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22.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
5、态,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准是 ( )A.生产力的不同水平B.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C.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23.生产方式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D.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24.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直接动力B.最终动力C.基本动力D.唯一动力25.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 )A.英雄人物的组织B.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C.先进思想的传播D.人口数量的增多26.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辩证法思想B.唯物主义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2
6、7.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物质性C.存在性2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29.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联系的B.精神的C.实践的D.发展的30.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A.辩证否定的观点B.质量互变的观点C.永恒发展的观点31.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3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创造规律3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7、()A.辩证法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唯物论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3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B.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35.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A.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B.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36.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生产方式B.政治制度C.地理环境D.人口因素37.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
8、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38.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B.根本动力C.最终动力3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还因为()A.人民群众的活动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B.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C.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D.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40.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 )A.阶级性B.逻辑性C.理论性D.实践性4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 )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B.是对物质的自发猜测C.否认了物质的
9、客观性D.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42.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43.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就在于( )A.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否认运动对于物质的依赖性C.否认物质是运动的D.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44.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一种(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庸俗进化社论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45.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 )A.时间和空间相对性B.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C.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D.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46.
10、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A.是相对的B.是有限的C.是客观的D.是可知的47.时间和空间“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这段话是说( )A.物质的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B.时间和空间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C.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D.时间和空间是人脑中主观自生的概念4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A.观念的东西的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的区别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49.科学证明,人脑是( )A
11、.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对象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产物50.错误思想归根结底来源于( )A.客观物质世界B.剥削阶级的偏见C.人们的错误判断D.人们的主观想象51.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的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具有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性B.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52.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B.研究实际情况C.学习书本知识D.参加社会实践53.“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是社会的产物B.意识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客观外界的反映D.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54.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A.世界是统一的B.世界是精神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发展的55.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设计图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A.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C.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D.意识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