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乐歌PPT课件下载推荐.pptx
《学堂乐歌PPT课件下载推荐.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堂乐歌PPT课件下载推荐.ppt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诚以音乐为感人教育之一,其于国民道德性情感人最深,而移人最速”。
这些都说明,乐歌对于学生来说,其作用最足以发起精神,激扬思想,陶冶情操。
音乐教育不仅对青少年学生,就是于整个社会也有较大的作用。
“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梁启超饮冰室诗话)积极提倡在学校设立音乐科,发展学校的音乐文化教育,在当时进步知识分子中形成了共识。
学堂乐歌的立足点在于,用文艺去唤醒民众,重铸民魂,以挽狂澜于既倒,并突破传统,建立了一种新的音乐文化体式。
这种文化是走向民众的文化,是走向现代的文化。
不管学堂乐歌的意义与成熟程度如何,它毕竟代表了一种思想,反映了当时人们共同的文化态度与觉醒意识。
发轫之初,在新式学堂内开设的“乐歌”课,就是仿照西方学堂的教育体制所设立的。
最初我们是学习的日本人的办学方法。
之所以学习日本,是因为它从1868年明治维新后,开始全面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科学技术和教育体制,在亚洲成为了一个“西方化行为方式和封建主义思想混合体”的社会,在综合国力方面全面超越中国。
所以,早期中国留学生大多选择日本为留学地。
这些早期的“海归”们,认识到现代音乐教育之于国民素质的重要性,所以有的人开始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回国后成为了早期的音乐教师。
创作手法,学堂乐歌的创作,处于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起步阶段,它是许多严肃的学者努力探索的结果,他深受维新运动和维新思想的影响。
同其他方面向西方学习一样,在音乐创作上也大胆吸取,只要认为有用,均可“拿来”。
这些歌曲绝大多数是根据现成的歌调填以新词而编成,而由编写者自作曲调的数量极少。
这可能与我国过去对诗、词、曲等可咏唱的作品的创作方式就是根据现成的歌调、曲牌填以新词有关,同时也与当时从事学堂乐歌编写的人懂得专业作曲技术的极少有关。
后来逐渐改为选取欧美的歌曲来进行填词,沈心工曾对此点专门作了自述。
例如,沈心工编的勉学是根据美国艺人歌曲罗萨李的曲调进行填词的;
而他编写的拉纤行是根据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的曲调填词的;
沈心工作词的话别,是根据原法国民歌一个半小时的游戏的曲调填词,而且这首歌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此外,象李叔同编写的送别,是根据美国通俗歌曲作家奥德威的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填词,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既存在客观的原因,也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原因。
客观原因是:
一方面由于我国学堂乐歌的产生、最初就是参照日本早期学校歌曲的经验发展起来的,而他们开始就是主要采取外国的现成歌调进行填词的;
另一方面,当时我国热情从事学堂乐歌编写的作者多数是留学国外的、或国内积极赞成维新的新派知识分子,他们中多数对我国的传统音乐、特别是民族民间音乐不甚熟悉;
同时,从本世纪初清廷转而支持“废科举、办学堂”的改良主张,为了满足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学堂急需学校的教师,曾一度大量聘请日本的教师来我国担任教学,其中包括一定数量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幼儿园的保育人员,他们对我国的传统民间音乐则更不熟悉。
主观原因是:
当时我国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主要就是引进欧美和日本的体制和经验,而要改掉的主要就是与封建体制密切相连的传统旧文化(包括传统的“旧乐”),因而当时确实不少有改革要求的知识分子认为只有用西乐才能起到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效果。
尽管当时这种思想认识是符合大多数积极拥护改革要求的进步主张,但今天看来应说是存在一定片面性的。
因为事实上象以我国的传统音调进行填词的祖国歌和勉女权都是当时比较受欢迎的学堂乐歌,它们也并不因此给人任何萎靡不振的影响。
当然,在辛亥革命之后,这种现象也逐步有一定的改变。
代表人物,在学堂乐歌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音乐教育家。
这些早期的音乐先驱们大多都有留学背景,而且在出国学习时,音乐也不是其主修专业。
但是,出于对音乐的爱好和对祖国教育事业的责任,他们后来纷纷投身于“学堂乐歌”创作和传播之中,为中国普通音乐教育的创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时期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柯政和、辛汉等等。
代表作送别,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送别是李叔同作词的一首清凉歌,也是李叔同学堂乐歌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曲者原本是美国通俗歌曲作者自约翰P奥德威,歌曲的名字叫梦见家和母亲。
由于此曲十分优美,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便依其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期间热衷音乐,他对旅愁有较深的印象。
送别是李叔同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创作的,此时他已开始接触佛教,并对佛学有很深的研究。
出家前,“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许幻园的。
一个冬天,大雪纷飞,当时旧上海是一片凄凉。
许幻园站在门外喊:
“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
”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迈进。
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地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叶子小姐多次的叫声,也没听见。
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他含泪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送别一词写的是人间的离别之情,讲述的是人间美好之缘,构筑的却是人生的天问风景。
在这首清词丽句中,蕴藏着禅意,是一幅生动感人的画面,作品中充溢着不朽的真情。
弘一法师的众多作品,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意蕴和精神。
“一音入耳来,万事离心去”。
大师的作品充满了人生哲理,宁静淡雅,给人启迪。
法师的词像一杯清香的茶,清淡纯净,淡中见真味。
从送别词中,我们或许可以感受到李叔同对当时社会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对人生悲欢离合的认知,加上学佛的历程,作者已悟出“一切有为法,历史意义,1、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贡献了一批早期的优秀声乐作品,开“新音乐”创作之先河;
2、使“集体歌唱”这一歌唱形式深入人心,为后来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基础;
3、通过乐歌的传唱和学校音乐教育,西方基本音乐理论和技能开始系统地、大范围地在中国传播4、培养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传播和创建、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人才,为后来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堂乐歌有着明显的现代性特征,由于外来音乐的传入,接受群体期待视野的转移,以及词体观念的转变等原因,乐歌也必然要走向现代。
从整体上看,学堂乐歌创作既与前面的古典沟通,又联系着后面的现代。
有继承,也有突破;
有革新,也有创建。
这在题材范围的扩大、写景技巧的成熟、声律的完美和风骨的形成等方面,为现代歌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并成功地成为了当时中国人最普遍的传达情感的方式。
学堂乐歌的现代性标志,在音乐方面是现代性的五线谱取代了传统的工字尺。
这不是表面上形式的变化,而是有着性质的区别。
当时是将日本及欧美的音乐曲调直接运用到乐歌里的,西洋曲调的调式、节奏以及结构,不同于我国古老传统的音乐,也不同于东方的音乐传统。
它们是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之中,或是资本主义时代,它们是近代工业文明而非农耕文化的产物。
所以它们具有不同于封建社会音乐的气质,尤其适合表现近代人的思想感情。
在歌词方面也有着明显的现代性特征。
学堂乐歌的倡导者把歌看作是“改造国民之品质”的重要手段,当成是对国民进行“德育”、“智育”的形象化教材,重在通过歌曲对民众尤其是中小学生进行思想启蒙的教育和情操的培养,故歌词的题材偏重在灌输先进思想、提倡文明习俗、培养美的情感上,以达到振奋民族精神之目的。
像中国男儿、十八省地理历史歌、祖国歌、出军歌等是高唱图存御侮、富国强兵的爱国主义主旋律;
演说、欧美二杰等表达了要求实现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思想;
劈占验、格致等宣传反对迷信和学习科学的思想;
勉女权、文明婚等主张妇女解放和新式婚姻的思想;
体操兵操、赛船等宣传体育锻炼的意识。
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史上随着学堂教育的萌芽和新文化运动的产生而兴起的一场音乐的革命,它是第一次真正的、有意识的学习西方音乐的开始。
学堂乐歌不但促使了西方音乐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也影响了后来的创作。
正确认识学堂乐歌的局限性,在近代学堂乐歌时期,由于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和文化尚未全面变革,所以学堂乐歌在文化形态上还表现出一定的局限。
尽管它已早于现代诗歌二十多年,采用白话的机制来创作,并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次诗学变革,但它对中国传统诗学的质疑与反抗并不像之后的白话新诗那么彻底。
因此,它只能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声或参照,而不可能成为引导新文学发展的主旋律。
学堂乐歌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时期和出于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忧患意识,使人们在创作上更多考虑的是救国强民。
所以,我们不能从艺术上来衡量这场启蒙主义运动,也不能因它没有突出的艺术成就而忽视它。
它是中国音乐走向成熟前的一次必然的冲动,由于这一步的迈出,换来了1927年上海国立音专的建立,这一步也使得中国的20世纪音乐,寻找到了新的语言和新的表现手法。
学堂乐歌创作总体上还是处在新文化运动的准备阶段,这是启蒙与愚昧、革新与守旧、进步与落后、开放与封闭等多重意识、多种形式相碰撞的时期。
一方面传统的音乐文化并没有随着清王朝在政治上的失势而消亡,它作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文化载体,依然在沿着自身的运动轨迹发展变化,保持着一种传统的继承性;
另一方面,在外来文化的熏染下,其性质、功能及表现形式等又发生了某种变异。
尽管在整个学堂乐歌阶段对西方音乐表现出相当的热情,但歌词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既有的信念,孜孜以求于自己的民族归属,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相互的调整、吸取、融化和更新。
歌词创作中的民族诗歌倾向的选择,是因为他们感到最深沉的感情是在本国语言的诗中,而不是在任何其它语言的诗中得到最直觉的表现。
近代学堂乐歌只是一个探索阶段,它虽然显露出不少的浅露和不成熟之处,但却代表着可贵的精神与创意。
学堂乐歌是走向成熟、繁荣和顶峰的一个必不可少自觉主动的酝酿与准备时期。
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