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诚以音乐为 感人教育之一,其于国民道德性情感人最深,而移人最速”。这些都说明,乐歌对 于学生来说,其作用最足以发起精神,激扬思想,陶冶情操。音乐教育不仅对青少 年学生,就是于整个社会也有较大的作用。“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 精神教育之一要件”(梁启超饮冰室诗话)积极提倡在学校设立音乐科,发展学校的音乐文化教育,在当时进步知识分子中形成了共识。学堂乐歌的立足点在于,用文艺去唤醒民众,重铸民魂,以挽狂澜于既 倒,并突破传统,建立了一种新的音乐文化体式。这种文化是走向民众的文化,是 走向现代的文化。不管学堂乐歌的意义与成熟程度如何,它毕竟代表了一种思想,反映了当时人们共同的文化态度与觉醒
2、意识。,发轫之初,在新式学堂内开设的“乐歌”课,就是仿照西方 学堂的教育体制所设立的。最初我们是学习的日 本人的办学方法。之所以学习日本,是因为它从1868年明治维新后,开始全面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科学技术和教育体制,在亚洲成为了一个“西方化行为方式和封建主义思想混合体”的社会,在综合国力方面全面超越中国。所以,早期中 国留学生大多选择日本为留学地。这些早期的“海归”们,认识到现代音乐教育之于国民素质的 重要性,所以有的人开始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回 国后成为了早期的音乐教师。,创作手法,学堂乐歌的创作,处于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起步阶段,它是许多严肃 的学者努力探索的结果,他深受维新运动和维新思想的
3、影响。同其他 方面向西方学习一样,在音乐创作上也大胆吸取,只要认为有用,均 可“拿来”。这些歌曲绝大多数是根据现成的歌调填以新词而编成,而由编写者自 作曲调的数量极少。这可能与我国过去对诗、词、曲等可咏唱的作品 的创作方式就是根据现成的歌调、曲牌填以新词有关,同时也与当时 从事学堂乐歌编写的人懂得专业作曲技术的极少有关。后来逐渐改为选取欧美的歌曲来进行填词,沈心工曾对此点专门作了 自述。例如,沈心工编的勉学是根据美国艺人歌曲罗萨 李的 曲调进行填词的;而他编写的拉纤行是根据俄罗斯民歌伏尔加 船夫曲的曲调填词的;沈心工作词的话别,是根据原法国民歌一个半小时的游戏的曲调填词,而且这首歌的影响一直延
4、续到现 在。此外,象李叔同编写的送别,是根据美国通俗歌曲作家奥德 威的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填词,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既存在客观的原因,也存在思 想认识上的原因。,客观原因是:一方面由于我国学堂乐歌的产生、最初就是参照日本早 期学校歌曲的经验发展起来的,而他们开始就是主要采取外国的现成 歌调进行填词的;另一方面,当时我国热情从事学堂乐歌编写的作者 多数是留学国外的、或国内积极赞成维新的新派知识分子,他们中多 数对我国的传统音乐、特别是民族民间音乐不甚熟悉;同时,从本世 纪初清廷转而支持“废科举、办学堂”的改良主张,为了满足迅速发 展起来的新学堂急需学校的教师,曾一度大量聘请日本的教师来我国 担任教
5、学,其中包括一定数量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幼儿园的保育人员,他们对我国的传统民间音乐则更不熟悉。主观原因是:当时我国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主要就是引进 欧美和日本的体制和经验,而要改掉的主要就是与封建体制密切相连 的传统旧文化(包括传统的“旧乐”),因而当时确实不少有改革要 求的知识分子认为只有用西乐才能起到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效果。尽管当时这种思想认识是符合大多数积极拥护改革要求的进步主张,但今天看来应说是存在一定片面性的。因为事实上象以我国的传统音 调进行填词的祖国歌和勉女权都是当时比较受欢迎的学堂乐 歌,它们也并不因此给人任何萎靡不振的影响。当然,在辛亥革命之 后,这种现象也逐步有一定
6、的改变。,代表人物,在学堂乐歌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出现 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音乐 教育家。这些早期的音乐先驱们大多都 有留学背景,而且在出国学习时,音乐 也不是其主修专业。但是,出于对音乐 的爱好和对祖国教育事业的责任,他们 后来纷纷投身于“学堂乐歌”创作和传 播之中,为中国普通音乐教育的创始做 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时期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曾志 忞、李叔同、柯政和、辛汉等等。,代表作送别,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送别是李叔同作词的一首清凉歌,也是李叔同学堂乐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作曲者原本是美国通
7、俗歌曲作者自约翰P奥德威,歌曲的名字叫梦见家和 母亲。由于此曲十分优美,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便依其旋律填写了一首名 为旅愁的歌词。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期间热衷音乐,他对旅愁有较深的 印象。送别是李叔同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创作的,此时他已开始接触佛教,并对佛学有很深的研究。出家前,“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许幻园的。一个冬 天,大雪纷飞,当时旧上海是一片凄凉。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叔同兄,我家 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迈进。李叔同 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地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叶子小姐多次的叫 声,也没听见。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他 含泪写下
8、“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送别一词写的是人间的离别之情,讲述的是人间美好之缘,构筑的却是人 生的天问风景。在这首清词丽句中,蕴藏着禅意,是一幅生动感人的画面,作 品中充溢着不朽的真情。弘一法师的众多作品,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意蕴和精神。“一音入耳来,万事离心去”。大师的作品充满了人生哲理,宁静淡雅,给 人启迪。法师的词像一杯清香的茶,清淡纯净,淡中见真味。从送别词中,我们或许可以感受到李叔同对当时社会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思 考,通过对人生悲欢离合的认知,加上学佛的历程,作者已悟出“一切有为法,历史意义,1、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贡献了一批早期的优秀声 乐作品,开“新音乐”创
9、作之先河;2、使“集体歌唱”这一歌唱形式深入人心,为后 来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基础;3、通过乐歌的传唱和学校音乐教育,西方基本 音乐理论和技能开始系统地、大范围地在中国传 播4、培养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传播和创 建、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人才,为后来中国近现 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学堂乐歌有着明显的现代性特征,由于外来音乐的传入,接受群体期待视野的转移,以及 词体观念的转变等原因,乐歌也必然要走向现代。从整体上 看,学堂乐歌创作既与前面的古典沟通,又联系着后面的现 代。有继承,也有突破;有革新,也有创建。这在题材范围的 扩大、写景技巧的成熟、声律的完美和风骨的形成等方面,为现代歌
10、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并成功地成为了当时中国人 最普遍的传达情感的方式。学堂乐歌的现代性标志,在音乐方面是现代性的五线 谱取代了传统的工字尺。这不是表面上形式的变化,而是有 着性质的区别。当时是将日本及欧美的音乐曲调直接运用 到乐歌里的,西洋曲调的调式、节奏以及结构,不同于我 国古老传统的音乐,也不同于东方的音乐传统。它们是产生 于资产阶级革命之中,或是资本主义时代,它们是近代工业 文明而非农耕文化的产物。所以它们具有不同于封建社会 音乐的气质,尤其适合表现近代人的思想感情。,在歌词方面也有着明显的现代性特征。学堂乐歌的 倡导者把歌看作是“改造国民之品质”的重要手段,当成是 对国民进行“德育”、
11、“智育”的形象化教材,重在通过歌 曲对民众尤其是中小学生进行思想启蒙的教育和情操的培 养,故歌词的题材偏重在灌输先进思想、提倡文明习俗、培 养美的情感上,以达到振奋民族精神之目的。像中国男儿、十八省地理历史歌、祖国歌、出军歌等 是高唱图存御侮、富国强兵的爱国主义主旋律;演说、欧美二杰等表达了要求实现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思想;劈占验、格致等宣传反对迷信和学习科学的思想;勉女权、文明婚等主张妇女解放和新式婚姻的思 想;体操兵操、赛船等宣传体育锻炼的意识。,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史上随着学堂教育的萌芽和新文化运 动的产生而兴起的一场音乐的革命,它是第一次真正的、有 意识的学习西方音乐的开始。学堂乐歌不但促
12、使了西方音 乐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也影响了后来的创作。,正确认识学堂乐歌的局限性,在近代学堂乐歌时期,由于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和文化 尚未全面变革,所以学堂乐歌在文化形态上还表现出一定的 局限。尽管它已早于现代诗歌二十多年,采用白话的机制来 创作,并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次诗学变革,但它对 中国传统诗学的质疑与反抗并不像之后的白话新诗那么彻 底。因此,它只能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声或参照,而不可能 成为引导新文学发展的主旋律。学堂乐歌由于其特殊的历 史时期和出于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忧患意识,使人们在创作 上更多考虑的是救国强民。所以,我们不能从艺术上来衡量 这场启蒙主义运动,也不能因它没有突出的艺术
13、成就而忽视 它。它是中国音乐走向成熟前的一次必然的冲动,由于这一 步的迈出,换来了1927年上海国立音专的建立,这一步也使 得中国的20世纪音乐,寻找到了新的语言和新的表现手法。,学堂乐歌创作总体上还是处在新文化运动的准备阶段,这是启蒙与愚昧、革新与守旧、进步与落后、开放与封闭 等多重意识、多种形式相碰撞的时期。一方面传统的音乐 文化并没有随着清王朝在政治上的失势而消亡,它作为各民 族共同的精神文化载体,依然在沿着自身的运动轨迹发展变 化,保持着一种传统的继承性;另一方面,在外来文化的熏染 下,其性质、功能及表现形式等又发生了某种变异。尽管在 整个学堂乐歌阶段对西方音乐表现出相当的热情,但歌词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既有的信念,孜孜以求于自己的民族归属,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相互的调整、吸取、融化和更新。歌词创作中的民族诗歌倾向的选择,是因为他们感到最深沉 的感情是在本国语言的诗中,而不是在任何其它语言的诗中 得到最直觉的表现。近代学堂乐歌只是一个探索阶段,它 虽然显露出不少的浅露和不成熟之处,但却代表着可贵的精神与创意。学堂乐歌是走向成熟、繁荣和顶峰的一个必不 可少自觉主动的酝酿与准备时期。,感 谢 您 的 关 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