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01702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docx

《论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语.docx

论语

《论语》是这样一部书,它记载着孔子的言语行事,也记载着孔子的若干学生的言语行事。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说: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这说明

(1)《论语》的“论”是“论纂”的意思,《论语》的“语”是“语言”的意思。

(2)《论语》的名字是当时就有的,不是后来别人给它的。

《论语》是这样一部书,它记载着孔子的言语行事,也记载着孔子的若干学生的言语行事。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说: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这说明

(1)《论语》的“论”是“论纂”的意思,《论语》的“语”是“语言”的意思。

(2)《论语》的名字是当时就有的,不是后来别人给它的。

这两个字,一个是动词,一个是连词,离开了句子,它们既不是词,也不是词组,不成结构,毫无意义可言。

再如《陈亢问于伯鱼》选自《论语季氏》,此篇开头是“季氏将伐颛臾”,把开头两字截取做篇名,它与本篇内容毫无关系,篇名只是为了称说上的方便,它本身不含有什么意思。

篇下面是章,章是根据内容划分的段落,《学而》有十六章《季氏》篇14章,《陈亢问于伯鱼》就是其中一章,第十三章,所以也叫《陈亢问于伯鱼》章。

《论语》是研究孔子学说的基本材料,我们知道,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影响很大的思想

家和教育家,儒家创始人,从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在《论语》一书里,反映孔子观点之处,十分丰富,在古代文学语言形成和发展上,占有重要地位。

《论语》多系口语的记录,因此具有口语生动活泼的特点,但它又是经过加工的,语言

精炼而典范,往往寥寥数语,表达了丰富内容,没有口语那种信口而出,来不及精心选

词、周密地组织句子,因此显得罗嗦,用词欠当,语病较多等缺点。

《论语》一书,两万多字,篇幅不算大,然而我们现在的许多成语,是来自这部书的。

过犹不及温故知新既往不咎尽善尽美巧言令色文质彬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道听途说述而不作举一反三临事以惧任重道远循循善诱色厉内荏欲罢不能后生可畏欲速不达言必信行必果怨天尤人言不及义杀身成仁当仁不让患得患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言以蔽之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可忍孰不可忍朽木不可雕也鸣鼓而攻之三思而后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成人之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小不忍则乱大谋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不是某人在某一时间编成的,一般认为,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定的,延续了一两代人,前后达三、五十年时间。

《论语》尽管出自孔门弟子和再传弟子多人之手,但是将这些分散的言论行事编成一部书,许多人认为是孔子学生曾参的学生。

因为《论语》对曾参称子,子是尊称,《论语》对孔子均称子,还称子的是曾参、有若,这很可能反映了曾参学生称呼习惯和感情,孔子学生很多,《论语》中唯独曾参言行讲得最多,孔门弟子中,曾参最年轻,小孔子46岁,《论语》还记载他死时的情况,既然记录他死前的谈话,那么他可能是曾参学生记录的,这部书是由他的学生整理而定的。

古代汉语词汇

字是记录词的形式,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造句单位。

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的结果,是古今词汇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性。

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1)旧词不断消亡

(2)新词不断产生(3)基本词汇保存下来

一、划分古汉语词的结构的标准

1.语素、词和字的关系

(1)如果一个词由一个语素构成,而这个语素只有一个音节,那么,记录这个音节的汉字,既表示一个语素,也表示一个词。

(2)如果一个词由一个语素构成,而这个语素由两个或几个音节,那么,记录这两个音节或几个音节的两个或几个汉字,只有合在一起才表示一个语素、一个词;如果把这两个或几个汉字拆开来,则每个汉字既不代表原语素,也不代表原词。

(3)如果一个词由两个语素构成,根据古汉语的实际情况,它通常是一个双音词,也就是说,它是由两个单音节语素组成的,那么,记录这两个音节的汉字,分别代表一个语素。

2、划分古汉语词的结构的标准

两个标准划分:

音节数、语素数

(1)以音节数为标准,古汉语的词可以分为单音词(天、地、人)、双音词(社稷、窈窕、足下)和多音词(华不注)。

(2)以语素为标准,古汉语的词可以分为:

只含一个语素的单纯词:

刀、口、参差包含两个语素的合成词:

天下、寡人、爪牙

两个标准结合,总结为:

单音词只能由一个语素构成,必定是单纯词;

双音词可以由一个语素构成,也可以由两个语素

构成;前者为单纯双音词,后者二、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1、单音词占多数单音词是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在书面语中,也就是一个字,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绝多数情况下,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这在先秦汉语中尤为明显。

如: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传》

这一段22个字,就是22个词,全都是单音词。

为合成双音词。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这段话103个字,除“行李”“乏困”之外,99个单音词。

可见,古汉语在大多数情下,字和词往往是一致的。

2、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的发展方式据统计,现代汉语中,复音词约占全部词汇85%,这个比例正是古汉语中单音词的比例,说明了古汉语中单音词有一个向复音词逐渐发展的过程。

其间当然有一个从文言到古白话再到现代汉语的发展过程。

这一发展,不单纯是音节增加的问题,而是标志着汉语构词方法的质变。

(1)布帛寻常,庸人不释。

《韩非子·五蠹》

(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古代汉语的单音词发展成为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主要有以下三种主要情况:

(1)增加同义或相关的语素构成的双音词

民——人民友——朋友路——道路本——根本恐——恐惧陵——丘陵弃——丢弃

(2)增加辅助成分——词头/词尾

(这是以上古汉语单音词为词根,加上一个词头或词尾构成的双音词。

爷——阿爷师——老师虎——老虎兔——兔子燕——子石——石头唐刘禹锡《乌衣巷》

(3)换了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素

目——眼睛师——军队昼——白天邦——国家津——渡口股——大腿兵——武器亡——消失

单音词发展成为双音词,大大减少了语言中的同音词以及一词多义的现象,有力地促进了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更加有效地增强和发挥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

三、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

1、单音词

单音词和复音词是相对的概念,单音词就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在书面上用一个汉字来记录的词如:

宫、夕、治、犯等。

(1)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

(2)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3)志不强智不达,言不信行不果。

《墨子》

上古汉语多单音词,单音词有三个特点:

〈1〉多义性古汉语词汇中,单音词最显著的特点是多义性。

单音词的含义常常随文而异,只有分析在句中的作用和地位,才能加以确定。

兵:

(1)擐甲执兵。

《左传》

(2)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战国策》(3)夫兵,犹火也。

《左传》军队武器战争

〈2〉灵活性古代汉语单音词义的确定,带有很大的灵活性,应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分析判断,寻求合理的解释。

为:

(1)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担任

(2)有为神龙之言者许行。

研究(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3〉能产除了极少数单音词,绝大多数的单音词都具有一定的构词能力。

书:

书信书札书缄家书

微:

微小微薄细微轻微略微稍微微妙精微卑微衰微微弱

微博微信

2、复音词复音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在书面上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来记录。

这里的复音词,主要指双音词。

古汉语的双音词可分为两类:

一是只含一个语

素的单纯词,一是由两个语素按一定的语法规则构成的合成词。

<1>单纯词双音单纯词是由两个字组成的,但这两个字只代表两个音节,且两个音节不能拆开解释,只有合起来才有意义。

双音单纯词包括:

联绵词,即两个字联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同表一意的双音单纯词。

又称“联绵字”。

它是“合二字为一词,两声求一义。

从构成联绵词的两个音节之间在语音上的联系,可分为四类:

(1)双声联绵词,即两个音节声母相同的联绵词。

参差恍惚匍匐缤纷犹豫仿唐棣邂逅倜傥崎岖

(2)叠韵联绵词:

即两个音节韵相同的联绵词。

窈窕婆娑灿烂彷徨徘徊荒唐逍遥峥嵘

(3)双声叠韵联绵词:

即两个音节声母相同,又韵相同的联绵词。

辗转缱绻优游

(4)非双声叠韵联绵词:

即两个音节既无双声关系,又无叠韵关系。

滂沱浩荡翱翔颠沛佛荏苒

判断一个词是否双声叠韵,要注意两点:

第一,判断两个音节是否叠韵,要看韵腹和韵尾

是否相同;第二,要以古代语音为标准,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有很多古代是双声、叠韵的词,现代已不是。

“萧瑟”古音是双声,同在心母“峥嵘”古音属叠韵,同在庚韵

特点一:

不可分割,即两个字不能拆开解释,只有一个语素。

特点二:

写法比较自由,这是因为在用文字记录仅仅表示声音的音节时,由于时代地域和习惯的不同,常常写成为多种不同的形式。

[2]叠音词重叠两个相同音节而成的双音词,前人称为“重言”或“叠字”等,现在一般把它叫做叠音词。

叠音词在古汉语中数量相当多。

常用来摹仿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描写事物的形貌状态。

(1)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诗经》

(2)坎坎伐檀兮。

《诗经》(3)信誓旦旦。

《诗经》4)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阿房宫赋》(5)灼灼其华。

《诗经(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7)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阿房宫赋》

(1)

(2)拟声,(3)(4)达情(5)(6)(7)摹状

重言词与词的重叠,在形式上相同,在表意上有别。

二者不属同一范畴,性质迥异。

重言词是音节的重叠,它的意义与记录它的单字无关,不能据单个字来推测重言词的意义。

重言词不同于词的重叠式,重言词无附加的语法意义,而词的重叠式有附加的语法意义。

(8)采采卷耳。

(9)弦弦掩抑声声思(10)行行重行行。

<2>合成词含有两个以上语素的词,叫做合成词。

汉语从以单音节词为主,向以双音节为主转化,主要是这一类词的增加。

古汉语双音合成词,从两个语素的语法关系来看,一般可分为联合式、偏正式、动补式、动宾式、主谓式等。

偏正式如:

百姓天子国君锦衣诸侯

动补式如:

激怒匡正平定扰乱

动宾式如:

将军革命祭酒执事

主谓式如:

威振民主瓦解狐疑蚕食冬至

附加式如:

率尔沃若宛然焕乎阿爷有夏第一初二

联合式合成词根据两个语素在词中的意义、作用可分为同义、变义、偏义三种类型。

同义合成词:

两个语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