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的构想-(学校层面推行高中新课程的构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016506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的构想-(学校层面推行高中新课程的构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关于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的构想-(学校层面推行高中新课程的构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关于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的构想-(学校层面推行高中新课程的构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关于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的构想-(学校层面推行高中新课程的构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关于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的构想-(学校层面推行高中新课程的构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的构想-(学校层面推行高中新课程的构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关于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的构想-(学校层面推行高中新课程的构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的构想-(学校层面推行高中新课程的构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的构想-(学校层面推行高中新课程的构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构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建设、管理、评价的有效机制。

5、构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及建设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模块教学、选课指导、课程编排、学分管理、班级管理),建立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制度(教学、教育研究)

6、建立符合普通高中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改革学校处室、学科组、年级组、班级、教师、学生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

7、加强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建设,优化课程资源环境(充分把握并有效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个性发展的课程资源环境)。

8、加强学习,协作探究,使新课程推进与时俱进。

四、基本原则

1、有效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管理评价方式的选择,既要注重有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又要比已往更注重“共同基础”,即在重视“三维标准”的前提下,更加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科学性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3、实践性原则。

新课程实验是一项实践与探索共存的工作,没有完全合乎某个学校的样板可以参照,要积极领会新课改精神实质,要敢于在尊重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打破既定思维与模式,发挥自主精神与首创精神,开拓创新,大胆改革,切忌消极观望与等待。

4、协作性原则。

新课程推行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科组、年级组、各处室全力配合,全体教师主动参与协作。

5、发展性原则。

新课程推进中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应尽力避免无意义的争议,要始终站在学生终身发展、教师个体发展、学校及教育发展的高度决定行动的效率与方向。

第二部分新课程理念与学习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教育变革,不单纯是课程,而是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而进行的一次全方位的教育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

没有教育观念的转变,就不会有主体行为的转变,从而也就不会有课程改革的推进,更不会有全方位的教育改革。

而课程理念的转变又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前提,课程理念本身又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含及辐射与渗透功能。

为此,我们推行新课程的首要任务是:

抓住新课改的契机,通过深入学习,一方面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课程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另一方面又要把这种观念、理念的转变准确地辐射到与课程改革相关,因而也与教育改革相关的多方面、多层面的基本理念的转变,从而使教师准确地多角度、多层面地把握新课改精神实质,科学地推进新课改,实现教育的全方位的变革。

为此,新课程学习应做到:

一、系统有序地学习有关新课改的纲领性文件与标准

主要内容有: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3、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

4、教育部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

二、整体把握新课程关于课程改革、实施、评价的主要措施与方法

(-)新课程关于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与方法

1、课程结构上,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课程,这是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

2、课程内容方面,合理处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使必修中有选择,选修中有规范。

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结合,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3、课程教学方面,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根本变革。

4、课程实施与评价方面出现相应变革。

(-)新课程关于课程实施与评价的主要措施与方法

1、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

2、建立选课指导制度。

3、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4、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5、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

三、提前熟悉新课程学科标准与新教材

1、熟悉新课程三维目标。

2、熟悉学科课程从课程性质、课程观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结构到实施评价建议的变化

3、熟悉新教材结构、内容、系列、模块及设计思路。

四、深入领会从教育观念到系列基本理念的转变。

1、新课改的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观念。

2、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

3、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加强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

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

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制度和学校文化。

4、新课改的教育功能观——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

5、新课程有效教学理念要求——经验、思考、活动、创造。

6、新课程下的教学方式观——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7、新课程下的评价观一一人比分数更重要,让评价释放出更多的教育功能。

8、新课程下的发展性评价基本理念一一必须关注人和人的发展,而不是分数和分数的准确性,必须体现出尊重和关爱,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必须体现对人的价值的重视,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必须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主体精神。

9、新课程课程观一一课程是一切可资利用的人力、物力、自然资源的总和。

10、新课程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目标理念)——

(1)规定了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

求。

(2)确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突破学科中心,精选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5)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6)统一目标要求,弹性指导。

五、遵循学习规律,统筹有序,方式多样

1、学习流程

国家纲要、方案→学科标准→新教材→理念反思→听示范课→学校方案→学科具体方案、具体制度一个体施教实践与总结交流。

2、学习方式

自主式、讲座式、岗培式、资料辅导式、听课、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简测等。

第三部分新课程运行机制与制度建设

一、构建新课程实验运行机制

(一)构建课程实验决策机制

1、成立课程实验领导小组

组长:

校长副组长:

副校长

成员:

教务处负责人、教研处负责人、德育处处负责人、办公室负责人、总务处负责人。

主要工作:

(1)新课程实施方案审定;

(2)新课程实施进程调控;

(3)新课程实施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4)教师、学生等重要规章审定。

工作室:

设校长室

2、成立课程委员会

组长•校长副组长•主管副校长

成员;

教务处负责人:

教务处负责人、学科组长、年级组长、专家。

(1)课程发展规划审定;

(2)课程编排审定;

(3)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定;

(4)校本教研方案审定;

(5)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与指导手册审定;

(6)学科评价标准审定;

(7)校本教研制度审定。

课程委员会下设学科组

设教务处或教研处。

3、责任原则:

谁主管谁负责。

(-)构建新课程实施管理机制

1、成立课程管理与指导小组

主管副校长,副组长:

教务处负责人、教研处负责人

组员:

学科组长、备课组长、教务员、教研管理员、有课程管理与指导经验的教师

①管理工作:

(1)制定《高中各科课程结构及开设意见》;

(2)编制学校课程开设规划;

(3)编制高中各科课程纲要;

(4)编制课程开设清单、课程表;

(5)制定选课指导制度;

(6)制定学分认定与管理制度;

(7)制定教学管理常规制度;

(8)制定学生管理制度;

(9)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10)制定教师管理制度;

(11)制定学生评价方案与细则;

(12)制定考试制度;

(13)制定阅卷制度(14)制定教务管理制度。

设教务处

②指导工作:

(1)编制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2)编制课程发展规划;

(3)编制学科发展规划;

(4)编制学科评价标准与细则;

(5)制定教研常规制度;

(6)制定校本研究方案与制度;

(7)制定教研工作计划;

(8)制定教师培训计划;

(9)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10)制定教师评价标准;

(11)制定学生学科活动管理制度;

(12)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3)制定课程资料管理制度;

(⑷为新课程开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设教研处

2、成立选课指导中心

主管副校长副组长:

年级组长

学科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有管理与指导经验的学科教师代表。

(1)编制学生选课指导手册;

(2)作好学生选课统计;

(3)负责选课信息宣传,接受选课咨询;

(4)学生指导教师(第一导师)的确定确认;

(5)规范学生选课档案与个体修习计划

设年级组

3、成立班级管理小组

分管副校长副组长:

德育处负责人、团委书记

年级组长、班主任

(1)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2)制定班级发展性评价方案(3)制定社会实践活动方案与管理制度;

(4)制定社区服务方案与管理制度;

(5)制定学生会工作章程、工作计划;

(6)制定团委会工作章程、工作计划;

(7)制定安全保卫制度;

(8)制定寝室管理制度

设德育处

4、成立课程保障小组

总务处负责人

年级组长、班主任、管理员

(1)课程设施资源分析;

(2)制定课程场所与设备资源管理制度;

(3)为课程场所与设备提供保障。

5、成立课程协调工作室

办公室负责人成员:

教务处负责人、教研处负责人、德育处负责人、年级组长主要工作:

(1)编制课程实施工作历;

(2)分析课程图书资源与教师资源;

(3)负责各工作小组的联系与协调;

(4)拟定新课程下校内结构工资草案

设办公室

6、责任原则:

谁制定谁负责

(三)构建新课程评价认定机制

1、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

委员长:

校长副委员长:

主管校长

教务处负责人、教研处负责人、德育处负责人、学科组长、年级组长、专家

主要职责:

制定学分管理方案,监督学分认定过程(含模块试题命制、考试考核),学分认定、公示、复议,安排补考或重修。

下设学科学分认定小组

学科组长或备课组长成员:

学科骨干教师

初步完成学科模块学业评价与学分认定

2、成立学生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