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一中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01366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4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一中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一中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一中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一中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一中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一中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一中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一中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一中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一中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一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内容。

(1)山随平野尽,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

(2)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3)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________,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

(5)日暮乡关何处是?

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6)________,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

(7)王维《使至塞上》中写了诗人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8)吴均《与朱元思书》中从侧面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自2019年初,全国各地大力开展扫黑除恶,还社会安宁。

B.通过对古典诗文的朗诵,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C.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壮大,在应对挑战中超越自我,无数奋斗的故事记录70年历史风云。

D.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将于18日在武汉开幕,各国代表团和媒体记者近日连续到达武汉。

三、基础知识综合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位于大宁河上的小三峡的红叶才称得上如火如荼①(A.túB.chá),绚美至极,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小三峡向来以“水清,峰奇,景幽”著称,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高峡出平湖”的梦想已经变为现实。

放眼望去,龙门峡雄浑开阔,;巴雾峡朦胧奇幻,;滴翠峡林深树密,。

而点染层峦叠嶂的红叶闪烁变幻,其繁茂,其鲜活,其阵势,令人甲(A.赞叹不已B.叹为观止)!

在红叶的簇拥下,乙(A.惟妙惟肖B.如痴如醉)的“观音坐莲台”“美人洗长发”等景点更加引人注目,镶嵌在悬峭壁上的巴人悬棺、古栈道遗迹也更加清xī②(A.淅B.晰)可见,可以尽收眼底。

(摘自邢秀玲《巫山红叶》)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

(只填序号)

①____②____

(2)为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字词。

(只填序号)

甲____乙____

(3)在文段中三个画线处填入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

A.如诗如画气势恢宏秀色撩人

B.气势恢宏如诗如画秀色撩人

C.秀色撩人气势恢宏如诗如画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4.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D.整首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5.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五、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记雪月之观

沈周

丁未之岁,冬暖无雪。

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霁①。

风寒冱②而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

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尝。

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

楼临水,下皆虚澄③,又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④,腾光照人,骨肉相莹。

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⑤可爱。

寒浃肌肤,清人肺腑。

因凭栏楯⑥上。

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⑦而莫禁,眄⑧而莫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盖天将致我于太素⑨之乡,殆不可以笔画追状,文字敷⑩说,以传信于不能从者。

顾所得不亦多矣!

(注)①霁:

这里谓雪停放晴。

②冱hù:

寒冷凝结。

③虚澄:

空虚清澈。

④汞:

水银。

⑤离离然:

历历分明的样子。

⑥栏楯shǔn:

栏干。

纵为栏,横为楯。

⑦呀xiā:

张大了口。

⑧眄:

斜着眼睛看。

⑨太素:

素净。

⑩敷:

铺陈。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至十日犹故在也____

(2)遂添衣起____

(3)人观两奇____

(4)盖天将致我于太素之乡____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尝

B.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尝

C.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尝

D.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尝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涂银,若泼汞。

(2)顾所得不亦多矣!

9.文中生动描写月光的皎洁澄澈的句子:

“______”,从文中你能读出作者______的心情。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青青艾蒿

赵玉明

①在葳蕤的草木之中,艾蒿有足够的自信,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

这自信,来自艾蒿特有的艾香。

②早春里,大地上的白毛根、面条菜、车前草,都还在沉沉的睡梦中,蒿芽已经悄悄出发,迫不及待地钻出一堆乱蓬蓬的草丛,灰白的嫩芯像是睁着惺忪的睡眼,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虽已是早春,风雨依然凛冽,蒿芽一路默默地承受着、积淀着、生长着。

③幼年不懂事,对艾蒿从不正眼瞧一下。

先是艾蒿的形状,一身毛茸茸的样子,浑浊不清的绿,既不明艳,也不出彩,细碎微茫,面黄肌瘦得像一个发育不良的孩子。

那时的我们,只对红花绿草或者好吃的果实感兴趣,谁会在意又丑又臭的艾蒿呢?

④艾蒿是隐士,它安静地站在田边地头或荒坡池边,无视我们不屑的目光,不卑不亢,独自芬芳。

几度春风,艾蒿从一撮白毛毛的嫩芽,一寸寸长高、长粗,一丝丝变绿、变青,筋骨强壮,俊俏倜傥,如玉树临风的谦谦君子。

⑤少年的我们,不但对艾蒿的外形不甚喜欢,对它的苦香也很是讨厌。

可是母亲,偏偏要在夏天,隔三差五地割来几枝艾,用锅煮了,把水装进澡盆,给我们洗澡。

那一盆黛青色的艾水,清苦的香味从房间袅袅飘散到院子,我和姐姐准备逃离这“苦海”。

可母亲不管,一个个把我们抓回来,一边洗一边说,艾的苦香,可驱蚊,夏天洗了艾水澡,不被蚊虫咬。

待我们洗好换了干净衣衫,母亲总会抓着我的手,凑在鼻前嗅一下,喃喃地说:

“真香啊,丫头真香咧……”

⑥真正喜欢艾蒿,是成年以后的事。

那一天,突然感觉膝盖酸胀,在镇医院,戴着黑框眼镜的老医生,拿着艾条点燃,艾香氤氲中,只觉全身舒畅。

临行时他还交代,回家采些艾,煮水热敷。

几次医治,再无不适。

原来,艾除了驱蚊,还可去湿通络止痛。

⑦艾蒿属菊科,故有菊的气质。

艾蒿的香,如中年女子,有着沉稳、温润、包容的气息。

五月的艾,婆娑好模样,茎秆直,叶片秀,青春勃发,风华正茂。

此时的艾,可以收割了。

母亲总是在此时割一些,晾干了,搓成艾条,送给我们几个孩子。

刚到福州打工时,第一年回故乡,返程,母亲竟然在我的包里塞了一包艾条。

同宿舍的小姐妹见状,一阵哄堂大笑。

笑完之后,还念念有词地说:

“月上故乡明,艾是老家香。

”而母亲自有说法:

这艾是在屋后的池塘边割的,秆壮叶肥,是最好的艾蒿。

是啊,那一根根艾枝、一片片艾叶,不但有艾的苦香,还有母亲暖暖的爱。

⑧六月蚊蝇滋生。

每隔几日,入夜,我会在室内点燃一根艾条。

时明时灭的艾条,艾烟袅袅,艾香盈室,充溢屋内的每一处空间,蚊蝇不敢进入。

那一房的书籍,那一橱的衣衫,都被艾蒿的清香包裹、浸润。

第二天上班,穿着艾香薰过的衣衫,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有一日,单位开会,同事小蕊坐在我身旁,凑在我胳膊上闻了又闻,还使劲吸着鼻子,说:

“明姐,你的胳膊这么香,袖子藏了什么?

⑨是艾香。

五月的艾,娉娉婷婷,青衫一袭,盈袖的是那一缕浓烈而清苦的艾香。

无论春,无论夏,神奇的艾,被煮过、被焚过,依然一路芬芳走天涯。

(摘自《福州日报》2019.06.05)

10.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运用反衬的手法,表现蒿芽的与众不同。

B.第④段主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艾蒿的品格和风度。

C.文章最后一段,运用议论与抒情,抒发作者了对艾蒿赞美与思念之情。

D.文章以“青青艾蒿”为线索,作者不仅赞美了艾蒿的美德,还表现出了对母亲深情的爱。

11.文中写了哪几件母亲与艾蒿的故事,请简要概述。

12.说说第③段叙写小时候对艾蒿认识的作用。

1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迫不及待地钻出一堆乱蓬蓬的草丛。

(加点词语赏析)

(2)待我们洗好换了干净衣衫,母亲总会抓着我的手,凑在鼻前嗅一下,喃喃地说:

“真香啊,丫头真香咧……”(描写的角度赏析)

14.结合全文,说说艾蒿有哪些让人喜欢的品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父爱如海

马云

①1964年9月10日,我出生在杭州一户普通人家。

从小学到中学,身材瘦小的我有一个和自己条件很不匹配的爱好——打架,还因此缝过13针,挨过处分,父亲为此帮我转过三次学。

②当时,父亲是一家戏剧协会的负责人。

为了陶冶我的情操,在我们兄妹中,他带我看戏最多。

但我对吴侬软语似的唱腔丝毫不感兴趣,倒是对武生们在台上的好身手佩服不已,开始痴迷武术,学起散打和太极拳来。

③记得母亲曾不无惋惜地对父亲说:

“小云天生不按常理出牌,说教只怕没用。

”但父亲回复母亲的话让我至今印记深刻,他说:

“那我就当一把铁锹,一天一小铲,尽量挖出他的闪光点,再用闪光点去填埋他的劣根吧。

④我后来能够学好外语,并且把这一学习兴趣与以后的工作、事业很紧密地结合起来,要感谢父亲给予我的耐心和宽厚的鼓励。

记得8岁时的一天,老爸因为我的调皮骂了我,我很生气,就用从小伙伴那学来的几句英语还口,我爸听不懂,但是发现我是在说外语时,他忽然笑眯眯地看着我说:

“你小子是不是在用英语骂我呢?

那好好学英语,学到能随心所欲地讲,那样骂人才痛快!

”他的这句话成为我日后学好外语的莫大动力,对于英语学习可以说越学越带劲。

⑤父亲发现我对英语有兴趣后,从8岁那年,就骑着自行车带我到西湖边上找老外聊天儿。

我用所学的只言片语与老外越聊越开心,越聊越过瘾,学习英语也越来越带劲。

从13岁起,我就自己骑着自行车带着老外满杭州跑。

从初中到高中,我其他各科成绩都很平常,唯有英语,真的成为我的闪光点,我几乎包揽了大小英语考试的第一名。

但这个唯一的闪光点无法遮掩我严重偏科的事实,第一次高考,我语文成绩全年级第一,数学是倒数第一。

⑥高考落榜后,我决定出去打工,到一家宾馆应聘保安。

结果,因为个儿矮被淘汰。

那时,我的心几乎被各种打击敲碎了。

父亲见我意志越来越消沉,悄悄找了关系,让我替杂志社蹬三轮车送书。

沉重的体力劳动加上每月30.5元的工资让我渐渐麻痹,也许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

父亲却像一把铁锹,有一次开始铲凿我的痛处,记得他问我:

“你每天骑20多公里路,来来回回都不累,为什么就不能再走一遍高考的路?

”父亲的激励,让我下了决心,参加第二次高考,结果金榜题名的美好结局依然没有出现。

⑦再复习一年,第三次参加高考的决定,是我自己下的,父亲是全家唯一没有反对我的人,还为我请了一名杭州市的数学特级教师。

结果第三次参加高考时,我的数学考了79分,但依然离本科上线差5分。

或许是我们父子俩的执著感动了上苍,当年杭州师范学院本科未招满,我终于跌跌撞撞读上了本科,还被调配进英语专业。

⑧能够学到我的长项专业,让我的大学生活如鱼得水,点亮了我的人生。

⑨20多年的人生里,我的生活仿佛是“芝麻开门”的神话故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我没有觉得不可思议,因为父亲几十年的爱,一铲一铲地为我开凿出了最宝贵的成功动因——挖掘我的兴趣,促成我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并把其变成我的特长,最后让它成为助力我人生的潜能。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12期)

15.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写出了父亲的不放弃,并对我影响之大。

B.第⑦段加点的词语“跌跌撞撞”,原是走路不稳,这里指求学道路的曲折,不容易。

C.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痴迷武术,学起了散打和太极拳,也因此从小就喜欢打架。

D.父亲不遗余力的挖掘我的兴趣,促成“我”人生的潜能得到不断地发展。

16.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父亲改变“我”人生命运的两件大事。

17.阅读链接材料,再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马云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并谈谈对你的启发。

[链接材料]马云(1964-),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

1995年马云创办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站“中国黄页”,1999年创办阿里巴巴,并担任阿里集团CEO、董事局主席。

2015月30日,马云当选全球互联网治理联盟理事会联合主席。

2016年2月25日,(2016胡润富豪榜》发布,中国富豪中,马云家族以1400亿位居第二。

七、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古代对“诚信”的解释:

中国古代,“诚”和“信”本来是两个意义相近的词,常常用来互相训释。

但细释古书可以知道,“诚”“信”二字,意义并不完全相同。

“诚”的本义是真实、真切,引申为人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行为时则有诚实、真挚等含义。

“信”的本义是求真、守诚,引申为人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行为时则有追求真理、信守承诺等含义。

(材料二)诚信与否的行为:

(材料三)学校的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的内容很广泛,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对诚信的体验,积累经验,为诚信道德提升提供基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具体的诚信教育的内容是:

(1)文明礼貌教育。

文明礼貌是诚信品质的外在表现。

(2)遵纪守法教育。

自觉遵守社会、学校纪律和法规,是一个人良好社会信誉的标志。

(3)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要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从学习、生活、礼仪等方面实施养成、诚信教育。

(4)真诚待人和乐于助人的教育。

真诚待人、乐于助人是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

18.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诚”的本义是真实、真切,“信”的本义是求真、守诚,二者意思不完全相同。

B.学校诚信教育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

C.文明礼貌是学生诚信品质的内在表现。

D.材料二从正反面告诉我们要做诚信之人。

19.根据材料三概括学校诚信教育的具体内容。

20.此次期中考试,若采取“无人监考”的做法,你觉得有何好处?

结合材料分析。

八、名著阅读

21.名著阅读。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新闻记者斯诺写的一部纪实性作品,是世界上第一本忠实描绘红色中国的著作。

B.《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在井冈山采取的四个口号是: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C.《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

“他貌不惊人——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人,眼睛很大,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象铁打的一样”。

这个人是周恩来。

D.《红星照耀中国》由于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猖獗,红军在瑞金举行了一次军事会议,决定撤出,把红军主力转移到一个新根据地去。

(2)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这一事件”指的是:

____,主要人物是:

____、____。

九、作文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生活中处处有老师。

请以“你是我的老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自定立意,符合文体。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

(1)江入大荒流

(2)老骥伏枥(3)浅草才能没马蹄(4)馨香盈怀袖(5)烟波江上使人愁(6)岂不罹凝寒(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8)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解析】

【分析】

【详解】

诗词默写要求:

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

注意:

骥、枥、馨、盈、罹、碍。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缺少“开展”的宾语,应在“除恶”后加“行动”;

B.缺少主语,应在“感受”前加主语“我”或“我们”等;

D.“连续到达”搭配不当,应把“连续”改为“陆续”;

故选C。

3.

(1)AB

(2)BA(3)B

【解析】

【分析】

【详解】

(1)“荼”读作tú,如火如荼:

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

原比喻军容之盛。

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xī”写作“晰”,清晰:

指看得很清楚,很逼真。

故第一空选A,第二空选B。

(2)甲:

赞叹不已,连声赞赏不止。

叹为观止,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根据“点染层峦叠嶂的红叶”可知此处应用“叹为观止”。

乙: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如痴如醉,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根据“等景点”可知此处应用“惟妙惟肖”。

故甲处选B,乙处选A。

(3)根据第一空前的“雄浑开阔”可知此处应为“气势恢宏”,根据第二空前的“朦胧奇幻”可知此处应为“如诗如画”,根据第三空前的“林深树密”可知此处应为“秀色撩人”。

故选B。

4.B

5.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一幅温馨愉悦的农村生活画面)。

【解析】

【分析】

4.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B.颔联描写的是乡村自然风光,而不是精细地描写农村生活。

故选B。

5.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述。

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句意: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注意抓住“牧人”“犊”“猎马”“禽”的特点描述。

比如:

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6.

(1)到

(2)于是,就(3)神奇,奇异(4)大概是

7.C

8.

(1)好像涂上了一层白银,又好像水银泼了一地。

(2)这样看来,自己得到的已经很多了。

9.“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欣喜(从容平淡)又有茫然与无奈(凄清)

【解析】

【分析】

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

直到正月初十大地依然银装素裹。

至,到。

(2)句意为:

于是添加衣服出门。

遂,于是、就。

(3)句意为:

自己同周围的环境都变成了神奇的景观。

奇,神奇、奇异。

(4)句意为:

大概是上苍将我放置于宇宙之间。

盖,大概是。

7.本题考查断句。

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

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

当晚,明月升天,雪月相映,我坐于纸窗之下,感到明亮无比。

故停顿应为:

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尝。

故选C。

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要求:

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

(1)若,好像。

汞,水银。

(2)顾,看来。

亦,也。

9.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赏析作者感情。

第一空:

“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意为:

如同涂上了一层白银,又如同水银泼了一地,月光明亮照人,人的肌肤也被映照得晶莹洁白。

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把月光比作是白银和水银,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月光澄澈照人的特点。

第二空:

读文可知,作者以月景为描写对象,表现了作者看到月色之后欣喜从容之情。

联系作者境遇,写此文时作者已是垂暮之年,无力浪游天下,但是壮心未泯。

他渴望挣脱世俗尘网的羁绊,那种漫无边际、汗漫而游的神思遐想,虽然难以平息,但是老气衰颓,禁受不住这里的凄骨之寒,只得纵声高歌,走下楼去。

文中除了欣喜之外,还弥漫着作者的茫然无奈之感。

【点睛】

译文:

丁未这一年冬天,天气暖和未降雪。

第二年(戊申年)正月初三开始下雪,正月初五天气放晴。

但依然寒风肆虐,冰封雪冻不融化,直到正月初十大地依然银装素裹。

当晚,明月升天,雪月相映,我坐于纸窗之下,感到明亮无比。

于是添加衣服出门,登上溪水西侧的小楼。

小楼临着溪水,(溪水)清澈见底,四周覆盖着皑皑白雪,如同涂上了一层白银,又如同水银泼了一地,月光明亮照人,人的肌肤也被映照得晶莹洁白。

明月映照着寒冷的水波,树影在水中摇曳,如同镜子中映照着的头发,历历分明,很可爱。

清冷的寒气透入肌骨,沁入肺腑。

我扶着栏杆而上。

仰视,茫然无际;俯视,混沌一片。

不觉间我张大了嘴,惊叹不止,久久地凝视着不愿收回自己的目光。

人的精神与外物融为一个整体,自己同周围的环境都变成了神奇的景观。

大概是上苍将我放置于宇宙之间,这景致竟然无以用笔画来描摹其形状,也不便用文字来铺陈,向没有亲临这情景的人传达我的感受。

这样看来,自己所得到的不也很多啊!

10.C

11.

(1)小时候母亲煮艾蒿水给我们姐妹洗澡;

(2)参加工作后母亲把搓好的艾条塞我包里。

12.先抑后扬,小时候眼中的艾蒿是又丑又臭,与成年后的认识到艾蒿的内在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艾蒿喜爱之情。

13.

(1)“钻”字写出也艾蒿的破土而出的拼劲,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描绘出了春临大地,艾蒿破土而出的情景。

(2)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侧面写出艾蒿的清香,表达了作者对特有的艾香的赞美之情。

14.

(1)艾蒿有足够的自信,这自信,来自艾蒿特有的艾香。

(2)艾蒿是隐士,无视我们不屑的目光,不卑不亢,独自芬芳。

(3)艾蒿俊俏倜傥,如玉树临风的谦谦君子。

(4)艾蒿如中年女子,有着沉稳、温润、包容的气息;五月的艾,青春勃发,风华正茂。

【解析】

【分析】

10.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C.读文可知,家乡多艾蒿,母亲在夏天用艾蒿为我们洗澡,成年以后,又给我亲手做了艾条,所以在作者心中,艾蒿是家乡的象征,是母爱的象征,末段采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和母亲的思念与感激之情。

“对艾蒿赞美与思念之情”表述有误。

故选C。

11.本题考查概括故事。

根据第五段的记叙可知,时间是我们小时候。

事件是母亲用艾蒿煮水给我们姐妹几人洗澡。

根据第七段的记叙可知,时间是参加工作后,事件是母亲采了最好的艾蒿,亲自给我搓成了艾条,塞到我的包里。

1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读文可知,第三段表现了我因为艾蒿的形状、颜色而对它不喜,甚至是讨厌,觉得它“又丑又臭”。

成年以后,一位老医生用艾灸治好我的病,用母亲亲手做的艾条驱蚊,感受到艾蒿的内在美,我对艾蒿前后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先抑后扬的写法,突出强调了我对艾蒿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1)“钻”是一个动词,一般用来形容人,这里用来形容艾蒿,是把它人格化,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艾蒿从土中长出的情态,“钻”有能力向上的意思,所以还表现了艾蒿顽强的拼劲和蓬勃的生命力。

(2)“抓、凑、闻”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

“真香啊,丫头真香咧……”是对母亲的语言描写,突出强调了艾蒿的香味,联系作者感情可知,表现了作者对艾蒿香味的喜爱赞美之情。

1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第一段中的“这自信,来自艾蒿特有的艾香”可得:

艾蒿有足够的自信,这自信,来自艾蒿特有的艾香。

根据第四段中的“艾蒿是隐士,它安静地站在田边地头或荒坡池边,无视我们不屑的目光,不卑不亢,独自芬芳”可得:

艾蒿是隐士,无视我们不屑的目光,不卑不亢,独自芬芳。

根据第四段中的“筋骨强壮,俊俏倜傥,如玉树临风的谦谦君子”可得:

艾蒿俊俏倜傥,如玉树临风的谦谦君子。

根据第七段中的“艾蒿的香,如中年女子,有着沉稳、温润、包容的气息。

五月的艾,婆娑好模样,茎秆直,叶片秀,青春勃发,风华正茂”可得:

艾蒿如中年女子,有着沉稳、温润、包容的气息;五月的艾,青春勃发,风华正茂。

【点睛】

解答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

提取综合,重组输出。

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

(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