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综福建卷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914799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综福建卷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综福建卷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综福建卷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综福建卷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综福建卷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综福建卷解析版.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综福建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综福建卷解析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综福建卷解析版.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福建卷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共l44分)

【试题总评】本卷符合《考试大纲》要求,命题注重测试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总体上难度适中,试题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试题考点分布合理,覆盖面较广,突出考查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考点均为教材中的重点内容。

2.试题考查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体现了政治学科特点,符合考试大纲考核目标的要求。

3.试题贴近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注重课本知识与社会热点的紧密结合,学以致用。

4.试卷整体以中档试题为主,符合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5.所选题目都是当今社会热点问题,一次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考查的角度和知识点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

主观材料题命题角度新颖,要求高,虽然整体看不难,但是有一定的区分度,是一套选拔考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好试题。

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顶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5.2012年1月1是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

这一规定

A.确立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B.方便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C.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D.缩小了行政机关的权力范围

26.某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于2012年1月中旬召开。

会前,部分人大代表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形成议案提交大会。

会议期间,市政府工作报告经代表们审议后,在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

这表明人大代表有权依法

①向人大提出议案②向政府机关提出质询

③决定国家重大事项④表决各项决定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7.由于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加上极端气候及病虫害所带来的粮食减产,目前全球有约10亿人在挨饿,数以百万计的人陷入更深的贫困,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由此可见

A.世界各国面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B.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

C.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D.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粮食安全问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研读材料可知由于各种原因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国家性质不同,国家根本利益存在差别;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A.D本身说法不对。

B与题意无关。

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体现了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故C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必修二《政治生活》中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和平与发展。

28.在福建平漳综合实验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障并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以下建设符合上述要求的有

①重点发展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新兴产业

②实验区建设以开发为主,注重经济效益

③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风力资源,发展风电产业

④把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作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29.假设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准价为630,美元存款年利率为3%,人民币一年期储蓄利率2.5%,一年期限国债利率为3.7%。

不考虑其他因素,分别用10000元人民币进行一年的投资,其收益对比正确的是

A.人民币储蓄存款大于购买国债

B.购买国债大于兑换美元后用美元存款

C.兑换美元后用美元存款等于购买国债

D.兑换美元后用美元存款小于人民币储蓄存款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考查对汇率,国债,储蓄投资等几种投资方式特点的掌握程度。

基准汇价不变,不考虑其他因素,材料中利率大小是国债3.7%大于美元存款利率3%,美元存款利率3%大于存款储蓄利率2.5%,所以,收益对比应该是国债收益大于用美元存款,用美元存款收益大于用人民币存款。

正确选项是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必修一《经济生活》中汇率,国债,储蓄投资等几种投资方式特点的。

30.图9中M.N曲线分别代表两类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推断出的正确结论是

A.M商品是生活必需品,企业应扩大该商品的生产

B.N商品是高档耐用品,企业就减少该商品的生产

C.当MN商品同时提价时,政府应对M商品征收增值税

D.当N商品价格过高时,政府应对低收入者发放生活补贴

31.表3是某地不同群体对所喜爱的文化活动的选择情况

群体

老年人

中年人

青少年

喜爱的文化活动

听戏曲.打太极拳…

看电视.阅读书报…

上网.听音乐…

某班同学分配表中信息后提出下列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

A.倡导高雅文化,引领人们的精神生活

B.提高文化素养,缩小人们鉴赏水平的差异

C.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

D.增加经济收入,改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选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从图表中可知,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对文化活动的选择不同,体现文化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要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就必须发展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C符合题意。

A.B.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

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必修三《文化生活》中大众文化和文化的多样性。

32.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

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

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

这表明

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

B.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

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

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33.下列选项能体现图10漫画寓意的有

①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

③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

④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组合题应用排除法。

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①本身说法不准确。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不选。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全面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文化创新,③④正确.故答案选:

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必修三《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34.在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时期,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说明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值观

③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

④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5.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告打破。

这启示我们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中:

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告打破。

这说明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正确,应选。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只有一个。

BD本身说法不对。

C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选:

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必修四《哲学生活》中真理及其特征。

36.图11.图12蕴涵的哲理有

①图11表明把握规律有利于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②图12表明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③图11、图12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④图11、图12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因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7、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8分)

必考部分(116分)

39.(4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

当前弘扬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人们对义利观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孙中山提倡“大义所在”,坚持革命和民族大义,反对“重私心而忘公义”;中国共产党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自身的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材料二福建某著名民营企业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利义兼顾,诚信不欺,重视节能减排,依法纳税,积极捐助慈善事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材料三雷锋,以其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诗篇。

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对于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26、材料一中义利观的演变过程如何体现了矛盾观点?

(12分)

27、请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努力践行社会主义义利观的理由。

(9分)

【解析】第二问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先要明确本题是说明“理由”,对此类型的题目可以转化为“为什么”——“原因类”题型,即为什么努力践行社会主义义利观,要求回答这样做的原因和意义(或必要性和重要性)。

答题时,要注意政治主体是党和政府,党这样做的依据涉及国家性质.党的性质和宗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等;政府这样做的依据涉及国家性质决定政府性质.宗旨.原则.职能等。

同时要回答这样做有什么重要意

义,注意包括对党,对政府,对人民,社会,国家有什么意义。

28、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追求利益最大化。

”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评析。

(1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解题时,首先必须明确评析题的一般解题技巧与方法(三步骤:

①肯定合理,分析原因;②修正错误,补充不足,分析原因;③得出结论:

正确说法.做法)。

其次是明确题目限定:

①知识限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②材料限定——结合材料二。

因此答题时,先要肯定合理,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什么要追求利益最大化?

涉及的知识点是市场调节.竞争机制与企业.社会发展;其次要补充不足,企业是否只追求利益最大化?

企业还应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涉及知识点是规范市场秩序和实现共同富裕。

最后可以得出结论,观点是不科学的。

【答案】(3)①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竞争的需要,是企业自身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②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必须遵守法律和道德,诚实守信,支持环境保护和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4)根据材料三,从文化生活角度,请你以“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文明”为主题向社会发出倡议。

(10分)(要求:

①写出倡议书内容的提纲;②不得显示个人身份的任何信息。

选考部分(40分)

42.(10分)A[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材料一由于受“全美步枪协会”的影响,美国政府反对联合国旨在打击轻小武器非法贸易的《行动纲领》中的有关限制个人拥有枪支及限制枪支合法生产和交易的条款。

材料二2011年至2012年6月底,我国县乡进行人大换届选举。

按照选举法的要求,新一届人大代表选举增加了生产和工作第一线代表名额;实践城乡同比原则。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29、材料一中的“全美步枪协会”属于美国的(3分)

A.利益集团B.政府C.议会D.政党

【答案】

(1)A

(2)有人认为“美国民主能充分体现民意,因而它是符合时代的民主”。

请结合上述材料,从国体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7分)

【解析】

(1)本题难度不大,答案是A。

(2)本题要求谈看法,是属于“评述类”的题型,有一定的难度。

审题是关键:

要注意题目的几个关键词:

“结合材料…国体角度…看法”。

从材料看,材料一说的是美国利益集团的影响,材料二讲的是中国民主的发展。

从国体看,美国是资产阶级专政,这就决定的美国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不可能充分反映民意;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从题型看,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总评】:

本套试题,必修选修兼顾,基础与能力并重,较好地体现了高考历史题材料呈现的多样性,考生只有在掌握广泛而牢固的基础知识基础上,灵活运用学科方法,答题才能游刃有余。

13.

《说文解字》释读为:

“大册也。

”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

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

A.甲骨B.丝帛C.竹木简D.石碑

【答案】:

C

【解析】:

这是一个象形文字,上面是串成串的竹木简,很容易选出答案,但这个题目的设问很绕,通俗的说就是这个册是用什么材料来记录文字信息的。

【考点定位】:

必修三·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造纸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

14.《隋都城图》题记:

“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

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

”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答案】:

C

【解析】:

阅读材料从材料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看出从管理的角度来设计都城,A是在宋代,B材料中没有涉及,题中材料限制了城市商业活动,D也应排除。

【考点定位】:

必修二·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的商业。

15.《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答案】:

B

【解析】:

本题是文史综合题,更强调对文字材料的阅读理解,“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体现了司马光重视商业流通的作用。

材料没有体现农业与手工业、商业谁重谁轻的问题。

【考点定位】:

必修二·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1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

D

17.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

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A.自强与求富B.进化与革新C.改良与革命D.民主与科学

【答案】:

D

【解析】:

注意题干五四运动时,不是指的五四运动,是一个大概念,这一场“知识最光荣的运动”是指新文化运动,打倒偶像要求民主,不要个人崇拜,启蒙要科学,不迷信,具有理想思考判断的精神。

其他选项不符合材料含义。

【考点定位】:

必修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

18.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答案】:

A

19.15世纪学者奇诺说:

“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

”这反映了在该地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答案】:

B

排除D。

【考点定位】:

必修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文艺复兴。

20.法国大革命初期一首流行歌谣唱道:

“把高个儿截短,把矮个儿拉长……”这种呼声化为图景就成了图7所示漫画,它表达的政治理念是

A.平等B.自由

C.人权D.博爱图7

【答案】:

A

【解析】:

结合题中材料“高个截短,矮个拉长”,要实现一样,每个人都平等的,所以答案选A。

【考点定位】:

必修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启蒙运动。

21.图8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图8

A.奴隶贸易的兴起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

C.内燃机的应用D.垄断组织的形成

【答案】:

B

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22.表1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表1

年代

1925—1927年

1928—1932年

1933—1937年

年均粮食产量(万吨)

7527

7360

7290

A.地广人稀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答案】:

C

23.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

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使用电灯照明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③航线经过地中海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是是史地综合题。

“泰坦尼克”号客轮首航时间是1912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之后,①④两项符合实际;航线从英国到美国,经过大西洋而不经过地中海,排除③;电视是20世纪20年代才出现的,排除②。

【考点定位】:

必修二·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必修三·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影视艺术。

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

表2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

 

表2

所有者

年份

政府和公共机关法人

金融机关

其他国内法人

外国法人

个人

其他

1950年

3.2

12.6

11

0

61.3

11.9

1960年

0.2

23.1

17.8

1.1

46.3

11.5

1969年

0.3

32.2

21.3

3.2

40.1

2.9

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答案】:

A

 

38.(37分)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陈嘉庚说:

“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

黄炎培也说:

“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

……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三1952年一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图14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四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

“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

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

(8分)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8分)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

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15分)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6分)

【答案】:

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原因:

经济基础薄弱;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4)关系:

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成功的重要保障。

【解析】:

本题的中心是社会发展问题,涉及教育、时局、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属于跨度大,范围广的大题,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分析表格能力要求比较高,但总体上没有超出教材范围,是中规中矩的试题。

(1)从材料一陈嘉庚和黄炎培的话语中归纳出“教育救国”的主张,联系半殖半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指出其积极意义和局限性(无法实现的原因)。

(2)依据解放战争即将结束的形势简述背景,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简述“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的内涵。

41.历史(15)从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意志)“所在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年)

材料二《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

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

材料三《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

(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

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

(7分)

(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推动了“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

(8分)

【答案】:

(1)主张:

建立民族教会;司法实行政教分离。

原因:

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的迫切要求;印刷术的应用。

(2)理解:

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西欧宗教和世俗社会的改革。

力量:

国王、诸侯等;人民群众;卡尔文(加尔文)等教会人士。

【解析】: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享受英国习惯法的保护,包括由附近地区陪审团审讯的权利、举行公开集会以讨论群众疾苦的权利、向英王请愿的权利,是殖民地人民的天赋权利。

                  ——第一届大陆会议《殖民地权利宣言》(1774年)

材料二 13个主权国家既彼此争斗,又一起同联邦首脑斗,必然会很快地同归于尽。

可是,如果我们能制定出一部充满活力的开明的宪法,实行严格的相互钳制和相互监督,我们就完全有可能一定程度上恢复我们的尊严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华盛顿•欧文《华盛顿传》

(1)指出材料一所述宣言与《独立宣言》对美洲政治属性认识的差异。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

(7分)

(2)材料二所述独立后的美国政治局面,是如何通过“充满活力的开明的宪法”改变的?

(8分)

【答案】:

(1)差异:

前者是殖民地;后者是独立国家。

原因:

前者对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