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902098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docx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

2020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

【1】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4】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一般方法)。

【5】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

【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

【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1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11】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说明(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12】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适应时代的需要)。

【13】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理论联系实际)。

【14】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实践性)。

【1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1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7】时有风吹幡动。

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8】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共同错误为(把物质和运动完全割裂开来)。

【19】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0】划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唯一的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21】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

【22】“人的意志高于一切,决定一切”的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2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2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

【2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26】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27】“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28】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9】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0】相对主义运动观认为(只存在绝对运动而无静止)。

【31】“司马光破缸”的故事是说司马光小时侯看到一小孩掉进水缸后,他没有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尽快让水脱离人。

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2】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和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的哲学依据是(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33】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据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的结构调整,提高国产资产的整体质量。

这一论断突出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34】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形而上学观点)。

【35】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的水平、学校的设施、学生的主观努力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造成的,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多因一果)。

【36】“苍蝇不叮没缝的蛋”这一说法直接表达的哲学思想是(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37】“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这体现了(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

【38】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的是(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39】“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体现的哲理是(要重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40】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41】“一个地区的发展会产生全国效益”强调的是(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

【4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3】事物发展的源泉在于(外力的推动)。

【44】唯物辩证法否定的“扬弃”是指(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

【45】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4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转化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飞跃性)的统一)。

【47】否定方面是指(促使事物走向死亡的方面)。

【48】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错误是由于忽视了事物的(矛盾的斗争性)。

【49】联系是指一切现象、事物(都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

【50】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51】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问题上,结果是指(被一定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52】事物的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53】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54】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于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5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56】“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多选)

【1】马史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BCD)。

A.康德星云假说B.达尔文进化论C.细胞学说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2】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CD)。

A.康德的哲学B.费希特的哲学C.黑格尔的哲学D.费尔巴哈的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它的主要构成部分有(BD)。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

【4】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是(BCD)。

A.唯物辩证法高于现代系统论

B.现代系统论不断丰富唯物辩证法

C.现代系统论不断深化唯物辩证法

D.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蕴含于唯物辩证法之中

【5】理论联系实际就要(ABCD)。

A.认真读书、刻苦学习马列主义

B.分析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C.联系当代世界的深刻变化

D.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6】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看作(AB)。

A.是“历史的有力杠杆”

B.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C.是“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尺”

D.是“历史进步的最高标准”

【7】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涵义包括(BD)。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

D.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8】下列论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BCD)。

A.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B.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C.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绝对精神派生的D.理在气先

【9】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BCD)。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汇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C.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D.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证材料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体系,因为它是(ABC)。

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C.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11】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包含思维和存在关系性质的有(ABD)。

A.自由和必然B.真理和客观存在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D.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

【12】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AC)。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B.不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意识的作用能超过物质的作用D.意识作用永远超不过物质的作用

【13】造大楼得先设计图纸,然后造楼,这说明(BC)。

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D.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14】物质是(ABC)。

A.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B.不依赖人的感觉的客观实在

C.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D.人的感觉的组合

【15】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因为(AC)。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实际上是一个东西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

【16】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BCD)。

A.运动就是静止,静止就是运动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静止中包含运动D.运动时有静止的存在

【17】意识的本质是(BCD)。

A.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B.人脑的机能

C.人脑的属性D.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8】物质运动规律的特点有(BCD)。

A.主观性B.稳定性C.普遍性D.重复性

【19】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CD)。

A.改造客观规律B.改善客观规律C.认识客观规律D.利用、掌握客观规律

【20】“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

”这是(BC)。

A.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B.唯心主义的”精神万能论“的表现

C.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D.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21】高级运动形式和低级运动形式之间的关系是(AB)。

A.高级运动是由低级运动转化而来的

B.高级运动形式中包括低级运动形式

C.高级运动形式不依赖低级运动形式

D.低级运动形式也不依赖高级运动形式

【2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因为它(ABCD)。

A.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B.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C.是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路线

D.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

【23】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中,必然性(ABCD)。

A.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B.是与偶然性既对立又统一的哲学范畴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D.深藏于偶然性背后,并制约着偶然性

【24】脱离了人体的手就变成了没有生气的、死的东西,这是(BCD)。

A.形而上学片面、孤立的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系统论的观点

D.部分受整体决定和制约的观点

【25】假象(BCD)。

A.是主观的B.是客观的C.容易使人产生错觉D.也是本质的表现

【26】运用可能性区分为多种情况的观点,指出下列关于”大海捞针”与“水中捞月”的说法中正确的(ABC)。

A.“大海捞针”是可能的,尽管很艰难

B.“水中捞月”是不可能的

C.“大海捞针”属于抽象可能性

D.“水中捞月”是人主观意志的想象,可以转化为现实

【27】看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AD)。

A.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两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

C.一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既要全面,又要抓重点

【28】认识事物的量的意义在于(ABCD)。

A.它是认识事物的开始和认识事物的前提

B.它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C.它对事物做出数量分析,使人们做到胸中有数

D.它能把同质的事物区分开来

【29】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BD)。

A.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不平衡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不平衡

C.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不平衡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不平衡

【3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普遍的,其具体表现形式是特殊的。

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否定之否定规律表现形式的特殊性的有(BCD)。

A.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相同的否定形式

B.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

C.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曲折性

D.不同事物的发展周期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31】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它区分为多种情况,其中有(ABCD)。

A.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B.现实可能性与抽象可能性

C.好的可能性与坏的可能性

D.可能性量的大小

【32】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从属地位,它(ACD)。

A.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

B.对事物的发展不起作用

C.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D.使事物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具体特点

【33】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ACD)。

A.相互区别的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联系

B.只看到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区别

C.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

D.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4】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分别是(AB)。

A.否定是联系的环节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C.否定与肯定绝对对立D.否定是由外力推动的

【35】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AD)。

A.循环论B.诡辩论C.激变论D.直线论

【36】矛盾的普遍性是指(AD)。

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B.事物在它刚刚形成时没有矛盾

C.矛盾只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

D.每一事物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运动

【37】社会意识(ABCD)。

A.是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由社会存在决定

C.具有相对独立性D.在阶级社会里,某些形式具有阶级性

【38】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的差别在于(CD)。

A.社会心理是高水平的,思想体系是低水平的

B.社会心理是复杂的,思想体系是简单的

C.社会心理是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思想体系具有系统化、抽象化的特征

D.社会心理表现为情感、习惯等,思想体系表现为理论体系

【39】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表现在(ABD)。

A.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C.社会意识是对科学文化的反映

D.社会意识是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40】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因为(BCD)。

A.人的本质是在后天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特别是生产实践中形成

B.人是生活于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关系之中的人,现实的社会关系决定着人的本质

C.人的本质只有通过社会关系才能表现出来,而且是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

D.人的本质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的

【41】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决定论(ABCD)。

A.是承认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的理论

B.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

C.把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应用于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

D.既认为社会历史具有客观规律性,又反对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的观点

【42】主体选择与客观规律的接近和符合的过程是(ABC)。

A.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长期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B.人们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入的过程

C.人们不断发现真理和修正错误的过程

D.人们的思想摆脱客观规律束缚的过程

【43】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说(ABCD)。

A.先进的生产关系能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扫清障碍

B.先进的生产关系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C.需要选择适当的经济体制,生产力在事实上才能得到发展

D.需要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生产力在事实上才能得到发展

【44】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AB)。

A.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

B.人类社会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C.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界发展规律是等同的

D.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它的一切活动无需人有意识地进行

【45】人类与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ABCD)。

A.是否能制造生产工具B.是否具有社会性

C.是否能动地改造外部世界D.是否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46】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其表现为(ABCD)。

A.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无意识的;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

B.动物不能进行生产劳动,人能利用自己制造的工具从事生产活动

C.动物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界,人能能动地改造自然

D.自然环境及其变化在动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则不起决定作用

【47】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通过(CD)。

A.对人的体质的影响而实现的

B.对人的心理的影响而实现的

C.对生产力状况的影响而实现的

D.对军事、政治的影响而实现的

【48】地理环境之所以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其原因为(ABCD)。

A.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它只有通过生产方式才能对人类历史发生作用

D.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49】物质生产之所以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是因为(ABC)。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构成和增长速度

B.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制约着人口生产的方向、规模和速度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

D.物质生产决定人口生产具有较少惯性

【50】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国体和政体的关系的有(BC)。

A.国体和政体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

B.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必须与国体相适应

C.政体对国体有反作用,影响国体的巩固和发展

D.政体决定国体,国体为政体服务

【5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ACD)。

A.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发展

B.从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的转化

C.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无限循环

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5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地革命的反映论,它强调(ABCD)。

A.人们在改造世界活动中认识世界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认识有能动性,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53】感性认识向理论认识飞跃的条件有(ABC)。

A.要占有十分丰富的材料

B.要有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C.要经过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D.要有天赋的聪明才智

【54】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更加伟大,因为(AC)。

A.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补充、丰富,修正和发展

B.理性认识重要,感性认识不重要

C.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实现理论的指导作用,达到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目的

D.实践比理论重要

【55】“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一观点(CD)。

A.颠倒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B.把理论当成实践的来源和动力

C.揭示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肯定了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

【56】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B)。

A.源与流的关系

B.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C.直接经验可靠,间接经验不可靠

D.直接经验不可靠,间接经验可靠

【57】在劳动过程中,劳动的社会形式(ABCD)。

A.是和劳动的一般性质统一的

B.是指劳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展开和发展

C.说明劳动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

D.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根本区别

【58】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观点,说明(ABC)。

A.劳动过程是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一

B.自然创造人和社会创造人的统一

C.人与自然的本源联系和人与自然的根本区别

D.劳动的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59】割裂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将会导致(AC)。

A.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真理观

B.辩证唯物的相对主义真理观

C.相对主义真理观

D.实用主义真理观

【60】把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承认的意见视为真理,这是(ACD)。

A.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B.充分相信群众,使群众掌握真理

C.否认了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

D.唯心主义真理观

【61】下列各项正确反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的有(ABCD)。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

【62】规律具有如下特点(ABCD)。

A.客观性B.稳定性C.普遍性D.重复性

【63】认识的客体具有(ACD)。

A.对象性B.意识性C.客观性D.社会历史性

【64】不可知论(ABCD)。

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或不可完全认识的

B.否认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C.怀疑人类科学知识的客观性

D.怀疑人类科学知识的可靠性

【6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AC)。

A.反映具有摹写性B.反映是消极被动的C.反映具有创造性D.反映是主观随意的

【66】理性认识是(BCD)。

A.认识的起点B.对事物全体的反映C.对事物内部联系的反映D.对事物本质联系的反映

【67】“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说明了(ABC)。

A.量变是质变的基础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为质变准备了条件D.无量的积累,就能实现质变

【68】下列属于辩证否定的有(BCD)。

A.我国必须全盘西化

B.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

C.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扬弃”

D.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

【69】唯物辩证否定观认为:

否定有(ABCD)。

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C.事物联系的环节D.对旧事物的“扬弃”

【70】当事物处在量变状态时,(AB)。

A.事物表现为平衡和静止

B.事物处在数量上的增减变化

C.事物从一种质转化为另一种质

D.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互易其位

【71】人工智能的伟大意义在于(ABCD)。

A.人类在解决没有感觉的物质同有感觉能力的物质发生联系问题上向前迈进一大步

B.随着电脑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引起对整个世界深刻巨大的变化

C.电脑应用生产和生活过程,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D.电脑部分代替和节省了人的脑力,极大地延伸和扩展了人的脑力

【72】人们所获得一切知识来源于(BCD)。

A.天资聪慧B.社会生产实践C.科学实验实践D.改造社会的实践

【73】认识客体与客观物质的关系在于(ABCD)。

A.认识客体既可能是客观物质,也可能是精神客体

B.客观物质中只有与人的实践活动发生关系的才成为认识客体

C.客观物质是无限的,认识客体是有限的

D.客观物质是自在的,认识客体是认识主体选定的

【74】下列各项属于矛盾的同一性的有(ACD)。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C.矛盾双方相互贯通D.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75】决定事物的根本性质及其发展的基本趋势的联系(ABCD)。

A.内部联系B.本质联系C.必然联系D.主要联系

【7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AD)。

A.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B.是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循环过程

C.是直线式前进的过程

D.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77】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关系是(BCD)。

A.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B.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78】下列事例中属于前进中回复的有(BCD)。

A.被推翻的旧势力暂时复辟

B.从原始公有制到共产主义公有制

C.农民用旧麦种培育出新麦种

D.生产——消费——生产

【79】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原理告诉我们(AD)。

A.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B.解决了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也就自然得到解决

C.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是不变的

D.抓住了主要矛盾时,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的解决

【80】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三阶段同第一阶段相比,(CD)。

A.根本性质不同B.形式完全相同

C.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D.高级阶段重复低级阶段某些特征

【8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