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特色申报建设目标与成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97896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级特色申报建设目标与成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省级特色申报建设目标与成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省级特色申报建设目标与成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省级特色申报建设目标与成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省级特色申报建设目标与成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省级特色申报建设目标与成效.docx

《省级特色申报建设目标与成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级特色申报建设目标与成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省级特色申报建设目标与成效.docx

省级特色申报建设目标与成效

省级特色申报建设目标与成效

 

2.1专业特色的体现与标志

   本专业自1984年设立以来,在二十多年的专业建设实践中,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作为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并形成了如下专业特色。

2.1.1夯实专业理论基础,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特质

在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设置及人才培养方面,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政治学、伦理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论等课程的教学,塑造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与优良的道德品质,为学生胜任基础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奠定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2.1.2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突出青少年行为矫正和法学理论的教学

在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选修课程中,开设了必要的法学课程,如民法学、宪法、行政法理论与实务以及青少年不良行为的矫正与防范等课程,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进行法律规范与法治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素质与现代公民意识,使学生既能胜任初中与小学法律常识等课程的教学与教育管理工作,又能从事机关与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

2.1.3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农村基础教育阶段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按照农村中小学对思想政治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强化“三字一话”训练,将说课、试讲、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教育见实习等作为职业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开展校校合作,加强与农村中小学的联系,做到“早接触、不间断、长流水”,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

   综上,本专业立足服务农村基础教育,坚持“一体两翼”的教学特色,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突出青少年行为矫正理论与法学基本理论的教学。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注重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既能胜任基础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又能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2.2建设目标与思路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各高校毕业生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与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本专业在2005年校重点专业、2008年校品牌专业的基础上,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建设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具体建设目标与思路:

2.2.1师资队伍 争取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将本专业教师的高级职称比例由目前的41.2%提高到50%以上;用1~2年的时间,力争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00%达到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组织1~2支教学科研团队,共同开展教学研讨与学术研究,以团体作业的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建设成效。

   2.2.2人才培养 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农村中小学以及社会对本专业师资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实际需求,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具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基础知识及文理科相融通的知识结构,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系统地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书写和普通话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教育心理咨询能力;具有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教学改革和研究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各类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2.2.3实践基地 在今年内,将本专业的实习实践基地数量由目前的8个增加到12个左右,切实提升实践教学的地位,鼓励优秀教师特别是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构建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

2.2.4课程建设 鼓励任课教师积极申报省级、校级精品课程与重点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现有1门校级精品课程,争取在3年内,增加3~5门精品课程和精品课程群。

在此基础上力争打造1~2门省部级精品课程。

 2.2.5教学条件 增加专业建设经费投入,改善专业建设软硬件,增建2~3间多媒体教室,购买5000至10000册专业图书资料,扩建学生图书资料室,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建立一个中等规模的计算机房,为学生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

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将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的建设为突破口,构建具有一定专业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促进,知识增长与能力提高的相互协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3方案及成果预测

2.3.1 2008年5~9月,进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完善。

利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农村中小学以及社会对本专业师资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需求状况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校内外专家的座谈会,相应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2.3.2 2008年9月~2010年7月,开展实践教学改革。

按照知识系统化、综合化、前沿化的思路,切实推进教学改革。

根据思政教育专业的特点,积极开展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建立研究课、讨论课、自学课、辅导课、实践课等多种教学形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及考核常规化、制度化;为了落实“早接触、不间断、长流水”的工作思路,大一阶段,与中小学建立“友好班级”,增强学生对中小学教育活动的感性认识,增进与中小学师生的情感交流;大二阶段,在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利用计划内的见习和其他课余时间进行教学观摩;大三阶段,在说课、试讲考核过关的基础上进行顶岗教育教学实习,为学生就业搭建平台。

2.3.3 加大专业建设经费投入,保证经费逐年增长。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委托培养、订单式培养等社会联合办学途径,拓宽办学经费来源。

对校内的特色品牌专业实行倾斜扶持政策,加大专业师资的进修、培训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经费的投入力度,改善教学条件。

2.3.4 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两年时间内,晋升或引进1~2名教授,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建立“老带新”的模式,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采取激励措施,不断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

2.3.5 2010年7月~2010年9月,对专业建设情况进行全面地总结,形成总结报告。

成果预测:

通过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使本专业的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梯队更加合理、素质明显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获得较大幅度的提高,取得1~2项省部级优秀教学、科研成果;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形成一整套完备可操作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协调发展,师范生的职业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毕业生未来两年平均初次就业率达到85%以上并获得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同。

                                                      

三、基础与改革

 

3.1教学基础(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教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评价等内容)

本专业自1984年开设以来,积累了丰富的专业建设经验,具备了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备的教育教学条件,为我省农村特别是苏北地区的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人才,毕业生获得了社会的良好评价与广泛认可。

3.1.1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结构

本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吉玉泉教授,是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较高的科研水平;本专业拥有较雄厚的师资队伍,任课教师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55岁以上2人,中年教师8人,青年教师9人,梯队合理;在职称结构方面,有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9人,助教1人,高级职称比例为47.4%;学历与学位结构方面,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80%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学位。

(2)任课教师情况

任课教师始终坚持以教学为核心的理念,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高度责任感,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水平普遍较高。

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程由高级职称教师主持的比例达到80%以上。

雄厚的专任教师队伍,有力地保障了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

3.1.2教学条件

  

(1)专业建设经费的投入能够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学校对本专业的建设予以高度重视,在建设经费方面给予大力支持,2003年投入专业建设经费70055.2元,2004年72054.8元,2005年72781.9元,2006年107525.54元,2007年171030.3元,持续增长的经费保障为本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教育实习、实践基地数量稳中有升,教材、图书、专业期刊资料日渐丰富,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条件不断改善,为教师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实践教学条件能满足实践实训需要。

本专业高度重视实践、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先后在连云港师专附中、新海实验中学、海宁中学、杨集中学、花果山中学、海州职教中心、临洪中学等建立了实习基地,完全能够满足本专业学生的实习需要。

为提高学生的法治素质与现代公民意识,本专业与江苏省东海县劳教所签定了实践基地协议,将其作为对本专业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场所。

3.1.3人才培养质量

(1)基本知识与综合素质

根据农村中小学对本专业毕业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以强化和夯实马克思主义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中心,以相关学科的文化知识、基本素养为具体内容,以现代多媒体应用技术和英语应用能力为基本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近三年来,学生在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应用能力等方面合格率达到85%以上;02思政班获省级先进班集体,01级思政班陶敏、崔玮玮等同学在第二届省新东方杯大专辩论赛中获苏北赛区冠军,05思政班杨琴同学在校说课比赛中获第一名,多人次在学校举办的各种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多人次获得国家、省、市奖学金。

(2)职业技能

本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师范生的职业技能,为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除在规定的时间和阶段进行技能实践训练外,依托“每门课”、“每节课”,采取“化整为零,合理分工,总体整合”的方法,渗透职业技能训练,学生的普通话、教师资格等职业技能考核过关率达95%以上。

3.1.4社会评价

毕业生的业绩是我们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直接体现。

本专业的毕业生一进单位即能上岗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锻炼,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向社会证明,他们有技术、有知识、有能力;谦虚、踏实、能吃苦、竞争意识强,在社会上站稳了脚跟,许多学生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主要表现在:

(1)教育教学水平较高,基本功扎实。

据不完全统计,在历届县、市和省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有2人次获省级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1人次获市级教师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

绝大多数毕业生扎根农村中学,不畏艰苦,兢兢业业,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方面均取得可喜成绩,成为同行中的先进人物和优秀工作者。

目前,在本市农村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中,绝大多数的学科带头人均为本专业毕业生。

   

(2)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较强。

毕业生不仅业务能力强,成为业务骨干,许多人已经成为所在学校的领导者、管理者,担任学校的校级、中层领导职务,如新浦海宁中学的校长韩寄高、灌云陡沟中学校长徐开明、东海金桥实验中学校长沈东亚、灌云下车中学校长杜永晓、东海海陵中学校长黄祖国、东海白塔二中校长孟庆雨、东海黄川中学校长葛元志、赣榆城头中学校长王步登、灌云板浦第二中学校长陶明友等;还有不少毕业生任校办公室主任、政教处处长、团委书记、年级主任等职务。

(3)就业渠道广,社会声誉高。

部分毕业生成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从事社会管理或社会服务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灌云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荣富、市委研究室城市处处长段东、东海县牛山镇党委书记孙中华等;有的毕业生通过司法考试成为律师,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维护社会公正;还有部分毕业生在乡村、街道、社区默默无闻地工作着。

他们虽离开了教育教学工作,但他们同样在各自岗位上为社会在尽心尽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赞誉。

 

 

 

 

 

3.2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制度、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等方面内容)

3.2.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1)完善教学计划,强化马列主义理论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经济学理论、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核心课程进行系统的理论教学,选派骨干教师任课,开足课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正确分析社会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初步能力。

(2)突出特色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并将青少年行为矫正与相关法学课程纳入专业基础课程体系。

(3)加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内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将“三字一话”、说课、试讲、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活动纳入教学常规并建立过关考核机制。

(4)加强与农村中小学的联系,增加见习和教学观摩活动在课程计划中的比例,利用毕业生的资源优势,促进校校合作,聘请中小学优秀教师不定期来校开展讲座并作为学生实习实训指导老师。

3.2.2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本专业教学管理一向抓得严、抓得实,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教学改革激励机制,能坚持做到日常工作抓规范,规范之中抓创新,创新之中抓提高,提高之中抓特色,为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同时,为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奖励制度,如《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奖励制度》(包括教学名师奖、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多媒体课件竞赛奖等)、《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包括优秀教学成果奖、教改立项奖等)。

为了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够与实践紧密结合,进一步加深对法学教学中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们制定了《经济法政系参观劳动教养所规则》、《经济法政系旁听观摩法庭审理实践教学管理办法》;为规范校外实践教学工作,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我们在多家单位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并签定了《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协议书》。

 

3.2.3推进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从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出发,以优化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为主线,进行课程体系的重组和教学内容的精选与优化,形成全新的课程方案,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和课程的综合性与应用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的发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在课程门类的改革上,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要求,增设多门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和实用技能训练的选修课。

按照系统化、综合化、前沿化的思路,注重各门课程之间的连贯和衔接,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精选、优化,力求更好地体现本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使课程体系中的各门课程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

在教材选用上,坚持规范化、制度化的原则,本着服务于专业教学目标,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坚持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五”、“十一五”国家重点教材中面向高职、高专学校的教材,力争体现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其中,国家重点教材中面向高职、高专学校的教材和本专业教师自编、参编教材比例达到90%以上。

3.2.4改革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坚持“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思想,着力推进课堂实训教学和实习教学的改革。

(1)课堂实训教学改革

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讨论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建立研究课、讨论课、自学课、辅导课等多种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各门课程相应的教学形式。

改革考试考核方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实施“全面考核”。

在考试内容上,不仅考查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更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考试形式上,增加口试、专项调查报告、专题方案设计等形式,使学生个性、特长和潜能有更大的发挥余地。

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改革,提高现代化教学能力和水平。

有计划地加强主干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建设,全面提高各门课程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课时比例,其中,主干课程多媒体课件使用率达到60%以上。

(2)实习教学改革

建立和完善毕业实习管理制度,重视毕业实习环节,建立起校系两级实习管理制度。

系级实习管理主要是联系实习地点,制定实习大纲,安排既懂理论又精通实践具有责任心的指导老师,具体指导学生实习。

校级实习管理主要是宏观管理,对毕业实习进行检查监控,保障实习质量。

加强实习目标管理,完善目标管理制度,健全毕业实习的考核环节,强化考核制度,确保实习质量。

3.2.5形成学习效果评价的新方式

本专业从注重学生学习结果转变为既注重学习过程又注重学习结果,通过目标管理来评价教学的全过程,时刻注意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以下几个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

(1)课堂观察与课堂检查。

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课堂的学习效率,因此课堂学习效果的检查很重要。

教师在讲课的同时,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习惯,进行多种方式的检查,如提问、即兴演讲、辩论等。

这些既可以作为对学生平时学习效果的评价,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达成与课堂教学评价有机结合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学生通过对学习过程的自我反思,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制定进一步的学习计划,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由教师主导互评过程,可以培育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动态考核与静态考核相结合。

对《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等课程采取多方参与的评价方式,将学生的笔试成绩与日常的个人素养、行为表现结合起来。

综合成绩由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共同评定,变单一静态评价为动、静态评价相结合,既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水平,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