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外科常用简答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85385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外科常用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西医外科常用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西医外科常用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西医外科常用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西医外科常用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西医外科常用简答题.docx

《中西医外科常用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外科常用简答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西医外科常用简答题.docx

中西医外科常用简答题

第一章 外疡

1.外疡总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局部的气血凝滞、经络阻塞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等,是外疡总的发病机制。

2.简述外疡的致病因素与发病部位之间的关系,并简单解释之。

凡发于人体上部的,多因风温、风热所致,因为风性上行;凡生于人体中部的,多因气郁、火郁所致,因为气火多发于中;凡发于人体下部的,多因寒湿、湿热所致,因为湿性下趋。

3.试述气血与外疡的关系。

外疡的发生与否,与气血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

气血旺盛者,即使外感六淫邪毒,或情志内伤等也不一定发病;反之则易于发病。

病邪侵入人体,与正气相争,即会导致局部气血凝滞,通过治疗,除去致病因素,使气血运行正常,则外疡得以消散吸收而痊愈。

如外疡在局部气血凝滞进一步发展,则郁而化热,热盛肉腐,血肉腐败,酝酿液化而为脓。

此外,气血的盛衰直接影响着外疡的发展及其预后。

一般来说,若气血旺盛者,外疡不仅易于成脓、破溃,而且也易于生肌收口,迅速愈合,预后好;若气血不足者,则难以成脓、破溃,即使破溃了,也难于生肌收口,预后差。

4.脓的形成机制是什么?

出脓的意义是什么?

何谓应指?

脓是肌腠之内热盛肉腐蒸酿而成,是由气血所化生。

脓是肿疡在不能消散所出现的主要症状,是正气载毒外出的现象。

应用按触法辨脓时,一般用两手食指的指端轻放于患部,相隔适当的距离,然后以一手指端稍用力按一下,则另一手指端即有一种波动的感觉,这种感觉称为应指。

5.消法如何应用?

消法的运用,应审因辨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表邪者解表,里实者通里,湿阻者理湿,热毒蕴结者清热,寒邪凝结者温通,痰凝者祛痰,气滞者行气,血瘀者和营祛瘀。

6.补法在外疡中如何应用?

补法适用于外疡的收口期,毒邪已去,元气虚弱,脓水清稀,疡口难敛者。

疡口收敛全赖气血,故凡气血虚弱者,宜补养气血,代表方为八汤;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者,宜健脾和胃,代表方为参苓白术散;肾精亏损,精不能生血者,宜益肾填精,代表方为六味地黄丸等。

但毒邪未尽时,切勿遽用补法,以免留邪为患,助邪鸱张,而犯“实实之戒”。

7.简述托法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

托法又分为透托和补托二法。

透托法,用于肿疡成脓期,毒盛正气不虚,脓成不熟或熟而不溃,以加速成脓,或使其移深着浅,或加速破溃,常用方剂如透脓散。

补托法。

用于肿疡毒势方盛,正气已虚,不能托毒外出,以致肿形平塌,根盘散漫,难溃难腐,或溃后脓水清稀,坚肿不消,并出现身热,精神不振,面色少华,脉数无力等气血不足者,常用方剂如托里消毒散。

8.提脓祛腐药的适应证是什么?

如何应用?

提脓祛腐药适应于溃疡初期,脓栓未落,腐肉未脱,脓水未净,新肉未生的时候。

临床使用时,若疮口大者,可掺于疮口上;疮口小者,可粘附在药线上插入。

另外亦可掺于药线、油膏上盖贴。

在腐肉已脱,脓水已少的情况下,宜减少升丹含量。

此外,尚配有不含升丹的提脓祛腐药,例如黑虎丹,可用于对升丹过敏者。

9.什么是砭镰法?

其适应证是什么?

临床上如何应用?

砭镰法俗称“飞针”,是用三棱针或刀锋在外疡患处,浅刺皮肤或黏膜,从而放出少量血液,促使内蕴热毒随血外泄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应证:

用于阳证外疡,如下肢丹毒、红丝疔等。

用法:

在常规消毒下,用三棱针或刀锋直刺皮肤或黏膜,迅速移动击刺,使患部少量出血为度。

10.何谓药线引流?

其适应证是什么?

药线引流:

一般采用桑皮纸、丝绵纸、拷贝纸等,按其实际应用,裁成阔狭长短适度,搓成线状。

外粘药物或内裹药物制成,俗称“纸捻”。

目前临床多用外粘药物的药线。

药线引流是借着药物及物理作用,插入溃疡孔中,引导脓水外流;同时利用药线之绞形,能使坏死组织附着于药线而使之外出;此外,尚能探查疡孔之深浅长短,以及有无死骨之存在。

适应证:

凡溃疡口过小,脓水不易排出者,或已成瘘管、窦道者,均可使用。

11.简述颜面疔的宜忌有哪些?

颜面疔的宜忌包括:

①饮食:

饮食宜清淡,忌食膏粱厚味、辛辣、烟酒等。

②情志:

保持心情舒畅,忌上火生气。

③房室起居:

有全身症状的,宜卧床休息。

忌房事。

局部忌挤压、碰撞、挑刺、早期切开。

④药物:

忌内服发散、辛温药物。

12.痈的发病特点主要有哪些?

痈发病迅速,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热痛明显,范围约6~9cm,易肿、易脓、易溃、易敛,纯属阳证;其发无定处,随处可生,可发于任何年龄,性别;一般不会损伤筋骨,也不会造成陷证。

13.简述有头疽的病因病机。

患处起一肿块,上有粟粒状脓头,痛痒相兼。

继则肿块逐渐向周围扩大,脓头亦相继增多,形成多个脓头,色红灼热,高肿疼痛。

全身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舌苔白腻或黄腻,脉象滑数等。

治以散风清热。

方用仙方活命饮。

14.简述走黄的病因病机。

走黄多为生疔之后,早期失于治疗,未能及时控制毒势;或因挤压碰伤,过早切开,使毒邪扩散;或误食辛热之药及酒肉、鱼腥等助火生热之品,或加艾灸等,均可造成疔之火毒鸱张,正不胜邪,毒邪走散,客人营血,内攻脏腑而成为走黄之证。

15.附骨疽早期诊断依据在哪些?

附骨疽好发于儿童,尤以10岁以下的男孩多见。

初始多发于四肢长骨的干骺端,尤以下肢的胫骨为多见,其次为股骨、肱骨和桡骨。

发病前常有外伤及患其他外疡史。

起病多急骤,初起即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可表现为全身不适,寒战,高热,口干,溲赤。

舌苔黄腻,脉滑数等。

局部色白漫肿,患肢疼痛彻骨,1~2天即因疼痛而患肢不能活动,继则局部微红微热,病变的骨端可有深压痛和叩击痛。

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多,中性粒细胞可大于90%以上。

16.走黄与内陷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治疗上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走黄的发生多为毒邪炽盛,而正气并不虚;内陷的发生多为正气已虚,而毒邪相对偏盛,尤以正虚为主。

在治疗上走黄以祛邪解毒为主,内陷则以补益扶正为主。

17.流注的临床特征有哪些?

流注好发于四肢、躯干肌肉丰厚的深部,血流缓慢的低位部位,如腰部、大腿后部、髂窝部、臀部等;发病前常有疖、疔、痈、外伤及其他创伤感染史。

继而出现高热、恶寒、口渴,便秘、溲赤等热毒炽盛的症状,局部为色白、漫肿、疼痛,肢体活动功能受限,并有此处未愈,他处又起的现象。

18.流痰的病因病机如何?

流痰发于儿童多为先天不足,骨骼柔嫩,或有所损伤,致使气血失和,痰浊凝聚,留于骨骼而发生本病;成人患病多为房室过度,或带下、遗精以致肾精亏损,骨骼空虚,风寒乘虚侵袭,阻于骨骼而生本病。

总之本病的形成与肾虚有密切的关系。

以先天不足,肾亏骨空为本,而痰浊凝聚,风寒侵袭,或有所损伤,则为其标。

19.瘰疬的病因病机如何?

瘰疬多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伤脾,脾失健运,痰热内生,而痰凝气结于颈部而成;或肺阴亏,阴虚火旺,灼津为痰,痰火凝结颈部而成本病。

病久肝火愈旺,下灼肾阴,或脓水淋漓,耗伤气血,可致气血两虚。

第二章 乳房疾病

1.简述乳痈的主要病因?

乳痈发生的主要原因为:

乳头内陷畸形和哺乳时不能排空乳汁等使乳汁郁积;产后情志不畅、饮食不当致肝郁胃热;乳头破碎、感受外邪等。

2.乳痈早期如何内外治疗?

乳痈早期内治法为:

疏肝清胃、和营通乳,局部应用热敷和按摩疗法。

3.如何预防乳痈的发生?

乳痈的预防应针对病因而分别采取:

产前纠正乳头内陷畸形,产后养成定时哺乳习惯且每次哺乳排空乳汁,以防乳汁积聚;妊娠后期用酒精棉球擦洗乳头,使乳头皮肤增厚,以防产后乳头破碎染毒;生产前后宜保持心情舒畅,产后饮食有节,以防肝郁胃热;保持乳头和乳儿口腔卫生,以防感染外邪。

4.乳痈并发“传囊乳痈”和“乳漏”应如何处理?

乳痈并发“传囊乳痈”者,按乳痈各期处理;并发“乳漏”者,局部可用垫棉疗法或用创可贴等处理,使创口早日闭合。

5.乳癖与乳核应从哪几个方面鉴别?

乳癖与乳核主要从发病对象,肿块的数目、大小、形状、疼痛与否及其与月经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鉴别。

凡发于青年女性乳房的单个肿块、卵圆形、界清、与月经无关者多为乳核;而发于中年女性乳房双侧,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多个肿块,伴有乳房胀痛并随月经周期变化者,多为乳癖。

6.简述乳癖的分型论治。

乳癖一般分为肝郁痰凝证和冲妊不调证论治。

前者用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治法,代表方为逍遥蒌贝散;后者用调摄冲妊治法,代表方为二仙汤合四物汤。

7.乳岩的治疗原则如何?

乳岩的治疗原则为:

乳房根治切除术,并配合化学药物、放射、中药等综合疗法。

第三章 皮肤病

1.试述风邪的致病特点及皮疹疹型。

起病急,消退快,游走不定,泛发全身或好发于头面,皮疹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瘙痒,遇风易发或加重。

2.用现代医学知识说明中医有关虫引起的皮肤病的认识

⑴由虫的实体引起,如疥疮;

⑵由虫体刺激或毒素引起,如虫咬皮炎等;

⑶真菌感染,如癣等。

3.举例说明血虚风燥所致皮肤病的皮损特征

皮肤干燥、粗糙、脱屑、瘙痒等,如老年皮肤瘙痒症、慢性湿疮、摄领疮等。

4.简述糜烂与溃疡的不同点

糜烂是表皮组织的缺损,愈后不留疤痕;溃疡是深达真皮以下组织的缺损,愈后可留有疤痕。

5.简述洗剂与粉(散)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洗剂与粉(散)剂的作用与功效均相同;唯有粉(散)剂不与水混合,只用于皮肤皱折处。

6.如何根据不同的皮损选用相应的外用药物剂型?

皮损急性渗出(或水肿)明显选用溶液湿敷,急性渗出不明显选用洗剂外搽;皮损呈亚急性阶段选用油(糊)剂外搽;皮损为慢性阶段选用软膏剂外搽,等等。

7.举例说明患皮肤病后情志、房室、饮食等宜忌。

凡号隋志、房室、饮食有关的皮肤病均宜忌情志、房室、饮食,如蛇串疮、摄领疮均宜畅情志,系统性红蝴蝶疮、黧黑斑多宜节(或忌)房室,急性湿疮、粉刺多宜节饮食,盘状红蝴蝶疮、黧黑斑等忌日晒等起居。

8.癣和疥疮的根治措施有哪些?

⑴坚持搽药(搽足疗程);

⑵彻底消毒所有接触物品;

⑶同时治疗同居(体)的同病患者。

9.癣的治疗方法的选择原则何在?

癣是一种真菌侵犯皮肤浅表的浅部真菌病,一般只要选用抑制真菌药与轻度皮肤剥脱剂外用即有明显疗效,故多单用外治即可收功。

唯皮疹泛发全身或多发性甲癣时,方可考虑内服西药并可同时服用中药茵陈蒿煎剂。

服用中药茵陈蒿煎剂时,西药用量可减半。

10.癣的宜忌有哪些?

癣的宜忌为:

⑴必须连续治疗满一个疗程以上,不可中断,并同时治疗患者自身所患有的各种癣及同居的癣病患者。

⑵治疗期间,患者用过的日用品宜分开,并彻底消毒。

⑶治疗过程中宜尽量避免接触碱性物质。

⑷忌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或内服。

11.简述蛇串疮的主症。

成群簇集的小水疱沿身体的一侧神经作带状排列,并同时伴有明显的局部神经痛。

12.漆疮的诊断要点有哪些?

漆疮的诊断要点主要有:

⑴患者有过敏史和接触过敏原史。

⑵发病部位为接触部位,尤以暴露部位多见。

⑶一般发病突然,皮疹多表现为急性炎症,边界清楚,形态多与接触物一致。

⑷病程有自限性,即脱离接触(致敏)物后,一般可于1~2周内即可很快痊愈,不再接触即不再复发。

13.简述漆疮的治疗思路及方法选择。

漆疮的治疗首先应立即脱离接触物,并不再接触。

治疗时,对病情较轻者,仅外用简单、温和的外用药即可;病情较重者,可服西药抗过敏药或中医辨证论治。

慢性者外治法即可。

14.漆疮与药疮的概念有何不同?

其治疗关键何在?

漆疮是仅在接触过敏物质的局部引起的急性炎症,一般不会侵犯内脏器官;而药疮则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或被肌体吸收)后,在全身各处皮肤或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发生的急性炎症,重者可侵犯内脏器官,甚至危及生命。

漆疮治疗的关键在于查明并迅速脱离致敏物。

15.简述急性湿疮与漆疮的鉴别要点。

急性湿疮的病因多不明,可发于任何部位,皮疹多为多形性、对称性,边界不清,愈后易复发。

漆疮则病因多明确,发于接触部位,边界清楚,形态与接触物一致,愈后不再接触原过敏物即不再复发。

16.简述慢性湿疮与摄领疮的鉴别。

慢性湿疮多发于人体的下部或屈侧,如小腿、肛周、阴囊、下腹部等,皮损多因搔抓而问有点状糜烂,皮色多暗红或暗褐,局部不良刺激可引起急性湿疮样发作。

而摄领疮多发于人体上部或伸侧,颈部为最多,皮疹干燥,可因搔抓而间有抓痕,局部不良刺激一般不引起急性湿疮样发作。

17.风疹块治疗方法如何选择?

其内治分证及治法有哪些?

风疹块的治疗,病情急性者可选服西药抗过敏;慢性者宜用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内治可按风热证、风寒证、肠胃湿热证、气血两虚证和冲任不调证而分别应用疏风清热、散瘀通络;祛风散寒、活血行瘀;清热化湿、疏风解表;补益气血、祛风疏表和调摄冲任等治法。

18.简述固定性红斑型药疹的皮损特点。

固定性红斑型药疮的皮疹特点为:

圆形鲜红色斑,边界清楚,退后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每次复发时则原发皮损处再现,但皮疹不断增多,同时可伴有口腔或生殖器的皮肤黏膜交界处摞烂。

19.剥脱性皮炎型药疮的剥脱期应注意些什么?

剥脱性皮炎型药疮的剥脱期应注意防寒保暖和防止感染。

20.简述白庀皮损的三大主症,内治分证及选用方剂。

白庀皮损的三大主症为:

皮疹为红斑上覆以多层干燥银白色鳞屑;刮去鳞屑后有发亮的薄膜(薄膜现象);再顿性刮去薄膜可见点滴状出血(露滴现象)。

内治可按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和冲任不调证,分别选用犀角地黄汤、血府逐瘀汤、当归饮子、六味地黄汤合二仙汤等方剂。

21.简述系统性红蝴蝶疮的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治疗。

系统性红蝴蝶疮的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一般为:

病情轻者,可每日给予泼尼松20~40mg,顿服或隔日顿服;病情重者,可每日用泼尼松40~80mg或120mg,口服或静脉滴注,待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至每日10mg维持量,即长期服用。

22.黧黑斑患者应注意哪些?

黧黑斑患者除应积极进行局部和全身治疗外,还应注意畅情志,节房室,防日晒,以及避免局部不良化妆品的刺激。

第三章 肛门直肠疾病

1.肛门直肠疾病视诊时应注意哪些?

肛门直肠疾病视诊时应注意:

患者取侧卧位,医生用双手将患者臀部分开。

先从外面检查肛门周围有无内痔、息肉脱出、直肠脱出、外痔和瘘管外口等。

而后让患者屏气作排便动作,医生用手牵引肛缘,使肛门自然张开,或用吸肛器吸出。

观察内痔位置、大小、数目、色泽、有无出血点,同时观察有无肛裂等情况。

2.肛门直肠疾病指诊检查包括哪三种?

肛门直肠疾病指诊检查包括肛外一般触诊、肛内单指诊和双合指诊。

3.何谓截石位表示法?

截石位表示法即以时钟面的十二等分标记法,将肛门分为十二个部位,前面会阴部为12点,后面尾骶部为6点,左面中央部为3点,右面中央部为9点,其余依次类推。

4.简述内痔的好发对象、好发部位、三期特点。

内痔好发于成年人。

好发于截石位3、7、11点。

临床上根据病情的不同可分为三期:

Ⅰ期痔核小,排便时无脱出。

大便间断带血,量少色鲜红。

Ⅱ期痔核较大,排便时痔核可脱出肛外,便后能自行还纳。

Ⅲ期便血少或无便血,痔核大,色暗红,或灰白(纤维型)。

5.痔早期与直肠息肉有何区别?

内痔早期与直肠息肉区别见下表:

             内痔                                直肠息肉

形状   痔核分颗脱出,粗短             乳头状小肉,头圆而有蒂,细长

颜色       深红                            呈粉红色或鲜红色

出血    量较多、滴血或射血                量少,滴血

发病年龄    成人多见                        一般多见于儿童

6.简述内痔可选用哪些治疗方法?

内痔治疗方法可选用

内治法:

⑴血热肠燥证:

治法宜清热凉血,祛风止血。

方药:

凉血地黄汤合槐花散加减。

⑵气虚下陷证:

治法宜益气升陷。

方药:

补中益气汤加减。

⑶阴虚肠燥证:

治法宜滋阴润燥,行肠通便。

方药:

麻仁丸合五仁丸加减。

外治法:

⑴熏洗法:

常用的方药有五倍子汤、苦参汤等。

适用于内痔脱出或嵌顿者。

⑵外敷法:

常用成药有五倍子散、马应龙痔疮膏、九华膏等。

适用于内痔各期或内痔术后换药。

⑶塞药法:

常用药物有马应龙痔疮栓、九华栓、痔疮宁栓、消炎痛栓等。

适用于各期内痔。

⑷枯痔法:

适用于Ⅱ期、Ⅲ期内痔。

注射法问世后,本法临床即很少应用。

手术疗法:

⑴注射术:

是将药液注入痔组织内,使其硬化萎缩或坏死脱落的方法。

⑵贯穿结扎术:

是用丝线结扎于痔的根部,阻断痔组织的血供,使其坏死脱落的方法。

⑶套扎术:

是用胶圈代替丝线套扎于痔基底部的方法。

7.血栓外痔如何诊断?

血栓外痔多见于肛门缘截石位3、9点处,好发于中年男性。

发病前多有便秘、会阴损伤或用力负重等诱因。

发病突然,局部出现剧烈疼痛,肛门缘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的包块,色紫暗,与周围组织界线清楚。

疼痛敏感,排便、活动时疼痛加剧。

8.血栓外痔如何治疗?

血栓外痔的治疗:

初起或肿块较小,可采用外治疗法。

若肿块较大,或发病3~5天后肿块不消且局部不适感明显者,宜用手术治疗。

若热结肠道而伴有便结者,宜给予内治法。

内治:

治以清热凉血,消肿止痛。

方药:

凉血地黄汤合麻仁丸。

外治:

可用苦参汤加乳香、没药等煎水坐浴。

手术:

血栓外痔剥离术。

9.结缔组织外痔切除术如何操作?

结缔组织外痔切除术操作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或截石位,常规消毒和局部麻醉后,用组织钳将外痔提起,围绕外痔根部作一梭形切口,将外痔由外括约肌浅层切除。

然后用红油膏纱条嵌入创口,外盖纱布块,胶布固定,直至愈合。

10.混合痔有哪些特点?

混合痔多见于截石位3、7、11点处,表现为内、外痔相连,无明显分界。

同时兼有内痔和外痔两种临床特征,用力排便、咳嗽等腹压增加时,痔核可一起脱出,其上部的上皮组织为粘膜,下部为皮肤,痔组织表面可见到齿状线,常伴有内痔脱出。

可单发或多发,发于肛门一周的叫环行混合痔。

11.简述肛裂的病因。

肛裂是因饮食不节而致热结肠道,或素体阴虚等,使肠道津液亏乏而大便秘结;又排便时努挣,而裂伤肛门,发为本病。

习惯性便秘者,裂口长期受硬便的刺激而染毒,并可导致裂口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病变。

12.简述肛裂好发对象、好发部位和主要症状。

肛裂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截石位肛管的6、12点处,男性多发于6点处,女性多发于12点处。

主要症状为:

便血、周期性疼痛、习惯性便秘。

13.简述肛漏的主要症状、分类及手术成败的关键。

肛漏的主要症状为:

流脓、疼痛、瘙痒。

其分类为:

低位单纯性肛漏、低位复杂性肛漏、高位单纯性肛漏、高位复杂性肛漏。

手术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寻找漏道内口。

14.简述脱肛的病因。

脱肛多因气血不足,气虚下陷,不能固摄,以致肛管直肠向外脱出。

如小儿稚嫩,气血未旺;年老体衰,气血双亏;妇人经产,耗伤气血;劳倦过度,久病体弱;久泻久痢,大肠虚冷等诸多因素均可导致气血不足,中气下陷,肛门失于固摄而发病。

15.内痔后期脱出与脱肛如何区别?

内痔后期脱出与脱肛的区别见下表:

                    内痔                             脱肛

形状         痔核分颗脱出                呈环状、不分颗、表面光滑

颜色            深红                           呈淡红色

便血         有较长时间便血史               一般不出血

发病年龄      中年人多见                   多见于儿童或老人

1、什么是无菌术,它包括哪些内容?

灭菌和消毒有什么区别?

答:

无菌术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

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区别是否消灭一切微生物。

2、什么是低钾血症,临床静脉补钾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

血清钾<3.5mmol/L注意:

分次补钾,边补边观察,注意浓度<40mmol/L(<0.3%)和速度<20mmol/h,尿量>40ml/h再补钾。

3、人体通过哪些机制维持体液酸碱平衡?

答:

体内缓冲系统,肺的呼吸,肾的调节。

4、什么叫反常性酸性尿?

答:

低钾血症,碱中毒时,肾小管排钾降低而排氢增多,尿呈酸性,称反常性酸性尿。

5、为什么术后应早期下床活动?

答:

早期活动有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因下肢静脉瘀血而发生血栓形成的优点。

尚有于肠道和膀胱功能的恢复,从而减少腹胀和尿潴留的发生。

早期下床活动应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

6、麻醉前用药的主要目的及临床最常见的选择?

答:

主要目的是消除麻醉、手术引起的不良反应,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抑制呼吸,消化道腺体分泌,保持呼吸通畅,以防误吸。

临床常选用镇静、镇痛药及抗提药(杜冷丁、阿托品也可)。

7、局麻药分类,常用药,最大服量是多少?

答:

酯类:

普鲁卡因1g、丁卡因10mg。

酰胺类:

利多卡因400mg、布比卡因150mg。

8、什么叫局麻药中毒?

有什么表现?

怎样防治?

答:

①毒性反应指单位时间内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超过了机体的耐力而引起的中毒症状。

②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及循环系统的变化。

引起中枢兴奋和惊厥。

引起中枢兴奋的全面抑制,表现神志漠糊或昏迷、呼吸抑制或停止、循环衰竭等。

局麻中毒时除直接舒张外周血管外,亦抑制心肌的收缩和传导,使心排血量下降,导致低血压、循环衰竭、甚至心跳停止。

③局麻前应给予适量镇静药。

一次用药不要超限量。

局麻药液中加肾上腺素。

足趾、手指和阴茎等处作局麻时,不应加肾上腺素。

老年、甲亢、心律失常、高血压和周围疾病亦不宜使用。

注药前回抽注射器。

④立即停用局麻药。

支持呼吸和循环功能,如人工呼吸、给氧和使用升压药,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复苏。

抗掠厥静注安定或2.5%硫喷妥钠,亦可用速效肌松药。

9、局部麻醉不能加肾上腺素的情况有哪些?

答:

麻醉部位:

手指足趾、阴茎、气管内。

疾病:

高血压,心脏病,甲亢。

10、腰麻的平面控制,影响平面的因素有哪些?

答:

药品剂量、比重、容积、穿刺间隙,病人体位及注药速度。

11、麻醉深度临床通常分哪三期?

答:

浅麻醉期、手术腐醉期、深麻醉期

12、吸入麻醉药的麻醉强度用什么衡量?

答:

用局麻药的最低肺胞有效浓度(MAC)来衡量,MAC越小。

麻醉强度越强(答成反比也对)

13、肌松药使用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答:

气管插管、有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时配合全麻醉使用,并无麻醉作用,不能单纯用于麻醉。

14、简述休克的检测指标?

答:

精神状态;皮温、色泽;血压、脉搏;尿量、比重;休克指数;CVP;PCWP;血生化:

PaO2,PaCO2,CO2CP;DIC检测。

15、休克补液试验的临床意义?

答:

①CVP正常而BP下降时进行②0.9%NS250ml/10分钟输入③BP升高,CVP不变是容量不足④BP不变而CVP升高是心功不全。

16、休克的定义和一般监测项目有哪些?

答:

定义:

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是多病因的综合症。

一般监测项目:

①精神状态②皮肤温度色泽③血压④脉率⑤尿量。

17、输血适应症有哪些?

答:

大量失血贫血或低蛋白血症重症感染凝血异常。

18、什么是MODS,如何有效预防?

答:

急性疾病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障。

预防:

①积极治疗原发病

②重点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③防治感染

④改善全身情况和免疫调理

⑤保护肠黏膜的屏障作用⑥及早治疗首先发生功能障碍的器官。

19、什么是少尿和无尿,ARF少尿期的常见电介质紊乱有哪些?

答:

少尿<400ml/d无尿<100ml/d。

高钾高镁高磷低钠钙低氯水中毒酸中毒。

20、什么是TPN、PN、EN?

答:

完全胃肠外营养,肠外营养,肠内营养。

21、什么是二重感染、条件性感染、脓毒症、菌血症?

答:

二重感染:

在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过程中,原来致病菌被抑制,但耐药菌株大量繁殖,致使病情加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