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模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9874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报告文学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报告文学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报告文学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报告文学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报告文学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报告文学模式.docx

《报告文学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告文学模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报告文学模式.docx

报告文学模式

报告文学模式

报告文学,应当正名为“文学报告”或者“文学新闻”,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

作为一种介于通讯和小说之间的文体,它的特点是新闻性、文学性和政论性。

(1)新闻性,是最基本的特点,其核心是科学的真实准确,而不能象文学作品那样追求作者心理表现的艺术真实。

报告文学反映和推动现实的功能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

读者阅读的目的是扩大认识。

真实的事件和人物对读者产生的亲切感、参与感和冲击力,是重视虚构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这是报告文学经常产生轰动效应,社会作用比较直捷的根源。

新闻性还讲究时效,即满足广大读者心理上的近切需要。

(2)文学性,是显著但不是本质的特点。

报告文学多种表达方式共用,叙述和描写并重,在既不虚构又不夸张的前提下,对大量材料进行巧妙的概括和提炼,运用形象的语言、精巧的结构,也可以适当运用曲折的情节,并采用各种文学艺术手法反映社会上的人物和事件。

文学性首先体现在形象性上,报告文学既需要直接诉诸读者,就是说寓报告于文学,又吸收了不少文艺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

为了更好地刻划人物形像,报告文学吸取小说的表现手法最为明显,诸如性格刻划、心理描写、环境渲染、细节铺陈等。

然而,由于思想与哲理表露的强度,由于外在观察更多和写作发表更快,报告文学仍不是文学作品,在个体生命的内在体验及艺术表现的执着追求上还需提高,以赢得独立的艺术生命和品格。

(3)政论性。

这是报告文学的灵魂,是水平和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报告文学实际上是一种强有力的特殊宣传工具,以明显的社会作用为目的。

作为时代产物的报告文学,应当强烈地体现时代精神,把具体事实放在全中国全世界的大局中衡量,反映当代人民的意志、愿望和要求。

以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为代表的一批科技报告文学理直气壮地为长期受歧视、受迫害的研究自然科学的知识分子歌功颂德,揭露了“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创伤。

在以真理标准讨论为中心的思想解放中,反思历次政治运动的报告文学还探寻到我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闪耀着现代思想的锋芒,启迪了民族的心智。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一大批为改革鼓与呼的报告文学相继问世,闪耀着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光彩。

如张锲的《热流》,李延国的《中国农民大趋势》等,对改革事业作了多侧面的观照和带有历史纵深感的概括。

还有一大批报告文学,揭开了长期被封闭的政治经济所掩盖的社会矛盾,反映了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充满了浓烈的参与意识、批判意识、忧患意识和改革意识。

政论性可以说是报告文学的灵魂。

政论性具体表现为画龙点睛式的议论性语言。

这种议论,是在形象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在强烈感情支配下的论断。

报告文学的三个特点是辩证统一在文章中的。

报告文学写作的基本要求已经包涵在上述报告文学的特点中,这里需要强调报告文学写作的几个共同的要点。

一是把握时代精神。

立意站在时代的高度,产生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

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二是坚持真实性原则,不能虚构。

文学艺术表现心理真实,必须建立在虚构上,运用创造性想象,而报告文学反映客观事实,适当运用再造性想象。

读者对报告文学的接受心理首要的就是真实,否则就会抛弃这种文体。

三是大量选取典型细节。

小说可以虚构情节,编造故事,而报告文学不能这样,只能在忠实生活本来面目的基础上选取细节。

典型细节能够生动地反映主题,确切地艺术地体现人物精神闪光点,表现其气质和个性,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

可以说,报告文学是由细节按照不同结构方式组织起来的。

以上三个写作要点,适用于所有的报告文学的写作。

报告文学是一种内容广泛而又形式多样的文体,它的种类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变化。

从表现手法上分类,有记录性报告、概括(研究)性报告、报告文学小说等 。

从题材上分类,有工业报告文学、农业报告文学、军事报告文学等。

从篇幅上分类,有系列报告文学、长篇报告文学、中篇报告文学、短篇报告文学等。

为了学习的方便,把报告文学分为三个种类:

典型人物报告文学、重大事件报告文学和社会问题报告文学。

典型人物报告文学模式

●标题。

报告文学比较重视标题,力争产生一种吸引力和震撼力。

标题一应求实,二应讲究修辞,三应具有概括力和气魄。

例如:

《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国农民大趋势》、《神圣忧思录》、《亚州大陆的新崛起》、《亚细亚怪圈》、《白夜--性问题采访札记》、《谁是最可爱的人》、《大海雄性的舞台》等。

另外两种报告文学模式的标题有着同样的要求。

●开头。

通常在开头就显示出文章的思想水平和艺术质量。

往往把开头处理成文章的思想示意图,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及场面或触目惊心的议论,简明扼要地把主题提示给读者。

(1)展示出一个生动逼真的生活场面,给人以现场实感。

有时还尽力使描写的生活场面上升为意境。

如《亚洲大陆的新崛起》,开头就写李四光从国外回来的场面。

(2)交待事件的高潮或结局。

如《扬眉剑出鞘》,写栾菊杰剑击受伤,被救护车送往医院。

又如《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写李月华逝世后人们的怀念。

(3)抒发作者对主人公的感受。

如《船长》。

(4)利用悬念,引出矛盾。

如《大雁情》写人们对主人公的矛盾的反映。

开头还可以有其它的方式,如交待写作动机、开门见山地点题等。

中间。

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安排好结构,二是写好人物。

精心安排艺术结构。

注意二点。

一是报告文学的主题比文学作品更加鲜明、集中、新颖。

安排结构不但要在主题统帅下进行,而且明显贯穿和直接表现主题。

二是要反映和适应不同材料内容的特质。

主要采用:

(1)借用一般情节小说的结构形式,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常用倒叙手法,引起悬念。

还可以采用多线条发展(主副交叉或平行并列)。

一般称这种以时间推移和过程进展为线索的结构为纵向结构。

(2)借用一般散文“以线穿珠”的结构形式,依靠主题思想的论述来直接组合互不相关的材料。

《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样。

这种结构可以称为横向结构。

这种结构还可以安排成“闭合式”(借用戏剧结构术语),即选择主人公所处的一个典型场面和高潮时间,作为中心,将主人公一生发展的主要经历穿插在回忆中。

(3)以作者对主人公的认识发展及感情起伏的过程来安排结构。

《大雁情》由四个部分组成;四个小标题“她……”、“她?

”、“她”、“她?

”贴切地表现了作者对报道对象认识深化的过程。

典型人物报告文学主要采用这三种结构。

认真写好人物形象。

作者必须对人物有着鲜明深刻的认识评价,充满激情地写作。

人物形象绝对不能虚构或者拼凑,必须是生活中的真人。

作者对人物形象的艺术加工,仅仅体现在抓住其精神特征即“闪光点”,选择提炼其言行上。

要懂得现代人际关系学来进行新颖、细致的调查访问。

要抓住人物性格的鲜明特征。

要使人物语言生活化、个性化,再现人物语言。

要写好人物生存的活的社会环境,把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反映,发掘人物形象普遍的社会意义。

●结尾。

常用鼓舞展望式或者哲理思索式。

要与人物形象和场面相结合,造成一种余味无穷的意境。

重大事件报告文学模式

●标题。

一般要概括或透露文章中重大事件。

如《震撼世界的十天》、《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在这片国土上》等。

●开头。

与典型人物报告文学的开头相似,一般要求描写较大的场面或事件的高潮。

还可以交待作者的写作动机来开头,如《热流》。

议论入手,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中间。

与典型人物报告文学的中间结构安排方式相似,或借用情节小说的结构,或借用“以线穿珠”式结构。

常常借用电影电视“蒙太奇”的镜头连缀手法,以时间为经,经空间为纬,灵活跳跃,称为“全景式”报告文学。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在同一时间内,展示了不同地点的人们发扬共产主义协作精神抢救中毒民工的紧张活动。

又称纵横交叉式结构。

重大事件报告文学,强调交待事件的全过程及其重点,涉及社会生活面比较广泛。

它通过事件本身及作者对事件的态度来体现主题思想,事件贯穿全文,而人物刻划则服从于事件展示。

写到的人物往往很多,对多个人物进行简略的粗线条的描写。

往往要写出不同人物共同的精神特点。

写作时一般都采用特写镜头式的描写方法,也就是在交待事件和揭示问题的过程中,把镜头对准一个又一个的人,寥寥数笔,白描勾勒。

当然,也要注意抓住人物的精神闪光点和性格特征,常常用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所谓重大事件,往往是需要歌颂的社会新事物,当然也有不少对历史进行反思、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阴暗面进行暴露的事件,更可能是歌颂和暴露兼而有之的事件。

如《历史沉思录--井岗山红卫兵大串连三十周年祭》、《丐帮漂流记》和《大兴安岭大火灾》就是这样。

●结尾。

常常是主题的总结和升华,或者一种感慨和展望。

社会问题报告文学模式

●标题。

突出表明这类报告文学的特点:

颇具气魄,一揽无余。

如《白夜--性问题采访札记》、《神圣忧思录--中小学教育危境纪实》、《强国梦》等。

●开头。

议论为主,宏观把握。

常以一个细节引起。

●中间。

综合表现社会问题。

从某一社会问题出发,广泛采访,综合研究,以宏观的表现和理论的升华见长。

随着八十年代经济及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原来长期被封闭的种种社会矛盾一一暴露出来,开放搞活政策也给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背景。

诸如物价、教育、留学、人口、住房、独生子女、家庭婚姻乃至妓女、吸毒等问题,日益引起人民大众的关注,更激起报告文学作家对社会生活深层开掘的勇气。

这类报告文学继承了我国报告文学作为“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分支的优秀传统,忠实于生活的本质,坚持题材严格的纪实性。

作者往往在全国范围内大量收集同属于一个社会问题的社会现象,在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的主导下进行选择、提炼。

结构常常采用“全景式”、“卡片式”。

人物形象往往较多,与重大事件报告文学一样,要求写出共同的精神特质,写出各自的个性和语言,服从于全文主题的表达。

具有宏观全景的气魄。

然而,易于产生贪大求全、罗列见闻的毛病。

要有理论的升华、形象描绘的细致生动。

不能过份追求轰动效应。

要以严肃和求实的态度来写作。

●结尾。

往往重申和强化问题,引人注意。

由于报告文学篇幅一般较长,不再举例。

报告文学例文:

例一、陈基华:

知易行难偏要行

  在中铝4年的努力奋斗,终于开花结果。

陈基华以“坚信财务管理不仅要替公司控制各种风险,更要为公司、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一理念的成功实践,站在了“2004优秀CFO年度人物”的领奖台上。

   用短短的1分钟,浓缩4年的工作感言,陈基华会说什么呢?

“我从上大学开始学会计,然后做会计,从做财务到做管理,一步一步走过来,今天得到这个荣誉,我想用4个字概括:

知易行难———这也是我工作过程中最大、最深的感受。

  直面激烈的冲突

   陈基华是装着满脑子的理念空降到中国铝业的。

而他的理念也没有离开“集中”与“统一”四个字。

这不是什么新的话题,也不是什么新的思想,而是陈基华实实在在要做的事情。

陈基华所说的“知易行难”,就是在一年之内让公司上上下下所有人都要知道并接受这个理念,他几乎是在斗争中熬过来的。

最后,他赢了,他把“这个事情做成了”。

   “做成了”的表现就是,陈基华坐在办公室里,可以看到公司所有的信息,包括生产经营中心的生产进度、营销中心的销售收入、投资中心的投资项目等等,甚至他还可以清晰地看到企业的血液——现金流是如何进进出出的。

“我可以把贵州分公司的钱用卡一划,钱就跑到北京了,贵州公司根本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

”陈基华颇为得意地说:

“过去,他们很不乐意,非常关心这个钱用来干什么。

我就对分公司的经理说,这钱既不姓某某,也不姓陈,它姓中铝。

我作为中铝的CFO,代表公司管理这个钱。

至于这个钱干什么,不是你所关心的问题。

你的任务就是生产多少产品,降低多少成本……”

   “如果财务管理改革不进行,很难想象其他的改革能进行得下去。

”陈基华在了解了中铝以前的管理模式后,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一定要按照上市公司的国际标准来改造中铝的财务管理体制。

然而,分公司自己说了算的体制根深蒂固,要把旧体制连根拔掉,从一开始他就闻到了“火药味”。

在一次大会上,陈基华刚宣布“现金由公司统一管理,分公司不再有融资权”,话音未落,便听到有人质问:

我拿到的贷款能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5个百分点,你行吗?

几十双眼睛都聚焦在陈基华的身上,“我要是拿的贷款利率比你高,这个位置你来做!

”当然,这个位置还是由陈基华坐了下来,因为他很自信:

他代表的是中铝集团跟建设银行总行谈,拿的利率怎么会比分公司拿的高呢?

   冲突,是面对面的,用“激烈”来形容也不为过。

然而结果是好的,“大家都理解了,也接受了,我们都成了好朋友。

我们真正追求的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少数人的局部利益是永远得不到满足的。

改革就是利益调整,但是要看怎么调。

公司利益和老百姓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老百姓在这工作,生生死死都是为公司,如果不把公司办好,让老百姓感到安定,那就是管理层失职。

  有本事到国企来干

   陈基华说,他的管理思想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而在中铝做CFO,是最酣畅,最刺激的。

   1994年,陈基华拿到中央财经大学硕士学位后到了一家证券公司,做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华能在美国上市,所以他熟知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

27岁时,他做了红牛饮料的财务总监。

“那时是真刀实枪地干,对我的影响很大,在红牛我学会了职能分配管理。

”后来陈基华又到一个沙特阿拉伯公司做中国区的财务总监,这是一家非常规范的外资公司,他又感受到了全面预算对于公司管理是何等重要。

“1999年IT热,有人劝我应该做一家上市公司。

正好吉通要到纳斯达克上市,他们要找一个既懂财务管理又熟知资本市场的人,我在吉通就运用了在前两个公司学会的技巧。

   2001年,中铝计划重组上市,当时的CEO郭声琨通过猎头公司找到陈基华。

陈基华也曾犹豫:

我连铝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以前你没碰过电信,做得不也挺好?

我要你来做两件事,一是中铝在海外市场成功上市,另一个就是完成公司内部整合。

”在中铝做CFO虽说是第一次,但陈基华已不是第一次当老总,所以他充分知道,这个角色应当怎么干,也充分理解改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我很欣赏一句话:

有本事到国企来干。

”陈基华说。

   “国企这样那样的缺点,归结一个就是需要平衡的东西太多。

作为后来人,需要尽量处理好遗留的事情,更主要的就是做事不留尾巴。

”跟刚开始来中铝相比,大家说陈基华也有所改变,不是变得圆滑了,而是能更深刻地看到这些历史问题,“我能做的,就是努力工作,不再犯这样的错误。

   无畏才有为,也正因如此,在财务改革的推动下,整个公司的体制也理顺了。

有人说,中铝的财务是从幕后走到了前台,陈基华并不完全赞同,他认为,财务还是在幕后,只不过是真正地执行了公司的战略,代表公司去跟每一个运营单位打交道。

以前各分公司直接跟领导打交道,现在是财务“看着”每个环节,因为全年的任务、成本、控制指标、分解指标都在财务这里,所有的运营都离不开钱。

  陈基华说自己出身平凡,能做到这一步,他很珍惜,他没有理由不为自己的事业往前冲。

  ★发表于2005年3月18日《中国财经报》

例二、:

嬗变                                        

  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重组原子内部结构时,物质会发生嬗变、形成新的原子,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这种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同样可以感受得到,例如在包头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包铝)……

    -采访手记

                     嬗 变 

(一)

                  --国有老企业包铝的新生之路

  煤电油运持续紧张轮番涨价,氧化铝价一路上扬居高不下,多重夹击下,电解铝行业进入全面亏损寒冬;出口退税率直线下降,15%、8%、0、-5%,出口出不去,雪上又加霜,电解铝企业在死亡线上惨烈挣扎。

从2004年以来,不断有产能关闭的消息传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统计表上,存活的电解铝企业越来越少,147家、133家、119家,到今年上半年已锐减到100家以内,曾经让淘金者趋之若骛竞相投资、红火得耀人眼目的产业,其生产企业两年间竟消失了三分之一!

  在众多电解铝企业员工为下岗后寻找生计发愁的时候,包铝的员工却欢天喜地庆祝上市成功,兴高采烈地谈企业发展,轻松愉快地谈扮靓生活……谁能想到,这家在艰难环境下、激烈搏弈中不仅存活下来而且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电解铝企业,竟是地处内蒙古大草原西部省份、先天条件并不占优且年近半百的国有老企业!

  国有老企业究竟是靠什么法宝在市场竞争中焕发青春、获得新生?

人们在钦佩的同时,寄予了更多的关切。

  三次改革,峰回路转

  包头铝厂,始建于1958年,是国内最早的两个铝电解企业之一。

企业老、体制旧、冗员多、效益差、负担重,这是国有老企业的通病。

包铝跟同期的其他国有企业一样,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带着一身的“病灶”、承接了太多的“先天不足”上路,肩负起了构建共和国工业基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担。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国有老企业的各种弊端暴露无遗,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有色金属行业全线亏损,包铝也出现了建厂以来从未有过的经营困难,当年亏损8692万元--包铝人第一次被市场经济的大潮惊醒!

在企业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包铝领导班子成员带领中层干部、职工代表、工程技术人员、党群干部到国内先进企业考察学习,此后便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学邯钢,学解铝,找差距”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

通过学习、讨论,职工们看清了中国铝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找出了包铝的差距,形成了“以改革求生存、向改革要发展”的共识。

这一年年底,包铝对运行了40年的管理体制进行了公司化改造,组建成立了包头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新的法人治理结构,从整体上实现了工厂制向公司制的历史性跨越。

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到1999年底,包铝一举扭转了亏损局面,老企业开始焕发青春。

  2001年,我国进入入世倒计时阶段。

以芦林为董事长的包铝领导班子,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新阶段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思考,对包铝的改革目标、发展战略等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研究,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势下,包铝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建立起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是年6月,包铝实施第二步改革计划,将优良资产剥离出来,组建了包头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按照现代企业要求,将管理方式、经营机制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建立了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体系,为企业实行科学管理和监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5年5月9日,包头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经过“刮骨疗毒”式的手术,包铝身上的沉疴痼疾已被剔除,肌体充满了生机活力。

阳光下的老树新枝,正用繁茂的生长诠释着蓬勃的含义。

  

  改革的成功实践,为包铝重振国企雄风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也为包铝职工带来了快速发展的喜悦。

但是,以芦林董事长为首的包铝领导班子从来没有停止过开拓进取的脚步。

在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的激励下,他们摒弃了“小富即安”的思想,把包铝的发展放在全球的大视野和长远的历史纵深中去审视,去谋划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

他们深深感到,我国进入入世后过渡期后,特别是5年保护期结束后,中国企业将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竞争的狂风巨浪,如果没有超强的击风搏浪能力,就可能在风浪中翻船沉没。

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国内氧化铝供应短缺对电解铝企业的影响,令芦林等人如芒在背、寝食难安。

他们经过反复权衡,作出了一个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的决定:

加入中国铝业公司,实施战略性重组!

他们认为,加强抗风险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多种选择中,只有加入中铝,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和集约化经营,才是包铝实现长远发展的最佳选择。

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3年6月,包铝以资产划转的形式纳入中国铝业公司。

这一极具战略眼光的资产重组,使包铝成为宏观调控下中国电解铝行业的一大亮点:

在全行业亏损的大势下,今年上半年包头铝业实现利润5882万元。

  公司制改造,股份化改制,资产重组,三次改革,一次次深入,把包铝一次次从严峻的局势中带入阳光地带,国有老企业由此获得新生。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资产划转手续的正式办理,中铝的各种扶持措施的全面到位,包铝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具魅力。

例三、跨越“320高地”-

为国争光的人,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为征服世界科技高峰而不懈奋斗的人们。

----题记

                         跨越"320高地"

           ----世界最大电解槽在平果铝开发、建设、投产纪实

                                 一

  千禧之年的金秋9月,中国铝工业一批资深专家汇聚平果铝基地。

在这里,他们将要对一项足以让世界铝电解工业引起震动的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320kA大型铝电解槽技术成果进行鉴定。

  在花木掩映下的电解新厂房内,专家们欣喜地看到,长达17.4米的30台世界最大型电解槽如仪仗队一样齐刷刷地排成两列,虽有325千安的巨大电流通过,槽子的运行状况却显得十分平静。

然而,更令专家们惊叹的是它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指标:

进电方式采用独特的六点进电及相关技术,槽况诊断、工艺参数调控配有专家决策智能支持系统,氧化铝浓度分布采用模糊控制技术----仅创新成果就有9项;8台考核试验槽电流效率达95.04%,吨铝直流电耗为13191千瓦时,吨铝阳极净耗385千克,历经15个月满负荷连续运行,30台槽子无一破损,而且与160kA槽相比,投资节省20%,劳动生产率提高200%,全部技术成果从科研设计到转化为生产力仅仅只用了9个月......

  这一切仿佛在向人们默默地诠释一段"里程碑"碑文:

神秘的"320kA"之谜在平果铝宣告破解,我国大型铝电解槽技术登上了"320高地",一跃而居世界先进水平!

  专家们激动不已!

  9月20日,中国工程院刘业翔院士、钟掘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及工程科学院马福康院士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涂序彦教授代表专家组在鉴定书上郑重地签了字。

   "320kA电解槽是我国铝电解发展的方向,它的开发成功,为我国铝电解工业迎战新世纪抢得先机,振奋人心,大长中国人志气!

"鉴定会上,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副局长康义百感交集。

   他不由得想起了10年前的那一幕。

                                  二

   20世纪80年代末。

   西方某铝工业大国。

时任青铜峡铝厂厂长的康义和贵州铝厂副厂长杨世杰随团来参加培训学习。

期间,康义等学员请求参观该国新开发的高新科技项目300kA铝电解试验槽。

东道主露出神秘的一笑,把学员领到远离现场的一间屋子里。

他将窗帘拉开一条缝,指着迷蒙的远处说:

"OK,那就是!

"

   明为参观,实为封锁。

这一举动像一把利剑深深地刺进康义和杨世杰的心口。

沉思良久,康义对杨世杰说:

   "老杨啊,咱一定要争这口气!

"

   杨世杰攥紧拳头,默默地点点头。

  令康义和中国铝电解专家感到如芒在背、寝食不安的,还有中国铝电解技术与装备的落后现状。

全国大大小小一百多家电解铝厂,绝大多数设备简陋,操作方法原始,技术水平低,生产规模小,经济指标差,且环境污染严重。

拿衡量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电解槽电流容量来说,我国小于100kA的电解槽逾万台,其产能占到总产能的65.56%,最小的仅为24kA。

而世界铝电解工业却正沿着生产规模和电流容量大型化的方向飞速发展,电流容量最大的电解槽已达300kA。

世界铝业诸强竞相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