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经济转型升级.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881665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docx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经济转型升级.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docx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连办通报

第41期

中共连云港市委办公室2009年11月18日

编者按:

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城市,是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和战略任务,是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国际性海滨城市建设的内涵要求和动力支撑,是市委、市政府着力加强的重点工作之一。

为推动各地各部门在工作实践中提高重视程度,引发深层思考,加大推进力度,现将王建华同志在市开发区调研时关于发展创新型经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讲话,在与中科院专家组交流关于创新型城市建设问题时的讲话,以及在江宁工作时刊载于2003年《江宁调研通讯》第13期关于建设高科技花园城市、打造江苏知识创新基地的思考文章,集中整理刊发,希望各级各部门认真组织学习,扎实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城市建设。

 

王建华同志有关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

城市等问题的若干讲话和思考

在市开发区调研时关于发展创新型经济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讲话

王建华

(2009年8月26日)

(根据录音整理)

这次到开发区来调研,主要想借此机会,就国际上的经济走势,国家和省里对经济发展的最新要求,以及全市发展创新型经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相关考虑,与大家做一些沟通和交流,以期引发同志们在工作实践中的深层次思考。

主要讲三个问题。

第一,经济转型升级已经到了关键阶段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正在逐步见底,最近几个月我们到美国、日本、韩国去考察,近距离感受到全球经济确实处于触底反弹的过程当中。

自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各个国家都在采取不同的措施刺激经济增长,其中不仅是投资拉动的问题,不能光看美国投多少钱、中国投多少钱,其实每个国家更为关注的是利用新一轮科技革命来引发新一轮产业革命,来推动和带动经济的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核心。

对中国来说,中央应对金融危机出台的是一揽子做法,包括四万亿刺激经济、投资拉动和一系列产业振兴规划,都很重视科技创新引领和经济转型升级,都很重视在保经济增长的同时促结构调整。

对江苏这样的经济强省来说,党中央、国务院一直要求江苏走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前面。

胡锦涛总书记连续两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到江苏代表团讨论,强调的都是这一点。

去年“两会”期间,总书记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得越早、抓得越紧、抓得越实,就越能打开新局面、赢得发展新优势。

江苏作为沿海发达省份,应该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今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再次指出,江苏要主动利用当前经济形势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倒逼机制压力,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江苏的经济总量很大,去年GDP突破3万亿元,人均GDP超过5700美元,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苏南地区进入到工业化后期。

前几轮的结构调整,推动了大规模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以出口加工业为导向、加工制造业为主的江苏经济,带来了严峻挑战,江苏真正到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时候。

现在苏南各市都在抓转型升级,但他们的抓和我们的抓不同,他们的经济总量上去了,已经完成了相当规模的要素集聚,具备了往上转型升级的基础,如果转得好,苏南经济会有新的跃升,如果转得不好,就会变成很大的拖累和负担。

对连云港来说,发展阶段相对滞后,选择的是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道路,正在有意识地跨越一个发展阶段。

我们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就要同步考虑经济的转型升级。

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完成要素量的集聚,一方面要运用新的思维研究优质要素的集聚,而不是劣质落后即将淘汰要素的集聚,再加上还面临着原有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任务。

因此,不仅对于全省,对于苏南,而且对于连云港市,都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一)经济发展规律要求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纵观世界近现代经济发展史,发达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既是经济不断增长的过程,更是结构调整、产业优化、经济转型的过程。

当前,国际上普遍认为,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正在酝酿第三次产业革命。

众所周知,第一轮产业革命以蒸汽机为标志,引领了一个时代的发展;第二轮产业革命以晶体管、半导体、电子信息产业为标志,又引领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如今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生物环保产业等核心技术突破为标志,即将引发第三次产业革命,这次产业革命必将再次引领一个时代的发展。

在这方面,各个国家都下了很大的功夫,都希望走在新产业革命的最前面,来引领全球经济的发展。

以前我在江宁工作的时候,给江宁的定位是建设知识创新基地。

当时,我们反复去考察美国的发展路径。

美国200多年历史,地区发展也存在不平衡性,其中很大程度与经济转型有关,许多城市在制造业高度发达的时候很兴旺,因为大量的就业人口促成了城市的繁荣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但随着制造业往成本低的地方必然转移之后,城市人口大量流失,第三产业急剧萎缩,导致了这个城市的空虚化,也导致了这个城市的快速衰落。

美国也有诸多先进的典型,硅谷、波士顿就是其中的代表。

硅谷的经济转型走得早,波士顿还要走在前面,他们的转型靠的是教育,都有一批世界知名大学,都是通过知识创新带动整个区域发展。

我们不搞创新型经济不行,引进十万打工者和引进十万高科技人才不是一个概念。

一个地区必须抓住科技革命趋势,形成源源不断的自主创新成果,集聚大量的科技人才,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江宁为什么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快速发展,就是因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走在了前面,注重引进朝阳产业、研发中心、大专院校,而不是以单纯的加工制造业为主,因此没有陷入苏南很多地方面临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倒逼压力。

经济发展如果能够站在前沿,避开一个发展阶段,就能掌握主动权,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使然,也是经济发展规律对升级转型的内在要求使然。

(二)国际金融危机倒逼转型升级。

国际金融危机演变到今天,国际市场仍处于深度的萎缩当中,造成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外需的不足对出口导向型经济形成严重冲击,以出口增长拉动发展的江苏经济因此受到很大制约。

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都在改变消费方式,带来了更多更大的压力。

以美国为例,过去美国人主张超前消费、借钱消费,储蓄率长期是负数,2005年8月为-2.7%,现在美国人捂紧了口袋,考虑存钱防范不测情况出现,储蓄率上升很快,已经上升到7%,专家预计可能要上升到10%。

其实美国人收入很高、基数很大,储蓄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进口和消费将减少600-800亿美元,这种需求减弱对出口形成的约束短期内很难改观。

去年江苏出口占GDP的比重达54.5%,加工贸易占59.6%,这种情况逼着江苏尤其是苏南升级转轨。

而且,江苏经济虽然出现了复苏态势,但回升基础尚不稳固,外资一直没有起来。

我们连云港出口虽然不多,但占的比例在苏北最大,所以在苏北受到的冲击也最大。

因此,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将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紧密结合起来,利用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加快改善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态。

(三)新的产业革命推动转型升级。

每一次经济危机,都在促成新的产业革命,都在催生新的朝阳产业。

很多专家院士认为,现在正处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前夜,前两轮产业革命因为科技进步而“水到渠成”,但这一轮产业革命不同,由于能源和环境两个硬约束的倒逼而进行,具有明显的“强迫性”。

当今世界,化石能源最多能再用50年,虽然现在还不断发现一些储藏量,但使用量也更大,50年以后必须有新能源代替,这就催着新能源发展。

与此同时,新的环境约束引发技术进步,不断对新材料提出强烈渴求,再加上信息技术革命也在日新月异,必将加速产生一批高速度发展、长周期增长的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而不是生命力弱、很快被淘汰的产业,这对传统产业带来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现在国际上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据说要引发几万亿的产业。

所谓“智慧地球”,就是物联网加互联网,通过物联网把各种物质集聚在一起和互联网互通。

按照专家来讲,地球上每一粒沙子都能给一个IP地址,这会引发极大的产业带动。

江苏前一轮的发展,抓住了信息技术革命产业转移的很多机遇,尤其是苏南,抓住了包括集成电子、电脑制造和手机生产在内的一整套产业。

但回过头来看,我们只是抓住了产业链的中低端,研发和营销这个微笑曲线的两端都不在省内,许多项目看上去是资金密集、人才密集的高科技项目,实质上是信息科技的中低端。

而现在的情况不同,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江苏希望和先进发达国家同步起跑。

我刚到连云港的时候跟同志们讲,我们不和苏南在电子信息产业上打拼,要在新的领域、从零开始的领域展开竞争。

大家不要以为苏北落后就不能发展新兴产业,这几年我们拼命抓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不仅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而且构筑了明显的产业优势,新医药成为全国的“药港”,新材料国家基地批给了连云港,碳纤维的突破主要在连云港,新能源不管是风电还是太阳能我们都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的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和发达国家基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因为他们也都刚刚起步。

所以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有可能让江苏获得与国际同发的优势,而不是仅仅引进产业链的中低端。

对连云港来讲,新的产业革命更是我们后发的优势,更是我们抓得好可以缩短差距、跨越发展的机遇。

因此,我们必须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抢占先机,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全球产业分工当中,赢得更加有利的地位。

(四)国际国内环境变化有利于转型升级。

从国际上看,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很大,金融危机带来了国际产业大调整、大重组,全球跨国公司基本上都在重新布局,大的产业、大的企业集团都在进行重组,产业往成本低的地方转移的趋势永远不会改变。

我们要依靠临港优势、区域优势,想办法引进一批好的国际上转移的产业。

同时,软件、服务外包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进口资源、设备、技术的成本明显降低,为我们承接转移、转型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国内看,国家实施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经济发展环境相对宽松,支持自主创新、新兴产业发展的力度很大,对加快转型升级是良好的机遇。

从连云港来看,既是长三角的成员,又是江苏沿海开发的龙头,国家这两大区域发展战略,为我们成为注意力经济的亮点,在更大范围内聚集优质资源、调整经济结构、推进转型升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短短2个多月时间,我们明显感受到政策、项目、客商来的更多、来的更好。

为此,我们要在抓住机遇扩大总量、完成要素集聚的同时,深入研究如何跨越发展,如何转型升级,如何引进朝阳产业、新兴产业和优质要素,如何改造原有传统产业的问题,推动经济发展整体层次实现新提升。

第二,加快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的重点在发展新兴产业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的发展,正在经历第三次经济转型。

第一次转型以发展乡镇企业为标志,实现了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第二次转型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动力,实现了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的转型,尤其是1984年、1992年之后,靠外向型经济推动了苏南的崛起。

这两次转型的机遇,连云港都没有抓住,这几年我们所做的,是在弥补这么多年形成的落差,在较低的起点上试图实现跨越发展。

省委、省政府对发展创新型经济高度重视,在全国来说抓得很早、提出得很及时。

现在江苏正处在第三次转型的过程当中,核心是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向创新型经济升级。

对于这一轮转型的机遇,连云港千万不能再次错过,必须立足市情实际,瞄准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方向,进一步研究和推动一批新兴产业。

(一)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

美国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始作俑者,但它正在采取办法,推进以能源为主的产业革命。

美国总统奥巴马说,“哪个国家在清洁新能源技术上领先,哪个国家就将引领21世纪的全球经济。

”美国不惜投入1500亿美元发展新能源,计划用3年时间将美国新能源产量增加1倍。

目前,美国正在对全国电网实施大规模改造,通过超导技术和智能电网改造,未来可形成20-30万亿美元的巨大产业规模。

美国的能源变革是一场跨行业、跨越式的技术革命,会导致建筑业、汽车业、新材料行业、通信行业等多个产业的重大变革。

我们为什么全力引进中科院先进能源动力研究中心,为什么把新能源技术、中国最核心的新能源技术作为连云港未来突破的重点,就是因为其将引领很大的产业发展。

在智能电网方面,江宁抓住了先机,中国的智能电网两大集团南瑞继保、国电南自都在江宁,国家要在江宁建智能电网大型国际化产业基地。

江苏的新能源产业不仅有良好基础,而且有先发优势,5家光伏企业进入世界前20强,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到全国的70%、全球的15%。

早在江宁工作的时候,我们就看到太阳能产业的重要性。

当初有两个关键人才走了两条不同的路径,一个是到了无锡尚德,带着技术自己去研发,无锡市很支持,给他1000万元的创投基金,而且承诺成功后政府把本钱拿回来,上市之前把企业孵化出来,实现和资本市场的对接,书写了一段资本市场的神话;另一个走了另外一条路,也带着技术回来,到了江宁,和上市公司合作,靠科技人才团队开始进军太阳能企业,现在做得也很好,企业已经进入世界前20强。

在太阳能电池方面,江苏的起点已经很高,而且引进的团队核心技术在自己手中。

还有,江苏的风电设备关键零部件占全国的50%,整机生产能力占全国的30%,其中连云港有很大的份额,叶片已经是全国第一,国电今年将生产主机200台,明年会形成600台产能,还要做3兆瓦大型海上发电机。

智能电网的研发,江苏在国内也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省委、省政府希望在再生能源利用、新能源设备制造和智能电网三大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大的企业集团。

连云港也要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培育更多的大企业、大集团。

(二)新材料产业。

新材料是当今世界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之一,支撑着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江苏新材料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纳米材料,现在苏州领先,中科院纳米研究所就在苏州;另两个是碳纤维和硅材料,这两个连云港都处于领先位置。

我们要把国家批准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好,进一步扩大新材料产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

(三)新医药产业。

生物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医疗保障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给新医药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许多行业冲击严重,但对生物医药行业的影响不大。

在新医药方面,连云港有明显优势,要利用优势壮大产业集群,真正把连云港建成中国的“药港”。

(四)环保产业。

环保产业跨行业、跨领域发展,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10年前,我到澳大利亚考察环保产业时感到很震惊,澳大利亚法律规定,小到每家每户,大到一个社区、一个城市,都要有污水处理装置,纵使盖一座房子也必须有一个污水处理设施,所以污水处理产业很快得以发展起来。

一个3-5户的居民居住区,6000美元一套的设备可以满足所有污水处理,处理过的水可以饮用,也可以拿来浇花。

我当初就想引进这方面的产业,但当时中国没有污水处理强制性的政策规定,不具备这种条件。

现在情况大为不同,我们已经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不仅城市建设,而且新农村建设都在研究下水问题、污水处理问题。

因此,环保产业已经到了可以大力发展也必须大力发展的时候。

我们和日本签订了一个60多亿美元的高科技生态产业园项目,就是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把环保产业做起来。

市开发区以及各县区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要加快引进一批有国际品牌或者有国际竞争力的环保企业,推动环保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五)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

今年上半年,苏南离岸外包金额增长了98%。

当初江宁抓软件园、孵化器,十几年磨一剑,如今见到了明显效果。

我们连云港是最具备条件发展服务外包的城市,商务成本比较低,又急需大量的软件人员,而大多数软件人员需要在商务成本低的地方才能很好地生存和发展。

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大学毕业小两口买房买不起,生活消费又高,而在连云港,不仅买得起房,而且买得起车,又是海滨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又能支撑,生活消费又低廉,是就业创业的理想选择之地。

软件和服务外包不消耗什么资源,引进的人素质相对较高,对城市消费拉动较大,对城市文化影响也比较深远,是很有前景的产业。

要加大力度把软件园建起来,把一流的孵化器建起来,大规模地汇聚人才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

(六)新传感网产业。

这次温总理到无锡看了一个传感网企业之后很有感触,反复强调“传感网这个新兴的东西很重要,江苏走在全国前列,现在要走在全球前面。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这一技术很快会发展成为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深刻的变革。

无锡的微纳传感网,名气很大,正在立志建设中国传感网中心或感知中国中心。

连云港的传感网产业尚未起步,但要顺应产业发展的趋势,力争在这方面加快破题、快出成绩。

(七)现代服务业。

连云港现代服务业比重不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实现大的突破。

一是围绕制造业升级换代,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先进制造业直接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有力推动先进制造业。

要大力发展与制造业配套的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市场集群等生产性服务业,使其和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二是适应消费结构的升级,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

新兴服务业的类型很多,比如人口老龄化衍生的养老服务,人们对身体健康要求越来越高衍生的健康服务,以及教育服务、社区服务等等,现在发展还很不充分,我们要加强引导,大力发展。

三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和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我们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老百姓的需求还不相适应。

先进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到GDP的15%以上,而我们的比重很低。

连云港有丰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资源,但没有大的文化产业。

因此,在文化繁荣发展上要下更大的功夫,对包括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培育以及西游记主题公园、“梦境西游”大型演出剧、3D电影院等在内的一系列工作,都要扎扎实实地抓紧抓好。

总之,在新产业革命方面我们要深入研究,看哪些产业适合我们,哪些产业我们要着力引进,哪些产业我们要进行技术提升,然后有针对性地大力推进。

当然,在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不要忘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不等于“夕阳产业”,像食品行业等一些行业永远是传统产业,但一直都不可或缺。

尤其在发展临港产业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引进大批传统产业,但这些产业必须是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过的产业。

传统产业改造要往微笑曲线的两端走,更多地把研发和营销抓在手中,提高产业附加值。

第三,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强化保障措施

推动经济升级转型,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需要发展理念进一步转变、发展路径进一步转轨、产业发展进一步转型。

我们要在建设产业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上下功夫,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上求突破,在创新发展、集约发展、高效发展上见成效。

(一)着力推进自主创新。

一是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通过突破碳纤维技术,我们引来了中国建材和我们联手建设万吨碳纤维基地。

今后,要围绕重点产业,继续突破关键技术,尤其是单晶硅、多晶硅等技术,以技术上的领先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

二是壮大一批科技企业。

我们的科技企业近年来发展不错,但真正大牌的很少。

如果能够出现像华为、中兴、海尔这样的企业,连云港的知名度一定会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一个地区能否有大的知名高科技企业,实际上是这个地区发展环境是否宽松的重要标志。

环境不宽松,企业就不在这发展;环境不宽松,人才就不在这集聚。

所以,我们要加快培育一批大的科技企业。

三是建设一批创新载体。

要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园区、研发机构建设,加大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的支持服务力度,形成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

市开发区要在创新载体和软环境建设方面为全市作好表率,真正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科技企业成长的基地、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

(二)加快提高集约发展水平。

从粗放式发展转向集约式发展,核心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主要路径是推动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利用。

要集中精力把特色产业基地做起来,真正让连云港的特色产业基地在全国都有知名度。

要推动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优秀企业家集中,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排头兵。

要继续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提高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益。

(三)切实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发展创新型经济,创新型人才是关键因素,要千方百计引进和培养人才。

引进人才,关键要引进有本事的高端人才,而不是一般人才。

省财政设立2亿元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市财政也拿出2000万元,主要用于引进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带动一些企业或产业发展的人才身上。

不能凡是博士就给多少补助,对博士要善于辨别,多请专家、业内人士把关,确保引进人才的高素质和实用性。

同时,要下大力培养人才,尤其要把本土大学办好。

据不完全统计,苏北的学生到外地就读大学然后回苏北工作的,比例不到10%,但在苏北的大学就地学习的学生,50%以上愿意留在苏北工作。

因此,本土培养有本土培养的好处,发展本土高等教育,对一个地方非常重要。

我们建设建筑面积上百万平米的高校创业园,就是要大力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在抓好管理、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

当今宏观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科学技术革命日新月异,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的各级干部一定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培养创新意识、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了解世界经济的走势,了解全国、全省的情况,找准自己的定位,打牢创新型经济发展的能力和素质保证。

国家级开发区应该有“国家队”的水平,希望市开发区在全市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在面对全球新产业革命浪潮的过程中,奋发有为,勇挑重担,为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与中科院专家组交流

关于创新型城市建设问题时的讲话

王建华

(2009年11月3日)

(根据录音整理)

今天,很高兴能与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的各位专家,就连云港创新型城市建设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因为需要请大家帮助我们修编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因此在这里就有关情况和想法与专家们作一个沟通。

长期以来,许多专家学者都在致力于城市创新问题的研究。

上世纪80年代,一些关于创新型城市的论述先后见诸于报端。

到了90年代中期,学术界开始研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问题。

1996年,我从南京市计委调到江宁工作,深切感到区域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才能避免行动上的盲目性。

而区域经济发展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理论来指导?

我觉得应该用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为此,我当时撰写了《运用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指导区域经济发展》的长篇理论文章,在新华日报理论版整版发表,北京的一些杂志也作了转载。

这篇文章对江宁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县,如何进行合理定位、如何选择科学发展路径、如何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和阐述。

当时,江苏已经经历过80年代乡镇企业发展的阶段,这种依靠城市产业资源、人才资源、科技资源向农村流动带来的发展,仅仅是一种初级阶段的发展,一种完成工业化量的积累的发展。

同时,江苏也在经历从1992年开始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到了90年代中期,苏南已经走在了前面,而南京四个县则相对滞后。

但客观而论,当时的这种外向型经济发展,也仅仅是引进产业链的中低端、不掌握核心技术和营销策略、同时又消耗很多资源的发展,这种发展的可持续性存在隐患。

为探寻新的发展路径,我们专门到美国考察。

在美国200多年的历史中,我们发现许多城市在制造业高度发达的时候非常繁荣,但随着制造业向成本较低地区的必然转移之后,人口大量流失,三产逐步萎缩,一旦城市不能很好地转型升级,很快就会走向衰落。

为避免在发展上重复别人已经走过的弯路,我们觉得确实需要创新一种发展模式。

为此,我们将江宁的发展定位为建设知识创新基地。

鉴于当时尚无创新型城市的提法,所以将江宁的定位描述为建设高科技花园城市,以期借鉴美国硅谷和波士顿128公路两侧的发展经验,通过大量汇聚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知识创新成果,来推动江宁的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我在江宁整整工作了十年,现在的党委、政府还在继续推动,因此,江宁在这方面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江宁的这些做法,对连云港建设创新型城市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一、关于连云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一些考虑

2005年我到连云港工作之后,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创新,注重把创新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工作的各个领域,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