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驿路梨花.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88092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驿路梨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4驿路梨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4驿路梨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4驿路梨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4驿路梨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4驿路梨花.docx

《14驿路梨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驿路梨花.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4驿路梨花.docx

14驿路梨花

14驿路梨花

14 驿路梨花

1.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

2.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的构思特点及表达效果。

3.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作标题的妙处。

4.学习心怀善良、感恩与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第1课时

课前常规检查(5分钟)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欣赏梨花的图片。

这梨花一簇簇,一层层,棵棵繁花胜雪,在阳光下,无拘束地欢笑着,自由自在地挥洒着甜香。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彭荆风的小说《驿路梨花》,这篇小说的题目出自陆游的七律《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的尾联“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那么,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好,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5分钟)

2、教学新课

(1)检查预习:

(学生介绍作者3分钟)

1、作者:

彭荆风:

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

1949年夏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

三十年来,他一直生活在云南边寨,熟悉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写了许多反映边疆生活的作品。

【代表作】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短篇小说集《绿色的网》《红指甲》;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等。

2、哈尼族:

东南亚称阿卡族,民族语言为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现代哈尼族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聚居于红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镇沅等县,和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的北部山区。

3、字词积累(学生读,互查5分钟)

驿路陡峭竹篾简陋撵走修葺

【陡峭】指山势高而陡峻,比喻不平坦。

【简陋】形容简单而鄙陋。

【修葺】整理(建筑物)。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折损】因过分尊敬或优待而承受不起。

(2)速度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思考:

文章的核心事物是什么?

写了哪些人物?

(5分钟)

核心事物:

小屋。

人物:

“我”、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

 

2、课文中出现的这些人为小茅屋作了些什么?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快速阅读课文,填写

下面表格。

(5分钟)

人物

事情

目的

时间

“我”和老余

给屋顶加草,

挖排水沟

向哈尼小姑娘学习

现在

瑶族老人

送粮食,

给房顶加草,

挖排水沟

方便后来人,

向哈尼小姑娘学习

现在

一群姑娘

照料小屋

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

姐姐出嫁后

解放军

砍树

割草

盖小屋

向雷锋学习

方便过路人

十多年前

梨花

照料小屋

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解放军盖小屋后

3、说说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为什么?

(2分钟)

析: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等小茅屋的建造者及所有的照料者都是主人,因为他们都有着一颗为人民服务、方便过路人的雷锋精神,他们都为小茅屋做出过贡献,使小茅屋长期为大家服务。

(3)细读文本,合作探究:

二个误会三个悬念(学生合作探究10分钟)

思考:

(1)“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后,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发生了几次误会?

作者设置了几个悬念?

(2)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

反馈指导:

关键词句:

“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我问老余:

‘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

’”“老余说:

‘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

”“主人家是谁?

”“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

”“她一定是梨花。

”“不要谢我们!

不要谢我们!

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梨花呢?

 明确:

两次误会:

第一次:

“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

第二次:

“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三个悬念:

悬念一: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悬念二:

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悬念三:

解放军战士为什么盖房子呢?

表达效果:

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和展开,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板书设计

驿路梨花

“我”和老余(修葺)——设悬

瑶族老人(照管)——再悬

哈尼小姑娘(照管)——又悬

梨花姑娘(照料)

解放军战士(建造)——解悬

第2课时

课前常规检查(5分钟)

一、复习导入(1分钟)

驿路上的行人得到了照顾,在孤独的旅途中,在漆黑的夜晚,在饥饿的疲惫里,是这间小茅屋给予了他们希望与温暖,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一句话:

感恩在路上。

那么,课文题目是《驿路梨花》,“梨花”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

又有何含义呢?

二、教学新课

(一)四写梨花,各有不同(10分钟)

1.出示任务:

(1)思考:

文中几次写到“梨花”?

将其语句勾出,并思考其作用。

(2)学生勾画相关的语句,讨论、交流。

明确:

五写梨花:

其含义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自然界的梨花、人名、雷锋精神。

(1)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这是自然界的梨花。

一是写出了陡峭大山中淡淡月光下的梨花林,洁白,美丽。

二是出现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带给人希望和温暖。

三是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2)“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

这是写人。

由此,景物的“梨花”和人物的“梨花”建立起关联。

(3)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先写花,后写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作者借助梨花,赞美了给人们提供帮助的梨树林边小茅屋的主人。

 (4)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

“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梨花”是双关语,指花和人,“处处开”实际上赞颂的是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2.总结过渡:

“梨花”是文章的线索,贯穿了全文,在理解了不同“梨花”的含义之后,我们知道了“梨花”不仅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和人名,还象征着“雷锋精神”。

那么,你能在课文中寻找到对“雷锋精神”传承的事例吗?

(二)梨花绽放,处处花香(3分钟)

思考:

文章中哪些事件是“梨花”绽放的体现呢?

学生圈点勾画,总结概括。

明确:

(1)我和老余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2)瑶族老人专门运粮食

(3)一群小姑娘照管小屋

(4)解放军叔叔砍树割草盖小屋

(5)梨花姑娘照料小屋

(三)插叙笔法,跌宕生姿(5分钟)

思考:

按时间的顺序小茅屋的建造和照料过程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

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建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梨花姑娘出嫁后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照看小茅屋→我们”路过住宿,修屋

本文采用插叙手法:

我们”路过住宿,修屋→瑶族老人借住,照看小茅屋→梨花姑娘出嫁后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建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作用:

设置悬念,避免平铺直叙,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四)驿路梨花,品味妙处(5分钟)

(1)思考:

课文用《驿路梨花》作为标题,有何妙处呢?

(2)学生自由交流。

明确:

答:

“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是自然界的梨花,也是梨花姑娘,还是雷锋精神的象征。

引用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为文章增添了文化韵味,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是全文的线索,含蓄地点明文章主题:

雷锋精神就像那洁白的梨花,开满神州大地。

(5)开头结尾,分析作用(6分钟)

1、思考:

文章开头两段描写了什么内容?

有什么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描写了这里的环境。

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衬托“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做铺垫。

2.课文引用陆游的诗句结尾有什么作用?

结尾:

“驿路梨花处处开”,作者在这里以花喻人,喻示雷锋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在祖国大地处处开放,照应题目和开头,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总结:

小说通过记述云南哀牢山树林中一个小茅屋的建造、不断被人照料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借花喻人)

三、拓展延伸,洗涤心灵(5分钟)

在与文本、与作者的交流中,你是否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呢?

如果哈尼族小姑娘想再一次修葺这个驿站,你想为她或者这个驿站做点什么呢?

明确:

我想帮她再种一些梨花。

我想给驿站取一个名字:

梨花思缘。

我想给驿站前后修建一排路灯,以方便路人的行走。

我想写一篇关于驿站的文章,把这个驿站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这种精神。

……

课堂小结: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是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三、板书设计

驿路梨花

彭荆风

两次误会三次悬念

四写梨花,各有不同

五件好事,处处花香

插叙笔法,跌宕生姿

题目巧妙,一语双关

开头结尾,各具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