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第4册.docx
《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第4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第4册.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第4册
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第4册
造型
•
表现
添画1
采用画、剪、贴的方法为风景画装饰添加更多内容,内容与环境的统一。
1
绘画游戏2
画随意的线条(注意画面分布)将随意的线条想象添加成图形、抽象或具象形象、有趣的画。
1-2
和妈妈在一起4
说感受,尝试揉、搓、捏、团、压、切挖、堆塑等泥塑造型手段,表现大小和关系。
2
茂密的花5
前后遮挡关系的表现,线的变化和组织,以线为主适当着色的表现方法,色彩的搭配。
2
出壳了8
鼓励学生探索生命奥秘
大胆表现出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出壳时的情景,并试图表达出形象的心情和连续的动作。
2
假如我是巨人12
启发联想,运用形象大小的对比进行创作。
参照物的概念,使学生学会比较。
2
拓印树叶真有趣13
用身边实物直接拓印,尝试多种拓印方法和多种材料,拼摆再拓印,感受其中乐趣。
2
画夜景15
观察夜景,用绘画和剪贴的形式表现夜间现代城市新貌。
认识深浅色性,产生深浅对比效果。
2
画影子16
通过亲身体验和图片认识了解影子,通过分析作品学会表现影子。
注意不同形状物体影子的变化及影子投射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效果。
1
我喜欢的鸟19
体验鸟的美感,了解不同种类鸟的外形特征,培养学生的细腻观察能力和表现力。
2
设计
•
应用
纸盒变家具3
了解古今中外家具造型特点,运用剪、折、装饰、粘贴等方法把不同形状的盒子变家具。
1
吊饰6
了解吊饰功能及结构,能综合利用材料,学会主体设计及打结儿、做穗儿等装饰的技巧。
1
节节虫7
了解节肢动物知识及节节虫基本结构,学习连接及装饰方法,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
2
头饰设计9
根据用途设计头饰,选择合适的材料,用剪、贴、插接等方法进行制作,表达设计的意图。
1
做笔筒14
欣赏笔筒中的文化与历史,尝试用塑料瓶、玻璃瓶及彩色纸制作并巧妙装饰成一个漂亮的、实用的、与众不同的笔筒。
2
综合
•
探索
我的收藏卡11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欣赏了解博物馆收藏的珍贵文物,用图文制成卡片记录或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件。
1
认识身边的树17
培养学生连续观察并记录相关信息的能力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写生和搜集有关树的信息,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记录它不同时期的样子,展示并讲述给周围的同学。
2
不连续
欣赏
•
评述
热带飓风和虎
开篇欣赏,外国美术作品简介,教材简介。
1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10
不同表现形式动物造型欣赏体会并表演。
1
绘画中的节日18
提高从绘画作品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会如何从造型与色彩的方面分析绘画作品。
1
第1课 添画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与表现”领域的内容,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根据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的添画方法,训练和提高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能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
2、通过观察、分析与交流,在运用画、剪、贴的方法进行制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3、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
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合适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四、教学难点:
内容与环境的统一。
五、教学准备:
风景图片及添画的素材图、彩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交流
1、组织学生分小组欣赏课前准备的风景图片。
小组交流、介绍、分析、欣赏图片内容。
2、看教材第2—3页添画前、后风景图片。
提问:
(1)对比观察有什么不同?
(2)添画后的风景图片有什么优点?
3、板书课题:
添画
(二)、学习方法
1、出示风景图片贴在黑板上
(1)组织同学分析画面情境,讨论问题:
①如果以这幅画为背景添画,你认为可以添加什么内容?
说一说理由。
②你认为根据画面情境添画,应该注意什么?
(2)请学生台前根据图片内容在教师提供的许多素材图中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添加。
2、看教材第2页、第3页,分析书中作品:
(1)你喜欢哪一幅作品?
为什么?
(2)说一说制作方法。
板书:
画——剪——贴
3、师生共同配合演示:
在前一张图片中合作完成添画内容。
第一步画:
与风景画的大小相适应。
第二步剪:
要细致。
第三步贴:
注意遮挡关系。
4、分组讨论:
(自愿选择以小组合作或独立完成的形式进行讨论或思考)
(1)根据风景图片添加什么内容。
(2)根据内容进行细致的分工。
(三)、创作实践
1、提出作业要求:
图片情境与添画内容统一。
2、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作业。
3、教师巡视辅导:
(1)巧妙利用图片。
(2)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是否统一。
(3)添画构图是否美观。
(4)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
(四)、展示评价
1、布置、展示作品。
2、组织学生自评、组间讲评、班内讲评相结合。
3、小结:
通过本课教学你学到了什么?
七、板书设计 :
1.添画
画——剪——贴
风景图片
第2课 绘画游戏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绘画游戏的基本方法。
2、会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形象,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3、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了解线条游戏的方法与内容,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教学重点:
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教学准备:
图画纸、水彩笔、黑色水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提示学生准备上课,集中注意力,整理好学习用具。
(二)传授新课
(1)、画线游戏。
规则:
请你在一张纸上随意画一条线,要连贯画满画面。
(可以闭上眼睛画。
)
(2)、请你看看这幅画好看吗?
说说理由。
(3)、教师利用学生作业演示。
(实物投影)
利用学生画面上的图形添加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4)、想象练习
利用实物投影仪放映学生作品中的某一形状,将形状上下左右翻转让学生联想像什么。
(5)、看书第四页、第五页
讨论:
①欣赏米罗的作品(色彩、线条、构图)都表现了什么?
②线的排列,哪张疏密关系处理的好?
③你认为画面哪一部分添加的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形状巧妙?
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1、在一张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好,注意疏密关系。
2、利用自己画好的或与别人交换的图形,联想进行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
教师辅导要点:
1、随意形的疏密关系。
2、添加内容是否生动。
3、调整画面的整体感觉。
讲评展示作业:
学生自评、互评结合。
按照作业要求评价作业。
分析创新表现内容。
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绘画游戏
教师示范学生作品展示
板书设计:
第3课 纸盒变家具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通过对生活中商品包装盒的再利用、再创造,运用加、减法及适当的美化装饰,变纸盒为家具,使学生的个性及创新精神得到发展。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日常生活中的家具千姿百态,款式多样,造型各异,通过本课的学习促使学生进一步关注生活,关注设计的功能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初步接触和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
2、在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变家具的活动中,感受材料的特性,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资源共享,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以发展。
德育渗透: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打开学生的思路和创作欲望,能从纸盒的造型中层开联想,动手设计和制作家具作品。
难点:
家具作品的新颖、美观,造型多样。
教学准备:
教师设计一组示范作品、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大小商品的包装盒、彩色纸、剪子、胶水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组织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家中的家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一些家具图片,说说这些家具的名称,具有什么作用。
桌(餐桌、书桌、茶几、圆桌)
椅(沙发、转椅、折叠椅、办公椅)
柜(书柜、衣柜、电视柜、床头柜)
床(单人床、双人床、折叠床、沙发床)等。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具的相关结构和不同的设计特点。
二、教师出示示范作品,让学生说出这些家具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揭示课题:
《纸盒变家具》
教师引导观察教师制作的一套家具作品总结制作方法(剪、挖、折、刻、卷、粘、插、加以及绘画装饰等)
圆桌:
将纸杯反扣,从中间部位剪开成两部分,用地部做桌面,将杯口部平均剪下四个相等的半圆形(或梯形)
沙发:
在一个长方体纸盒两边分别加上卷制成的纸筒做扶手,再卷制一个稍长、稍大的纸筒做靠背,沙发就完成了。
利用刻刀在长方形纸盒两边一定距离处各刻一条线,并按下折出沙发形状。
三、教师出示一件用粘贴、绘画方法装饰好的桌椅与演示作品比较,让学生说出纸盒变成家具后再用剪花、粘贴、绘画等方法进行装饰后会更美观。
四、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中同学带来的纸盒适合做什么家具。
结合
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研究纸盒变家具的多种款式设计。
教师提出纸盒变家具的创作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
(2)美观、新颖,有创造性。
由各组选择一套家具,全组分工合作完成制作。
五、学生制作练习,教师辅导。
启发学生大胆构思,利用现有的材料进行
创新。
指导学生在正确使用刀、剪等工具,注意教室卫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及时发现有创意的作品交流、展示、讲评。
六、各组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谈感受。
三、纸盒变家具
方法:
剪、挖、折、作业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
刻、卷、粘
(2)作品新颖美观、
插、加有创造性。
以及绘画装饰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利用纸盒创新制作新作品
教学重点:
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其他生活用品
教学难点:
开拓思路创作新作品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1、以举办《家居设计展览会》的形式组织学生互动交流,为最好的作品投票,评选出集体奖和家具设计奖,总结上节课教学成果。
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的家具,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家具文化。
2、我们利用纸盒还能制作什么艺术作品?
引导学生思考。
出示图片展示:
纸盒动物、指偶、笔筒、光盘架等等
3、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对学生感兴趣的作品加以引导,指导学生制作练习
第4课 和妈妈在一起
课时安排:
1-2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在前几册教材泥塑内容的基础上,本节课在作业难度上有了一些提高,比如:
既要表现出动物的特点,又要表现出母子之间的亲情。
同时教材中编入了四幅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图片,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这些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妈妈关爱孩子的神态,孩子和妈妈亲昵的动态,感悟动物妈妈与孩子之间的亲情,这些图片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表现动物的外形特征。
体现了教材的系统性和难度的递进性。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相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及可爱;尝试揉、搓、捏、团、压、切挖、堆塑等泥塑造型手法表现动物的大小和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泥塑造型能力。
2、通过想像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观察比较中理解大与小的概念。
3、 体会母子亲情;培养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学习捏塑大小不同动物,在造型上体现出动物妈妈和孩子的不同特征。
2、难点:
表现出动物母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四、教学准备
师生收集反映“小动物和妈妈”的亲情的故事、图片。
教具:
电脑课件、录音带、雕塑泥及范作。
学具:
泥塑工具(牙签、垫板、尺、剪刀)等。
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㈠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歌曲:
《母鸭带小鸭》
师生交流:
“歌里唱了谁和谁在一起?
做什么?
”
(鸭妈妈和鸭宝宝在一起,宝宝跟妈妈学游泳呢。
)
思考:
在动物世界里,鸭妈妈教鸭宝宝学游泳,其他的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会做什么呢?
2、交流课前收集反映“小动物和妈妈”的亲情的故事、汇报对小动物的了解。
3、想象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动作会是什么样的?
。
板书课题和妈妈在一起
㈡探究式学习活动解决重难点
1、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欣赏课本中的图片以及课前搜集到的母子在一起的图片
提出问题:
(1) 图片中妈妈和孩子是谁?
(2)它们在做什么?
(3)动物们各自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4)母与子在外形上有什么区别?
师生共同归纳不同动物的特征;动物母子在大小上的区别。
2、启发想象,体验亲情:
⑴播放录像请学生说说小动物和妈妈有哪些亲密动作。
⑵想象及模仿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亲密动作。
3、小组学习,深入探究:
(出示课件)组织小组讨论,1、这些同学在干什么?
(明确目标)2、怎样用泥表现出动物的特征?
3、如何表现出妈妈和孩子在一起?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归纳
㈢讲解示范点拨疑点
1、示范讲解制作过程:
出示范作:
刺猬
观察刺猬整体形象(水滴形)——揉圆球——搓成水滴形——压平底部——尺子切开嘴巴——笔盖印眼睛——剪刺
归纳:
(板书)整体塑形法(整体塑形法适合制作外形简单的动物)。
提问:
老师利用了那些手法做出了小刺猬?
(板书)揉、搓、压、捏等
还有那些方法可以泥塑小动物?
(板书)团、切挖、堆塑等
2、(出示课件:
大象)如果小动物的形象比较复杂,不能用一整块泥直接塑造出来,我们就可以用另外一种制作方法
(板书)分步组合法(课件演示)大象妈妈制作步骤
教师小结:
大象妈妈做好了,它怀里抱着可爱的大象宝宝。
你看,它们在一起多亲热呀!
其实,大象宝宝和大象妈妈的制作方法是完全一样的,只不过妈妈的个头大,宝宝的个头小……。
㈣实践创新完成目标
1、作业要求:
两人商量一下,你们想捏什么小动物,想表现它们在一起的什么情景?
(指名说)
2、学生创作,教师辅导(学生分工合作,有的做妈妈、有的做孩子)。
㈤展示评价,体验成功
1、创设母子乐园分组参观体验成功的快乐。
2、编故事介绍自己的作品。
3、谈谈自己制作收获。
㈥课后延伸,升华主题
师生交流:
“妈妈平时是怎样爱你的?
”
“你怎样回报妈妈对你的爱?
”
“希望同学们晚上回家帮妈妈做一件事好吗?
”
板书设计:
和妈妈在一起
方法:
1、整体塑形法手法:
揉、搓、捏、团、压、切挖、堆塑
2、分步组合法
学生作品展示区母子乐园
第5课 茂密的花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表现出不同种花的特点,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出茂密的花。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回忆、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花的知识及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茂密的花。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花的美感及外形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关系。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花的不同特点和前后遮挡关系。
教师准备:
有关花的图片,演示纸,油画棒。
学生准备:
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活动:
一、出示课件,播放《打花巴掌》。
问:
这首歌里主要唱的是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听并回答唱的是花。
小结:
正因为有了花,我们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美。
下面我们来看几幅图片(出示课件)
问:
这图片上的花漂亮吗?
多吗?
你们能用一个恰当的词来形容他吗?
学生观察回答:
这图片上的话很漂亮,也很多,很茂密。
肯定学生的回答。
二、出示课题:
《茂密的花》
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生活中的花很多,它们的外形各异、姿态万千,色彩丰富,现在我们来看看常见的花有什么特点。
三、分析讨论:
出示课件:
1、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这些花的花和叶有什么特点?
(象我们哪些基本形)
2、绘画作品中的花和叶是怎么变化的?
学生回答:
各组讨论并派代表介绍本组讨论意见。
有的花的外形象圆、有的花的外形象圆形而花的叶子有的象三角形、有的象圆形有的象椭圆形。
小结:
自然界中的花实在是太多了,今天我们不可能全部分析到,但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体会,抓住花的饿特点,画起来就容易多了。
3、如何画好茂密的花?
看课件:
这两幅图中哪幅图中的花显得茂密?
为什么?
学生:
边观察边思考边理解。
下面一幅。
因为这幅图上的花比上面那幅图上的花多。
肯定学生的回答。
但画茂密的花光知道数量多还不够,我们还要明白一种关系。
出示两朵花:
老师先把这两朵花分开摆放,然后再从动重叠一部分摆放,让学生观察分析两种摆放所出现的效果。
学生:
学生观察分析:
(1)两朵花分开摆放时所看到的花很完整。
(2)在两朵花重叠一部分时,前面的花看的很完整,后面的花只能看见一部分。
肯定学生的回答。
小结:
象这样前面的花挡住了后面的花,这种现象我们称为“遮挡”,生活中这种遮挡关系很多,比如:
在我们的教室里课桌挡住了椅子的一部分,前面的同学挡住了后面的同学一部分……。
有没有哪位同学上来把这种遮挡关系画出来?
(画花)
继续分析:
请同学们继续看两幅图。
(出示课件)
这两幅图上的花都很多,请仔细观察哪幅图上的花显得更茂密?
为什么?
学生:
看课件答:
上面哪幅图上的花显得茂密。
因为这幅图上有许多的遮挡关系,使得这幅图上的化密密麻麻。
肯定学生的回答。
(3)讨论总结: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总结出把花画茂密的办法。
学生:
学生分组讨论并选代表回答:
1、要画很多的花。
2、要有遮挡
小结:
1数量多。
2要有前后的饿遮挡关系。
4、欣赏:
1我们来看看画家所画的茂密的花。
(出示课件)
这上面是中国画和外国画家所画的茂密的花
2再来看看小朋友画的茂密的花。
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学生欣赏、讨论、回答。
有些树上的花开得很茂密、花园里的花很茂密,有些花篮里也很茂密,这些花的色彩很漂亮。
肯定学生的回答。
小结:
不管是树上的花、花园里的花还是在花篮里的花都开得很茂密。
前面的花挡住了后面的花,有的叶子也挡住了花,使得这些花千姿百态,色彩丰富。
学生活动:
各组讨论并派代表介绍本组讨论意见。
有的花的外形象圆、有的花的外形象圆形而花的叶子有的象三角形、有的象圆形、有的象椭圆形。
学生实践:
完成一幅有遮挡关系的茂密的花。
教师指导:
(1)指导学生在做作业时进一步理解茂密的花。
(2)注意画面的饱满。
(3)注意遮挡关系。
茂密的花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和表现出不同种花的特点,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出茂密的花。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回忆、分析与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花的知识及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茂密的花。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课业类别:
造型与表现。
教学重点:
花的美感及外形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关系。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花的不同特点和前后遮挡关系,涂色。
教师准备:
有关花的图片,演示纸,油画棒。
学生准备:
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复习:
教师活动:
1、花给人们什么样的感受?
2、它为什么让我们感觉那么美?
3、什么叫遮挡关系?
4、如何理解茂密?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回答:
1、花能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美感
2、它色彩丰富,姿态万千。
3、有多样的外形
4、前面的物象挡住后面的物象
5、数量多,有遮挡关系。
(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茂密的花。
)
欣赏:
欣赏以前学生的优秀作品:
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幅作品。
(在欣赏的过程中强调花的色彩及姿态。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回答。
1、这些花都画得很茂密。
2、色彩也很丰富。
3、每种花的姿态也不同,使这些作品很丰富。
(通过欣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
学生实践:
1、完善上节课的画面构图及整理。
2、画面上色及最后创作。
学生在体验时相互探讨、交流、完善。
教师巡视:
1、及时解决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2、注意色彩的配置及遮挡关系。
3、画面干净整洁。
4、展示优秀作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评价:
教师:
展示学生作业,组织学生评议,请学生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学生:
学生相互交流、评议。
(通过交流,展示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课后拓展:
大自然的花千姿百态,我们在课堂上是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这么多美丽的花,课后你们还可以用其它的方法表现美丽的花如剪纸、折纸等。
茂密的花
板书设计:
第6课 吊饰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
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吊饰的结构和基本制作方法。
2、通过观察、分析和探究,学会吊饰的制作方法,能用纸材制作平面和立体的吊饰。
3、体验美术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
了解吊饰的结构,利用纸材设计制作吊饰。
难点:
造型设计的新颖、美观。
教法:
讲解法、演示法、谈话法
学法:
观察法、探究法、自主创作法
媒体使用:
电脑、课件、电视机、范例
教学过程:
一、兴趣引入
(教师课前将吊饰悬挂在教室里)同学们,你发现了吗?
今天我们教师的环境布置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像这样可以悬挂并能装饰环境的饰物就叫做吊饰。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制作吊饰。
意图:
引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
知道什么是吊饰。
由此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
二、探索实践
1、分析吊饰结构
(课件出示一个吊饰)提问:
请大家仔细观察,吊饰分为几部分?
学生观察,回答。
(课件中在相应的部分闪烁)
意图:
使学生认识吊饰的结构,为后面的创作做好准备。
2、分析吊饰的特点
欣赏书中第12页中的吊饰。
回答书中的问题。
说一说你最喜欢生活中的哪些吊饰?
可以展示出来。
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
有什么用途?
学生思考,回答。
意图:
通过观察、回忆、分析使学生了解吊饰的种类、形式。
不同场合使用不同风格的吊饰,为自己的吊饰的构思设计做了铺垫。
3、探究吊饰的制作方法
比较几个吊饰,看一看它们的造型和装饰有什么不同?
分发到每个组,由组长带领,请各组同学共同来研究是怎样利用材料来制作的?
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对于学生遇到困难的地方,教师演示制作技巧。
意图:
锻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启发学生根据材料的特点合理利用。
并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解决制作过程中的难题。
4、设计构思
欣赏课件中的吊饰和书中13页学生的作品,思考:
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吊饰?
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
重点在哪部分进行装饰?
5、作业要求
⑴构思新颖。
⑵合理利用材料。
⑶造型美观。
6、大胆实践
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
三、展示、评价
将学生制作的吊饰悬挂在班内进行展示。
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教师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点评。
四、拓展延伸
利用课件展示利用生活中的费旧物品制作的吊饰,鼓励学生利用这些废弃的材料用今天学会的方法,课下大胆尝试。
五、板书设计
第7课 节节虫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教案分析:
本课居于“设计·应用”领域。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节节虫的基本制作方法。
启发学生巧妙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制作。
让学生去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