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8212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doc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doc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

练习二

五指出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哪些不是被动句,被动句有什么不同形式:

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前句是,无标志。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是,“见……于”式。

3.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昆莫地空。

(《汉书?

张骞传》)

前句是,“于”字式。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史记?

鸿门宴》)

后句是,“为……所”式。

5.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前句是,无标志。

6.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

《汉书?

张骞传》)

后句是,“为……所”式。

7.才高见屈,遭时而然。

(《论衡?

自纪》)

前句是,“见”字式。

8.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

许行》)

后句是,“于”字式。

七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序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1.子欲居九夷,或曰:

“陋,如之何?

”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论语?

子罕》)

古:

何陋之有。

“何陋”作动词“有”的前置宾语。

今:

有何陋。

宾语后置。

2.子思曰:

“如伋(子思的名)去,君谁与守?

”(《孟子?

离娄下》)

古:

谁与守。

“谁”作介词“与”的前置宾语。

今:

与谁守。

宾语后置。

3.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论语?

里仁》)

古:

未之见。

“之”作动词“见”的前置宾语。

今:

未见之。

宾语后置。

4.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

(《史记?

秦始皇本纪》)

古:

莫之能一。

“之”作动词“一”的前置宾语。

今:

莫能一之。

宾语后置。

5.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

古:

不余欺。

“余”作动词“欺”的前置宾语。

今:

不欺余。

宾语后置。

6.君奚为不见孟轲也?

(《孟子?

梁惠王下》)

古:

奚为。

“奚”作介词“为”的前置宾语。

今:

为奚,即为什么。

宾语后置。

7.然民虽有圣知,弗敢我谋;勇力,弗敢我杀。

(《商君书?

画策》)

古:

弗敢我谋,弗敢我杀。

“我”作动词“谋”、“杀”的前置宾语。

今:

弗敢谋我,弗敢杀我。

宾语后置。

8.荀偃令曰:

“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左传?

襄公十四年》)

古:

唯余马首是瞻。

“余马首”作动词“瞻”的前置宾语。

今:

唯瞻余马首。

宾语后置。

9.圣王有百,吾孰法焉?

(《荀子?

非相》)

古:

孰法。

“孰”作动词“法”的前置宾语。

今:

法孰,即效法哪个。

宾语后置。

10.敢问夫子恶乎长?

(《孟子?

公孙丑上》)

古:

恶乎长。

“恶”作介词“乎”的前置宾语。

今:

乎(于)恶长,即在哪方面擅长。

宾语后置。

九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或词组,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词性、意义和用法有什么不同?

1.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菟。

(《汉书?

匈奴传》)

少:

古义为稍,程度副词;今义为少,形容词。

2.子尾多受邑而稍致诸君。

(《左传?

昭公十年》)

稍:

古义为逐渐,时间副词;今义为略微,程度副词。

3.纣贵为天子,死曾不若匹夫。

(《史记?

淮南王传》)

曾:

古义为竟然,情态副词;今义为曾经,时间副词。

4.不可,直不百步耳。

(《孟子?

梁惠王上》)

直:

古义为只、仅,范围副词;今义为不弯曲,形容词。

5.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史记?

孙膑》)

因:

古义为就,副词;今义为因为,连词。

6.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汉书?

张骞传》)

竟:

古义为最终,时间副词;今义为竟然,情态副词。

7.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

(《史记?

刘敬传》)

但:

古义为只,范围副词;今义为但是,转折连词。

8.献公说,曰:

“璧则犹是也。

虽然,马齿亦益长矣。

”(《韩非子?

十过》)

虽然:

古义为虽然如此,词组;今为让步连词。

按:

教材引文误“璧”为“壁”,今正。

练习三

九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哪个是本义,哪个是引申义(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A)组

1.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树:

建立、树立,引申义。

2.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史记?

孙膑》)

树:

树木,引申义。

3.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孟子?

许行》)

树:

种植,本义。

(B)组

1.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左传?

齐桓公伐楚》)

涉:

进入,引申义。

2.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

(《吕氏春秋?

察今》)

涉:

趟水过河,本义。

3.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

(苏轼《教战守策》)

涉:

经历,引申义。

(C)组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第八十一章》)

信:

诚实,本义。

2.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

信:

相信,引申义。

3.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世说新语?

雅量》)

信:

使者,引申义。

练习四

一解释下列名词:

疏:

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读为:

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

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读若:

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衍文:

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句读:

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正义:

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十三经注疏:

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

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

《周易正义》(魏?

王弼、晋?

韩康伯注,唐?

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

孔安国传,唐?

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

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

郑玄注,唐?

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

郑玄注,唐?

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

郑玄注,唐?

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

杜预注,唐?

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

何休解诂,唐?

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

范宁集解,唐?

杨士勋疏)、《论语注疏》(魏?

何晏集解,宋?

邢昺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

邢昺疏)、《尔雅注疏》(晋?

郭璞注,宋?

邢昺疏)、《孟子注疏》(汉?

赵岐注,宋?

孙奭疏)。

四 下面是《毛诗正义?

北风》的第一章,阅读并回答问题:

(原文见教材第747页)

1.“雱”的读音和意义是什么?

雱,的读音是“普康反”,即pāng ;义为“盛貌”,形容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2.“惠”是什么意思?

这是谁的注?

惠,是“爱”的意思,即仁爱。

这是毛亨的注。

3.“好”是形容词还是动词?

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好”是动词。

根据有二:

一是它后面有宾语“我”;二是它的读音为“呼报反”,即hào。

4.郑玄对“邪”是怎样解释的?

“邪,读如徐。

”郑玄认为“邪”是“徐”的假借字,义为宽缓。

5.“只且”是什么意思?

这是谁的解释?

“只且,语助也。

”即认为“只且”是语气词。

这是孔颖达的解释。

六 将下面的短文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标点: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

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是时,晏子侍前。

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

“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

”公矍然曰:

“从寡人始。

”遂不支解。

公曰:

“以属狱。

”晏子曰:

“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

”公曰:

“可。

”晏子数之曰:

“尔罪有三:

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爱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

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

今以属狱。

”公喟然叹曰:

“夫子释之!

夫子释之!

勿伤吾仁也。

”(《晏子春秋?

内篇谏上》)

译文:

齐景公让圉人饲养他心爱的马,这匹马突然死了。

景公很生气,就命令手下的人拿着刀去肢解养马人。

这时,晏子正陪坐在景公跟前。

景公手下的人拿着刀走上前去,晏子阻止了他们,并问景公说:

“尧舜肢解人体,从身体的什么地方开始?

”景公惊惶地说:

“从我开始。

”于是下令不再肢解养马人。

景公又说:

“把它交给狱官处理。

”晏子说:

“这个人还不知道自己的罪过就要被处死,请让我为你历数他的罪过,也让他明白自己犯了什么罪,然后再把他交给法官。

”景公说:

“可以。

”晏子数落道:

“你的罪过有三条:

君王让你养马,你却让马死掉了,判处你死罪,这是第一条;你让君王最好的马死掉了,判处你死罪,这是第二条;你让君王因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到后必定会怨恨我们的国君,诸侯们听到后必定会轻视我们的国家。

你让君王的马死掉,使怨愤在百姓中积聚,军威在邻国中减弱,你应被判处死罪,这是第三条。

现在就把你交给法官。

”景公叹息说:

“您放了他!

您放了他!

不要损伤我的仁义名声啊!

标点:

何谓有罪而益信?

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麑母随之而啼。

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

孟孙归,求麑安在。

秦西巴对曰:

“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孟孙怒,逐秦西巴。

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左右曰:

“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

”孟孙曰:

“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

”此谓有罪而益信者也。

(《淮南子?

人间训》)

译文:

什么叫有罪却更加得到信任?

鲁国孟孙氏打猎得到一只幼鹿,派秦西巴带回去烹了它。

母鹿跟着秦西巴叫唤。

秦西巴不忍心,放开小鹿还给了母鹿。

孟孙氏回来后,问鹿在哪里。

秦西巴回答说:

“小鹿的妈妈跟在后面哀啼,我实在不忍心,私自放了它,把它还给了母鹿。

”孟孙氏很生气,把秦西巴赶走了。

过了一年,又把他召回来,让他担任儿子的老师。

左右的人说:

“秦西巴对您有罪,现在却让他担任您儿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

”孟孙氏说:

“他对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

”这就是所说的有罪过反而更加得到信任的例子。

标点:

孟子谓戴不胜曰:

“子欲子之王之善与?

我明告子。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

使楚人傅诸?

”曰:

“使齐人傅之。

”曰:

“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

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

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

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孟子?

滕文公下》)

译文:

孟子对戴不胜说:

“你想要你的君王朝着好的方向走吗?

我明白地告诉你。

假如这里有个楚国的大夫,想要他的儿子学会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教他呢,还是找楚国人教他呢?

”戴不胜答道:

“找齐国人教他。

”孟子说:

“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在旁边吵吵嚷嚷干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学会说齐国话,也是做不到的;要是把他领到齐国的庄街、岳里这样的闹市住上几年,那么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做不到的。

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要他住在王宫中。

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长的、年幼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是像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会跟谁干出坏事来呢?

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长的、年幼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又会和谁做出好事来呢?

仅仅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标点: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

其弟谏曰:

“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对曰: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

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

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

译文: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

他弟弟劝他说:

“您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