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27752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docx

《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docx

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下称“新基建”)发展的重要部署,积极抢抓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加快推动以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为主的“新基建”发展,构建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服务支撑体系,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打造全省“新基建”先行区和示范区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充分发挥“新基建”促投资、稳增长、惠民生重要作用,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培育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基础设施,提升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加氢站、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融合基础设施,打造政产学研合作体系、新型研究机构、重大创新平台体系等创新基础设施,推动全市基础设施加快补齐短板,培育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新型引领,全面覆盖。

以习近平总书记加快“新基建”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着力在补齐短板、成网配套上下功夫,通过补缺、延伸、联通、加密等方式,构建牢固、畅通、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

二是坚持服务产业,保障民生。

以服务实体经济、满足民生需求为目的,科学规划各类基础设施,着力解决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民生需求、社会治理相脱节、不配套、不协调等问题。

三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鼓励民间资本参与。

政府投资资金主要投向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非经营性项目,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项目实施。

四是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科学论证项目建设必要性、可行性,合理安排财政性资金,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过度超前,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三)任务目标

实施“1310”工程,即1个目标、3大行动、10类应用场景。

1个目标是:

5G网络支撑有力,大数据中心资源体系完善,工业互联网普及推广,人工智能技术领先,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加氢站、城际高铁和城市轨交保障完善,基本建成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3大行动是:

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创新行动、融合基础设施突破行动、创新基础设施提升行动。

10类应用场景是:

建设智慧农业、智慧工厂、智慧生活、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监测、智慧社区、智慧政务等应用场景。

计划实施“新基建”项目119个,总投资1720亿元,其中信息基础设施项目64个、总投资340亿元,融合基础设施项目25个、总投资1000亿元,创新基础设施项目30个、总投资380亿元。

新基建发展指标体系

类别

指标名称(单位)

2020年

2022年

备注

5G

5G基站数量(万个)

4000

13000

预期性

培育龙头企业(个)

4

10

预期性

集聚区(个)

1

3

预期性

数据中心

在用数据中心机柜数(万架)

预期性

新建数据中心PUE值

约束性

存量改造数据中心PUE值

约束性

边缘计算节点(个)

预期性

工业互联网

标识解析体系国家二级服务节点(个)

0

1

预期性

新增标识注册量(个)

0

10000

预期性

全市上云企业数量(个)

4000

20000

预期性

本地工业应用服务APP数量(个)

100

1000

预期性

工业互联网连接设备(台)

5000

20000

预期性

物联网

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数(个)

预期性

人工智能

核心发明专利数量(个)

490

650

预期性

核心产业规模(亿元)

预期性

充电桩加氢站

充电服务示范居民小区数量(个)

6

12

预期性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保有量(万个)

5800

8500

预期性

加氢站数量(座)

3

6

预期性

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公里)

0

0

预期性

高速铁路里程(公里)

330.8

330.8

预期性

创新基础设施

新型研发机构数量(个)

20

30

预期性

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个)

3

4

预期性

二、发展重点

(一)信息基础设施创新行动

着眼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演化生成,突出5G、大数据中心、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支撑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整体效能和综合实力。

1.5G产业。

优化5G基站布局,2020年全市建成5G基站4000个,实现市级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区城区重点区域5G信号全覆盖;2022年全市5G基站突破13000个,实现5G信号重点区域连片优质覆盖;2023年在工业制造、城市治理、公共服务、营商环境、文化娱乐等领域开展5G试点示范,培育100项以上重点场景应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全市5G及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培育5G产业龙头企业10家,打造以5G产业为主导的集聚区3个以上。

(责任单位:

市工信局)

2.大数据中心。

推进市超算中心建设,优化“全市一张网”信息高速公路,提升网络承载能力,逐步完成IPV6改造,实现互联网出口带宽由1万兆扩容至1.4万兆。

扩充计算、存储、软件和安全云服务等软硬件资源,增加高性能计算、AI服务器等超算单元,每年至少增加20%运算和存储能力,支撑全市上云需求。

选址建设“城市大脑”超算中心,提供高性能计算、AI计算与边缘计算等算力支持,支撑产业、民生、服务等各类智慧应用运行。

优化升级民意舆情大数据平台功能,开展社会风险点监测与防控,实现全面监测、系统分析、及时预警和量化评估一体化。

开展“数聚赋能”专项行动,进一步归集数据资源,充实完善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空间地理、公共信用等基础信息资源库,启动主题库、专题库、通用业务库建设,加快形成“四库一体”的信息资源体系。

建设全市大数据中心,促进城市运行大数据融合,实现大数据统一采集、归集、清洗、分析、开放,为城市综合管理和服务供给提供智力支撑和决策参考。

(责任单位:

市大数据局)

3.区块链。

支持基于BSN等区块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全市区块链公共平台,为政务服务、“一次办好”改革、诚信体系、工业智能化等领域提供高效部署、低成本、安全性强等区块链技术支撑。

(责任单位:

市大数据局)

4.工业互联网。

推动全市制造业生产要素与资源集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以及网络众包等研发设计新模式,实施生产全流程网络化协同试点示范,推动企业加快工业网络、控制系统、管理软件和数据平台等资源的集成整合。

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建设网络化、开放式、个性化定制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采集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发展动态感知、实时响应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定制新模式。

以潍柴动力、雷沃重工等骨干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方面的成果为基础,构建全市统一应用体系,加强平台建设和创新应用,推动工业企业“上云”,推动制造业向“制造+服务”发展。

到2022年,工业上云企业突破10000家,建成数字化车间200个以上,培育省级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60家以上,智能制造与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打造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和全国领先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责任单位:

市工信局)

5.物联网。

以华为()物联网创新中心为基础,创建省级和区域物联网创新研究中心,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功能,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孵化。

以物联网产业联盟为基础,集聚一批国家、省、市物联网领域高层次科研力量,围绕物联网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应用系统集成等环节,完善物联网产业链条,壮大园区规模,建设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窄带物联示范园区和智慧产业园区。

以应用为突破和带动,重点开展智慧泊车、车联网、智慧消防、智慧农机、智慧河长、智慧农业、智慧楼宇等领域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以“局部试点、重点示范”发展模式推进“物联”建设,带动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单位:

市工信局、市大数据局)

6.人工智能。

加快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转化应用,推动技术集成、商业模式及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创新,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新业态,打造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在智能终端、VR、工业机器人、柔性生产线、自动化控制、减速器等智能装备、智能部件的细分领域打造知名品牌,依托迈赫机器人智能化实验室与山东省工业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机器人研究院,促进机器人产业与智能制造等领域有机融合。

大力推进虚拟现实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

以歌尔VR智能硬件产业园为基础,重点发展VR领域的头显、一体机、应用软件、智能配件等应用,形成“硬件+软件+内容+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打造国家虚拟现实产业基地。

重点突破移动智能终端芯片、交互、显示等核心技术,推进智能手表、智能手机、智能眼镜等产品研发产业化,加快在智慧家居、生活娱乐、医疗保健等领域广泛应用,建设智慧穿戴产业基地,刺激挖掘各类虚拟现实消费新需求,培育消费级应用市场。

(责任单位:

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大数据局)

专栏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5G产业

重点项目:

5G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G数据产业园项目、诸城市全域立体多功能5G网络、寿光市5G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联通山东5G基站新建工程、山东移动5G二期无线网工程、神州数码鲁中区域智慧城市项目、5G商业应用产业化示范项目、

重点企业: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市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分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市分公司、神州数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新龙集团有限公司、中恒五际(北京)集团有限公司

大数据中心

重点项目:

临朐县智慧化改造项目、诸城市惠发食品数据决策平台项目、诸城市互联网应急指挥体系一体化建设项目、鲁东数字科技产业城项目、鼎向滨海超算数据中心项目、寿光市大数据中心项目、寿光市智慧城市建设工程、青州华为大数据中心、寿光市东部城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滨海IDC配套项目、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分院项目、生鲜智能供应链、国家海洋大数据中心、全员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社会治理信息化项目、坊子区城市运营指挥中心项目、城市大脑项目、超算中心项目

重点企业: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分公司、山东惠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鼎向网络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寿光市文腾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中船重工系统研究院、山东环球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青州市供销科技有限公司、中云服(寿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区块链

重点项目:

区块链分布式存储项目、农蔬区块链实验室、农产品区块链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重点企业:

山东银澎云计算有限公司、山东潍科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工业互联网

重点项目:

新松工业互联网云平台项目、思安新能源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博彦科技IDC中国离岸软件研发中心项目、诸城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全价值链智能化改造项目、寿光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项目、纺织服装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

重点企业:

新松机器人联合研究院()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诸城汽车厂、思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博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航天智控(北京检测有限公司)

物联网

重点项目:

北斗芯片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科技创新园项目、诸城工业制造泛在物联全景智控平台、安丘物联网芯片及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潍州投资控股有限公司10万吨自动化冷库建设项目、传化智慧陆港项目、寿光高新区智慧物流建设项目、寿光蔬菜小镇物联网智慧园区建设项目、普洛斯现代智慧物流园、寿光羊口化工园“智安园区”建设项目、山东寿光丰汇智慧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智慧昌邑视频监控改扩建项目、农业物联网智能云管理系统

重点企业:

山东铂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潍州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传化物流有限公司、图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诸城)、寿光蔬菜小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普青()仓储服务有限公司、寿光市丰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