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苁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75643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了解苁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了解苁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了解苁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了解苁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了解苁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了解苁蓉.docx

《了解苁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了解苁蓉.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了解苁蓉.docx

了解苁蓉

沙漠人参——肉苁蓉

当你来到位于内蒙古西部的乌兰布和沙漠中,也许你会在梭梭或红柳下,看到一支支粉红色或紫红色的鲜花,没有叶子,只有美丽的花朵,向下挖去,会挖出一条黄色或白色的肉质茎,表面密布鳞片,基部粗大,寄生在一条细细的根上,这种神奇的植物就是名贵中药材——肉苁蓉。

【概述】肉苁蓉是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属药食同源植物,可鲜食,亦可烹煮为药膳。

其生长于沙漠中,无根,亦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寄生于梭梭、红柳、白茨等根部,靠吸取寄主植物的养分生活。

肉苁蓉属列当科,约22个种。

据国内学者调查确认,我国有肉苁蓉4种和1个变种:

荒漠肉苁蓉、盐生肉苁蓉、白花盐苁蓉、沙苁蓉、管花肉苁蓉。

肉苁蓉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青海等地,不同的种类,其寄主植物不同。

荒漠肉苁蓉其寄主植物为梭梭;管花肉苁蓉其寄主植物为红柳。

种子的萌发肉苁蓉具有完全发育的繁殖器官。

硕果椭圆形,每果平均有种子数百粒,人工授粉后每果平均有种子数可达1280粒。

种子成熟时,种皮细胞外侧向壁破裂,径向壁及内向切向壁具网状加厚;胚乳富含淀粉,靠近种皮的胚乳细胞的壁角质化,胚乳外面蒙有一层蜡质。

种子的这种结构使其能忍耐荒漠地区的干燥、高温及异常显著的昼夜温差,从而常年保持活力。

种子在自然环境里要经过两个冬季,其胚才能完成后熟过程。

在实验室低温沙藏两个月以上时,胚逐渐增大经过两次春化处理后才占据大部分种子空间完成后熟。

胚发育简单,无胚根、胚芽及子叶的分化。

种子完成后熟过程后,当落在寄主根附近时,寄主新生的幼根根尖从肉苁蓉种子的珠孔端穿入种皮内,分泌化学物质,诱导胚细胞进入活跃状态,吸收胚乳提供的营养,在珠孔端形成吸器并与寄主根一起由珠孔伸出种皮外,当吸器长至1~3mm时,其前端伸入寄主的根中,利用寄主的营养生长,随后吸器逐渐萎缩并与种皮一起脱落,而从吸器脱落的一端分化产生芽原基,以后发育成为肉苁蓉植株,其茎膨大成肉质。

肉质茎生长肉苁蓉植株形成后,依靠寄主植物根部提供的营养,肉质茎迅速膨大,野生肉苁蓉肉质茎的长短、粗细取决于其沙埋深度和寄主植物的营养供给能力,一般肉苁蓉茎粗可达10cm以上,长50cm以上,最大的肉质茎长达2m以上,单株鲜重数十公斤。

人工栽培的肉苁蓉长短取决于接种深度。

肉质茎在生长发育时期,其茎基部可形成瘤状膨大体,不断产生不定芽,形成众多的新肉质茎以取代枯死的肉质茎,在没有病虫害和人、畜危害的情况下,这种更新过程可持续多年、直至寄主植物枯死为止。

生殖生长特性肉苁蓉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地下靠寄主梭梭提供的营养进行营养生长,当肉质茎生长接近地表时,受温度、光照等外界条件的影响,肉质茎进入生殖生长阶段。

每年春季4~5月,肉苁蓉陆续拱土钻出地面,拱土高峰为4月中旬,出土高峰在4月下旬,现蕾高峰为5月上旬,开花高峰在5月中旬。

4月下旬至5月上旬肉苁蓉花序生长迅速,每天最多可生长2cm,此阶段肉苁蓉的生长主要是抽薹、孕蕾、现蕾、开花,5月中旬花序高度不再增加,肉苁蓉进入结实期,结实后期由于肉质茎营养消耗殆尽,肉苁蓉花序高度反而降低。

肉苁蓉的生殖生长所需营养主要来源于肉质茎,其花序高度,开花、结实数量与肉质茎的大小、粗细密切相关,一般在没有病虫害及外界因素破坏的情况下,肉质茎越粗、越长,其花序越高,开花结实数量越多。

开花、传粉、结实特性肉苁蓉花序呈锥形或塔形,单株花期约12~15天,位于阳面由下向上的第4~5朵花常最先开放,随后其上下左右的花陆续开放。

肉苁蓉单朵花授粉后4~5天,花瓣开始凋谢,子房膨大,进入结实期,肉苁蓉从开花到种子成熟约1个月左右。

试验结果表明,肉苁蓉人工授粉后单果结实数最多可达1912粒,单株种子重可达10克。

文献报道肉苁蓉属植物多依靠昆虫传粉,近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肉苁蓉为异花授粉植物,自花不结实。

人工授粉平均结实率最高达94.1%。

在自然界其授粉主要是通过昆虫传粉。

在肉苁蓉开花季节,如遇连续阴雨天气,昆虫的传粉活动受到限制,结实率大大降低,对肉苁蓉种子产量影响极大。

因此,生产上应辅助以人工授粉,同时注意保护、吸引传粉昆虫,提高肉苁蓉的结实率和种子产量。

肉苁蓉与寄主植物的营养关系肉苁蓉和寄主关系密切,通过同位素Ga45示踪,在矿质营养元素方面可以交流。

均含有硅、镁、锰、铅、锡、镍、铁、铝、钼、铜、铋、锌、钛、银、锆、钡、镓、钙、铬、锂、钠、钾、钒、钴等。

肉苁蓉与寄主根相连基部膨大肥厚,梭梭根维管束延伸到肉苁蓉基部输送营养物质,肉苁蓉含水量可高达80%,寄主根含水量15~20%,肉苁蓉细胞渗透压低于寄主,寄主光和作用产物不断向肉苁蓉体内输送,如同肉苁蓉的仓库一般,肉苁蓉依靠寄主提供养分而生长发育,所以营养成分高于寄主。

苁蓉人工接种间距为两行一带模式(株行距为1×2×4m),宽带内的寄主一侧接种肉苁蓉,易于机械化或人力开沟,便于作业规程中的播种、施水、填埋以及田间管理、日常观测和成品采挖、运输。

①开沟:

可采用机械开沟或人力开沟。

开口宽30cm,沟深大于等于75cm,沟口距寄主干基部小于等于40cm。

距根越近,接种成功率越大,寄生的时间也越短。

但不能过于接近,太近则容易造成寄主枝干的人为折损和主根系的破坏;苁蓉出土后插入寄主枝干的缝隙当中,会给种子采集或苁蓉的采挖带来难度。

开沟的深浅关系到苁蓉茎体的高低粗细和产量。

②拌种:

苁蓉种子颗粒细微,每克种子约在9000粒左右,手工撒种不容易控制种量,需掺100倍左右的湿黄沙调配。

提前将苁蓉种子按亩苗播种量计算并精确计量,然后以湿度为65%左右的沙子充分拌匀种子,制成待播混沙种子。

③撒种:

调配好的混沙种子均匀地撒在开沟时清挖出的沙土内侧垄面上即可。

一般在开沟时,挖出的沙土均匀置放沟口两侧,靠近寄主苗一侧的沙垄斜面播撒混沙种子。

种子不能直接播入沟内,否则会使立体播种层过薄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④种子入沟:

人员进入沟内,背朝寄主梭梭,用双手自下而上分层搅拌并刨下沙土入沟底。

为保证入沟种子层厚度保持在10—15cm左右,可以分三次完成:

先搅拌并刨入覆种沙垄的下三分之一段,之后中断,最后为上三分之一段。

将垄面上的种子全部入沟,沟内混沙种子层要均匀平整,此时种子层距地表约60cm左右,最后回填沙土30cm,盖住种层,以备浇水时渗水和防止种子被水流冲而漂移上浮。

⑤灌水和填埋保墒:

播种后,沟口处预留约25cm的浇水沟,用林地配套的水泵和直径1.5寸以上输水管浇水,直至渗足渗透。

然后将沟口沙土全部回填踩实,覆5cm左右的薄沙层保墒。

⑥播种量:

开沟接种法用量较大,这是一种以大播种量和大立体空间种子分布,求得高接种成功率的一种有效方式。

如果种子成熟好,每亩施入10g—50g。

采收肉苁蓉花序出土前,肉质茎营养丰富,柔嫩滋润。

一旦出土开花,肉质茎就开始木质化,果实成熟期,肉质茎常因木质化程度高而中空,且营养物质消耗殆尽,药用价值降低。

所以,最适宜的采收期应是肉质茎即将出土之时。

春秋两季均可采收,以3~5月采收为佳。

初春,肉苁蓉吸收融化的冰雪水迅速生长,4~5月即可采挖。

在寄主附近,如果地面出现较大裂缝,表示有肉苁蓉存在。

此时采挖的肉苁蓉肉质茎顶端花序刚出土,为上等药材,称谓“春苁蓉”;秋天9月底到11月,肉质茎顶端不形成花序而不出土,称谓“秋苁蓉”。

采挖时要注意采大留小,避免损伤寄主根上已形成的不定芽和寄生根,第二年又能长出新苁蓉,采挖后要覆土填埋坑穴,不使寄主根外露,以免加剧地面风蚀,影响寄主长势。

【典籍记载】肉苁蓉为常用补益名贵中药材,古今医学著作均有记载。

《神农本草经》列其为名贵药材中的上品,是历代补肾壮阳处方中使用频度最高的药物之一,书中记载:

“肉苁蓉,味甘,微温,主五劳七伤,补(茎)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

《本草汇言》:

“肉苁蓉,养命门,滋肾气,补精血之要药也。

男子丹元虚冷而阳道久沉,妇人冲任失调而阴气不治,此乃平补之剂,温而不热,补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故有从容之名。

《日子华本草》载:

“治男子绝阳不兴,女子绝阴不产,润五脏,长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遗沥,女子带下,阴痛。

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用于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

中医指出肉苁蓉性温,味甘咸,具有补肾阳、填精益髓、益精血、润肠通便、延缓衰老的功能,为滋补上品,传统上广泛用于治疗男子阳痿、遗精,女子月经不调、闭经、不孕、小便淋漓、虚寒泄泻、肠燥血枯便秘等疾病。

若论证智能障碍则有虚实两类,多数为虚症。

虚症包括肾精亏损、心脾两虚。

治疗主补肾益髓,兼补心脾。

历代本草记载肉苁蓉益髓、悦颜色、久服轻身、延年、治疗神经衰弱等作用。

本草所载的悦颜色、久服轻身、延年等作用都包括益智、增强记忆、预防老年痴呆等作用。

传统用法用量:

10~20克/日;现代中药提取物:

0.5~2.0克/日;可依病症与体质酌量增减使用量。

【功效】

对肉苁蓉属植物特别是活性成分的研究始于八十年代初,日本学者对此做了大量工作。

当时,日本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开始着手挖掘和开发对老年性疾病,特别是对老年性痴呆有效的药物,基于肉苁蓉长期以来被作为补肾、壮阳、强精药物用于临床,成为被深入研究的对象。

八十年代后期,国内学者开始逐渐关注国产肉苁蓉植物的药理及化学成分等基础研究。

1、改善性功能障碍

何伟等[2,3]研究发现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具有雄性激素样作用,能显著增加去势大鼠精囊前列腺的重量,荒漠肉苁蓉还可以减轻肾上腺的重量;此外,荒漠肉苁蓉对正常大鼠和小鼠有同样的作用。

进一步研究后认为两种肉苁蓉中所含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类叶升麻苷是主要活性成分。

2、免疫调节作用

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的水提物可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3]。

荒漠肉苁蓉中的D-甘露醇和肉苁蓉多糖可显著增加小鼠脾脏重量,增强细胞免疫功能[4];此外,肉苁蓉多糖对小鼠T细胞有调节作用,可增加小鼠脾和胸腺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且与刀豆球蛋白、植物血凝集素有协同刺激小鼠胸腺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并能显著提高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分泌IL-2[5]。

3、抗氧化作用

荒漠肉苁蓉提取物可显著降低人体脂质过氧化物(LPO)[10]。

荒漠肉苁蓉、盐生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和沙苁蓉均对兔血和小鼠肝脏的LPO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盐生肉苁蓉作用最强,管花肉苁蓉次之[11]。

李琳琳等[12]研究了盐生肉苁蓉苯乙醇总苷的抗氧化作用,结果发现它可以显著提高小鼠心、肝、脑组织中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SOD活性,提高肾组织中SOD活性,并降低各组织中LPO及脂褐质含量。

熊泉波等[13]报导从荒漠肉苁蓉中分离得到的9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均具有显著清除自由基活性和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并发现分子中酚羟基越多活性越强,推测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是荒漠肉苁蓉抗氧化的主要活性成分。

4、增强体力和抗疲劳作用

荒漠肉苁蓉可使小鼠游泳时间延长,降低负荷运动后血清肌酸激酶的升高幅度,使运动后小鼠骨骼超微结构保持正常,表明肉苁蓉具有增强体力和抗疲劳的作用[6]。

薛德钧等[10]报导以荒漠肉苁蓉提取物制成的冲剂能显著改善人体的衰老症状,恢复肾虚中老年人的精力和体力,具有较好的延缓衰老作用。

5、抗肝炎作用

张洪泉等[14]研究了荒漠肉苁蓉多糖对CCI4所致肝郁脾虚模型小鼠的作用,结果表明荒漠肉苁蓉多糖能明显改善小鼠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现象,降低过高的GOT和GPT,明显对抗CCI4造成的肝损伤。

熊泉波等[15]研究发现从荒漠肉苁蓉中得到的4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具有保肝活性功能:

体外实验表明,这4个化合物均显著抑制NADPH-CCI4诱导的肝细胞微粒体中的脂质过氧化,抑制细胞中天冬氨酸转氨酶的释放并减轻CCI4和D-半乳糖胺诱导的肝细胞毒性;体内实验表明,类叶升麻苷能有效地抑制丙氨酸转氨酶的释放,从而阻止CCI4对肝脏的损害,并认为化合物结构中的苯乙基部分和咖啡酰基部分是活性基团,这与它们具有的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