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潜诗歌简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70514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潜诗歌简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陶潜诗歌简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陶潜诗歌简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陶潜诗歌简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陶潜诗歌简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陶潜诗歌简论.docx

《陶潜诗歌简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潜诗歌简论.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陶潜诗歌简论.docx

陶潜诗歌简论

陶潜诗歌简论

四川省安县中学:

甘怀勇费天平

摘要:

本文通过对陶潜生平经历的了解和对其不同阶段作品内容的理解,分析陶渊明思想发展的轨迹,认识其恬淡闲适外衣下的金刚怒目,解读他渴望兼济天下却又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矛盾心理,认识后人争相效仿陶潜的社会现象。

关键词:

陶潜,田园,隐逸,理想

一、陶潜生平

1、生卒年及家世

陶潜名渊明,又名潜,字元亮。

365——427年,寻阳柴桑人。

陶潜出身于庶族家庭。

曾祖父陶侃曾被封为长沙郡公,进赠大司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也曾出仕,但家道渐趋衰落,到陶潜已是“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絺綌冬陈”(《自祭文》)。

2、时代背景及生活概况

陶潜生活于晋宋易代前后。

当时,东晋内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

统治阶级热衷于争权夺利,无心收复中原,更无视百姓疾苦。

少年陶潜“游好在六经”(《饮酒》十六),深受儒家思想影响,颇具“大济苍生”(《感士不遇赋》)的宏伟抱负,“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

学仕奔波的壮年时代,陶潜忽仕忽隐,历任江州祭酒,桓玄幕僚,刘裕镇军参军,彭泽县令。

此时他既想大展宏图,又心系美好田园。

三十九岁时,终看破官场,弃世归隐。

归隐初期家境不错,“园蔬有馀滋,旧谷犹储今”(《和郭主簿》其一)。

后经一场大火,家道衰落,“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但他固穷守节,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坚持不再出仕。

3、现存作品

现存陶潜作品,共有诗一百二十四首,文十三篇。

二、陶潜诗歌的思想内容

1、揭露现实社会的污浊黑暗,表现自己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陶潜早年出仕后,对官场生活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逐渐有了清醒的认识,于是内心也慢慢对官场生活产生了倦意。

这在他早期的诗歌中也时时流露。

如《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於规林》,“江山岂不险,归子念前途。

凯风负我心,戢枻守穷湖”“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以征途喻仕途艰险,表露了作者对仕宦生活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乙已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写农人虽苦,却可避战祸,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政治腐败,战乱频频。

陶诗中还表现出对驱逐名利的颓败士风的愤激和沉痛。

如《饮酒》二十: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

终日驱车走,不见所问津”,批评当时文人忙于追名逐利,不问经书,对世风日下无动于衷。

2、陶潜的大量田园诗,反映归田后农耕生活的恬适。

归田初期,陶潜重归自然,身心得以放松,对田园生活倍感亲切。

许多诗歌描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

如《饮酒》二十首中的大部分、《时运》、《归园田居》等。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其一)勾画了一幅宁静安详的乡村图画。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归园田居》其五),“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其一),饮酒谈诗,登高揽胜,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着实令人神往。

也有反映劳动情景的诗篇,如“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这是文人创作中第一次对劳动进行充分歌颂,是一种非常真淳的、充实的、美好的生活。

后期,诗人遭遇火灾,生活日益困顿“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造夕思鸡鸣,及晨念乌迁”(《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有会而作》),诗中反映了农民挨饥受冻的悲惨生活。

“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长期饥饿,将要收割时的急迫心情跃然纸上。

3、缅怀古人,表现自己耻事二姓的节操,抨击以恶篡朝,阴险歹毒的邪恶政治家。

《咏三良》《读史述九章》《咏贫士》等都是这类代表作。

《咏贫士》以贫士自喻,写古代著名贫士安贫守志,以抒发自己不事二姓的情怀;《读史书九章》中的《夷齐》,写伯夷、叔齐耻事二姓,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的故事;《箕子》写箕子在朝代更替后伤心悲歌的情形;《鲁二儒》《张长公》借古人表明自己决不与浑浊社会同流合污的坚定立场。

4、“金刚怒目式”的作品,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热情,饱含疾恶除暴之情。

如《杂诗》(其二)表达他在光阴虚掷中极度矛盾不安的心境。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咏荆轲》),歌颂了不惜牺牲生命勇于除暴的壮士荆轲。

“明明上天鉴,为恶不可履”(《读山海经》十一),用《山海经》中所记载的神话传说指出“肆威暴”的人,必然遭受到上天的惩罚。

从“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云行游近?

张掖到幽州”(《拟古》其八),“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赠羊长史》)等诗句,可以看到陶潜“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仍然念念不忘收复中原的爱国热情。

5、描绘理想社会,追求美满生活。

由于对时代不满,对社会失望,陶潜在诗文中构筑了引人入胜的理想社会。

在《桃花源诗》中,作者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剥削、人人劳动、平等自由以及社会风气淳厚、人际关系友好和睦的农村乐园——“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这是诗人恬淡自然的田园诗的升华,更是诗人心中社会理想的写照。

三、陶潜诗歌的艺术特色

1、平淡自然而又淳厚有味。

陶潜诗歌平淡质朴,体现出他的自然率真的个性。

但这种平淡绝非浅薄,其中蕴含着淳厚丰富的内在韵致。

陶诗抒写自己生活真实、任情、不掩饰、不做作、不为世俗左右。

无论是身在仕途时的心系田园“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还是归隐初期的恬淡自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饮酒》其五),“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饮酒》其七)或者老年时期的穷困潦倒“行行至斯里,扣门拙言辞”(《乞食》),“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咏贫士》其二),一概任真自然、绝不掩饰。

这些诗歌平淡自然,又饱含深意。

写田园景色,时时流露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感情;述早期归隐生活,处处包蕴着诗人那种返朴归真的愉快感觉;而对老年生活的描述,又饱含了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他的诗不善藻饰,为情而文,“渊明诗,所不可及者,冲澹深粹,出于自然”(杨时《龟山先生语录》)。

清代沈德潜认为“陶诗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说诗晬语》)。

2、平易中见精粹,朴素中显华彩。

陶潜以生活中的感受作为自己的题材,遵循率真任情的美学原则,因此,他的诗歌在语言风格上质朴平淡,没有当时一般作家的雕琢气息。

但他的诗歌语言“看来平易、通俗、质朴,熟视乃新奇传神,不同凡响”(清赵文哲《媕雅堂诗话》)。

苏轼也评价他的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评韩柳诗》)。

陶渊明诗铺排语很少,用典也很少,色彩浓艳的词汇几乎看不到,他的语言接近简短质朴的田家语,平易浅近,毫无斧凿痕迹。

他的许多名句如“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归园田居》其二),“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咏贫士》其一),“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等都明白如话。

但陶诗中明白晓畅的诗句却非常工整,遣词造句极精当。

张谦宜认为“陶诗句句近人,却字字高妙”(《茧齐诗谈》)。

可见陶诗并非不加修饰,不过是“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惠洪《冷齐夜话》)。

3、情韵醇厚,志趣高远。

陶潜的作品,以平凡的内容表现出不平凡的意义,反映了他的高尚节操和志趣。

如朱熹所论“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

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论陶》)。

由于陶潜人格高尚,其诗歌也处处体现出高尚的志趣。

如《拟古》其二、其三、其八,追慕古人节义,重申自己学习古人固穷不仕的决心;《咏贫士》七首抒发自己固穷守志的意志。

其它田园诗也不乏表达他高尚情趣的诗句。

如“遥谢荷蓧翁,聊得从君栖”(《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其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其一)。

陆文圭评陶诗“神思清旷,意趣高远”(《跋袁静春诗》)。

4、陶诗塑了许多鲜活的形象,富有深远的意境。

陶潜有许多诗作,了了数笔,就能刻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功力可谓深厚。

如(《乞食》)中那个饿得老眼昏花的老人,乞食时窘迫不安的形象;《饮酒》(其九)中那个倒裳开门,绝不回驾的隐士和谆谆劝导的田父;《饮酒》(十三)中那两个话不投机半句多的饮者;《饮酒》十四中那一群醉后乱言、觞酌失行次的父老;《停云》中那个思念亲友不可得而迷惘惆怅的主人公。

陶潜的田园诗,不但能让人感受到田园生活的气息,而且能把人引入一种宁静安谧的自然境界中去。

《归园田居》(其一)和《饮酒》(其五)就极具代表性。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无我之境”,认为“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5、富有理趣。

受东晋玄言诗的影响,陶诗也说理,他将理融入活生生的情韵志趣,反映出其独特个性。

《形影神》阐述了形神俱灭的唯物主义思想,用形、影、神三个富有生活气息的艺术形象和他们的对话,驳斥了慧远的“神不灭论”。

他否定鬼神,甚至对所谓上天也表示怀疑“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他在《挽歌诗》、《悲从弟仲德》中阐述了人生而必死的观点,对道教的神仙之说予以批评。

《劝农》介绍熙熙之世,士女皆农,贤达之人隐于农,尔后从正反两方面奉劝人们要勤劳耕种,才能过上闲适的日子。

整篇诗旨在劝世人重视农耕,词淡而意浓。

6、平淡中见豪放。

陶潜诗歌,粗看冲和平淡,反复体味,又常觉有一股豪情。

朱熹说“据某看他自豪放,豪放得来不觉耳”(《朱子语类》)。

近代龚自珍、谭嗣同也称赞陶诗豪情激荡。

如《咏荆轲》一诗,描写太子丹为荆轲饯行,荆轲是“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出发后,英雄义无反顾,勇猛直前,是“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把荆轲不畏强暴的侠义行为歌颂得酣畅淋漓。

《读山海经》借“异书”中的神话故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寄托自己的猛志。

《读山海经》其九,“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歌颂了精卫、刑天这两个精灵古怪不屈服于命运,敢于抗暴复仇,敢于同比自己强大的仇敌斗争的英雄气概。

《读山海经》(其十)“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大胆歌颂了夸父和太阳竞走的勇敢。

从少年时候“猛志逸四海”《杂诗》(其五)到中年时代“有志不获骋”(《杂诗》其二),再到老年时代“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其九)。

他的诗歌中,始终有一股济世的豪情流贯其中。

正如方夔所言,陶诗“外韬中劲刚,芒刃不堪触”(《读白乐天诗》)。

四、陶潜的地位和影响

陶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大手笔的诗人。

就像鲁迅先生所言,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潜与李白一样“都是头等人物”(刘大杰《鲁迅谈古典文学》,《文艺报》1956年第19期)。

他的五言诗,成就最为突出,“五言诗以陶靖节为极诣,但后人轻易摹仿不得”(李重华《贞一斋诗说》),代表着五言古体诗的高峰。

陆九渊也将李、杜、陶并提“李白、杜甫、陶渊明,皆有志于吾道”(《语录》)。

杨士奇认为“古今以诗名者多矣,然三百篇后得风人之旨者,独推陶靖节。

而千古能计者,卒莫过焉”(《畦乐诗集原序》)。

而黄子云在《野鸿诗话》中说:

“古来称诗圣者,唯陶杜二公而已”,认为陶潜和杜甫才是最伟大的诗人。

陶潜的诗歌在整个文学史上的地位应该是仅次于屈原、李白、杜甫。

陶诗之所以得到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他的诗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明静纯洁如水晶。

他的诗歌为我们建立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充实完美的世界。

他开创了田园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他的田园诗已远高出那些一般隐逸诗境界。

同时,他还有“金刚怒目式”的作品,显示出他豪迈刚烈的一面,所展现的是一个反抗斗争求自由的世界。

晚年,他还创立了一个桃花源世界,一个寄托着人类美好理想的乌托邦世界。

陶潜不仅仅是一个田园诗人,一个隐逸诗人,而且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诗人。

他建立的是一个清新美好、气象雄阔,令人沉醉,更令人景仰的在丰富博大的世界。

陶潜的影响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扩大的。

在他生活的当时,他只是作为一个合于雅道的隐士而引起人们的注意。

人们把他和周续之、刘遗民一起称为“寻阳三隐”。

他的作品与当时的贵族文坛格格不入,因此根本不为人所知。

到梁陈时期,钟嵘、萧统开始重视他,但也十分有限。

钟嵘《诗品》将他的诗作列为中品。

萧统《文选》只选录了他几篇作品,比起谢灵运的作品少得多。

到了唐代,他的地位得到普遍承认,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都极推崇其作品。

宋代的苏轼、陆游等大文豪也很欣赏陶潜的诗歌。

朱熹、陆九渊对陶诗大力称颂,更使他在文坛上的地位不可动摇了。

元明以后,注陶评陶的风气大开,他的诗集版本之多,注释评论之多,几与注杜评杜相埒。

陶诗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略谈向个方面——

1、不为五斗米折腰精神的影响。

陶潜诗歌中所表现的光明俊洁的人格和坚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教育后代文人不屈服于权贵,不与庸俗之流为伍。

唐代大诗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傲岸不屈的性格,与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通的。

诗人高适在做封丘尉时,“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于是也“转忆陶潜归去来”(《封丘县》),要学陶渊明那样与污浊的官场一刀两断。

2、疾恶除暴的精神的影响。

他的疾恶除暴的精神在强敌压境或政治十分黑暗的时候也给后世作家以巨大的支持与鼓舞。

辛弃疾就曾在《水龙呤》中高声唱道: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

近代诗人龚自珍也曾赞许陶潜说:

“陶潜诗喜咏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舟中读陶诗三首》)。

3、淡泊名利的隐逸思想对后人的影响。

陶诗中的那种淡泊宁静的境界,以及他“穷则独善其身”的隐逸行为,对后人影响颇为巨大。

后来的诗人在对现实不满却又无可奈何时,常常仿效陶潜的做法。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晚年退隐生活中,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谪居海南时,都酷爱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求精神的安慰。

宋以后许多生活安适的地主,也颇喜爱陶潜。

白居易“口吟归去来,头戴漉酒巾,归来五柳下,还以酒养真”“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效陶潜体诗》)。

苏轼“吾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与苏辙书》)。

4、平淡自然的艺术特色令人神往。

陶潜诗歌艺术造诣极高,其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诗家。

南朝文人鲍照,江淹开始作了些学陶体的诗歌,以后“拟陶”,“和陶”相沿成风。

历代有成就诗人大多都表示过对他的创作企羡,受到过他的艺术熏陶。

白居易曾作《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他说“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题浔阳楼》)。

唐朝摹仿陶诗的文人很多,如沈德潜《说诗晬语》所言,“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闲远,储太祝有其朴实,韦左司有其冲和,柳仪曹有其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可见其对唐代文学影响之深。

到宋代,伟大的文学家苏轼、陆游皆极崇拜陶潜,都仿写过陶体诗,苏轼追和陶诗竟多达一百零九首。

明初,刘基也颇仰慕陶潜,“所以歌去来,归卧五柳荫”(《题李伯时画渊明归来图》)。

5、桃花源理想流传至今。

陶潜的《桃花源诗》,描绘了一幅美妙神奇的人间仙境,今后无比神往。

唐代王维、刘禹锡仿过《桃源行》,北宋进步的政治家、革新家王安石也歌颂这个“虽有父子无君臣”(《桃源行》)的社会,对当时的现实表现出深沉的感慨。

康与之的《昨梦录》写一出理想世界,也是模拟《桃花源记》,“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从均之”“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衣食于他人耳”。

直到现在,桃花源仍是令无数世人心驰神往。

在中国众多城市乃至乡村都能见到以“桃源”、“桃花源”命名的酒店、宾馆、度假村、农家乐,足见这世外桃源大家的影响已经深入到每一寸土地。

参考书目:

《陶渊明集校笺》龚斌

《陶渊明诗文选》谢先俊王勋敏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中国文学教研室

《阅读陶渊明》(《名作欣赏》97年第三期)

《中学文学史》

(一)游国恩等主编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论》吕惠娟孙波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朱东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