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民勤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8526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夷民勤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武夷民勤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武夷民勤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武夷民勤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武夷民勤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夷民勤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武夷民勤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夷民勤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夷民勤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武夷民勤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甘肃省武夷市民勤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孔子曾有短暂的从政生涯,其后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向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主要是由于(  )

A.孔子在各诸侯国没有丝毫政治影响力

B.儒家思想不适应当时各国诸侯的需要

C.诸子百家的宣传使各诸侯国无所适从

D.孔子来去匆匆,其宣传苍白无力

2.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设计台词。

下列选项合适的是( )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3.“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

A.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化B.尊崇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

C.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D.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

4.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孔子的思想到孟子、荀子的思想,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

A.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

D.通过实行法治,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

5.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仁政、德治,法家崇尚法治,道家要求无为而治,墨家希望选贤任能,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铲除三代遗迹建立全新制度B.争夺对诸侯国家政权的控制

C.顺应大变革潮流而厚今薄古D.为统治者改善统治出谋划策

6.有学者认为:

“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长期被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

A.“独尊儒术”也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地吸收

7.宋代司马光诗:

“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

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

”这可能与下列哪一思想有关(  )

A.“大一统”思想B.“君权神授”C.“天人合一”D.“三纲五常”

8.《后汉书》记载:

(公元65年)日有食之。

……于是在位者皆上封事,各言得失。

帝览章,深自引咎,乃以所上班(颁)示百官。

诏曰:

“群僚所言,皆朕之过……永览前戒,竦然兢惧……”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汉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B.汉朝统治者所尊崇的儒术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

C.汉朝统治者认为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

D.汉朝统治者认为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

9.有人说: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学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董仲舒倡导的下列观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春秋大一统”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三纲五常”D.设立太学

1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此处的“儒术”是指(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11.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

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  )

A.教授诸子经典,以求“通经致用”B.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治基础

C.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D.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

12.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

这反映出儒学教育(  )

A.课程设置多样化B.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

C.向社会下层扩展D.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

13.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的思想出发

C.从万事万物的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

14.曾被康熙帝称为“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其著作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儒学思想家是(  )

A.荀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

15.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是做人的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

16.古代思想家王阳明谪居期间,在开办书院、教人读书之余,主要精力是体验“圣人之道”。

为得此“道”,他日夜端居静坐,超脱于“得失荣辱”之外。

忽然在一天夜里,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大叫起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也”。

他悟出了()

A.人性本善B.知行合一C.吾心即真理D.心外无物

17.朱熹提倡“格物致知”,王阳明则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以下对二人的评价正确的是(  )

A.二人所创立的理论体系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B.二人的宇宙观是完全相反、背道而驰的

C.二人的观点都是对汉代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D.后者的思想主张与真理更加接近

18.“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19.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论述及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他的是(  )

A.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B.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

C.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D.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20.“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了当时的教育(  )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21.李贽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其思想(  )

A.实质上否定了“理”的存在B.是对正统思想的大胆挑战

C.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本思想D.是对君主专制的猛烈抨击

22.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立足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传统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以下各项最能体现黄宗羲思想特色的是(  )

A.夫私者,人之心也

B.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C.天地之化日新

D.天下之主在君,君之主在心

23.顾炎武认为:

“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

”材料反映了(  )

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

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24.“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气魄,对自先秦至清初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

”上述评论中的“他”应是(  )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25.孟子曾说,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

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不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要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

由此看出两者都()

A.颠彼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B.指出了皇帝制度存在的弊病

C.具有朴素的民主色彩D.认为民权绝对高于君权

 

高二历史(文)答题页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2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老子也确定看到在现实的社会中,统治者们都没能做到无为,而是用刑杀、礼制、法令、重税、战争等等有为的措施来对付人民,他们本想用有为来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

但结果是越有作为,社会就越是混乱。

因此,老子反对刑杀,认为老百姓不怕死,为什么要用死来威吓他们?

反对法令,认为法令越明,盗贼越多。

反对重税,认为老百姓闹饥荒,是因为统治者征税太多而造成的。

反对战争,认为军队驻扎过的地方,到处长满了荆棘,大仗之后,必有灾荒。

——《生命的大智者老子》

材料二 孟子看到战国中期各国都在竞相用武力来攻伐,试图“以力服人”,用“霸道”来统一天下的事实,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以德服人”的“王道”政治,认为只有实行“仁政”,用“仁爱”之心去对待人民,才能“得民心”,从而才能得天下。

什么是“王道”?

“王道”就是先王之道,就是用“仁义”来治理天下。

孟子提倡“王道”,要求统治者都能效法尧舜先王,反对为争私利而采取恶劣手段,尤其反对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反对用暴力的“霸道”。

怎样才能实现“王道”呢?

孟子设计了一套“仁政”方案。

——《民本思想的先驱者孟子》

(1)结合材料一,概括老子无为主张的基本含义。

这一主张有何进步作用?

(8分)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指出老子、孟子都明确反对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

孟子的“仁政”主张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

(4分)

 

(3)材料中老子、孟子都围绕哪一核心问题来阐述自己的思想主张?

这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有何关系?

(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

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司马迁《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

“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真可笑矣”

——(明)李贽

(1)材料反应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什么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

(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

(3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4分)

 

(3)依据材料三比较李贽的思想与朱熹有何不同(4分)李贽思想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1分)

 

(4)如果要给以上三则材料设一个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

(2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商鞅《商君书》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

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斯塔夫理阿诺斯

《全球通史》

(宋朝)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中国首次出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