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时素养评价 12 人口迁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700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时素养评价 12 人口迁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教材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时素养评价 12 人口迁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教材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时素养评价 12 人口迁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教材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时素养评价 12 人口迁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教材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时素养评价 12 人口迁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时素养评价 12 人口迁移.docx

《新教材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时素养评价 12 人口迁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时素养评价 12 人口迁移.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时素养评价 12 人口迁移.docx

新教材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时素养评价12人口迁移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二 人口迁移

(20分钟·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1~3题。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农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①B.②C.③D.⑥

2.近年来,叙利亚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

A.①B.②C.④D.⑤

3.导致美国老年人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①B.②C.④D.⑥

【解析】1选C,2选D,3选A。

第1题,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受惠于国家政策和地理位置,经济发展速度快、水平高,对劳动力的需求量较大,经济收入也较高,从而吸引了大量农民工的迁入。

第2题,近年来,受叙利亚战争影响,叙利亚居民大量外迁,以躲避战争的影响。

第3题,美国的东北部纬度较高,气候冷湿,许多美国老年人退休以后,为了追求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纷纷朝西部、南部等气候条件优越的地区迁移。

  (2020·襄阳高一检测)人口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区域总人口]×100%。

读1985~2010年广东、河南、云南、北京四省市人口净迁移率示意图。

据此回答4~6题。

4.甲、乙、丙、丁依次表示的省市是(  )

A.广东、河南、云南、北京

B.北京、广东、河南、云南

C.北京、广东、云南、河南

D.云南、河南、广东、北京

5.甲、丙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B.资源状况

C.国家政策D.交通条件

6.1995年以后,乙地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人口容量下降B.环境污染严重

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限制人口迁入

【解析】4选B,5选A,6选C。

第4题,根据图示,甲地和乙地人口净迁移率为正值,人口以迁入为主,为北京或广东。

同时,乙地人口迁入起步早,是广东改革开放政策实施早的原因;甲地迁入人口比乙地多,且迁入人口起步较晚,说明甲是北京,排除AD。

丙、丁人口迁入率几乎都是负值,人口以迁出为主。

河南人口迁出较多,说明丙是河南。

云南迁出人口相对较少,应该是丁。

第5题,根据上题分析,甲代表北京,丙代表河南。

北京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人口以迁入为主,河南经济较落后,就业机会少,人口以迁出为主,说明影响两地人口净迁移率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程度。

资源状况、国家政策和交通条件不是导致我国改革开放后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第6题,根据图示分析,乙地是广东,1995年以后,乙地人口净迁移率减少,说明人口迁入减少,主要是因为该地区进行产业升级,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其他地区转移,就业机会减少。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流动无关。

广东以轻工业为主,且1995年后城市越来越注重环境质量,污染减小。

目前珠三角户籍管理制度变宽,人口迁入多数是主动的,没有限制人口迁入。

  下图表示我国某年春运期间,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统计图。

结合下图回答7、8题。

7.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分别为(  )

A.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B.农村→城市,城市→农村

C.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D.农村→农村,城市→城市

8.影响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

C.人口老龄D.婚姻家庭

【解析】7选A,8选B。

第7题,春节前,农民工返乡,表现为由城市→农村;春节后,农民工继续出去务工,表现为由农村→城市。

第8题,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它是人类适应环境的表现,一般具有个人的主观决策性。

其中,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是造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读图甲和图乙,回答9、10题。

9.以下关于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B.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

C.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10.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  )

①缓解了人地矛盾

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促进了该市的产业结构的调整

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9选B,10选C。

第9题,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

图中迁入人口当中,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婚育年龄女性偏多,可能产生婚育方面的问题。

本地人口数量未知,无法判断。

迁入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

第10题,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人地矛盾;人口迁入城市,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人口迁入城市,主要还是从事城市原有的第二和第三产业,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不大;人口迁入城市,需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人口密度也会变大,给城市带来压力。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分)

材料一 2015年9月,欧洲正面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大难民潮。

源源不断的难民主要来自叙利亚、利比亚等局势动荡地区。

据了解,此次难民潮有大批难民选择前往德国。

德国的经济发达,当前人口出生率和失业率都很低。

材料二 一个叙利亚家庭需要花费两年的家庭收入,才有可能将家中的年轻人送到欧洲。

到达欧洲后,他们要找到工作或者做买卖,再将攒下的钱寄回家里,让其他家庭成员来欧洲团聚。

材料三 下面为叙利亚及周边国家示意图和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图。

(1)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大量叙利亚难民选择到德国避难的原因。

(2)从人口角度分析,大量难民涌入将会对德国带来哪些影响。

(3)说明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的突出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解析】第

(1)题,以两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差异切入,从德国有利于避难的条件——稳定的社会环境、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2)题,结合德国的人口国情(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社会经济产生影响的具体表现(就业机会、社会负担、社会治安等),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读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图,可以发现避难地主要为叙利亚的邻国,而且国家比较多,再结合这些国家的相关特征分析原因即可。

答案:

(1)德国经济发达,能提供较好的救助(社会福利);就业机会更多;社会稳定,人身较安全。

(2)有利影响:

增加劳动力,缓解人口老龄化。

不利影响:

影响社会安定;与当地人竞争就业岗位;加重社会负担。

(3)多分布在邻国;分布在多个国家。

原因:

距离近,路费少;可走陆路(不走水路),易于到达;文化、语言、民族、宗教等方面差异小。

(20分钟·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目前迁入人口规模与工资水平相关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下列影响迁入人口规模大小因素中影响最小的是

(  )

A.工资水平B.房价

C.空间距离D.教育资源

2.根据图示信息,推测未来迁入人口回流规模最大的省区是(  )

A.北京B.上海

C.广东D.安徽

3.对西藏当前人口迁移状况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经济、交通的快速发展

②迷人的风土人情及文化魅力

③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

④与沿海差异较大的工资水平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1选B,2选C,3选A。

第1题,经济越发达地区就业机会越多、工资水平越高、教育资源越丰富,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而且空间距离越近越有利于促成人口就近迁往城市。

房价对迁入人口规模的影响较小。

第2题,由图示分析可知,广东人口迁入规模大,且比京、津、沪工资水平低,故未来随着广东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优势的丧失,会出现大量的人口回流现象。

第3题,图示信息显示西藏迁入人口规模较大,且工资水平较高。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人口迁入;迷人的风土人情及文化魅力也是吸引部分人口迁入的重要因素。

  (2020·江苏高考改编)下图为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与分区比例图。

读图,回答4、5题。

4.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有(  )

①东部地区占比先升后降

②中西部地区占比持续下降

③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前增加,之后减少

④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2014年前增大,之后减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造成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变化的原因有(  )

①全国交通条件改善,人口流动的规模进一步加大

②各地户籍政策放开,流动人口逐渐向大城市集中

③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

④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流动人口吸引力有所增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4选C,5选B。

第4题,据图分析,东部地区占比在1982年至2005年上升,2005年之后占比下降;中部地区占比是先下降后上升,西部地区占比是向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前增加,之后减少;但是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应该是1982年至1987年较快,1987年至1990年较慢,1990年至2008年增长最快,之后增长率下降。

第5题,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是流动人口总量在增加,这和交通条件改善关系不大,主要是经济差距加大、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引起的;各地户籍政策放开,会促进人口流动,但不一定向大城市集中,主要是向东部地区集中;2014年流动人口数量规模减少,应该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关,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加且不必远距离流动到东部,中西部对流动人口吸引力增强。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6.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沙特阿拉伯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2017年,沙特阿拉伯人口约为3255万,其中沙特阿拉伯公民约占62%,目前沙特阿拉伯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

(1)埃及移民占沙特阿拉伯目前人口的比重较大,简述其原因。

(2)简述大量埃及移民的涌入对沙特阿拉伯的影响。

(3)说出沙特阿拉伯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的原因。

【解析】第

(1)题,结合材料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可知,沙特阿拉伯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部分产业劳动力对本国人缺乏吸引力;从图中可看出埃及距沙特阿拉伯较近;埃及和沙特阿拉伯都属于阿拉伯国家,风俗民情、语言等接近。

(2)题,有利影响:

缓解劳动力不足状况,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加强两国间文化交流;不利影响:

由于沙特阿拉伯是热带沙漠气候,大量人口迁入,会增加淡水资源的压力。

第(3)题,沙特阿拉伯人口80%以上生活在城市的原因可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方面来分析;从自然原因分析沙特阿拉伯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农业落后,因此农村人口较少;从社会原因分析,沙特阿拉伯以石油产业为主,工业化推动城市发展。

答案:

(1)沙特阿拉伯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沙特阿拉伯人均收入高,部分产业劳动力对本国人缺乏吸引力;埃及距沙特阿拉伯较近;埃及和沙特阿拉伯的风俗民情、语言等接近。

(2)缓解劳动力不足状况;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沙特阿拉伯的对外文化交流;增加了对淡水资源等的压力。

(3)沙特阿拉伯气候干旱,农业落后;沙特阿拉伯以石油产业为主,吸引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就业。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