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道德规范 矫正不良行为成就合格公民.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6199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践行道德规范 矫正不良行为成就合格公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践行道德规范 矫正不良行为成就合格公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践行道德规范 矫正不良行为成就合格公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践行道德规范 矫正不良行为成就合格公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践行道德规范 矫正不良行为成就合格公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践行道德规范 矫正不良行为成就合格公民.docx

《践行道德规范 矫正不良行为成就合格公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践行道德规范 矫正不良行为成就合格公民.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践行道德规范 矫正不良行为成就合格公民.docx

践行道德规范矫正不良行为成就合格公民

践行道德规范矫正不良行为成就合格公民

东台镇党校社区教育中心张树人

各位朋友: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颁布了《公民建设实施纲要》,从我国历史和现实国情出发,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基本要求。

现本人就学习《公民建设实施纲要》谈几点看法。

●道德规范的涵义

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客观反映。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道"和"德"最初是分开使用的。

"道者,路也",古人用"道"来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规律和做人的道理、规矩。

"德者,得也",古人把"道得之于心",又见之于行,称之为"德"。

"道德"一词,主要是应当达到的善的目标,或指用来评价善的标准。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道德就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说,所谓"道德",是指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维系的,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道德规范是道德核心、道德原则、道德要求的具体体现。

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形成复杂的社会关系。

为了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保障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便形成了对人的行为加以约束和导向的道德规范。

与法律规范、政治规范和其他各种规范相比,道德规范的特殊性在于,它不是靠外来的强制力量起作用的,而是以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作为道德判断,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的力量,来影响人们的心理,评价人们的行为,从而使人们的行为实现从“现有”向“应有”的转化。

●强化道德规范的现实意义

一、强化道德规范是弘扬中华民族文明传统的必需

中国是一个法制国家。

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对公民道德规范的实施,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强化道德规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

但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三、践行公民道德规范是在座每个人重塑人生的当务之急。

在座的各位不同程度都触犯了法律。

起初可以说都是从有违道德规范开始。

现在党和人民给了你们重新做人的机会我看首要对你们来说。

要按照公民道德规范的要求。

才能尽快脱矫。

为社会作出贡献。

●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着力点是: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爱国守法

    “爱国”是最基本的道德标准,是公民遵守各种道德规范的前提和基础;守法是“爱国”规范的延伸。

爱国必须守法,守法是爱国的重要表现和必然要求。

    “爱国”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其内涵就是热爱祖国,报效人民,维护国家的统一,捍卫民族的尊严。

“爱国”是每个中国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它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把热爱祖国作为自己的一个神圣的道德义务。

维护国家的统一,保卫国家的利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是每一个公民的光荣责任。

   “爱国”作为基本的道德要求,它渗透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各种规范之中,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相联系,主要体现在对祖国的强烈责任感上,同时它还必须具体落实到以高度的责任感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每一件有利于祖国强盛的事情上。

同样,它还必须具体落实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上。

   “守法”规范也主要是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其内涵就是学法、知法、用法,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我国社会是法治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很强的法治意识,有必备的法律知识,认真执行各项法令、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和服从法律,有明确的法制观念,这是现代社会文明教养的基本要求。

换句话说,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社会成员如果没有基本的法律知识,不遵守法律,不懂得维护宪法的尊严,那就不能说是一个文明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在我国社会中,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两者紧密结合,相互作用。

一般来说,违背法律的行为同时也是违背道德的行为。

在有的情况下,违背道德的行为也是一种犯罪行为。

所以,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实质上也是在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

     明礼诚信

    “明礼”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

从狭义上讲,“明礼”就是讲究起码的礼节、礼仪和礼貌、无论是在公共场,还是在职业场所和个人家庭生活中,行为举止都得体、适宜;从广义上讲,“明礼”就是讲文明,特别是注重公共场合中言谈举止的文明,如爱护公共财物、维护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等等。

讲究文明礼貌是做人的起点,每个人来到世上,学习做人就是从讲文明礼貌开始的。

文明礼貌不仅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愉快和谐,也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温馨。

    

“诚信”是对“明礼”规范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即古人所说的“礼于外,诚于内”。

它的基本内容是诚实、诚恳、信用,也就是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

华中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曾说:

做人的第一要素是诚信。

试想一个习惯于坑蒙拐骗的人能赢得他人的信赖吗?

诚信、是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它既是市场经济领域中基础性的行为规范,也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道德规范。

    

“明礼”“诚信”作为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在落实到行动中看起来都是一件件小事,但是正所谓“见微知著”,就是这些小事,从另一个侧面能反映出一个人,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形象,因此,我们要倍加地重视。

 

 团结友善

    团结友善作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其基本内容是指在追求共同理想目标上,人民通过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形成全民族,全社会的凝聚力。

友善是指友好,友谊,善良,善意,与人为善等,体现人们相互之间的亲和力和亲善关系。

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种关系包括团结互助,平等友善等。

使人类最终实现“以人为本”“人伦和谐”。

    团结友善所包括的内容和范围相当宽泛。

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整个世界,小到我们每个人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融入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没有团结就没有和平与发展,没有友善就没有生活的烂漫。

让团结和友善充盈人们的心田。

    勤俭自强

    勤俭自强作为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个人道德素质提出的要求。

勤俭的基本内容是勤劳、勤奋、勤快、俭朴、节俭;自强的基本内涵是自尊、自立、自励,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可以积沙成塔,集液成裘。

,勤劳、勤奋、勤快反映的是个体对待劳动、学习、工作的态度与品质。

一个具有正确人生观的人,必然是一个热爱劳动的人,勤奋学习的人,努力工作的人。

因为他们懂得:

只有用自己的双手才能创造美好生活,只有用辛勤的汗水才能浇灌幸福之花。

所谓“聪明在于勤奋”、“勤能补拙”、“天才就是勤奋”等等人们耳熟能详的词句都是对“勤”字的最好诠释。

俭朴、节俭折射出人们对待生活消费、劳动果实的态度。

古人云: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俭朴的人在生活消费上量力而行、量入为出,不盲目攀比,不追赶时髦,不片面追求高消费,珍惜劳动果实,做到节俭而不吝惜,大方而不浪费。

李嘉诚先生多年荣膺香港首富乃至世界华人首富,但他本人在衣食住行上非常俭朴、简单。

他曾说:

“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子,我都不怎么讲究,手上戴的手表也是普通的,已经用了好多年。

”李嘉诚不抽烟、不喝酒,到工地巡察与工人一样吃盒饭,但为了公益事业却一掷千金。

    自强不息表现个体的顽强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种积极向上、坚韧不拔、勇于拼搏的精神。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困难面前,在逆境之中,受挫折以后,自强自立者勇往直前,懦弱自卑者节节败退。

青年的楷模、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张海迪身残志坚,以坚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书写着她那美丽的人生。

她自幼患高位截瘫,以后又身患癌症,在坐轮椅整整40年的艰难岁月中,无数次的手术、大面积的褥疮、撕心裂肺的疼痛,多少次与死神檫肩而过,但她不仅以灿烂的笑容、诗一般的灵魂顽强地活着,而且活得轰轰烈烈、有滋有味。

她写小说、画油画、唱歌、读硕士——充实自己、奉献社会,一息尚存、发光发热。

张海迪不愧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典范。

    敬业奉献

    宋朝朱熹对“敬业”的解释是:

“专心致志,以事其业”。

即敬业的核心要求是严肃认真,一心一意,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古人提倡的这种工作态度今天仍然没有过时,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将“敬业”作为公民道德规范,用来规范公民与职业的道德关系。

    “敬业”基本内容是忠于职守、精益求精、德艺双馨、遵守职业道德。

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就在于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为社会、为祖国作贡献。

北京公交车售票员李素丽、南昌某派出所的民警邱娥国,他们都是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李素丽为了乘客方便。

邱娥国尊重群众,真情对待群众,以致一位老人在弥留之际,连从外地赶回来的亲儿子都不认识,却轻轻呼唤着邱娥国的名字。

    奉献就是积极自觉地为社会做贡献。

它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因此,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必须把奉献社会作为自己重要的道德规范,作为自己根本的职业目的。

《纲要》中将“奉献”作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主要是规范公民与社会的道德关系,并引出公民对待他人的道德责任。

   “奉献”,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其基本内容克已奉公、服务社会,助人为乐、造福于人类。

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奉献是无私的付出。

像孔繁森同志所说的,“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就是这种无私奉献观的最好写照。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奉献却是无限的。

我们的社会中像雷锋、孔繁森、李润五、徐虎、李国安等同志,之所以受到社会崇敬,就是因为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为社会作了无私的奉献。

    奉献社会自始至终体现在爱岗敬业等各种要求之中,如果我们每个人连爱岗敬业都做不到,何以谈得上为社会作奉献。

二、社会公德主要规范: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1、文明礼貌,提倡人们互相尊重

  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越来越摆脱原始野蛮的状态,人和社会的文明水平的日益提高。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趋势,是由野蛮向文明的过渡,由野蛮人变为越来越文明的人。

所以,人类行为文明的基本规范,就成为现代社会公德的一个首要内容。

  作为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人们的行为文明状况,它集中反映的是社会成员的文明教养程度,而礼貌则是这种文明程度在人际交往中的外在表现形式。

作为社会公德的一个基本规范,文明礼貌是在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道德信息,它说明了一个人对别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尊重。

  在人际交往中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比如要做到衣冠整洁,举止文雅,这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在社会的公共场合,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处处注意讲究礼节,这也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反映。

任何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般都要通过语言与对方交流思想和感情,因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对工作效率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与此相联系的是,在公共场合,在集体性的活动中,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地遵守群众活动(如集会等)的秩序或规定,并且相互礼让,这对于保证集体生活的正常进行,维护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是一个重要条件。

  2、助人为乐,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反映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本质特征,作为社会公德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道德要求,其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

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特别注意的是要求尽一切努力保护儿童,尊重妇女,尊敬和关怀老年人,尊重和爱护人才,关心帮助鳏寡孤独和残疾人,设身处地,多为他人着想,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大力帮助那些陷入困难之中的人们,在全社会以至全世界的范围里,积极维护正义的事业。

具体来说,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主要应当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要求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人格,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维护。

  第二,社会和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要切实关心和爱护,每个社会成员之间都要互相关心和互相爱护,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又一个显著的道德要求。

  第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要求社会团体和每个社会成员,对那些遭到不幸和困难的人们,在道义上和物质上给予同情,支持和切实的帮助。

  第四,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要求社会和每个社会成员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创造越来越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在现代法治社会中,人的文明水平越来越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那些正在接受改造的犯罪分子、已经放下武器的敌对分子,必须给予他们以人道的待遇,不准侮辱他们的人格,给他们悔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机会和出路;对于被改造中的犯人进行刑讯、逼供及其他残忍做法,都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所坚决反对的。

  3、爱护公物,增强社会主义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感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和社会的公共财物、集体的财产,是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社会性活动、实现共同利益的物质保证,也是满足劳动者个人利益和人们的当前利益的共同物质条件。

所以,以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感,维护和珍惜国家、集体的财产,爱护公物,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明显地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会的公用设施,如公路、铁路、水电线路、通信设备、卫生消防设施等等,能否受到妥善保护,使之发挥作用,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

可想而知,这些公共设施中的任何一项遭到破坏,都会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从而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所以,每个有责任心的公民,或者说有良心的人,是决不应当有意去破坏这些公共设施的,相反地,应当像珍惜与爱护自己的东西一样,去精心保护这些公物。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常常发现,有些人出于各种不同的动机,有意或无意地给公共设施造成了破坏,即使是无意的损坏行为,也是对人民的极大不负责任。

从道德的角度来说,是缺社会公德的这个“德”的。

同样道理,能不能爱护这些公用设施,也是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

在这里还应当指出的是,有些人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满足自己的个人欲望,而损坏公物,化公为私的,这是很可耻的行为,除了要受到法律制裁之外,还应当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4、保护环境,强化生态伦理观念

  人们遵循环境道德规范的实质,要求我们在正确处理人类自身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发展之间关系问题上要有科学的态度。

这方面的一个首要问题,是应当确立起对自然环境的正确价值观念。

这里所说的价值观念,不仅仅是指物质方面的,尤其是指精神方面的价值。

人类社会的生活经验已经告诉我们,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对于使人们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健康,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正是基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特殊精神价值的认识,爱护自然生态环境,把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已成为现代社会环境道德的一个基本要求。

  环境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人们应当热爱大自然。

热爱大自然,实质上也是对人类本身的热爱,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对牛命价值的重视。

自觉遵守这样的社会公德,从根本上说,是对大多数人的利益的维护,是对人类的生存利益的关心,也是对子孙后代利益的关心。

有了这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品质,就有助于我们自觉克服对自然界生物的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错误态度,自觉遵守环境保护的共同行为准则。

当然,我们应当把这些道德要求体现在具体的实际行动上,比如要千方百计来节约自然资源,爱护花草树木,决不伤害国家规定要加以保护的野生动物,注意维护人文景观;按规定防治废渣、废水、废气和噪音污染;自觉维护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等。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能营造出一个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5、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每个公民都必须具有很强的法制意识,有必备的法律知识,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认真执行各项法令、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事实证明,在正常的情况下,自觉遵守和服从法律,有明确的法制观念,这是现代社会文明教养即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换句话说,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每个社会成员,如果没有基本的法律知识,不遵守法律,不懂得维护宪法的尊严,那就不能说是一个文明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是由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对于每个公民来说,还有一个特别要求,即在社会公共秩序受到破坏、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应该见义勇为,挺身而出,坚决地与之进行斗争。

这个道德要求,在当前的社会情况下,是有特殊重要现实意义的。

因此,有些地区,对见义勇为的人给予奖赏,并且用法律的形式把它规定下来了。

这不仅说明我国人民法制意识的增强,而且也反映了我国人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三、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规定“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职业道德的这种规定,既体现了时代的鲜明特征,又概括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职业道德的共同特点,所以,它适用于各行各业,是对各种职业道德的共同要求。

  1、爱岗敬业

  爱岗与敬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情感的进一步升华,是对职业责任、职业荣誉的深刻认识。

不爱岗的人,很难做到敬业;不敬业的人,很难说是真正的爱岗。

所以,不论做任何工作或劳动,只要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不辞辛苦,就可以说是爱岗敬业。

一般说来,工作条件好、工作轻松、收入高的职业,做到爱岗敬业是比较容易的。

相反,环境不好、工作艰苦、收入不高、又远离城市,要做到爱岗敬业就不那么容易。

那些在环境艰苦、工作繁重、收入不高岗位上认真工作劳动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在社会主义社会,任何职业都是社会生活所离不开的,所以总是要有人去干。

  如果没有亿万农民辛勤种田,没有千百万工人在茫茫沙漠或高山峻岭上采油、采矿、修筑铁路,没有广大人民解放军在天涯海角守卫祖国的边疆大门,没有千万清洁工人清除城市垃圾,没有几千万人民教师、科研人员埋头教学和科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吗?

我们每个人和家庭能享受到今天这样幸福的生活吗?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就在于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为社会、为祖国做贡献。

另外,改革开放以来,择业机会的增加和选择方式的多元化为人们选择自己喜爱的职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也为人们爱岗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同时,要看到,爱岗敬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由竞争的经济。

一个从业人员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有利地位,实现自己的职业利益,就必须爱岗敬业,努力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服务质量。

否则,一个不履行职业责任的人,就将被职业组织所淘汰。

  2、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

在中国传统儒家伦理中,诚实守信被视为“立政之本”、“立人之本”、“进德修业之本”。

孔子曾说:

“民无信不立。

”他把信摆到了关系国家兴亡的重要位置,认为国家的朝政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纲要》把诚实守信列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内容,真可谓顺应天意,合乎民心。

  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

对自己,要真心诚意地为善去恶,光明磊落;对他人,要开诚布公,不隐瞒,不欺骗。

一句话,诚实就是表里如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

诚实和守信是统一的。

守信以诚实为基础,离开诚实就无所谓守信。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要与他人或单位打交道,根据与他人、与单位达成的协议来安排自己的会议、学习、工作、劳动和其他活动。

如果人人都不诚实,不守信,那么,人和人之间的一切交往就无法进行,一切会议、学习、工作和劳动就无法开展,整个社会就会陷入一场无序、混乱之中。

  3、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是指对于人和事的一种态度,也是千百年来人们所称道的职业道德。

它要求人们待人处世要公正、公平。

公正、公平要以公心为基础,从个人的感情和利益出发,很难做到公正、公平。

当然,公正、公平也包括平等的内涵。

  4、服务群众

  服务群众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

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为他人服务。

服务群众作为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首先是对党和国家机关干部、公务员的要求。

服务群众不仅是对党和国家机关干部、公务员的要求,也是对所有从业者的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真正做到服务群众,首先,心中时时要有群众,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

其次,要充分尊重群众。

要尊重群众的人格和尊严。

再次,千方百计方便群众。

  5、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就是积极自觉地为社会做贡献。

奉献,就是不论从事任何职业,从业人员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人、家庭,也不是为了名和利,而是为了有益于他人,为了有益于国家和社会。

正因为如此,奉献社会就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少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是相对立的。

虽然,他们也提倡职业道德,但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却是为了少数剥削阶级的私利。

社会主义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因此,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必须把奉献社会作为自己重要的道德规范,作为自己根本的职业目的。

  奉献社会并不意味着不要个人的正当利益,不要个人的幸福。

恰恰相反,一个自觉奉献社会的人,他才真正找到了个人幸福的支撑点。

个人幸福是在奉献社会的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

个人幸福离不开社会的进步和祖国的繁荣。

幸福来自劳动,幸福来自创造。

当我们伟大的祖国进一步繁荣富强的时候,我们每个人的幸福自然就包括在其中。

奉献和个人利益是辩证统一的。

奉献越大,收获就越多。

一个只索取不奉献的人,实质上是一个不受人们和社会欢迎的个人主义者。

如果人人都只索取不奉献,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哪里来,社会还能进步和发展吗?

  四、家庭美德的主要规范: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1.尊老爱幼

  尊老爱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