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分问题百问.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50698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室分问题百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室分问题百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室分问题百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室分问题百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室分问题百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室分问题百问.docx

《室分问题百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室分问题百问.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室分问题百问.docx

室分问题百问

室分问题百问

1、室内分布系统无源互调干扰问题怎么排查?

如何规避?

答:

如何排查:

站点在空闲状态下,后台发空闲时隙测试,监控干扰带窗口出现3~5级强干扰,停止发空闲时隙测试,监控干扰带窗口干扰带在0~1.可判断该小区存在互调干扰。

在排除站点频点问题后,可使用低互调负载,逐级排查射频端口接头,排除设备、室内跳线及合路器耦合器等室内部分问题;

如何规避:

规避频点规划问题,使用高性能无源器件,严格把控馈线接头制作工艺,严格按照室分施工工艺施工,避免馈线及无源器件因施工不当导致的损坏,提升小区的互调性能指标。

2、分布式基站小区出现上行高质差如何调整设备?

答:

导致分布式基站小区出现上行高质差问题如下:

1、站点施工工艺问题,分布系统存在驻波,导致上行干扰质差。

2、无源器件指标不达标无法承载现设备输出功率,导致互调干扰上行质差。

3、频点规划问题,在覆盖区域内出现同邻频干扰,频点间的三、五阶互调干扰,导致上行质差。

4、分布室基站故障,导致上行质差。

如何处理:

1、对分布系统存在工艺问题的站点进行逐级排查处理解决系统内驻波问题;2、更换高性能无源器件提高器件承载功率能力,降低器件互调干扰。

3、在覆盖区域内扫频,找出同邻频(干扰保护比:

同频需满足12dB以上,邻频需满足-9dB),锁定同邻频站点,根据现场频点情况更改站点频点,如果由于频点无法规划导致更改频点困难,即只能通过控制信号外泄来避免干扰,在满足现有系统覆盖条件的情况下可考虑降低分布式基站功率来控制外泄,或者通过调整局部天线点功率、位置、类型来解决外泄问题。

4、在排除分布系统存在故障及优化问题后,可初步判断为分布式基站故障导致质差,可现场查看基站是否有告警,连接线是否有松动等等来判断基站故障。

3、在确保基站信源无故障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判定是否直放站增益、无源器件、馈线等故障导致室分质量、覆盖、高掉话干扰等问题?

答:

1、在天线点设计馈入功率正常情况下,首先确认直放站覆盖区域内的天线进行拨打测试明装天线下1.5米处满足场强在-40dBm以内,暗装天线下1.5米处满足场强在-50dBm以内。

如若不满足可怀疑为设备增益不足、无源器件、馈线等故障,会导致室分质量差、弱覆盖、高掉话干扰等问题。

2、天线下拨打测试下行功率正常,通话时上行发射功率高,若天馈线无驻波问题,可怀疑为设备上行增益不足。

会导致室分质量差、弱覆盖、高掉话干扰等问题。

3、在一台设备的覆盖区域内拨打测试局部出现信号弱问题,可直接判断为无源器件、馈线等故障。

4、无线接入性指标如何优化?

站点无线接入性指标在99%周围徘徊,很难处理。

该如何排障?

答:

无线接入性差问题主要由话务拥塞、覆盖问题、设备故障、干扰等原因导致。

解决方法如下:

1、话务拥塞导致无线接入性差:

可通过后台查看TCH和SDCCH是否拥塞,若存在需考虑扩容解决。

2、覆盖问题导致无线接入性差:

排查覆盖区域是否存在弱覆盖问题,查看有源设备是否存在调试不当导致上下行链路不平衡问题。

3、设备故障导致无线接入性差:

排查设备覆盖区域内上下行功率是否正常,若不正常,可通过频谱仪测试设备上下行输出功率是否正常,或者通过测试手机拨打测试确认是否存在下行信号弱,或者存在下行信号正常,上行发射功率过大问题。

4、干扰导致无线接入性差:

后台查看是否存在高干扰问题,现场可通过排查设备调试问题,外部干扰问题,频点规划问题来解决干扰导致的无线接入性差故障。

5、驻波比含义是什么?

如何使用驻波仪检测器件的驻波比?

驻波比正常值为多少?

驻波比过高对系统有什么影响?

答:

1、驻波比含义:

定义为反射回来的电压与入射电压的比值。

2、如何使用驻波仪:

选择测试模式(故障定位或频域驻波比)-设置所需测试频率范围-设置最大距离或最大回波损耗-设置馈线损耗值(比如:

900M频段1/2”为0.07dB/m)-设置传播速率-校准(根据仪器不同分接校准器校准或分别接开路-短路-负载)-连接所需测试的器件(根据测试端口对未测试的直通或耦合口进行负载。

)-运行测试-MAKE标记读取所测试的值。

3、驻波比正常值:

工程上一般要求驻波比小于1.5。

4、驻波比过高会导致如下问题:

覆盖范围缩小、影响通话质量、上行干扰、有信号打不出电话、覆盖区域内信号及不稳定等。

289西708K:

JFD()$本文来自移动通信网,版权所有

6、一个无源站点出现干扰,室分线路又不存在驻波,是由什么引起的?

如何排查室分系统的干扰及定位?

答:

室分线路无驻波无源站点存在干扰原因:

1、由于外部干扰源导致。

2、由于站点信号外泄严重导致与室外大站频点.3、由于站点器件互调不过关导致互调干扰。

如何排查:

1、可通过频谱仪接天线对覆盖区域内进行干扰源排扫。

若有外部干扰源落在带内且超出基站接收要求及会产生干扰。

2、在天线附近拨打测试上下行质量良好,覆盖区域边缘处拨打测试场强正常,通话质量明显变差,分析可能为外部有同邻频干扰,可通测试手机锁频来排查是否有频点干扰,在确定频点干扰后可通过更改频点,或者通过控制外泄来处理干扰问题。

3、无外部干扰,无频点干扰,可能为器件互调导致干扰,建议更换高性能无源器件解决。

7、为什么有些站点没有信号,信源没问题,但经常需要跑到远端重启设备才能恢复?

答:

由于设备死机导致。

8、室分站点相关宏站天馈较复杂,器件及节点多,怎样结合测试仪器等工具快速定位是天馈存在故障还是器件存在故障?

答:

可对照竣工图纸从天线末端通过测试手机拨打测试,结合驻波仪测试来快速定位故障点。

9、室分系统出现驻波比告警如何排查?

1/2与7/8馈线驻波比是否同样方法测试,标准是否一样?

答:

室分驻波告警需通过驻波仪对分布系统天馈线进行逐端排查。

1/2”与7/8”馈线驻波测试方法相同,只是根据测试频段不同,驻波仪内设置馈线损耗不一样,(1/2”900M损耗为0.07dB/m,7/8”900M损耗为0.04dB/m)

10、室分没有告警,但是在室内信号较弱,怎么定位室分系统故障?

答:

1、确认信源输入是否满足设备开通要求。

2、确定设备输出功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确认设备输出正常情况下,确认覆盖区域内是全部信号弱,

还是局部信号弱,以此来判断为支路问题还是主干问题。

11、室分天馈驻波测试在新建时好测,但老站点测试起来较困难,有没有什么较好的测试手段和设备?

答:

在确认设备输出正常,天线2G馈入功率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通过对天线点逐一拨打测试来判定天馈线是否存在驻波问题。

(明装天线下1.5米处满足场强在-40dBm以内,暗装天线下1.5米处满足场强在-50dBm以内。

12、多网(GSM/TD-SCDMA/TD-LTE)共享天馈后,如何处理和降低合路后引起的相互干扰?

答:

严格施工工艺,使用高性能器件,避免互调干扰。

13、室分系统部分支路出现信号波动较大,如定点测试时接收功率从-45至-70,如何排除该类故障,需要哪些仪器?

答:

1、确认设备输出功率是否稳定。

2、分布系统是否存在驻波。

需要频谱仪和驻波仪。

14、如何就话务量和流量作初步较精准规划,以免后期出现严重超闲。

答:

 

15、部分场景如入住率低的楼盘,此类场景不做室分有弱覆盖投诉,做室分吸收业务量低,如何取舍?

答:

 

16、为实现节约建设成本,综合考虑投入与吸收业务比,如何取舍哪些楼宇或楼层要做室分系统?

答:

 

17、很多室分存在“潮汐效应”,在空闲时话务很低,在忙时话务又很高,如何优化以均衡利用率?

如高校宿舍和教学楼等区域的“潮汐效应”如何有效规划?

答:

 

18、室内分布系统容量如何核算,RRU数量如何核算合理,载频和业务量配置怎么核实?

答:

 

19、如何做好工程质量的把关,防止室分站点带病入网?

答:

 

20、建设过程中遇到施工难问题,有人认为可以提前施工,但提前施工会导致线路布放完毕后出现被业主装修破坏,增加建设维修成本,如何把控这类问题?

答:

 

21、同轴电缆分布、光纤分布和泄漏电缆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以及各自的使用场景是什么?

答:

同轴电缆(有粗缆和细缆):

优点:

安装费用低,维护成本低,安装简单,扩充方便。

缺点:

传输距离短。

使用场景:

应用于小型建筑,办公楼,酒店等覆盖。

光纤:

优点:

可以弥补在室内分布系统中的电缆损耗,不受杂讯、串音、电磁波等之干扰。

频宽高,信号损益低,传输距离远。

机密性高,不易被窃听。

重量轻、柔性佳,体积小。

对环境的容忍性较大。

缺点:

价位高。

需由专业人员安装,且新节点安装不易。

使用场景:

应用于村庄、公路小区、地铁、大型酒店、高层建筑等场合的覆盖。

泄漏电缆:

优点:

信号覆盖均匀,尤其适合隧道及狭小空间。

属于宽频宽带系统,可同时应用于多个频段系统。

虽然造价贵,但在多个系统同时引入隧道时可大大降低投入成本。

使用场景:

应用于隧道及狭小空间覆盖。

 

22、(BBU+RRU)的组网方式相比较直放站组网(近端机+远端机)而言,会用掉更多的频率资源,导致一系列频率问题,可否采用更高效的数字型光纤直放站?

答:

根据覆盖需求采用组网方式。

 

23、电梯室分天线如何设计,电梯对数周期天线或定向平板天线的安装布放对比的优劣性如何?

答:

电梯内天线布放根据天线主瓣方向,朝向电梯井道GSM一般可覆盖7层,天线主瓣方向朝向电梯厅GSM一般可覆盖5层。

由于电梯井道空间问题,所以根据天线覆盖方向来定天线种类的使用。

朝向电梯井道一般采用对数周期,朝向电梯厅一般定向板状天线。

 

24、室内分布系统中无源器件的选择和使用,分别有什么适用场景?

答:

电桥为同频合路器,应用于信源双路合路,分布系统主干线上主要用耦合器,平层主要用功分器。

多网引入系统,采用多频合路器。

 

25、如何检验无源器件的指标好坏,有无测试规范和标准?

答:

通过频谱仪、驻波仪、互调仪等仪器来测试无源器件指标。

主要指标有频段、插损、特征阻抗、功率容量、驻波比、接头类型、工作温度、尺寸、功率容量、带内平坦度、带外抑制、隔离度、三阶互调、五阶互调等,规范和标准均由相关质检机构制定。

26、前三级器件质量为什么对整个室分系统质量至关重要?

答:

由于前三级器件需承载基站的所有功率,对于器件的承载能力以及对承载基站所有功率后所产生的互调、隔离度、阻抗匹配、等由为重要。

 

27、在直放站的使用中,光纤、无线和射频直放站分别有什么样的特性,对室分系统质量有什么影响?

选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光纤直放站与无线直放站的最大差别在于基站信号的传输方法上,光纤直放站是通过光纤进行传输,而无线直放站通过空间传布。

光纤直放站具有以下特性:

①输出信号频率与输进信号频率雷同,透明信道。

②笼罩区天线可依据地形情形选择全向或定向天线。

③不存在无线直放站收发隔离问题,选址便利。

④光纤中继端与近端机间隔不超过20公里。

无线直放站特性:

无线直放站安装简单不需要占用传输资源,但是对施主信号要求较高,存在收发隔离度问题,容易产生干扰。

影响:

若调试不当均会对基站上行产生干扰。

选择应注意:

1、无线直放站安装区域是否能满足设备收发隔离度。

2、选择光纤直放站是否具备光纤传输。

28、无源器件指标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如负荷功率,交调,插损,线性,是否还有其它指标因素?

答:

无源器件指标包括:

频段、插损、特征阻抗、功率容量、驻波比、接头类型、工作温度、尺寸、功率容量、带内平坦度、带外抑制、隔离度、三阶互调、五阶互调。

29、3DB电桥和二功分器的效果有什么差别?

答:

3dB电桥:

为同频合路,只能实现两路信号合成,隔离度较低,可实现两路等幅输出。

功分器:

为同频合路,可实现多路合成,隔离度较低,只能提供一路输出。

30、如何解释直放站近端机耦合信源时,直通端用200W负载,这个200W功率是如何计算得到的?

答:

由于直放站近段设备输入不能过强,过强会导致设备饱和,输出非线性,损害直放站,所以需通过耦合器耦合口小功率馈入设备,直通口在空载情况下肯定会导致基站断站,所以为确保不断站特在直通口加负载,具体是否使用200W负载可根据基站输出功率以及载波数来定。

负载功率计算:

单载波功率+10log载波数。

31、室分信号在信源机房内外泄?

采用耦合器在直通端使用负载堵住信号的强度应该在多少才正常?

答:

直通端信号强度取决于基站输出功率的大小。

基站输出一般在10W以上。

 

32、室分施工规范要求馈线横平竖直,但馈线弯曲度有限,是否会影响馈线的性能?

答:

弯曲度过大会影响馈线的性能。

33、3G和2G共用室分系统时,需要对哪些器件进行改造、更换?

答:

需增加3G和2G合路器,对于不能同时支持3G和2G频段的器件均需更换。

34、针对无法布设光缆的部分场景,除了无线直放站,有无其他设备可以解决?

答:

可采用微波拉远设备、移频设备、压扩设备等。

35、器件符合性能要求,但现场对整体支路进行互调性能检测时出现过低现象(-56dBC),互调性能是否试用于整体线路的检测?

答:

互调测试应根据馈入功率的大小来检测。

36、底噪,驻波,互调等的测试原因和原理,对应问题,测试仪器如何使用?

答:

底噪:

指引入系统内除有用信号外的总噪声,对于直放站对信号放大频率带宽内,会将整个该频率范围内的信号电平抬高,这是由于直放站的放大作用引入的。

如果直放站器件线性度不好,造成底噪过高,上行底噪到达基站时,会对到达基站的移动用户信号淹没,这样会使得通信阻塞,移动用户无法打电话。

直放站到达基站的上行底噪一般要求小于-120dbm(G网)和-113dbm(C网)

当直放站底噪过高时,一般采取的措施是减小LNA的输出。

可通过频谱仪测出。

驻波:

频率和振幅均相同、振动方向一致、传播方向相反的两列波叠加后形成的波。

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波形不断向前推进,故称行波;上述两列波叠加后波形并不向前推进,故称驻波。

可通过驻波仪测出。

互调:

当两个以上不同频率信号作用于一非线性电路时,将互相调制,产生新频率信号输出,如果该频率正好落在接收机工作信道带宽内,则构成对该接收机的干扰,我们称这种干扰为互调干扰。

可通过互调仪测出。

注:

由于仪表种类型号过多不适合一一列举。

37、设计RRU级联太多会不会有内部噪声干扰?

原理是什么?

答:

 

38、为什么华为诺西TD设备一个小区最多只能带16台RRU,有什么原理,是否能解决?

答:

在同一链路上,从BBU的CPRI口距离该链路上最远的RRU的距离为40公里。

在同一条链路上,相邻的两个RRU之间的距离小于40公里,但是从网络规划的角度上出发,相邻的两个RRU之间的距离限制为小于等于3公里。

根据全球GSM分布式基站拉远的应用来看,绝大多数场景:

在同一链路上BBU的CPRI口距离该链路上最远的RRU的距离为10公里。

39、室分器件三阶和五阶互调标准应该定多少?

根据理论是如何确定的?

答:

室分器件三阶和五阶互调标准由相关权威机构制定,三阶互调理定义为:

2F1-F2、2F2-F1、五阶互调为:

3F1-2F2、3F2-2F1。

40、MDAS设备较传统设备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是否有普及使用的可能?

答:

MDAS设备较传统设备特点:

网线/光纤传输介质,隐蔽施工,降低物业协调难度

“小功率、多天线”方式实现定点/精确覆盖

射频单元靠近用户端,改善系统信噪比,提升系统效率

全网监控,提高维护及优化效率

端到端设计,系统调整、调试、优化方便

多业务解决方案

降低多业务系统对无源器件的要求

建议应用于高校、城中村、大桥、高速铁路公路、大型场馆、隧道。

41、RRU的通道概念如何理解?

室内分布系统为什么不使用多通道RRU?

一个RRU通道如何对应扇区?

答:

(1)通道可以理解为信号发射的路径,因为TD采用智能天线,有8个振元,所以需要八根馈线,RRU的每一个通道就对应了一路天馈,这个RRU也叫做多通道RRU。

(2)在室内分布中,不使用智能天线,一般是把3G的信号跟2G耦合在一起,没有必要使用多通道的RRU,就用单通道的RRU了;

(3)这个问题,首先要区分2个概念

WCDMA中扇区(sector)和小区(cell)是不同的概念

扇区现在完全是一个地理的概念,区别一个小区用扰码和频率

一个扇区中可以有多个小区,他们的频率不同,扰码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小区数=扇区数*载频数,假如开通多载波后,一个扇区就可以出现多个小区的。

所以一个RRU也可以做成2个小区,甚至更多。

42、对于高层、超高层楼宇,电梯扇区如何划分,是与高低层其中一个划分为同一小区,还是高低分层?

优缺点如何?

答:

用低层小区覆盖电梯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用低层小区覆盖电梯,这样电梯内信号和低层(尤其是一楼大厅进电梯的时候)的信号为同一小区,这样可使进出电梯时不会发生切换掉话等问题,如果是用高层小区覆盖,高层小区和低层小区会存在小区间切换问题,如果优化不好很可能会引起进出电梯的过程中造成切换掉话。

2、大多数高层建筑在高层区域信号都较为复杂,因此高层室内小区与室外其他信号一般做单向切换(即外面信号向室内信号切换,室内信号则不向外面信号切换),而低层小区与室外小区都是做的双向切换,因此,如果是用高层小区覆盖电梯,则从电梯出来走向外面时,信号不会切向室外小区,从而引起掉话。

43、室内覆盖分布系统的天线口输出功率如何做预算?

要注意哪些原则?

答:

根据室内覆盖指标要求以及传播模型结合实际来预算天线口输出功率。

设计原则:

小功率、多天线”滴灌覆盖原则、“先局部、后整体”“先平层、后主干”、主干线尽量采用7/8馈线,平层小于30米采用1/2馈线、主干线上主要用耦合器,平层主要用功分器。

 

44、TD、LTE、2G合路室内分布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多系统共用室分场景的隔离度要求是什么?

答:

需注意天线点馈入功率,由于不同频段损耗不一样,所以设计时需注意天线点功率平衡问题。

多系统共用室分场景的隔离度要求见下表:

45、为了避免高层楼宇信号泄漏对网络质量造成影响,可将高层楼宇分为上下两个小区,高层小区只与低层小区发生切换,低层小区与周边宏基站发生切换。

那么,高层小区一般设置在多少层以上才能避免再次与周边宏基站发生切换。

高低分层一般是基于业务量还是基于从信号杂乱处开始分层?

答:

(1)分层一般高于15层的写字楼就应该做分层了,分层可以选在7~9层,信源采用两个独立的信源,高层用一个,低层用一个,高层的信源与外界小区做只切进不切出的单向切换关系,只与低层的小区做双向切换关系,低层小区与外界邻小区可以互相切换。

(2)在楼宇面积较大的情况下,相应业务量也会随之增加,此时应考虑从业务量方面来划分小区;对于业务量相对较低而楼宇为高层时,应考虑从信号杂乱处开始划分小区;平常室分设计中比较常用的设计理念是从信号杂乱处划分小区。

46、怎么设置切换带?

对于切换带的设置,需避免人流量切换较频繁的区域,是基于上下切换还是左右切换?

答:

根据信号强度、质量、最小接入电平设置切换。

对于切换带的设置,需避免人流量切换较频繁的区域,个人认为应基于上下切换。

47、在大堂的出入口,一般需要布放天线,保证进出大堂与室外小区正常切换,控制切换区域,防止信号泄露到室外。

如何控制切换带?

答:

出口至马路10M处,需把泄漏控制在-85dbm,下面有几个方法可参考:

1、综合考虑墙体的衰减和路径损耗,降低1F,2F的吸顶天线密度;

2、整体挪动室分的布线和吸顶天线,可以向远离大门或者窗户的地

方,挪动距离视泄漏严重程度和房屋具体的结构而定,在挪动的过程

中现场进行测试,衡量室分电平泄露和实际建筑物的结构情况以及

整改空间而定;

3、可以考虑使用定向板状小天线,但是考虑到定向天线增益较大(一般大于10dBm)使用不好同样会造成泄漏情况,视室分具体结构而定,如果室分覆盖场景模型为长方体,可以考虑在距离门口5到8米的地方放置板状定向天线,同时也要测试定向天线的背瓣电平,确保其能够对门口的区域进行覆盖且泄露值不会超标;

48、从哪些方面来判断室内设计方案图纸的合理性?

答:

 

49、LTE方案在审核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天线口功率多大才能满足覆盖和不产生干扰?

答:

 

50、TD-LTE室分实现MIMO双天线的间距在多少?

双天线间的功率差异应该在多少?

根据原理是如何计算的?

答:

 

51、LTE室分建设分为增加LTE设备或是更换为T/L共有设备(比如华为3161)。

直接设备更换由于单扇区设备数量限制,带来的原有T网扇区裂分如何考虑?

答:

 

52、各网室分方案设计图纸省公司是否可下发统一标准建设模板?

方便全省比对,维护,探讨-----室分设计方案

答:

 

53、吸顶天线距离较高覆盖有限,定向板状覆盖角度有限,超高大厅内天线如何设计布放效果更佳?

答:

根据天线布放原则采用小功率多天线,切换区域布放天线,一般在大堂的出入口,控制切换区域,防止信号外泄。

 

54、室内覆盖中,电梯的覆盖方式有哪几种?

优缺点是什么?

各自在什么场合中运用呢?

电梯进出时的切换怎么解决?

室内和室外过渡区的切换掉话问题如何优化?

答:

(1)、A、电梯井道内安装定向天线。

每隔4-6层在电梯井道内安装一副板状定向天线或八木天线覆盖井道,需要将馈线固定在井道的墙壁上。

这种覆盖方式的缺点是:

施工难度较大、后期维护困难,如施工部规范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优点是,相对来说信号较稳定;B、在每层电梯厅安装天线,为了解决电梯轿内的信号覆盖,可以在电梯厅内安装天线,以覆盖电梯轿厢,缺点是:

因有墙体的阻挡电梯内信号相对来说没那么稳定,优点是:

施工力度较小,无需电梯公司配合。

C、针对协调难度较大的站点,可在电梯轿厢内安装微型直放站来解决信号覆盖问题;

(2)1、G网的用的是硬切换,如果参数设置不当(统计和判决时间长),会造成切换不及时,然后掉话,这时候,需要将切换门限和迟滞降低,统计和判决时间缩短,这样可以避免掉话。

2、在电梯厅引入电梯覆盖信号,把切换控制到电梯厅。

3、如果覆盖区是多个小区覆盖的话,建议在工程建设时采用底层信号来覆盖电梯,这样的话只需做高低层切换就行了,可降低电梯切换引起的掉话;

55、LTE室分要提升数据下载速率有两种方式:

变频方式和新建双路,哪种方式更好?

各自利弊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

提升下载速率建议新建双路。

新建双路相对变频方式施工难度更大。

56、信号在分布系统中损耗如何计算?

信源多大的功率如何设计?

答:

信号在分布系统中损耗主要包含:

馈线损耗(900M1/2”馈线:

7dB/百米、900M7/8”馈线:

4.1dB/百米),器件插损。

信源多大功率需根据覆盖要求以及覆盖环境和面积来设计。

57、LTE单通道以及双通道建设原则是怎样的?

答:

 

58、TD-LTE双通道功率不平衡怎么办?

 

59、如何防止室内信号的外泄,避免和外部基站产生强干扰?

 答:

室内覆盖建设时,应控制好室内小区信号的外泄,避免室内分布系统信号对室外小区产生干扰。

可控制设备输出功率来控制外泄,但必须保证室内覆盖区域信号正常。

如果只是通过功率衰减或者拆除天线的方式来调整的话,必须要慎重考虑后果。

下面有几种建议手段:

1.引入定向天线

   在高层建筑的室内分布系统建设中,如果工程安装条件许可,可以在高层建筑室内靠窗位置安装定向天线,从窗边向室内进行覆盖,借助窗边墙体遮挡和定向天线后瓣抑制,可以有效地防止室内信号外泄对室外小区造成干扰。

在小区覆盖分布系统设计时,我们也采取高前后比的定向天线从室外向室内高层进行覆盖的方式,充分利用小区内建筑物墙体和定向天线的高前后比,防止信号外泄。

2.合理利用天线阻挡

   利用墙体的隔离作用,无论小功率天线还是定向天线,安装位置的尽量选择在对外遮挡较佳点,特别是低楼层天线。

3.外墙附近的天线规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