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三附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4967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三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三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三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三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三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三附答案.docx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三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三附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三附答案.docx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三附答案

章末检测(三)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如图是“某地水循环运动中的水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M主要是(  )

A.地下水

B.生物水

C.湖泊水与沼泽水

D.冰川等固态水

2.该地人们的下列活动,可促使M增加的是(  )

A.植树造林B.扩大耕地面积

C.修建水库D.城市化加速

1~2.解析:

第1题,根据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可以判断M主要为降水产生的下渗形成的地下水。

第2题,植树造林有利于涵养水源,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增加地下水量。

答案:

1.A 2.A

读图,回答3~4题。

3.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

A.大气降水B.沙漠凝结水

C.冰雪融水D.湖泊水

4.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变化的一般特征有(  )

①流量较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 ②流量变化受气温的影响,丰水期出现在夏季 ③冬季出现明显的断流现象 ④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3~4.解析:

第3题,由图示信息可知此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区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冰雪融水。

第4题,该区河流流量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表现出水量变化的连续性、较平稳、年际变化小、季节变化大、丰水期与高温期一致、冬季有断流现象等一般特征。

答案:

3.C 4.B

读“海陆间循环示意图”,回答5~6题。

5.有关图中叙述正确的是(  )

A.⑤仅表示地表径流

B.水得以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

C.在①~⑤水循环过程中伴随着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交换

D.人类只能影响图中的④环节

6.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转移过程之一,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它对地表太阳能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④

5~6.解析:

第5题,⑤不仅表示地表径流,还表示地下径流,故A错;水得以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能和地球重力,故B错;人类不仅能影响降水环节,还能影响地表径流等其他环节,故D错。

第6题,水循环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了多种地表形态,故③错;水循环可以吸收和转化太阳能,故④错。

用排除法可知选A。

答案:

5.C 6.A

7.图1为“北半球某河段平面图”,图2示意“图1中M湖水量流入、流出的月份分配”。

M湖平均水位最高的月份是(  )

A.1月B.4月

C.6月D.10月

解析:

M湖流入大于流出是5~9月,11月到次年3月是流出大于流入;M湖蓄水是在5~9月,到10月水位达最大。

答案:

D

8.据有关统计,近年来台湾岛水资源蒸发和入海两项损失数量占降水量的80%以上,其自然原因是(  )

①地处热带、亚热带,气温高 ②面积小,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 

③下渗速度快,地下径流量大 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台湾水资源蒸发量大与地处低纬地区、气温高有关。

入海水量大与岛上地形多山,河流流速快,流程短有关。

答案:

B

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大湖。

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

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的灌溉工程。

读图,回答9~10题。

9.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雨水B.地下水

C.湖泊水D.人工提水

10.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  )

A.2月~6月B.5月~9月

C.8月~12月D.11月~次年4月

9~10.解析:

第9题,柬埔寨所在的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雨季变化,受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影响,洞里萨湖水位季节变化大。

图中显示在丰水期湖泊水位超过地上水库坝高;当湖泊处于丰水期时,湖水淹没地上水库,自动实现蓄水;在枯水期时,湖泊水位下降,水库放水用于灌溉。

第10题,结合上题分析,当地处于旱季时,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作用。

答案:

9.C 10.D

读“某海域洋流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对图中④洋流形成起重要作用的风带是(  )

A.北半球信风带B.南半球信风带

C.北半球西风带D.南半球西风带

12.关于四个洋流对陆地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①洋流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经度范围广

B.在②洋流影响下,大陆沿岸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受③洋流影响,大陆东部降水增加

D.④洋流有利于北海道渔场的形成

11~12.解析:

第11题,由图可知该洋流位于副热带海区,且为逆时针方向流动,应为南半球。

④为西风漂流,是由南半球西风带吹拂形成的。

第12题,①为秘鲁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又因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因此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分布狭长,跨纬度范围广。

③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

答案:

11.D 12.C

下图中①~④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

读图回答13~14题。

13.②③洋流形成的主要驱动力分别是(  )

A.西南季风 东南信风B.西南季风 东南季风

C.盛行西风 东北信风D.西北季风 东南信风

1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洋流均为暖流

B.此时马六甲海峡海水向西北流动

C.①②洋流是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系统的组成部分

D.③④洋流是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系统的组成部分

13~14.解析:

第13题,读图可知,①②洋流位于北印度洋,根据其流向可知其形成与西南季风有关;③洋流为南赤道暖流,其形成与东南信风有关。

第14题,读图知,图中①为寒流;此时马六甲海峡海水向东南流动;①②洋流属北印度洋季风大洋环流系统的组成部分;③④洋流属南半球中低纬海区大洋环流系统的组成部分。

答案:

13.A 14.D

读图,完成15~16题。

15.根据图1中等温线分布特点可知,该海区(  )

A.在北半球,M处有暖流经过

B.在北半球,M处有寒流经过

C.在南半球,M处有暖流经过

D.在南半球,M处有寒流经过

16.M洋流可能出现在图2中(  )

A.丁处B.丙处

C.乙处D.甲处

15~16.解析:

第15题,据图中等温线越向北温度越高,所以为南半球A、B错误;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的流向,所以M处的洋流向南流,即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为暖流,故C正确。

第16题,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圈里大洋的西岸为暖流,且该洋流位于南半球。

答案:

15.C 16.A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水的拦蓄和利用。

以色列几乎把每一滴雨水都积存起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收集和积储雨水,供生产和生活之用。

据此回答17~18题。

17.对雨水的积存,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产生影响(  )

A.水汽输送B.蒸发

C.降水D.径流

18.以色列为了增加水资源,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属于节流措施的是(  )

A.在沿海地区采用海水淡化B.合理开采地下水

C.采用滴灌措施发展农业D.雨季时将雨水收集起来

17~18.解析:

第17题,把雨水积存起来,减少了雨水的下渗和汇入河流、湖泊和海洋的雨量,影响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第18题,采用滴灌技术,节约了农业灌溉用水,属于节流措施;其他三项都为水资源的开发,属于开源措施。

答案:

17.D 18.C

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

读图,完成19~20题。

19.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③寒流 ④暖流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20.甲地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征方面表现为(  )

A.含沙量小、冰期短B.流量稳定、水量丰富

C.水量丰富、落差小D.流速缓慢、流量稳定

19~20.解析:

第19题,图中所示为北大西洋海区及其周边地区。

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所经过的海区位于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区,首先借助的洋流主要为墨西哥湾暖流,属于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故B项正确。

第20题,甲地位于欧洲西部,自然环境深受海洋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季节分配均匀,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水量丰富、流量稳定,故B项正确。

甲地河流没有结冰期,而含沙量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等诸多因素有关,故A项错误。

落差大小、流速快慢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与海洋的影响关系不大,故C、D项错误。

答案:

19.B 20.B

二、综合题(共4题,共50分)

21.如图是我国“某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分)

(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

(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

(3)归纳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4)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出现夏季断流的现象,请分析其原因。

解析:

(1)题,该地全年降水量均匀,但图中显示径流量变化较大,图中甲、丙分别位于3月和8月,且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则影响因素为气温。

(2)题,河流径流量减少与补给水源减少和人类用水多有关。

第(3)题,该河流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

水文特征注意归纳图中信息,从水量及季节变化、汛期等角度分析即可。

第(4)题,以冰川为补给水源的河流,若流量减少,必与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减少有关,也与人类过量用水有关。

答案:

(1)相同点:

影响因素均为气温。

不同点:

甲汛期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丙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

(2)4、5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同期,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

(3)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夏季和春季,冬季断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大。

(4)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过度使用水资源;全球变暖,冰川退缩。

22.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寒流)被冷却饱和而形成;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大气环流条件,很容易形成海雾。

读“日本附近海域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说出②海域容易出现海雾的理由。

(2)简述P地冬季多降水的主要原因。

(3)图中海域有一世界著名的大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有利条件。

解析:

(1)题,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因此②海域易出现海雾。

(2)题,从盛行风、地形、洋流三方面考虑。

第(3)题,图示海域有著名的北海道渔场,位于温带浅海大陆架海区,阳光充足,且有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浮游生物繁盛,鱼类的饵料多。

答案:

(1)②海域是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

(2)P地冬季吹西北风,西北风经日本海海面后,遇地形阻挡形成地形雨;又因P地受暖流的影响,湿度增大,故P地冬季多降水。

(3)北海道渔场位于温带的大陆架海区,又位于寒流和暖流的交汇处,浮游生物繁盛,鱼类的饵料多。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 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主要河流的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拥有量是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4。

我国有10个省区的水资源已经低于生存线,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1000立方米。

材料三 中国七大水系中,目前绝大部分河段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段水质普遍超标,全国7亿多人饮用大肠杆菌超标的水,1.64亿人饮用有机污染严重的水,3500万人饮用硝酸盐超标的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