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音乐西师版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4818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音乐西师版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小学六年级音乐西师版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小学六年级音乐西师版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小学六年级音乐西师版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小学六年级音乐西师版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音乐西师版教案全册.docx

《小学六年级音乐西师版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音乐西师版教案全册.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音乐西师版教案全册.docx

小学六年级音乐西师版教案全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课题:

美妙的琴声

教学目的:

1、学习即可斯洛伐克的歌曲《美妙的琴声》,通过了解音乐家德沃夏克的生平,加强学生在歌曲表现中的感性体验。

2、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歌唱的呼吸方法,及X.X的节奏型,使学生能完整地演唱这首歌。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介绍作曲家德沃夏克的生平事迹及歌曲的写作背景。

安东尼·德沃夏克AntoninDvorak(),捷克作曲家,生于一个小旅馆主和肉商的家庭,十六岁时进布拉格风琴学校学习,后入布拉格临时剧院(后改建为国家剧院)乐队拉中提琴,并正式开始创作。

首次为音乐界所注目的作品是表现爱国热情的赞美诗《白山的子孙》。

翌年,辞去剧院乐队职务,到教堂作管风琴师,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从事创作,后结识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大力推荐他的《摩拉维亚二重唱》,使其在世界上流行。

他还与汉斯·里希特、汉斯·封·彪罗、柴科夫斯基等人保持着诚挚的友谊。

曾被邀九次访问英国,旅行德国、俄国,并亲自指挥作品的演出,倍受欢迎。

1891年任布拉格音乐学院作曲、配器和曲式教授。

同年英国剑桥大学授予他荣誉音乐博士学位。

1892年被邀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院长。

此间,他写了最著名的《新世界(第九)交响曲》。

回国后,继续在布拉格音乐学院任教和进行演出活动。

1901年升任院长。

他的室内乐、序曲、交响诗、歌剧和歌曲等都是人们喜爱的作品。

二、播放歌曲《美妙的琴声》

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妙

三、引导学生朗读歌词

四、教唱歌曲《美妙的琴声》

五、学生练习演唱

师引导学生进行“渐强、渐弱”等表情处理

六、小练习:

见书P

课后反思:

课题:

欣赏《新春乐》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小提琴曲《新春乐》,感受乐曲那明朗、朴素的民间音调和它所描绘的人们在欢度新春佳节时那种欢欣、喜悦的情趣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知识与技能:

能感知乐曲《新春乐》中欢乐喜悦和委婉抒情两个鲜明主题的情绪区别。

3、过程与方法:

运用谈谈自己过年的体会,并交流收集中国过年的风俗资料,展开音乐欣赏《新春乐》

教学重点:

1、简要介绍西方关于“春”和“年”的不同理解和庆祝形式

2、引导听赏感受乐曲表现的音乐形象活动过程。

教学时间:

3课时

课堂活动

第一课时

1、导入

师:

你们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节日?

师:

那请你们告诉老师春节里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么?

师:

今天我们就要欣赏一段音乐,名字叫《新春乐》,你们能感受到音乐中的小朋友在春节中做什么吗?

2、初听

完整地听一遍音乐。

了解乐曲的主奏乐器——小提琴。

让学生感受乐曲中有不同的情绪。

3、感受音乐

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体会乐曲中的两个不同主题的情绪。

4、分段欣赏

先欣赏第一主题旋律,感受第一主题的情绪。

(情绪非常活泼、欢快,充满了过年热烈、热闹的气氛。

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在过年的时候放鞭炮等快乐的场景。

请学生看着书哼唱第一主题的旋律。

再欣赏第二主题旋律,感受第二主题的情绪。

(情绪委婉、抒情,表现了一种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哼唱第二主题的旋律。

5、再次欣赏

再次完整的欣赏一遍音乐,请学生用舞蹈动作来表演。

最后老师总结:

这首《新春乐》是中国作曲家茅沅的作品,描绘中国人过年的情景,而前两节课中所欣赏的《春之声》是表现西方人迎接新年的场面。

6、复习欣赏歌曲《春之声》,回忆它的表现方法、人文背景等。

简要的了解中西方关于“春”或者“年”的不同理解和庆祝形式,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中进一步使学生了解、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习俗。

第二课时

拓展活动

1、请学生回家后收集中国不同民族的过年习俗,以及西方不同国家的过年习俗。

设一个疑问:

西方的“新年音乐会”上庆祝新年的音乐多用谁的作品?

用什么乐器、乐队表演的?

(多用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或者“波尔卡”,由管弦乐队演奏。

中国民间(尤其是北方)庆祝新年的音乐大多数用什么样的乐器?

(锣鼓、唢呐等打击、吹管乐器为主。

2、还有哪些中外歌曲(乐曲)是表现新春佳节欢欣、喜悦气氛的?

(回家后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交流)

第三课时

展示活动

布置教室、开一个新春音乐会。

参考节目单:

《好日子》

《拜年》

《新年好》

《恭喜恭喜》

亲历感悟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本次音乐活动,利用欣赏《新春乐》的契机,让学生回顾春节里最难忘的事,了解中西方过年的不同习俗,区别比较中、西方新年音乐作品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习俗。

课后反思:

课题:

我和提琴

教学目标:

    通过表演《我和提琴》了解挪威人民的民族风格以及音乐风格,体会歌曲所表现得欢快具有舞蹈性的情绪。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学唱《我和提琴》过程中掌握38拍的特点及学习找出曲调中的重复乐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曲式打下基础

教学重难点:

1、38拍的含义及强弱规律在歌曲中的表现。

2、歌曲中的弱起拍,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软件、电子琴、录音机、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1、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欧洲的美丽的国家挪威它位于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出示  北欧地图)“挪威”的意思为“通往北方的路”。

它的首都是奥斯陆,是挪威著名的港口,也是全国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国花是石楠花。

2、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挪威的知识,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挪威民歌,大家想不想听?

让我们听一听,这首民歌讲了一件什么事?

(体出示歌谱,听范唱)

寓教于乐

1、歌曲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谁来讲一讲?

你来讲(作者养了一头黄牛,每天都快乐的和黄牛生活在一起,但是后来却用黄牛换来了一把小提琴,后来天天用小提琴演奏动听的音乐,快乐的挪威人天天凑在一起唱歌跳舞,生活得快快乐乐。

)作者把喜欢的黄牛换了一把心爱的提琴,说明作者更喜欢什么?

(提琴)

2、故事讲得真好,谁给歌曲起个好听的名字?

《快乐的提琴》,《快乐的生活》很好。

老师也起了一个名字《我和提琴》。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38拍的挪威民歌《我和提琴》,这是一首三拍子歌曲,大家非常熟悉的34拍歌曲《法国号》。

34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我们用拍手来表现。

(法国号音乐)。

大家表现得很好,38拍和34拍都是三拍子节奏不同的是3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3拍,38拍则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

38拍的强弱规律也是强弱弱,指挥图示是这样的。

(课件)我们再来听一听《我和提琴》这首歌曲,仔细体会38拍子节奏,可用拍手表现,也可用指挥图示表现。

4、同学们表现很好,三拍子的舞步大家还记得吗?

我们一起跟音乐试一试。

大家表现的很像挪威人,因为挪威人都能歌善舞。

5、这首歌曲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情绪?

(欢快,活泼)

6、有没有信心学会这首歌曲,我们只要学会这三乐句,这首歌就算学会了。

(课件)第一句是弱起节奏,一二从第三拍开始唱。

找同学起来唱,连唱两遍注意第一遍的结尾唱两拍,第二遍从第三拍开始唱也是弱起。

第二乐句有一个附点八分音符(课件)跟老师一起连起来唱。

和第一句一样结尾两拍反复一遍从第三拍弱起开始,但这两遍不完全一样,第一遍以5结尾,第二遍以1结尾。

我们试一试。

第三句是结尾句,请仔细听(教师范唱)跟琴教唱。

7、大家学会了吗?

我们跟音乐完整的轻声唱一唱试一试,(范唱)你觉得哪一句还比较难唱?

8、大家都学会了吗?

我们跟琴完整的唱一唱试一试。

第二课时

表现歌曲

1、同学们,大家都唱出了挪威人民欢歌笑语,载歌载舞,幸福生活的心情,下面我们分组表现歌曲,哪一组愿意来为歌曲伴舞?

哪一组愿意为歌曲用打击乐伴奏?

其他的同学来演唱歌曲吧。

2、各就各位,音乐会现在开始吧。

拓展创编

1、提到了提琴,我们不得不提一下我国一首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我国的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一起来欣赏。

2、小提琴奏出了这么美妙的音乐真让人陶醉,除了小提琴你还喜欢那些乐器?

(扬琴,钢琴,吉他……)你能不能把自己喜欢的乐器放到今天学习的歌曲中唱唱试试呢?

(自由创编)

找同学起来唱。

(学生评,教师评)

小结

音乐能启迪智慧,带给我们无穷的快乐。

请大家象挪威人那样继续追逐你的音乐梦想,让音乐伴随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同学们,让我们尽情地唱起来、跳起来吧!

学生在《我和提琴》歌舞活动中离开教室。

课后反思:

课题:

天鹅

教学目标 :

通过欣赏大提琴独奏曲——《天鹅》,启发学生展开丰富地想象,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的形体语言,结合音乐去表现天鹅,体会幽静、优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创造形体语言去表现对音乐的感受,表现音乐的意境。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师生共律动,互问好!

二、 欣赏《天鹅》,提问导入  

师:

既能在天上飞又能在水里游的动物有哪些呢?

你觉得天鹅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到一个很美的地方欣赏天鹅吧!

(一)、初听乐曲,说说感受。

师:

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乘上音乐的翅膀,让我们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播放乐曲,静听后,请同学们说说。

师:

(出示图片)瞧多美的地方啊!

看远处游来了两只高贵的天鹅。

(二)、复听乐曲,理解作品。

1、听辩乐曲的演奏乐器。

师:

让我们再来欣赏一次,听一听那优雅的旋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它表现了什么?

(播放乐曲,细听后,请学生说说。

)(出示大提琴图片)

2、练习:

检测学生对乐曲的理解程度。

(小组进行)

师:

现在每组桌上都有一张题卡,请小朋友轻声讨论后完成。

(老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观看《圣桑—动物狂欢节》,作者介绍。

师:

大家知道这首曲子是谁写的吗?

那就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播放VCD)

(看后学生一齐回答)

二、观看《天鹅湖》,感受芭蕾舞。

师:

有许多芭蕾舞演员,听到这首曲子后,就翩翩起舞,好象自己就是那优雅高贵的天鹅。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吧!

(播放VCD)

三、表现音乐,翩翩起舞。

师:

欣赏完了芭蕾舞演员的表演,让我们也来一段吧!

1、播放乐曲《天鹅》,师生共舞。

2、请几个较好的同学表演。

四、课堂小结。

师:

“丑小鸭”的故事,大家一定听过吧!

相信有一天,我们这群丑小鸭也会变成美丽的天鹅,让我们随着音乐飞出教室吧!

再见!

课后反思:

课题:

月光下的凤尾竹

教学目标

1、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乐曲情绪并能跟着音乐哼唱主要旋律和部分歌词。

2、了解葫芦丝的构造,感受葫芦丝特有的音色,并能够吹奏简单乐曲。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

同学们,这节音乐课,看看老师今天都给带了些什么?

(出示竹餐垫,夹子,尺等)

师:

这些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

师: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竹制品?

2.师:

竹的种类有很多,我们国家就分布着250多种,有竹竿通体紫色的紫竹,竹竿上带有斑纹的斑竹,还有竿型高大的毛竹和竹叶形似凤尾的凤尾竹……

从古至今,竹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许多大画家、大诗人都以竹为题材作画作诗呢!

特别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先生就最擅长画竹(同时出示相关书画作品图片)。

其实竹除了这些作用以外啊,还可以用来建造房子,今天我们就一起到云南的西双版纳去看看吧!

二、欣赏

1.片段欣赏

师:

刚刚看到的景色漂亮吗?

走进这片美丽的地方,你听到了什么?

(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片段)

师:

在这片美丽的地方,居住着善良勤劳、能歌善舞的傣族人。

说到傣族,同学们会立刻想到什么呢?

2.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这么美丽的地方不仅有让人心旷神怡的景色,更有着优美动听的音乐。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月光下的凤尾竹》。

3.完整欣赏

(1)观看《月光下的凤尾竹》视频

提问:

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结合刚才欣赏的美丽景色和动听的音乐,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呢?

生表述自己的感受。

(2)师简介乐曲:

《月光下的凤尾竹》原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一首节奏舒缓、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卷。

师:

你能说出演奏的乐器吗?

(3)出示葫芦丝实物并简单介绍。

(出示葫芦丝实物)

师:

有同学知道葫芦的传说吗?

师:

欣赏过用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之后,谁来说说葫芦丝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4)师生共同总结葫芦丝的音色特点

师:

葫芦丝是傣族最具民族特色的吹管乐器,发音优美、亲切,略带鼻音。

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婉转。

第二课时

一、小小音乐会

师:

其实葫芦丝对于我们同学来说并不陌生,平时在兴趣班上我们也学会了吹奏一些简单的乐曲。

下面谁自告奋勇来为大家表演一曲?

师:

他的表演同学们喜欢吗?

还有哪些同学愿意来露一手?

师:

表演的真棒!

在坐的同学们也跃跃欲试啦!

下面让我们一起拿起手中的乐器,尽情的演奏吧!

二、欣赏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师:

葫芦丝美妙的音色真让我们陶醉,同学们,这首《月光下的凤尾竹》不仅能用乐器演奏出来,人们还填入歌词并把它唱出来了,同学们想不想听呀?

三、学唱主要旋律。

(播放片段)

师:

让我们一起试着唱一唱这优美、动听的旋律吧!

四、拓展

师:

同学们,除了葫芦丝以外,你还知道哪些乐器是用竹子做的?

(课件:

考考你)

师:

今天老师准备了竹笛和箫的音乐片段,我们一起来听听,听完后对比一下这两种乐器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欣赏竹笛、箫等竹乐器演奏的乐曲片段。

(播放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春江花月夜》片段)

说一说每一种乐器的音色或你的感受。

师:

总结

五、小结

师:

今天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到了美丽西双版纳。

在这儿,大家认识了用竹子制作的乐器葫芦丝、竹笛等等,还聆听到了优美婉转、富有傣族风情的葫芦丝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最后,就让我们一起在这美妙的乐曲声中,结束今天的课吧!

(在欢快的乐曲中,同学们自由地走出教室。

课后反思:

课题:

苗岭的早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3.了解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

2、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听赏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学生走进教室。

二、引入

知道我们刚才听的歌曲吗?

是啊,(唱)“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走进一个神秘的地方,去听听那里的音乐。

三、欣赏《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

1.听的时候请你仔细思考,你想到了什么?

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苗岭风景画面(播放第一乐章音乐)。

2.谁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听了这段音乐之后的感受。

(很美……鸟叫……仿佛来到……)鼓励多种见解。

是啊,我们有一个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珍惜。

3.这么美的音乐它有什么特点呢?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

这一遍在听的时候,看老师的手有什么变化吗?

学生随教师一起用右手走旋律。

感觉到什么了吗?

(音拖的长……很优美抒情……)(节奏自由、宽松)。

4.谁知道这么美的音乐是来自哪个民族吗?

(苗族)这首乐曲就叫《苗岭的早晨》。

知道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鼓励学生随意说出自己知道的乐器)。

教师小结并用课件展示出乐器小提琴,进行简单介绍。

5.现在让我们伴着《苗岭的早晨》第二乐章的音乐走进苗族。

多媒体放映有关苗族服饰、居住、歌舞图片。

6.匆匆走了一趟苗族,谁来说说你对苗族的印象?

你还知道哪些呢?

(个别交流)

7.看来同学们对苗族的了解还真不少,那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具有苗族特色的歌曲,听……。

多媒体播放苗族飞歌特点歌曲《小背篓》。

这首苗族歌曲给你带来的又是怎样一种感觉呢?

(声音尖高……)。

8.这就是苗族的飞歌,它的音比较高、尖,节奏宽、自由(多媒体展示)。

那么之前我们听的《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的音乐和刚刚听的苗族姑娘唱的歌曲有类似吗?

(有)所以它是一首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乐曲。

9.多媒体播放:

让我们再欣赏一遍用口笛演奏的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第一乐章。

演示文稿展示乐器口笛,向学生简单介绍乐器口笛。

拓展有关乐器的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第二课时

一、欣赏《苗岭的早晨》第二乐章

1.听赏第二乐章。

你感觉第二乐章音乐和第一乐章音乐有什么不同吗?

(节奏快、欢快、热闹)是啊,第二乐章的音乐甚至使我们有点想动起来的感觉。

2.你想跳一跳苗族舞吗?

(1)多媒体图文介绍芦笙、木鼓、板凳等舞蹈。

(2)再次欣赏第二乐章,看老师表演的苗族舞:

示范苗族舞的扭跨、踢腿、跳跃。

(3)教学生表演苗族舞的几个动作并加入“拍一拍”。

(4)跳一跳。

在第二乐章的伴奏下,师生同舞,也可拍手表示感受。

二、听全曲

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苗族,领略了苗族的风光,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由小提琴演奏的《苗岭的早晨》,说说你的收获。

三、小结

课件出示“笛子”:

同学们听过笛子演奏的《苗岭的早晨》吗?

请欣赏:

苗族舞蹈《苗岭的早晨》它的伴奏音乐是用笛子演奏的,注意倾听和观赏哟!

(学生听赏)

课后反思:

课题:

瑶山乐

教学目标:

通过唱游律动表演等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感受音乐、鉴赏音乐并培养创造音乐的能力。

重点:

欣赏乐曲《瑶族舞曲》,学唱歌曲《瑶山乐》

难点:

感受音乐的可创造性,学会举一反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谈话导入新课教学:

1.复习学过的歌曲《瑶家儿童爱唱歌》,再次播放课件中的瑶族长鼓舞,让学生感受瑶族的特点。

教师导语:

我们刚欣赏了瑶族的长鼓舞,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描写瑶族人民身着盛装载歌载舞欢庆节日场面的乐曲。

2.欣赏全曲。

边听音乐边轻轻摆动身体或头帮助感受音乐,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音乐情绪的变化而选择不同的动作。

3.听听,谈谈:

听完乐曲请同学们谈谈乐曲的特点。

试着从乐曲的节拍、节奏、情绪、音色等。

4.唱主题,师生一起唱乐曲的主题旋律。

5.听辩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方法:

学生听到主题旋律时举手来。

6.请几个学生手持几个打击乐器,当出现主题旋律时随音乐一起敲击伴奏

7.用舞蹈动作感受音乐,模仿瑶族人拍长鼓的舞蹈动作。

第二课时

学唱歌曲《瑶山乐》

1.导入:

教师用语言导入:

我们刚刚表演了精彩的长鼓舞,老师很想给大家唱一首歌曲,《瑶山乐》。

2.请同学们用“LU”音跟着老师的钢琴哼唱旋律。

3.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和愉快的情绪来演唱歌曲,歌曲中多处出现连音记号,要注意声音的连续和圆润。

4.即兴创编:

请同学们把第二段歌词套进歌曲中进行演唱,如果能够自己创编歌词更好。

5.跳跳,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情绪自由律动。

6.想想:

歌曲《瑶山乐》是由乐曲《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改编而成的,说明了音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7.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8.载歌载舞,在音乐声中下课。

课后反思:

课题: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教学目的:

1、学习和了解西南地区彝族的民间音乐,感受这个民族的音乐特色。

2、欣赏彝族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了解混声合唱的一般知识。

3、能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阿西里西》,并能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设计演唱形式。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能够了解彝族的民族音乐特色。

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地把握歌曲情绪,并加以完美表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导入:

同学们好!

请看一段视频资料(彝族火把节),说说:

1、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

2、他们在庆祝什么节日?

二、彝族和彝族音乐(开拓学生视野,让他们知道更多知识)

1、(讲授)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

2、彝族音乐丰富多彩,富有特色,舞蹈多与歌唱相伴。

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塑造了一位美丽、勇敢、坚贞的撒尼姑娘的形象。

(出示课件,介绍) 3、彝族的民间乐器有30余种,流传最广的有无膜短笛、葫芦笙、三弦、月琴,以及巴乌、马布和口弦等(出示课件)

三、欣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1、背景介绍:

做于1953年,1954年由中央民族歌舞团及中央歌舞团相继演出,195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中,这首歌获得了金质奖章。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混声合唱是根据撒尼(彝族的一个支系)民歌及彝族民间艺人金国富的歌曲改编而成的。

歌曲表现了云南彝族人民在丰收后的节日里,与远方的客人共度佳节的欢乐心情,同时也表现了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习俗与风尚。

2、仔细聆听这首歌曲,回答下面的问题: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歌曲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

(3)歌曲表达了彝族人民怎样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进一步欣赏,加深理解(深入欣赏,加强理解和感受,找到彝族音乐的特色(热烈、欢快、常带有滑音等装饰音)。

这是一首混声合唱曲,在演唱过程中,有女声领唱参与其中。

歌曲可分两大部分:

(一)、三个乐段(A、B、B1),A----女高音声部呈现,男高音声部予以重复;B女声领唱,而后混声合唱予以呼应;B1是第二乐段的变化重复。

(二)、第二部分基本与第一部分相同,但第一乐段有所减缩,后面又加了一段尾声。

在这一部分里,进一步展示了彝族人民幸福生活的景象,也进一步表达了彝族人民对美好未来、对伟大祖国的衷心祝福。

二、复听。

引导学生唱一唱这首歌的两段音乐素材。

初步体验歌曲的风格及衬词的作用。

三、实践创编:

同学们,彝族的歌唱多与舞蹈相伴,我们听到这样活泼欢快的歌曲,会很自然的想跳起来,那么,彝族的舞蹈是怎样跳的呢?

(老师示范:

三步一跺、三步一跳、吸跳、击掌等等),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播放彝族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进一步加深对彝族音乐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枝朵花,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每一朵花都开得那么绚烂美丽。

下节课,老师还要带领你们去领略西南地区其他少数民族的风采,这节课的内容就到这里了,下课。

(在《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歌声中走出教室。

课后反思:

课题:

大河之舞

教学目标:

  

一、感受踢踏舞的热烈情绪,在欣赏旋律的同时体会节奏变化带来的快感。

 

二、能够积极主动地表现、创造音乐节奏。

  

教学重点:

  

一、听辨舞步的节奏变化。

  

二、跟随音乐即兴敲击节奏。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踢踏舞的录像、图片,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

  

2.教师课堂乐器选用小提琴,能够与学生灵活交流。

  

3.把学生分四个小组围坐,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探究和交流。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游戏  

模仿节奏的游戏。

  

二、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三、听辨导入播放踢踏舞录音,学生猜声音。

1.踢踏舞起源于18世纪,是当时的美国黑人在闲暇时做的一种脚下的游戏。

2.这种游戏被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所喜欢,到了19世纪,踢踏舞被正式搬上了舞台。

播放美式踢踏舞视频,学生谈感受。

播放杨丽萍的《雀之灵》,学生观察并谈出两种舞蹈的区别。

3.目前,踢踏舞已经风靡全球,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