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南方电网设备标准技术标书110kV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包括五防系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41362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25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南方电网设备标准技术标书110kV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包括五防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10南方电网设备标准技术标书110kV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包括五防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10南方电网设备标准技术标书110kV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包括五防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10南方电网设备标准技术标书110kV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包括五防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10南方电网设备标准技术标书110kV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包括五防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南方电网设备标准技术标书110kV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包括五防系统.docx

《10南方电网设备标准技术标书110kV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包括五防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南方电网设备标准技术标书110kV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包括五防系统.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南方电网设备标准技术标书110kV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包括五防系统.docx

10南方电网设备标准技术标书11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包括五防系统

南方电网设备标准技术标书

11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包括五防系统)

 

编号: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2013年01月

目次

1、总则1

2、应遵循的主要标准2

3、使用条件3

4、技术要求4

5、功能要求17

6、试验39

7、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保证41

8、双方工作安排41

9、订货范围46

附表一技术性能偏差表56

附表二备品备件、维护工具和仪器清单57

附表三顺控功能设备表59

附表四1100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分项报价设备表60

附图一110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典型结构图66

 

1、总则

1.1本招标技术文件适用于110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投标者必须具有3年以上110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制造经验,并有质检部门的认可文件、ISO-9001质量认证书或相当的认证文件、国家电力部门鉴定证书和生产许可证,提供的设备必须提供在电力系统商业运行的良好记录。

1.3投标者的110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设备须通过南方电网入网测试,并附确认文件。

投标时应提供经过审查的典型图纸。

1.4本招标技术文件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方应提供符合本招标技术文件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5如果投标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招标技术文件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投标方提供的设备(或系统)完全符合本招标技术文件的要求。

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报价书中以“对招标技术文件的意见和同招标技术文件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6本招标技术文件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7本招标技术文件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8投标方在应标技术文件中应如实反映应标产品与本招标技术文件的技术差异。

如果投标方没有提出技术差异,而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招标方发现投标方提供的产品与其应标技术文件的条文存在差异,招标方有权利要求退货,并将对下一年度的评标工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9投标方应在应标技术部分按本招标技术文件的要求如实详细的填写应标设备的标准配置表,并在应标商务部分按此标准配置进行报价,如发现二者有矛盾之处,将对评标工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10投标方应充分理解本招标技术文件并按本招标技术文件的具体条款、格式要求填写应标的技术文件,如发现应标的技术文件条款、格式不符合本招标技术文件的要求,则认为应标不严肃,在评标时将有不同程度的扣分。

1.11本招标技术文件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2、应遵循的主要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招标技术文件中引用而构成本招标技术文件的基本条文。

在本招标技术文件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招标技术文件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按标准号顺序排列标准,如果各标准要求有所不同,满足更高的标准要求。

GB19520.12-2009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482.6mm(19in)系列机械结构尺寸第3-101部分:

插箱及其插件

GB/T2887-2011

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9361-2011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T13729-2002

远动终端设备

GB/T15153.1-1998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

电源和电磁兼容性

GB/T15153.2-2000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2篇:

环境条件

GB/T16435.1-1996

远动设备及系统接口(电气特性)

GB/T17626.2-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6-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17626.8-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的抗扰度试验》

GB/T17742-2008

《中国地震烈度表》

GB/T18657-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

传输规约》

DL/T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5002-2005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DL5003-2005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DL/T634.5101-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

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634.5104-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

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

DL/T667-1999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3部分:

传输规约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

DL/T672-1999

变电站电压无功调节控制装置定货技术条件

DL/T720-2000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柜、屏通用技术条件

DL/T860-2004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DL/T5136-2012

火力发电厂、变电站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

DL/T5137-2001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定

DL/T5103-2012

35kV~220kV无人值班变电站设计规程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电监安全〔2006〕34号

Q/CSG110007-2012

Q/CSG110006-2012

南方电网DL634.5.101-2002远动协议实施细则

南方电网DL634.5.104-2002远动协议实施细则

Q/CSG110005-2012

中国南方电网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Q/CSG110025-2012南方电网110kV及以下变电站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3、使用条件

3.1正常工作大气条件

a)环境温度:

-10℃~+55℃;

b)相对湿度:

5%~95%(产品内部既不应凝露,也不应结冰);

c)大气压力:

80kPa~106kPa。

3.2贮存、运输环境条件

a)装置在运输中允许的环境温度-40℃~+70℃,相对湿度不大于85%;

b)在贮存中允许的环境温度-25℃~+55℃,相对湿度不大于85%,在不施加任何激励量的条件下,装置不出现不可逆变化。

3.3周围环境

a)场地符合GB/T9361-2011中B类安全要求;

b)使用地点不出现超过GB/T11287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级的振动;不发生GB/T17742-2008规定的烈度为Ⅶ度的地震;

c)使用地点无爆炸危险的物质,周围介质中不含有能腐蚀金属、破坏绝缘和表面敷层的介质及导电介质,没有严重的霉菌存在;

4、技术要求

4.1额定电气参数

4.1.1交流工频电量测量应采用交流采样方式。

(1)额定交流输入:

电流5A(6A)、1A(2A),电压100V(线电压);

(相电压);220V/380V(站用电),频率50Hz;

(2)14位及以上高精度模数转换器,采样速度应

32点/周波;

(3)输入回路应有电气隔离;

(4)电压互感器回路应有快速小开关保护;

(5)CT回路应有短路压板和串接回路;

(6)满量程应有200%的裕度,满量程后数据保持最大值;

(7)交流采样测量误差

0.2%(U,I);

0.5%(P,Q);

(8)模拟量死区整定值

0.2%;

(9)遥测扫描响应时间

0.5s。

(10)其它指标应满足GB/T13729/2002中的相关要求。

4.1.2非电气量直流输入回路

非电量信号宜采用直流采样。

(1)模拟量输入:

4~20mA/0~20mA和1~

5V/0~

5V;可通过插件内部跳线设置。

(2)A/D转换精度

0.2%;

(3)模拟量死区整定值

0.2%。

4.1.3开关量(包括BCD码)输入回路

(1)输入方式:

无源空接点,并经光电隔离;

(2)输入回路应有防抖动的滤波回路;

(3)SOE分辨率

2ms。

(4)户外开关量的工作输入电压≥DC110V/220V。

4.1.4开关量输出回路

(1)输出方式:

空接点、硬压板。

(2)接点容量:

接点闭合容量(不断弧):

8A250VAC,5A220VDC。

(3)接点开断容量:

8A250VAC,60W220VDC。

(4)对断路器、隔离开关控制宜采用脉冲输出,输出继电器接点闭合自保持时间:

20ms~10s可调。

(5)断路器、隔离开关控制出口回路均应经连接片才连至端子排上,以方便运行人员投退,控制出口连接片应装在测控屏正面,以方便运行人员操作。

(6)压板可采用普通分立式、线簧式和其他样式。

如采用分立式连接片,连接片的开口端应装在上方,并满足以下要求:

连接片在落下过程中必须和相邻连接片有足够的距离,保证在操作连接片时不会碰到相邻的连接片;连接片在扭紧螺栓后能可靠地接通回路;穿过测控屏的连接片导电杆必须有绝缘套,并距屏孔有明显距离;连接片在拧紧后不会接地。

4.1.5每套测控(装置)交流电压回路功耗:

不大于1VA/相(保护)

4.1.6每套测控(装置)交流电流回路功耗:

不大于0.5VA/相(保护)In=1A

4.1.7设备工频耐压

交流回路对地2kV/分

直流回路对地1.5kV/分

交流回路对直流回路2kV/分

浪涌电压冲击试验5kV1.2/50s

4.2技术性能

4.2.1系统结构

4.2.1.1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由站控层和间隔层两部分组成,并用分层、分布、开放式网络系统实现连接。

本招标技术文件要求投标方按IEC61850(DL/T860)方案投标。

4.2.1.2系统结构的分布性必须满足系统中任一装置故障或退出都不应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站控层设备及网络发生故障而停运时,不能影响间隔层的正常运行。

4.2.1.3计算机监控系统应满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的要求。

4.2.2网络结构

4.2.2.1监控系统的站控层和主控楼间隔层设备应采用以太网方式组网,高压室的监控设备宜采用以太网方式组网,也可采用1Mbps及以上传输速率的现场总线组网,并采用冗余通信网络结构。

冗余组网方式宜采用双星型网方式,双网均应同时进行数据通信,能实现网络无缝切换;继电保护信息系统与监控系统共同组网。

4.2.2.2应具备合理网络架构和信息处理机制,保证在正常运行状态及事故状态下均不会出现因为网络负荷过重而导致系统死机或严重影响系统运行速度的情况。

4.2.2.3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必须具有与电力调度数据网连接的能力,按要求实现站内调度自动化、保护、管理等多种信息的远程传送。

4.2.3硬件设备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硬件设备由站控层设备、间隔层设备两部分组成。

4.2.3.1硬件设备总体要求:

(1)硬件设备应采用模块化结构和选用方便扩展、配套、运行维护的标准化、系列化产品,并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硬件设备必须具备抗强电场、强磁场、静电干扰的能力,并应有防止雷电冲击和系统过电压措施。

(3)硬件系统应配有必要的备品备件及专用维修仪器和工具。

(4)自动化装置应有明确标识以表明其运行状态。

(5)冗余配置的远动装置应采用辐射供电方式,其直流供电电源应分别取自不同段直流母线;交换机等网络设备采用直流供电电源时,按A、B网应分别采用辐射供电方式。

A、B双网的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应取自不同段直流母线。

4.2.3.2站控层设备

本招标技术文件中所指的站控层设备包括主机/操作员/五防工作站、远动装置、打印机等。

(1)主机/操作员/五防工作站

主机具有主处理器及服务器的功能,为站控层数据收集、处理、存储及发送的中心,管理和显示有关的运行信息,供运行人员对变电站的运行情况进行监视和控制。

操作员工作站是站内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主要人机界面,用于图形及报表显示、事件记录及报警状态显示和查询,设备状态和参数的查询,操作指导,操作控制命令的解释和下达等。

主机/操作员/五防工作站采用冗余配置,操作员站、五防工作站与主机在计算机硬件上合并设置。

主要技术性能:

处理器字长≥64位

主频:

≥2GHz

内存:

≥2GB

硬盘:

≥73GB*4

网卡:

100/1000M

每套主机/操作员/五防工作站至少应包括:

1台工业控制级工作站,1台显示器,1个键盘,1个鼠标,3个网络接口、1台可读写光驱、2个串口、2个远动通信防雷保护器、1个并口等。

(2)远动装置

直接从间隔层测控单元、保护装置等设备获取调度所需的数据,实现远动信息的直采直送,远动装置和站控层主机的运行互不影响;必须具备同时与4个及以上相关调度/集控站进行远动数据通信的能力,并且与不同调度/集控站通信的实时数据库具有相对独立性,不相互影响数据的刷新,且应同时支持网络通道和专线通道两种方式与各级调度连接,并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配置。

通信接口的型号和数量满足各级调度的具体要求。

远动装置应双机配置,与间隔层以及调度中心的通信模式均应能根据运行需求设置为双主机或热备用工作方式。

调制解调器传送各级调度的通信模块应独立配置,且宜支持热插拔。

远动子系统不应该存在单点故障导致系统全部失效的隐患。

当远动装置采集不正常时,传送调度端的信息必须保留原数据并在品质标志位打上品质标志。

技术要求如下:

a)远动装置在故障、重启及切换的过程中不应引起误操作及数据重发、误发、漏发,并不能出现抢主机的现象;

b)应具备为调度中心提供SOE数据的功能,并能按调度要求选送SOE;

c)缓冲区的容量满足变电站事故时的处理要求,不发生数据溢出的现象;

d)远动装置应具备与调度中心和站内时钟同步系统对时的功能;

e)采用模块化结构,便于维护和扩展;

f)采用基于工业控制的32位及以上多处理器通信装置,嵌入式操作系统,无风扇、硬盘等转动部件;

g)每台工作站至少提供两个接入调度数据网的网口。

h)远动装置应具备装置异常告警接点、主备机运行工况信号。

i)远动装置应能记录遥控命令来源。

每台远动装置至少包括:

1台工作站(采用嵌入式系统)、3个用于远传的网络接口、2个串口、2个远动通信防雷保护器、MODEM2只等。

(3)五防子系统

五防子系统主要包含五防软件、电脑钥匙、充电通信控制器、编码锁具等,实现面向全站设备的综合操作闭锁功能。

五防子系统宜与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一体化配置,五防软件应是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后台软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五防工作站与主机/操作员工作站合并配置。

(4)打印机

网络激光打印机:

1台,A3、A4幅面任选,分辨率≥600bpi。

招标方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配置一台逐行打印的针式打印机。

4.2.3.3间隔层设备

4.2.3.3.1测控装置

间隔层的测控装置应面向对象设计,采用统一的硬件平台、统一的软件平台、统一的数据库管理。

装置应采用32位CPU、DSP硬件平台,14位及以上高精度模数转换器,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OS)。

线路测控单元按线路配置;主变测控单元按侧分别配置,组成主变测控屏。

公用测控、母线测控装置单独配置。

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I/O测控单元应是模块化、标准化的,易维护和更换,且模块允许带电插拔的。

任何一个模块故障(MCU和电源除外),应不影响其它模块的正常工作。

测控单元应配备诊断、维护、编程接口。

(2)I/O测控单元应选用强电I/O模块,能在静电、高频、强磁场干扰的环境中正常工作而不降低精度和处理能力,抗干扰能力满足变电站运行环境要求。

(3)应保证在接点抖动(单点防抖时间可设置)以及存在外部干扰情况下不误发信号。

(4)测控单元应具有断路器合闸同期检测功能和“捕捉”同期功能,PT二次回路断线时,不能造成非同期合闸。

间隔层装置的五防闭锁功能应不依赖站级控制层设备。

当站级控制层发生故障而停运时,不能影响间隔级控制层设备的正常五防闭锁控制操作。

(5)间隔级控制层的单元测控装置应能实时反映本间隔高压设备的分、合状态,并应能显示电气单元的实时模拟接线状态图。

(6)I/O测控单元按变电站间隔并考虑电气接线特点和一次设备布置进行配置。

(7)间隔级控制层设备应能互相通信,实现信息共享。

(8)间隔层设备人机界面友好,装置面板具备LED、液晶、按键,全部菜单支持中文显示。

(9)具有IRIG-B对时接口,装置的实时时钟具有掉电不丢失功能。

(10)测控装置能记录各种操作命令的来源。

(11)满量程应有2倍的裕度,并保证足够的精度,满量程后数据不能归零且上送标志位。

(12)测控单元在进行遥控操作或传动试验时,必须进行密码确认,不允许密码缺省。

(13)如果在测控屏内二次回路布置端子排式光隔,光隔启动电压应高于额定电压的70%,返回电压不低于50%,持续时间约300ms。

(14)测控装置遥信防抖时间设置必须满足保护装置合闸不成功跳闸的全过程,遥信防抖时间要求可调,出厂默认设置为20ms。

4.2.3.3.2备自投装置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应采用微机型装置,根据一次接线的方式划分如下:

分段断路器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变压器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进线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及桥断路器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微机型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有自检功能,当自检到异常时,应发信号,并有防止误出口措施。

(2)具备以太网或RS485接口与监控系统实现通信,规约应采用DL/T667-1999规约。

通过此接口可以实现SOE的上传以及定值的召唤与修改等功能。

(3)具备自动保存至少10条最新事件顺序记录的功能,并具备掉电不丢失功能,需要时可重新调出查看。

(4)具有IRIG-B对时接口,装置的实时时钟具有掉电不丢失功能。

(5)应具备就地手动投退和远方遥控投退软压板的功能,并可将软压板状态信号通过遥信方式上送当地监控后台和调度自动化系统。

(6)应具备充电已满和放电的遥信信号,且应上送当地监控后台及调度自动化系统。

4.2.3.3.3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

指适用于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选线装置(或软件),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装置随消弧线圈选配,不在本标准标书范围内。

4.2.3.4网络设备

包括网络交换机、规约转换器及网络敷设材料等。

(1)网络交换机应满足如下技术要求:

a)采用直流220V或110V供电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采用无风扇设计,有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40℃~+70℃);

b)满足DL/T860.3电磁干扰抗扰性要求,其中电气快速瞬变要符合GB/T17626-4-4四级要求,且在电气快速瞬变四级条件下,光纤接口在流量范围内无丢包现象;浪涌要符合GB/T17626-4-5四级要求,在浪涌四级条件下,交换机正常运行,在流量范围内无丢包现象;

c)端口采用RJ45或光纤接口,数量不少于16个,必须实现交换机端口满载时的每端口全线速交换,单机端口吞吐量100M,丢包率为0,CT延时小于200us,S&F延时小于10us(CT:

先进先出延时;S&F存储转发延时);

d)端口流量超过容量限制时,交换机应保证容量数据通过,无死机现象;

e)应支持网络风暴抑止和网络流量控制功能,网络风暴抑制不应该有累计现象,宜具备分端口设置功能;须具备入端口网络风暴抑止功能,宜具备出端口网络风暴抑止功能;宜具备按报文类型的不同进行区别配置网络风暴抑止功能,广播报文能划分为以下几种:

广播报文、未知组播报文、未知单播报文等;速率限制的粒度宜为64Kbps;

f)应采用分布式交换处理结构,所有接口模块均具有本地自主交换的能力;

g)电源接口、网口均应采用后置式,电源接口端子采用优质端子。

h)MTBF≥50000小时;

i)交换机支持配置错误诊断,支持IP地址冲突检测功能,宜支持状态监控(温度、收发光功率);

j)应具备系统日志记录功能以及告警信息的配置功能,并通过软件上传、下载;

k)应具备端口镜像功能,实现一对多的镜像功能;

l)必须具备802.p的8个优先级的要求;

m)应能够支持SNMPv1/v2/v3,

n)网络管理和配置:

交换机的管理方式必须简单、易用;应支持WEB方式管理、支持CommandLineInterface(CLI)命令行方式对交换机的功能进行配置;网络管理需能够在Windows/Unix/Linux环境下实现;

o)组播数据的过滤;支持IGMPv1/v2/v3;支持IGMPSnooping、IGMPQuerier;

p)VLAN(虚拟局域网):

交换机应支持基于端口划分VLAN;可支持256个VLAN,支持GVRP功能。

q)MAC地址表容量:

不低于8K;组播组学习能力不低于512

r)应用于环网的交换机:

应支持RSTP(IEEE802.1D、IEEE802.1w快速生成树)协议,支持MRP(IEC62439工业环网冗余)协议;环网自愈性能应满足95%负载情况下10台交换机组成环网的最大恢复时间不超过10ms;并支持单环、多环拓扑结构。

s)具备装置告警信号输出接点。

鉴于网络交换机在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网络中的重要地位,且部分投标单位采用外购网络交换机,因此投标单位在投标时应选择成熟、稳定的并在国内电力系统有大量业绩的产品,并需提供由国家权威机构和南方电网委托机构出具的该产品的电磁兼容测试报告、电磁干扰下的性能测试报告、使用环境温度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报告。

(2)规约转换器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规约转换器采用数据通信方式收集各类信息,负责直流电源系统、交流不停电系统、火灾报警装置及主要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等子系统的接入,其容量及接口数量应满足以上所有设备的接入,并留有一定的余度,具备可扩充性以满足终期要求。

规约转换器应能实现双机自动切换功能。

(3)协议转换器

协议转换器负责将远动装置RS232串口转换成E1接口,将远动信息通过2M专线送相关调度。

(4)路由器

路由器负责将远动装置RJ45网口转换成E1接口并进行通道切换,将远动信息通过2M专线送相关调度。

4.2.4软件系统

4.2.4.1软件总体要求:

(1)系统的开发应遵循软件工程的方法,经过充分测试,程序运行稳定可靠,系统软件平台应选择可靠和安全的版本;

(2)系统应能够隔离故障,切除故障应不影响其它各节点的正常运行,并保证故障恢复过程快速而平稳;

(3)系统应遵循共同的国际或国内标准,以保证不同产品组合一起能可靠地协调工作;

(4)系统使用的全部软件为正版软件,提供全套使用授权。

(5)系统应遵循国际标准,满足开放性要求,选用通用的或者标准化的软硬件产品,包括计算机产品、网络设备、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商用数据库等均遵循国际标准和电力工业标准。

(6)系统应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提供开放式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