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建设五年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26368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建设五年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建设五年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建设五年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建设五年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建设五年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建设五年发展规划.docx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建设五年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建设五年发展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建设五年发展规划.docx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学科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2005年11月16日

目录

1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2

1.1指导思想 2

1.2总体目标- 2

2现状 3

2.1学术队伍 3

2.2科学研究- 4

2.3教学与人才培养 4

2.4工作条件 6

3目才昔万恒 8

3.1学术队伍建设目标与措施 8

3.2科学研究目标与措施 9

3.3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与措施 11

3.4工作条件目标与措施- 12

1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1指导思想

深化改革、加强建设,积极稳步地为发展研究生教育打基础;注重创新、提高质量,全面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瞄准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发展目标,紧紧盯住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发展的前沿,主动、积极、全面地适应我国科技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并积极地为湖南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服务。

1.2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的学科建设,达到如下总体目标:

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均较合理,各层次人员配备比较齐全,且团结协作,学术思想端正、活跃的学术队伍;奠定良好的科研基础,有2个以上相对稳定、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并有一定数量的较高水平的学术专著、论文,或取得一定数量的技术成果,承担有一定数量的省部重点科研项目,或有重要价值的、较高学术水平的技术开发项目,有较充足的科研经费;本科生的培养质量较好,办学效益较高,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

学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能够为硕士研究生开出较高水平的各类必修课和选修课。

把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建设成为院模范重点学科,并成为省重点学科,争取2010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学科。

2现状

2.1学术队伍

本学科共有专业教师25人,教授6人,副教授11人,博士3人,硕士从6人增加至18人,目前,在25位专业教师中,教授占比例28%,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71.4%,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博学位教师占83%。

形成了一支既有资深教授、又有一批年富力强的中年骨干教师、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本学科的教师队伍是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刘国荣教授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带头人(为省级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生导师),罗毅平老师和雷海军老师为学术带头人。

学术骨干6人。

刘国荣、刘国繁两位教授为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的专家。

现在设4个研究方向:

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控制、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计算机控制技术与工程和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研究方向一:

复杂系统的控制与建模

主要研究复杂系统的建模与控制,包括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模糊/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非线性系统的控制、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控制与建模、非线性神经网络动力学特性的研究等。

重点针对复杂系统中的重大关键性、基础性理论问题,研究复杂系统的智能建模与控制理论和方法。

•研究方向二: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主要研究交流电动机调速方法、逆变电源(电焊机电源)、特种电源、数字化焊接电源及焊接专机和成套设备、变频器、静止无功补偿装置、PLC应用技术、电力电子装置控制技术、高频逆变电源的拓扑技术和控制技术研究、高功率因数

AC/DC双向变流器理论及应用研究、大功率牵引传动,用于电动运输机械、复杂联动设备、作业机传动的电气传动系统理论,通过对电机、变流器和负载的系统分析,确立合适的控制策略;同时结合实际应用,改进变流器和电机的设计;利用新型电力半导体器件及其它有源和无源元件构成新的电路,以满足电气传动装置所需的高电压和大电流。

•研究方向三:

计算机控制技术与工程

该方向以自控理论为基础,以微型计算机和工业通信为手段,密切联系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研究工业过程计算机控制与管理、计算机综合控制技术、计算机测控系统的集成和测控软件的开发、工业控制网络、嵌入式系统、虚拟仪器的理论、技术及工程应用。

该方向努力在控制、计算机、通信等领域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取得突破。

•研究方向四:

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是信息科学技术领域中发展最迅速的前沿领域之一,不仅科学意义深远而且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与应用、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的夷成电路及系统芯片的研究与设计。

本研究方向充分汲取计算机图形图象处理与模式识别领域的研究成果,着重针对复杂场景和对象的建模、仿真和处理,三维机器人视觉,以及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等问题进行研究与开发。

2.2科学研究

自动化专业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形成了以教授、专家为学术带头人,专业教师全面参与的科研竞争氛围。

在2002年至2004年间,科研工作硕果累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纵向科研课题

自动化专业教师完成或在研纵向科研课题13项,其中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主持或主要参与省自然基金项目或省级6项(主持4项,主要参与2项);省教育厅立项课题6项(主持4项,主要参与1项)。

•横向科研课题

自动化专业教师广开渠道、面向社会,在横向课题的开发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2002-2004年三年共签定横向科研课题15项,合同资金达439.16万元。

在这些成果中,“百吨车动力总成试验系统"获湘潭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特种车辆电气联调试验系统”获湘潭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电操纵台模拟测试系统”,获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

•教研教改项目

主持承担中国高教学会立项课题1项,省级教研课题3项,院级课题3项。

已完成的教研项目中,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1奖,学院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

•论文发表情况

自动化专业教师在科研、教研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积极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年共发表科研教研学术论文147篇,人年均1.96篇;其中本专业知名期刊79篇。

有8篇论文被EI检索,2篇论文被ISTP检索。

2.3教学与人才培养

湖南工程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曾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高工专示范专业,其教改成果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自动化专业在办学中,以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作为行动指南,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各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2004年6月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2005年通过省教育厅的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验收被确定为省重点专业。

在各方面均做了大量的工作,已经形成了明确的专业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措施得力。

现在已经有刘国荣、刘国繁、胡俊达和张深基三位教授被湘潭大学聘为硕士生导师。

刘国荣教授还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人才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

自动化专业在办学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方面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确定了本专业人才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定位:

自动化技术领域中,厚基础、能开发、会控制、精工程的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理论联系实际、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号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研究、分析、设计、制造和应用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理论教学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我们针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途径等进行了系统整合,在原有教学模块基础上,强化融贯机制,按照“通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个课程模块,两个方向-一计算机测控方向和电气自动化方向,完善了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的架构。

注重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发展潜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多角度的科学思维方法。

•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

除了完善的理论教学外,还必须有较好的实验、实习环境及良好的科研基地。

自动化专业在过去的教改中,已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建立“19个专业实验室、4个校内实习基地(中心)、3个研究所”。

本科教学的实验实践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但离研究生教育所需的条件还有一定的差距,教师的科研条件和科研基地还比较缺乏。

2.4工作条件

•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

要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除了完善的理论教学外,还必须有较好的实验、实习环境和培养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自动化专业在过去的专业建设中,已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建立了由“19个专业实验室、4个校内实习基地(中心)、3个研究所”组成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专业实践的教学条件已有较好的基础;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给学生提供更先进实践硬件条件和环境。

因此我们从三个方面着手,对实践教学环境进行了建设:

一是充实、提高和更新现有实验、实习设备,以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二是创建新的实验室,以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三是在现有工程实训中心的基础上,购置和开发处于学科前沿的高技术含量的自动控制系统,建立一个高起点的综合性自动控制中心;

自动化专业在进行本课题的研究以来,根据现有建设情况及实际教学要求,充分考虑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为了全面提高专业实验教学质量,本着改造、扩建、新建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了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建设,2002年-2004年完成的主要工作有:

(1)制订了电气技术基础实验中心“十五”建设规划,并获得了部省共建项目资金,在2002年至2004年度已投入400万元,完成了大部分项目的建设。

具体项目包括:

①智能网络化模拟电路实验室;②智能网络化数字电路实验室;③电子技术综合应用实验室;④开放式现代电子创新设计实验室;⑤改造更新EDA实验室;⑥虚拟仪器实验室;⑦信号检测实验室;⑧嵌入式系统实验室。

(2)2002年投资20万元,对微机原理实验室设备进行了完善和更新,以满足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装备水平的提高。

(3)2002年投资10万元完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常规实验装置,投资42万元新建了PLC多功能网络控制系统;PLC多功能网络控制系统作为综合性自动控制系统的一部分,采用先进的以太网和现场总线三级网络形式,有九种不同的控制对象,便于老师和学生的科研开发和毕业设计工作。

建成的PLC网络控制系统和在建的过程控制中心,设备都是高起点,在省内具有领先水平,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环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科研开发基地,该中心已成为我校的一个新闪光点。

(4)2003年投资16万元完善自动控制理论实验室及实验装置。

购进了先进的倒立摆和球感应控制系统,为控制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装置。

(5)2003年,新建过程控制常规实验室和复杂过程控制系统。

在过程控制系统网络上,悬挂多套过程控制系统,可对过程控制对象实现不同的控制手段和算法的研究,有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dSPACE实时仿真控制系统,DSP电机控制系统和基于研华产品的计算机控制网络。

(6)2004年投入40万元新建DSP实验室,该实验室可完成《DSP控制原理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等新开设课程的实验及相关研究工作,已投入使用。

在建好校内实习基地的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周边环境优势,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湘潭是一个工业城市,周边有湘潭电机集团公司、江麓集团公司、华能电厂等企业,我们与这些工厂广泛合作,进行产学研究结合,我们的教师为这些厂矿开展科研开发,工厂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学术师资队伍园

现况:

现有教师:

25A

研究生18人

博士:

3人

教授:

6人副教授:

11人

2006

委培硕士:

1人

引进博士:

1人

进修与访问学者:

2人

申评正教授:

1人

高职比例为50%以上;具有博士、硕士以上学历(学位)的教师占60%,其中博士4名。

2007

委培硕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