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宋明理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609073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 宋明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3课 宋明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课 宋明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3课 宋明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3课 宋明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课 宋明理学.docx

《第3课 宋明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 宋明理学.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课 宋明理学.docx

第3课宋明理学

教材解析:

必修3第3课 宋明理学

一、学法指导

 

1、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是儒家学说在新形势下吸收了佛道一些思想的发展,“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是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现出来,“三纲五常”就是天理。

 

2.陆王心学:

南宋陆九渊开创心学,明朝王阳明发展心学。

“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其本质是用自我约束,强化自身修养,来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维护封建统治;“心学”也是理学,宋明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3.宋明理学认识:

在继承先代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佛道思想,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了新的主张,对当时的政治、道德、教育等产生了重大影响。

学习中应该当结合宋明理学的具体内容,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的评价。

如“心学”主张内心自省,有助于我们加强自律、构筑和谐,有助于我们奋发进取,增强责任感。

 

3.宋明理学速记:

 

知识方法

知识要点

方法技巧

三教合一

魏晋隋唐时期儒学吸收佛道精神,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

比较综合归纳法

探究历史规律的方法

程朱理学

宋代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发展为新兴的儒学

陆王心学

理学的新发展──心学

                      

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分析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的挑战与新发展

 

(1)挑战:

 

①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

 

②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尊道”;

 

③佛教盛行并且渐趋本土化。

 

(2)新发展:

 

①从内容上看,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精神;

 

②从传播的范围看,北方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大力崇儒兴教;

 

③从影响上看,儒学不仅成为汉族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

 

2.宋朝程朱理学

 

(1)时代背景

 

①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

 

②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言论不当,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并不低。

 

③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④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

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技文化发展的结果

 

⑤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奠定了基础。

 

(2)理学的概念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从而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

 

(3)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朱熹。

 

(4)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1)二程理学(北宋)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

(核心思想)

 

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2)朱子学:

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南宋)  

 

①天理与三纲五常的紧密联系“存天理,灭人欲”

 

②“格物格致”深化:

“物”的概念指天理、人伦、圣言和世故。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5)程朱理学的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①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②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③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朝鲜、日本甚至形成了“朱子学”学派。

 

3.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

 

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朝)

 

(2)陆九渊的“心学”主张

 

①“心即理也”;

 

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③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

 

(3)王阳明的“心学”主张

 

①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②“致良知”

 

③“知行合一”

 

4.如何评价宋明理学?

 

(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2)积极:

 

①具有和谐意识。

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②具有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③崇尚道德。

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强调力行。

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总之,以上这些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

 

5.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1)共同点:

 

①内容相同: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②影响相同:

 

A.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B.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2)不同点:

 

①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②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6.宋明理学的价值

 

(1)“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

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上古哲学中“天”所具有的本体地位,现在开始用“理”来代替了,这是二程对中国哲学的一大贡献。

 

(2)蛮不讲理 天理何在 理所当然 天理难容 天理昭彰

 

     同心同德 心领神会 眼不见心不烦 心想事成

 

四、易混易错点辨析

 

例一: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答案:

B

 

辨析:

根据题意分析,这副对联强调了眼、鼻、眉、胡联系和发展的关系,也恰恰是朱熹和儒学继承和发展关系的写照。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朱熹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联的寓意还是比较明显的。

 

例二:

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辨析:

题字本身的内容是可以的,体现理学对于加强自身修养的积极作用,也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直接说他们的伪善和欺骗是不合适的。

故答案为A。

 

例三:

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   )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答案:

C

 

辨析:

本题考查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程朱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都主张以三纲五常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消除人们的私欲,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故答案为C。

 

例四:

某校高中学生在编演“宋明理学”历史短剧时,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该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天行有常,知天命而用之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答案:

C

 

辨析:

A项是孟子的思想;B项是荀子的思想,D项是董仲舒的思想。

故答案为C。

 

例五:

下图分别是宋朝的陆九渊和二程、朱熹,他们都是我国的儒学大师。

陆九渊和其他三人的学说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陆九渊

程颢

程颐

朱熹

 

A.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B.“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C.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相联系   D.宇宙便是吾心

 

答案:

D

 

辨析:

陆九渊是南宋的心学大师,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观点,而其他三人并不是心学的代表。

 

五、体验高考

 

例一:

(2008年广东卷单科.5)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

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

D.

 

辨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范围是宋明理学,简单题目。

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人物,主张“万物皆在我心”,主张内心反省,和材料六祖慧能的思想异曲同工。

 

例二:

(2008年山东基本能力.44)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

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    

 

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答案:

C

 

辨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侧重于个人的品德和人格魅力,不符合题意。

 

例三:

(2007年海南.6)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

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

 

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

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教、道教思想阐释儒学

 

答案:

D

 

辨析:

本题考查宋代理学形成的背景及其含义。

儒学在魏晋时期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出现三教并存的局面,在宋代儒学家门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重新阐释儒学,形成理学。

 

例四:

(2007年江苏卷)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

请简述先秦、西汉、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儒学地位的变化。

 

答案:

(1)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①先秦:

孔子:

“仁”是孔子思想的狠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主张“礼”(贵贱有序)。

孟子:

发展了孔子学说,主张仁政。

荀子:

主张“仁义”加“王道”。

 

②西汉:

董仲舒:

对儒学加以发挥,倡导“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③南宋:

朱熹:

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2)变化:

先秦儒学知识众多思想流派(答“百家争鸣”也可以)中的重要一家,从西汉武帝开始儒学居于统治地位,明清两代新儒学(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辨析:

本题考查儒学在先秦、西汉、南宋的发展,关键是弄清楚这几个时代的代表人物,然后思考他们的思想主张,回答主要的就可以,不用面面俱到。

关键是儒学的地位变化,难度较大。

 

六、演练广场

 

1.魏晋隋唐时期,关于佛教、道教、儒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压制,无从发展  

 

B.佛教与儒学完全对立  

 

C.道教在民间广泛传播,主张“排儒”  

 

D.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华

 

2.儒家学派产生后,通过不断吸收其他学说的养分,在后世得以不断发展、更新。

儒学曾经向哪些思想派别学习(   )

 

①法家 ②阴阳五行家 ③道教 ④佛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程颢、程颐的主要思想包括(   )

 

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②“人伦者,天理也” ③“知行合一” ④“格物致知”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吸收其(  )

 

A.仁政思想              B.伦理道德    

 

C.唯物主义              D.佛道教义

 

5.“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

 

A.儒家道德伦理     B.自然规律   C.人的良知   D.上天的意志

 

6.右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

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

画面中,释氏坐干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

 

C.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

 

D.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7.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

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

甲徒曰:

“风催幡动!

”乙徒曰:

“幡何动?

分明是你心动!

心动才有幡动!

”。

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一理     B.确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8.“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与禅宗这一理论类似的是(   )

 

A.道家思想               B.程朱理学      

 

C.王阳明的“心”学       D.格物之学

 

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   )

 

A.孔孟之学            B.老庄之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10.2004年8月,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程朱理学流毒无穷》一文,认为中国悲哀的原因在于出现了朱熹和二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评论着眼于二程和朱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           

 

B.此说法有失偏颇和浅薄,没有去辩证的客观评价       

 

C.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没有任何进步之处           

 

D.我们应该批判的继承程朱理学思想

 

11.材料辨析题

 

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

 

材料1:

程颐:

“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

 

      朱熹:

“存天理,去人欲”。

 

材料2:

朱熹: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3:

王守仁: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4:

朱熹:

“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5:

程颐: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6:

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1.材料1中的“理”指什么?

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2.材料2和材料3关于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

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参考答案:

 

1.B.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

如蹙额面临严峻的挑战,它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华。

故答案为B

 

2.C.注意题干中“曾经向哪些思想派别学习”。

西汉时期董仲舒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了儒家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从佛教、道教之中汲取了有意的内容。

故答案为C。

 

3.A.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

结合史实可以知道①②④均为“二程”的观点,③是王阳明的观点。

故答案为A。

 

4.B.理学主要是将天理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因此是对封建规范和等级秩序的神圣化。

解本题的关键是把握理学的核心思想,是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论的范畴。

故答案为B。

 

5.A.南宋朱熹把天理与三纲五常的紧密联系,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故答案为A。

 

6、A.《三教图》是清朝丁云鹏的作品,反映了子唐宋以来“三教合一”的潮流,文化艺术反映社会现实。

故答案为A。

 

7.C.材料中“分明是你心动!

心动才会幡动”和“宇宙便是吾心”的思想相近,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体现。

故答案为C。

 

8.C.本题以世人熟知的禅宗理论考查宋明理学,作答时要求对宋明理学主张有清晰的把握,同时对程朱理学与心学的区别能有正确的认识。

题干阐述的佛教理论,讲求领悟,自身认识到罪恶,才能放下屠刀,这与王阳明“心”学要求的“致良知”是一致的。

故答案为C。

 

9.D.阅读材料,提取信息:

慧能的佛偈强调内心对于佛的认识和理解,与陆王心学的主张相似。

故答案为D。

 

10.C.本题考查评价程朱理学的方法。

程朱理学应当辩证的分析,有许多闪光的东西对于今天仍有重大积极作用。

故答案为C。

 

11.解析:

本题考查对于宋明理学的全面的认识及评价。

(1)考查理学的基本概念“天理”,难度不大;第

(2)考查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二种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但是要结合宋明理学的基本思想主张,言之成理的作答才可。

 

答案:

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

 

2.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陆王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

 

3.参考思路:

 

可取的一面: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不可取的一面:

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作者简介:

刘秀珍,1994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

山东省茌平县实验高中历史教师,历史学科组长,聊城市历史学科骨干教师。

多年连续担任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近几年主要任教实验班,担负学校教学改革尝试的任务。

2005年参加高一、高二新教材培训,并获得省级培训证书;2008年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远程教育培训,作业得到省级和国家级专家的认可和推荐,获省级优秀学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