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和内能利用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68297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3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能和内能利用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内能和内能利用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内能和内能利用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内能和内能利用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内能和内能利用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能和内能利用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

《内能和内能利用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能和内能利用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能和内能利用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

内能和内能利用专题训练含答案

第十三单元组卷

一.试题(共33小题)

1.用高强度钛材料做成的钛管很难被拽长,说明钛分子间(  )

A.没有引力B.没有斥力C.存在引力D.存在斥力

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刮风时灰尘在空中飞舞

B.酒精瓶盖打开可以嗅到酒精气味

C.夏日的“荷城”贵港,荷花飘香

D.在一杯热水中加盐,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

3.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甲:

下方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B.乙:

抽掉玻璃板后,两瓶内气体颜色发生变化,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丙:

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D.丁:

不再蹬地,沿水平方向运动的滑板车会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小明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

A.“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B.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斥力

D.“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

5.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其中,分子之间的斥力大小F斥随着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可知:

分子之间斥力的大小(  )

A.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C.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6.腌海南粉是海南的特色名吃。

在米粉中加入调味汁拌匀,调味汁充分进入米粉中俗称“入味”,米粉腌得越入味越好吃。

从物理的角度看,入味是  的结果。

热米粉比冷米粉更容易入味,是因为温度越高  。

7.洛阳牡丹甲天下,图中花儿盛开时清香扑鼻,这是由于花香分子在做  ;我们能从不同角度观赏花,是由于光在花的表面发生了  现象;清风吹过,露珠从花瓣上滚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8.山西老陈醋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以色,香,醇,浓,酸五大特征著称于世。

小明周末参观醋厂,远远就闻到了浓郁的醋香,这是  现象,这种现象说明  。

9.下列实例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晒太阳B.搓手取暖C.热水袋取暖D.冰袋降温

10.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橡胶塞被推出,管口出现大量“白气”。

此实验中,主要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是(  )

A.试管变热的过程

B.水变热的过程

C.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D.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同时变成“白气”的过程

11.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减小的是(  )

A.来回弯折的铁丝温度会升高

B.冬季用热水袋取暖

C.冬天手接触冰块会觉得很冷

D.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会降低

12.如图所示,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缓慢打气,突然塞子跳起来,同时瓶内出现了“白雾”,关于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雾是水蒸气B.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

C.瓶内气体内能增加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

1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

D.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14.关于内能、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冰没有内能

B.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其热值越大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D.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转移

15.关于下面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

活塞压缩空气,硝化棉燃烧,此过程与热机的压缩冲程原理相同

B.乙图:

瓶内空气推开瓶塞,内能减少,瓶口出现的白雾是汽化现象

C.丙图:

抽出玻璃板,下瓶中出现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表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D.丁图:

悬挂重物不能把两块铅块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没有斥力

16.如图所示,女同学采用往手上哈气来取暖,是利用  的方法来改变内能的;男同学采用两手互相搓来取暖,是利用  的方法来改变内能的。

17.非物质文化遗产﹣﹣画“糖人”,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

其作画过程是:

艺人先将红(白)糖放在热锅里,由于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糖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而熔化。

然后用小勺子将糖汁淋在玻璃上或刻画有戏曲人物、小动物等的造型模板上,待糖汁  (填物态变化名称)后,栩栩如生的“糖人”就制成了。

18.南极洲的冰川常年不化,温度极低  (填“具有”或“不具有”)内能,古人钻木取火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19.如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煤油

比热容/(J•kg﹣1•℃﹣1)

4.2×103

2.1×103

2.1×l03

0.88×103

0.39×103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

C.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

20.两个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热容大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小

B.比热容小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小

C.比热容大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大

D.升高温度相同,与比热容大小无关

21.对于同一物态的某种物质,根据c=

得知(  )

A.比热容跟热量成正比

B.比热容跟质量成反比

C.比热容跟温度变化成反比

D.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质量与温度变化的乘积之比是个恒量

22.用两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相同体积的水和某种油加热,在开始和加热3min时各记录一次温度,如下表所示。

已知ρ水=1.0×103kg/m3.c水=4.2×103J/(kg•℃),ρ油=0.8×103kg/m3,加热的效率都为90%,油的末温没有达到它的沸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加热时间(min)

0

3

水的温度(℃)

18

28

油的温度(℃)

18

43

A.这种油的比热容为1.68×103J/(kg•℃)

B.这种油的比热容为2.1×103J/(kg•℃)

C.因为这种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它的比热容比水小

D.加热效率没有达到100%,是因为电加热器没有把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23.下表中有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小张同学根据提供的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1]

4.2×103

0.46×103

酒精

2.4×103

0.39×103

煤油

2.1×103

干泥土

0.54×103

2.1×103

水银

0.14×103

A.一杯水比一桶煤油的比热容小

B.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C.水吸收或放出热量的本领较强,常用作冷却剂

D.比热容是物质自身的性质之一,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

24.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内部剖面图,汽油机工作过程中,  冲程可以使汽车获得动力。

汽油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需要用水进行降温,是利用水的  大的特性。

25.我国在南海海底开采出的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1m3可释放出约0.8m3的水和164m3的天然气。

居民使用天然气烧水是利用  (填“热传递”或“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天然气热值为1.9×107J/m3,完全燃烧50m3的天然气释放的热量为  J。

26.一定气压下,某种晶体熔化成同温度液体时所吸收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该晶体的熔化热,用字母λ表示。

在标准大气压下,用一个热效率为40%的酒精炉为热源,将50g初温为0℃的冰全部熔化为0℃的水,共燃烧了14g酒精,酒精的热值为3×107J/kg。

求:

(1)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2)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化热λ冰。

27.如图是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其中表示排气冲程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8.多数汽油机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的不断循环来保证连续工作的,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存在着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的是(  )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

29.前段时间,“加水就能跑的神车”事件一度成为舆论热点,该汽车实际是利用车内水解制氢技术获得氢气,通过氢燃料电池给车提供动力(该技术成本很高,目前仍处在试验阶段),但被曲解为“加水就能跑”。

下列对该事件的看法错误的是(  )

A.氢燃料电池是将氢气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水解技术制取氢气的过程一定要消耗其它能量

C.对于热点事件要遵从科学原理,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D.该车行驶的能量最终来源于水,水是一种能源

30.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电动公交车等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中,它们都是利用电动机来工作的,电动机工作过程中能量转化情况主要是(  )

A.电能转化成热能B.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C.机械能转化成电能D.太阳能转化成机械能

31.现有0.028kg酒精,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  J,若这些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可以使10kg的水,温度从20℃升高到  ℃[q洒精=3×107J/kg,c水=4.2×l03J/(kg•℃)]

32.我们每天都在产生大量垃圾,合理分类和利用垃圾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某垃圾处理厂处理垃圾时提炼出了200kg燃料油,若燃料油的热值为4.0×107J/kg,则这些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J,燃料油燃烧时发热,燃料油的化学能转化为  能。

33.2017年6月10日,作为中国大陆核电的发源地﹣﹣秦山核电基地安全运行100堆年(一座核反应堆运行一年为一堆年)。

从被誉为“国之光荣”的秦山核电站1991年12月15日投入运行开始,秦山核电基地一直保持安全稳定运行,目前每分钟的安全发电量相当于少消耗烟煤13.0t,减排二氧化碳约40.6t,二氧化硫约0.2t,氮氧化物约0.8t。

秦山核电基地目前共有9台运行机组,年发电量约500亿千瓦时,是目前我国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品种最丰富、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

[下列

(1)

(2)题答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13.0t烟煤如果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多少J.(烟煤的热值为2.9×107J/kg)。

(2)假设13.0t烟煤在煤炉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部分被水吸收,可以使4×105kg的水从20℃升高到100℃,求水吸收的热量为多少J.[c水=4.2×103J/(kg•℃)]

(3)求煤炉加热水的热效率。

[第(3)题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第十三单元组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33小题)

1.用高强度钛材料做成的钛管很难被拽长,说明钛分子间(  )

A.没有引力B.没有斥力C.存在引力D.存在斥力

【解答】解:

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用高强度钛材料做成的钛管很难被拽长,表明分子间有引力。

故选:

C。

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刮风时灰尘在空中飞舞

B.酒精瓶盖打开可以嗅到酒精气味

C.夏日的“荷城”贵港,荷花飘香

D.在一杯热水中加盐,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

【解答】解:

A、刮风时灰尘在空中飞舞,是固体颗粒在空气中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

故A符合题意;

B、酒精瓶盖打开可以嗅到酒精气味是酒精分子在空气中发生扩散现象的缘故,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B不符合题意;

C、夏日的“荷城”贵港,荷花飘香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C不符合题意;

D、在一杯热水中加盐,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是盐分子在水中发生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3.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甲:

下方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B.乙:

抽掉玻璃板后,两瓶内气体颜色发生变化,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丙:

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D.丁:

不再蹬地,沿水平方向运动的滑板车会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解答】解:

A、下方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上方燃着的小木条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助燃、不可燃,且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于灭火,故A正确;

B、抽掉玻璃板,二氧化氮和空气之间发生扩散现象,瓶内气体颜色最后变得均匀,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B正确;

C、吹灭蜡烛,立即将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可见白烟具有可燃性,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故C正确;

D、沿水平方向运动的滑板车,当我们不再蹬地,最后会停下来,是应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不正确。

故选:

D。

4.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小明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

A.“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B.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斥力

D.“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

【解答】解:

A、花气袭人说明扩散现象很明显,这是因为分子运动更剧烈导致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更剧烈;故A正确。

B、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黏合剂中的甲醛也会有扩散到空气中,从而造成环境污染;故B正确。

C、胶带揭下纸上的错字,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像胶带,便利贴,都是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作用;故C错误。

D、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小;当分子间的间距大于分子直径10倍时候,分子间的作用力已经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

故D正确。

故选:

C。

5.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其中,分子之间的斥力大小F斥随着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可知:

分子之间斥力的大小(  )

A.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C.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解答】解:

由图象知,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斥力会减小,则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间的斥力会增大,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

D。

6.腌海南粉是海南的特色名吃。

在米粉中加入调味汁拌匀,调味汁充分进入米粉中俗称“入味”,米粉腌得越入味越好吃。

从物理的角度看,入味是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的结果。

热米粉比冷米粉更容易入味,是因为温度越高 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

【解答】解:

从物理的角度看,入味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快,所以热米粉比冷米粉更容易入味。

故答案为: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7.洛阳牡丹甲天下,图中花儿盛开时清香扑鼻,这是由于花香分子在做 无规则运动 ;我们能从不同角度观赏花,是由于光在花的表面发生了 漫反射 现象;清风吹过,露珠从花瓣上滚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解答】解:

我们能够闻到牡丹花的香味,这属于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我们能从不同角度观赏牡丹花,说明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的都有,是发生了漫反射现象;

露珠受到风的作用力从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

无规则运动;漫反射;运动状态。

8.山西老陈醋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以色,香,醇,浓,酸五大特征著称于世。

小明周末参观醋厂,远远就闻到了浓郁的醋香,这是 扩散 现象,这种现象说明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解答】解:

打开醋瓶闻到醋香是因为醋分子进入空气中,属于扩散现象;表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

扩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9.下列实例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晒太阳B.搓手取暖C.热水袋取暖D.冰袋降温

【解答】解:

A、晒太阳属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

故A错误;

B、搓手取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故B正确;

C、热水袋取暖属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

故C错误;

D、冰袋降温属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

故D错误。

故选:

B。

10.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橡胶塞被推出,管口出现大量“白气”。

此实验中,主要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是(  )

A.试管变热的过程

B.水变热的过程

C.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D.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同时变成“白气”的过程

【解答】解:

A、试管变热,是试管从火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错;

B、水变热,是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错;

C、水吸热,温度升高,汽化成水蒸气,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错;

D、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同时变成“白气”的过程,是水蒸气膨胀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橡胶塞的机械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选:

D。

11.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减小的是(  )

A.来回弯折的铁丝温度会升高

B.冬季用热水袋取暖

C.冬天手接触冰块会觉得很冷

D.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会降低

【解答】解:

A、来回弯折的铁丝是通过做功的方法使铁丝的内能增加。

不符合题意。

B、热水袋取暖时手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不符合题意。

C、冬天手接触冰块会觉得很冷,手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符合题意。

D、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会降低是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2.如图所示,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缓慢打气,突然塞子跳起来,同时瓶内出现了“白雾”,关于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雾是水蒸气B.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

C.瓶内气体内能增加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

【解答】解:

水蒸气会把瓶塞冲出。

水蒸气对瓶塞做了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水蒸气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瓶口出现“白雾”,故B正确。

故选:

B。

1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

D.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解答】解:

A、在晶体熔化或液体沸腾的过程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

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若物体的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即发生热传递,也可能是由于其它物体对它做功造成的,故B错误;

C、对于同一物体来说,其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故C正确;

D、物体吸收了热量,物体内能增加,其也可能表现在体积的变化上,即不一定温度升高,故D错误。

故选:

C。

14.关于内能、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冰没有内能

B.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其热值越大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D.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转移

【解答】解:

A、内能是物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管在什么样的温度下,物体都会存在内能,0℃的冰也有内能,故A错误。

B、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越多的热值越大,故B错误;

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可能是状态发生了变化,例如晶体的熔化过程,故C正确;

D、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有温度和质量,温度高的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故热量可以从内能少的物体传向内能多的物体,故D错误。

故选:

C。

15.关于下面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

活塞压缩空气,硝化棉燃烧,此过程与热机的压缩冲程原理相同

B.乙图:

瓶内空气推开瓶塞,内能减少,瓶口出现的白雾是汽化现象

C.丙图:

抽出玻璃板,下瓶中出现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表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D.丁图:

悬挂重物不能把两块铅块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没有斥力

【解答】解:

A、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由于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其做功,使得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相类似,故A正确;

B、乙图中,瓶内空气推开瓶塞,内能减少,瓶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现象,故B错误;

C、丙图中,上方的二氧化氮气体密度大,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可能是扩散现象,但也可能是重力的作用,故不能表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故C错误;

D、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而不分开,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但也有斥力,故D错误。

故选:

A。

16.如图所示,女同学采用往手上哈气来取暖,是利用 热传递 的方法来改变内能的;男同学采用两手互相搓来取暖,是利用 做功 的方法来改变内能的。

【解答】解:

女同学往手上哈气取暖,水蒸气放热使手的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使手的内能增加的;

男同学两手互相摩擦取暖,克服摩擦做功使手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答案为:

热传递;做功。

17.非物质文化遗产﹣﹣画“糖人”,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

其作画过程是:

艺人先将红(白)糖放在热锅里,由于 热传递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糖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而熔化。

然后用小勺子将糖汁淋在玻璃上或刻画有戏曲人物、小动物等的造型模板上,待糖汁 凝固 (填物态变化名称)后,栩栩如生的“糖人”就制成了。

【解答】解:

将红(白)糖放在热锅里,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糖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而熔化。

加热时糖变成糖浆,即由固态变为液态,这是熔化现象;将糖汁淋在玻璃上或刻画有戏曲人物、小动物等的造型模板上,等糖汁放出热量凝固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栩栩如生的“糖人”。

故答案为:

热传递;凝固。

18.南极洲的冰川常年不化,温度极低 具有 (填“具有”或“不具有”)内能,古人钻木取火是通过 做功 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解答】解: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南极洲的冰川温度极低,也具有内能;

钻木取火,是摩擦生热现象,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答案为:

具有;做功。

19.如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煤油

比热容/(J•kg﹣1•℃﹣1)

4.2×103

2.1×103

2.1×l03

0.88×103

0.39×103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

C.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

【解答】解:

A、由表中数据可知,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但也有的物质比热容相同,如煤油和冰,故A错误;

B、水和冰是水的两种状态,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其比热容是不同的,说明比热容与物质状态有关,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也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

C、由表中数据可知,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因铝的比热容大,则根据Q=cm△t可知铝吸收的热量更多,故C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