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攸关的烛光》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9648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死攸关的烛光》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生死攸关的烛光》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生死攸关的烛光》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生死攸关的烛光》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生死攸关的烛光》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死攸关的烛光》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

《《生死攸关的烛光》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死攸关的烛光》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死攸关的烛光》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

《生死攸关的烛光》优质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7自然段,了解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情报的过程。

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朗读体会,感受伯瑙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以及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品质并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

三、教学准备

1、师生查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背景资料。

2、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瞧,根据你的汇报文章的情节曲线图也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根据文章的情节曲我们可以知道这盏蜡烛先由妈妈吹熄,但失败了,又由儿子雅克端走可是还是没能成功,直到最后由女儿杰奎琳端走才得以保全这盏蜡烛,如此的跌宕起伏文章情节,难怪课文的题目叫——(生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体会品质。

1、理解“生死攸关”,感受情况危急。

(1)理解“生死攸关”的字面意思。

什么叫“生死攸关”?

(2)理解“生死攸关”在文中的意思,初步感受危急。

师:

是的,那为什么这普普通通的蜡烛会关系到生死?

孩子们,快速浏览3—7自然段,看看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答案。

用“——”勾出来。

生浏览课文后,汇报:

师:

厉害,一下就找出了关键的句子,师引读该段。

师:

是啊,这节短短的蜡烛关系都一家人的生死,怪不得作者说这烛光——(指板书)

师:

谁能读出当时的危急来!

指名读。

(3)补充背景,深入理解“生死攸关”,进一步感受危急。

师:

情报的泄露仅仅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吗?

还意味着什么?

师:

是的,正如孩子们所说,这半截蜡烛确实事关重大。

PPT出示有关二战的图片和文字介绍。

师配乐深情解说:

当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意大利、日本组成了法西斯国家,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世界,全球20多亿人卷入战争长河,9000多万人伤亡。

1940年6月凶残的德军占领法国。

法国人民家园被毁,到处尸横遍野,人民流离失所。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引读——

生看PPT齐读:

为了获得战争的胜利,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许多法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少纷纷投身到为祖国解放而斗争的光荣行列。

其中秘密情报能否成功传递,关系着相关地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关系着战斗的胜败,甚至关系着国家的兴亡。

师小结:

是的,情况就是这样危急,这烛光的的确确——生死攸关(生说)

师:

孩子们,让我们用朗读再次感受这危急的情况。

生齐读。

2、品读句子,体会人物品质。

师:

为了保住这半截蜡烛中的情报,伯瑙德夫人、雅克和杰奎琳是怎样做的呢?

出示自学提示: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3—7自然段,勾画出描写一家三口表现的句子,细细体会,进行批注。

(1)学生自主学习后,同桌交流。

(2)生汇报:

交流伯瑙德夫人:

师:

伯瑙德夫人是怎么做的?

师:

她此时在想些什么?

生:

我要利用换灯的借口把灯拿走。

师评:

你善于抓住人物的动作来体会人物的心情。

(板书:

动作)孩子,来强调这两个动词来读读。

生动情朗读。

师:

这里还有哪里写了人物的动作。

师:

您能做出她的动作吗。

为什么要轻轻吹?

师:

她在想些什么?

师:

读出你的理解来!

师:

你从一个词,读出了人物的品质,能干。

奖励你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

师:

你还能从哪儿体会到伯瑙得夫人的镇定?

师追问:

伯瑙德夫人,为什么你说这句话的时候,会强调“亮”字?

  师评:

都是多么镇定的伯瑙德夫人,女孩子们,请你们镇定地对德国军官说——朗读语言。

师:

可是就是在这样紧张的情况下,伯瑙德夫人却能——

师小结:

孩子们,你们真会读书,你们抓住了语言、动作来体会人物的品质。

师过渡: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

(板书:

再点燃)

PPT出示句子:

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

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伯瑙德夫人紧张极了,她似乎感觉到德军那几双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师生接读。

师:

你有什么发现?

与书上有什么不同?

PPT出示原文:

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

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伯瑙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她似乎感觉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师:

是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多夸张呀!

把此时的伯瑙德夫人紧张的心理描写得淋漓尽致。

还少了什么?

师:

你真会发现。

那作者为什么要加上“饿狼般”呢?

师:

是的,短短的一句话就用了两种修辞,既表现了当时人物的紧张,又把德军的凶狠描绘的淋漓尽致,谁想来读读(请2个孩子)

师:

来,全班一起来读。

交流儿子雅克:

1、师引读:

情况越来越危急,这时候,儿子雅克慢慢地站起来,男孩子们站起来,你们此时就是雅克,加上动作来读读——

“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房子顿时暗了下来。

师:

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

“你不用灯就不行吗?

”一手把烛台夺回。

师:

此时,你就是雅克,面对如此凶狠的中尉,你害怕吗?

(师来到一个孩子什么采访)

师:

你怕什么?

师:

那你干脆利用去搬柴的机会逃走吧,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生摇头)

师追问,你此时在想什么?

师:

难道你不知道情报泄露,连一家三口的生命也会丢掉吗?

师:

你真勇敢。

正如孩子们所说,雅克明知厄运即将到来,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恐惧和慌乱,引读——

师:

此时,你仿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雅克?

可是,雅克仍然没能保住这生死攸关的烛光,当他端走烛台后,没等我们放下心来,中尉又一把夺了回来。

(边说边板书:

端走夺回)

交流小女儿杰奎琳:

师:

蜡烛越来越短,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杰奎琳挺身而出,她是怎么做的呢?

下面我们请一个女孩子扮演杰奎琳,再请一个男孩子扮演少校。

请你们为我们再现当时的情景,其他孩子仔细听,待会儿我们要请小评委来评评。

出示对话:

师:

听了他们的朗读,你想对杰奎琳的扮演者说些什么?

师:

了不起,你关注了说话的提示语。

你能娇滴滴地说说这句话吗?

师:

请刚才那个孩子再来试试。

生再读。

师评:

有进步!

谁愿意再来挑战一下她?

你们觉得班上哪个女孩子最能胜任这个角色?

推荐读。

师追问:

明明德军很残暴,你为什么要娇声说?

师评:

你们透过人物的语言,看到人物内心,真了不起!

师:

是呀,谁都不忍心拒绝这样一个可爱乖巧的孩子这合情合理的小小要求。

请问少校,你有被打动吗?

(采访扮演少校的男孩子)

师:

你真会听,请你高兴地来读读。

生读

师:

从你的读中,我听出了杰奎琳的镇定。

但是,德军是你的敌人呀,杰奎琳你怎么还高兴得起来?

师:

哦,原来如此。

其实,要读好这句话,还得好好看看标点。

“!

”表现出心情的激动,“……”表示声音延长。

“?

”礼貌的问号是在征求少校的意见。

如果你写作文也像作者这样注意了标点,那你的作文肯定会增色不少。

请全班女孩子读这句话。

师:

我太欣赏你了,你不仅关注了语言,还关注了动作。

你来加上动作读读。

师:

此时,我还想采访一下少校,前面你说话是那么严厉,而现在,语气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

师:

看来,杰奎琳的方法果然奏效了。

此时,你最想用哪些词来夸夸杰奎琳。

师:

从你们夸的语言中,我看出你们喜欢她。

下面请女孩子扮演杰奎琳,男孩子扮演不再凶狠的少校。

师生合作读——

四、续写。

1、师:

随着蜡烛的熄灭,危险也渐渐远离了这母子三人。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想象一下,敌人走后他们一家三口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老师相信你们能像作者那样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进行描写,把这个后面的故事写得有声有色。

(生自由写)

2、展评

师评:

真会想象。

环境的描写衬托出紧张的气氛。

后面的内容竟然一波三折,很调人胃口。

五、拓展阅读

二战期间在中国战场也发生了许多故事,除了书上语文天地中的《鸡毛信》,同学们下来之后还可以去看看《少年游击队》、《小通讯员潘冬子》。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附:

板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

伯瑙德夫人镇定自若动作

雅克勇敢沉着语言

杰奎琳机智可爱临危不惧

 

《生死攸关的烛光》课堂实录

双流区彭镇小学张卉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7自然段,了解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情报的过程。

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朗读体会,感受伯瑙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以及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品质并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

三、教学准备

1、师生查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背景资料。

2、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

本文主要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伯瑙德夫人一家三口机智、勇敢地保护情报的事。

师:

抓住了主要人物和事件概括,简洁,全面,能干!

2、瞧,根据你的汇报文章的情节曲线图也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根据文章的情节曲我们可以知道这盏蜡烛先由妈妈吹熄,但失败了,又由儿子雅克端走可是还是没能成功,直到最后由女儿杰奎琳端走才得以保全这盏蜡烛,如此的跌宕起伏文章情节,难怪课文的题目叫——(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对文本有个整体感知。

通过评价,渗透概括写事类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即抓主要人物和事件概括。

二、精读课文,体会品质。

1、理解“生死攸关”,感受情况危急。

(1)理解“生死攸关”的字面意思。

师:

什么叫“生死攸关”?

生1:

关系到人的生死。

生2:

常常用来形容危急的情况。

(2)理解“生死攸关”在文中的意思,初步感受危急。

师:

是的,那为什么这普普通通的蜡烛会关系到生死?

孩子们,快速浏览3—7自然段,看看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答案。

用“——”勾出来。

生浏览课文后,汇报:

生:

请同学们看到第3自然段。

“情况是危急的,伯瑙德夫人知道,蜡烛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情报就会泄露,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我从这句话读出烛光生死攸关。

师:

厉害,一下就找出了关键的句子。

师:

大家都知道蜡烛里藏有——

生:

绝密情报。

师:

蜡烛燃到金属管处就会——

生:

自动熄灭,情报就会泄露,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师:

是啊,这节短短的蜡烛关系都一家人的生死,怪不得作者说这烛光——(指板书)

生:

生死攸关!

师:

谁能读出当时的危急来!

指名读。

(3)补充背景,深入理解“生死攸关”,进一步感受危急。

师:

情报的泄露仅仅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吗?

还意味着什么?

生1:

还意味着相关地下工作人员有可能暴露。

师:

会学习的孩子,善于联系上文来理解。

生2:

还意味着与情报的相关事情会暴露,说不定一场战争都可能因此失败。

师:

分析得有道理。

是的,正如孩子们所说,这半截蜡烛确实事关重大。

PPT出示有关二战的图片和文字介绍。

师配乐深情解说:

当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意大利、日本组成了法西斯国家,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世界,全球20多亿人卷入战争长河,9000多万人伤亡。

1940年6月凶残的德军占领法国。

法国人民家园被毁,到处尸横遍野,人民流离失所。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引读——

生看PPT齐读:

为了获得战争的胜利,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许多法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少纷纷投身到为祖国解放而斗争的光荣行列。

其中秘密情报能否成功传递,关系着相关地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关系着战斗的胜败,甚至关系着国家的兴亡。

师小结:

是的,情况就是这样危急,这烛光的的确确——生死攸关(生说)

师:

孩子们,让我们用朗读再次感受这危急的情况。

生齐读。

【设计意图】“生死攸关”是本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