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同步 故都的秋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82873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同步 故都的秋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同步 故都的秋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同步 故都的秋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同步 故都的秋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同步 故都的秋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同步 故都的秋 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同步 故都的秋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同步 故都的秋 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同步 故都的秋 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同步故都的秋含答案

练案3 故都的秋

(1)

本练案共2页,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

一、打牢语言基础(2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 )

A.椭圆(tuǒ)      细腻(nì)

眷恋(juàn)     喇叭(lǎ)

B.颓废(tuí)      厦门(xià)

平仄(zhè)      点缀(zhuì)

C.恬静(tiǎn)     穿着(zhuó)

廿四(niàn)     橄榄(gǎn)

D.倩影(qiàn)     靓丽(liàng)

隽永(jùn)      鲈鱼(lú)

【解析】 B项,“仄”应读zè;C项,“恬”应读tián;D项,“隽”应读juà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D )

A.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赔衬。

B.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C.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浅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D.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

【解析】 A项,赔—陪;B项,雕—凋;C项,浅—潜。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C )

①在我看来,学校里教的文史课程内容和设置几十年不变,就和老阿婆的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让我如入云端混混沌沌。

②唐朝诗人王维被边塞的奇景震撼,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名句。

无独有偶,宋代范仲淹在边塞诗中也对这样的风光作过描写。

③《国色天香》节目播出后,霍尊在微博中写道:

“首次接触国粹,从陌生到爱到不能自已,不能更棒的感觉。

④短短十天的军训过去了,但我们忘不了教官不胜其烦地重复单调的动作,更忘不了烈日下我们共同奋斗的身影。

⑤短暂的20分钟节目浓缩了王华同志对新疆、农四师、家庭的热爱,他在事业上的坚守展现了一名共产党人冰壶秋月的松柏胸襟。

⑥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一部自传性质的作品,夏洛蒂·勃朗特以鲜明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叙事风格侃侃而谈,真实而有艺术感染力。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①③④

【解析】 ①混混沌沌:

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使用正确。

②无独有偶:

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

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多用于贬义。

褒贬失当。

③不能自己:

无法控制自己,不能使自己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使用正确。

④不胜其烦:

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使用错误。

⑤冰壶秋月:

冰壶,盛水的玉壶,比喻洁白。

比喻洁白明净,多指人的品格。

使用正确。

⑥侃侃而谈:

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

不合语境,应为“娓娓道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B )

A.电视剧《蜗居》的热播,不由想到了郁达夫。

当年郁达夫和王映霞结婚时,曾在杭州西湖边上筑“风雨茅庐”,郁达夫在文章中称它是“蜗庐”。

B.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并未写那满山红遍的“香山红叶”,也没写那游人如织的颐和园,他的“故都的秋”是“清”“静”“悲凉”的。

C.在郁达夫诞辰120周年之际,20个郁达夫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和郁氏家属齐聚在郁达夫的故乡富阳,围绕郁达夫与现当代文学及纪念馆建设相关议题开展座谈。

D.第三届郁达夫小说奖颁奖典礼将在郁达夫故乡富阳于12月7日举行,同时本届获奖作品名单、得票数及最终评委评语将在明年第1期《江南》杂志和相关网站上公布。

【解析】 A项,“热播”缺谓语,“想到”缺主语。

C项,有歧义,将“20个”改为“20名”。

D项,语序不当,将“于12月7日”调整到“在郁达夫故乡”前。

5.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①所谓陶然亭,并不是一个亭,而是一个土丘,丘上盖了一所庙宇。

②采用了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的句子,称它作陶然亭。

③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工部郎中江藻,他看此地还有点野趣,就在这庙里盖了三间西厅房。

④后来此处成为一些文人在重阳登高时的宴会之所。

⑤据说这一带地方是饱经沧桑的,早年原不是这样,有水,有船,也有些树木。

⑥登这廊子一望,隐隐约约望见一抹西山,近处就只有芦苇遍地了。

⑦不过北西南三面,都盖了一列房子,靠西的一面还有廊子,有点像水榭。

A.③②④⑦⑥⑤①  B.①⑦⑥⑤③②④

C.⑥⑤⑦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⑦⑥⑤

【解析】 本段文字介绍的对象是“陶然亭”,应先指出,据此可排除A、C两项;⑥⑦是写现在,②③④是写历史,⑤是前后过渡,由⑤可看出应先写现在,后写历史。

故选B项。

6.仿照下面的示例,以《荷塘月色》《故都的秋》两篇课文为内容,另写两句话,与示例一起构成一组排比句。

(5分)

示例:

王羲之在兰亭的美景中,畅叙幽情,用质朴抒写了生死的感慨。

答:

示例1:

朱自清在荷塘的清韵里,品味月色,用真挚描绘了独处的妙处。

示例2:

郁达夫在北平的清静中,赏玩秋味,用挚爱体会了故都的韵味。

7.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将组团到北京一日游,请你于出发前一天将下表内容,以群发短信的形式告知旅客。

(6分)

车型/号

发车时间

集合地

到达时间

返回时间

旅游景点

宇通/

京B2888

6月1日

7:

00

北京客

运中心

6月1日

9:

00

6月1日

19:

00

北京十三

陵、八达

岭长城

答:

各位旅客,你们好!

我是导游XX。

明天(6月1日)上午7点前请于北京客运中心集合,我们将乘坐宇通京B2888客车,9点到达绍兴,游览北京十三陵、八达岭长城,当天19点返回。

请带好行李准时集合,祝旅途顺利!

二、提高阅读能力(24分)

(一)(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 至公:

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解析】 D项表述“受恩必报”无中生有,原诗没有依据。

9.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①情感表达:

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

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②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③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④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⑤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

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⑥“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⑦“可不是吗?

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⑧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⑨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

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

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

10.选出对下面语句分析最准确的一项(3分)( A )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A.作者用白描式的语言,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上,把槐树的特征明白如话地描绘了出来,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B.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格,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上,把槐树的特征明白如话地描绘了出来。

C.作者采用白描的手法,从听觉、视觉、触觉、味觉上,把槐树的特征明白如话地描绘了出来,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D.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从听觉、视觉、味觉、触觉上,把槐树的特征明白如话地描绘出来,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析】 B、D两项修辞判断不当;C项描写角度排列顺序不当。

11.上面几段文字,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用四字短语概括)写出了“故都的秋”的什么特点?

(6分)

答:

①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秋雨话凉,胜日秋果。

②清、静、悲凉。

12.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枣树来写故都的秋色的?

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6分)

答:

写枣树,先从生长环境极言其多,接着从枣子颜色的变化写秋色的变化,“淡绿微黄”言秋意正浓,“枣子红完”暮秋便至,这些色彩给人以“清静”之感。

最后盛赞枣子成熟到八九分的时候,是北国的清秋佳日。

作者观察之细腻,笔法之灵活,情感之深切,尽在朴实、自然的语言中。

练案4 故都的秋

(2)

本练案共2页,满分30分,时间3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马缨花开的时候

郁达夫

约莫到了夜半,觉得怎么也睡不着觉,于是起来之后,就顺便走上了向南开着的窗口。

把窗帷牵了一牵,低身钻了进去,上半身就像是三明治里的火腿,被夹在玻璃与窗帷的中间。

这儿是法国天主教会所办的慈善医院的特等病房楼,今天早晨进院来的时候,那个粗暴的法国青年医生,糊糊涂涂地谛听了一遍之后,一直到晚上,还没有回话。

傍晚的时候,那位戴白帽子的牧母来了一次。

问她这究竟是什么病,她也只微笑摇着头,说要问过主任医生,才能知道。

心里头这样在恨着急着,我以前额部抵住了凉阴阴的玻璃窗面,双眼尽向窗外花园内的朦胧月色和暗淡花荫,作无心的观赏。

立了几分钟,怨了几分钟,在心里学着罗兰夫人的那句名句,叫着哭着:

“慈善呀慈善!

在你这令名之下,真不知害死了多少无为的牺牲者,养肥了多少卑劣的圣贤人!

进院后第二天的午前十点多钟,那位含着神秘的微笑的牧母又静静儿同游水似的来到了我的床边。

“医生说你害的是黄疸病,应该食淡才行。

”柔和地这样地说着,她又伸出手来为我诊脉。

她以一只手捏住了我的臂,擎起另外一只手,在看她自己臂上的表。

我一言不发,只是张大了眼在打量她的全身上下的奇异的线和色。

“你的脉并不快,大约养几天,就马上会好的。

她的富有着抑扬风韵的话,却是纯粹的北京音。

“是会好的么?

不会死的么?

“啐,您说哪儿的话?

似乎是嫌我说得太粗暴了,嫣然地一笑,她就立刻静肃敏捷地转了身,走出了房。

而那个“啐,您说哪儿的话?

”的余音,却同大钟鸣后,不肯立时静息般的尽在我的脑里耳哄哄地跑着绕圈儿的马。

起初她来的时候,只不过是含着微笑,量量热度,诊诊我的脉,和说几句不得不说的话而已。

但后来有一天在我的枕头底下被她搜出了一册Baudelaire(人名)的小册子后,她和我说的话也多了起来,在我床边逗留的时间也一次一次地长起来了。

她说她的哥哥曾经去罗马朝见过教皇,她说她的信心坚定是在十五年前的十四岁的时候。

而她最对我表示同情的一点,似乎是因为我的老家远在北京,“一个人单身病倒了,在这举目无亲的上海,哪能够不感到异样的孤凄与寂寞呢?

”尤其觉得巧合的是,两人在谈话的中间,竟发现了两人的老家,都偏处在西城,相去不到二三百步路远,在两家的院子里,是都可以听得见北堂的晨钟暮鼓的。

又经过了一星期的光景,天气更加热起来了。

园里的各种花木,都已经开落得干干净净,只有墙角上的一丛灌木,大约是蔷薇吧,还剩着几朵红白的残花,在那里装点着景色。

距盛夏想也已不远,而我也在打算退出这医药费昂贵的慈善医院,转回到北京去过夏去。

可是心里虽在这么的打算,但一则究竟病还没有痊愈,而二则对于这周围的花木,对于这半月余的生活情趣,也觉得有点依依难舍,所以一天一天地捱捱,又过了几天无聊的病囚日子。

有一天午后,正当前两天的大雨之余,天气爽朗晴和得特别可爱,我在病室里踱来踱去,心里头感觉异样的焦闷。

大约在铁笼子里徘徊着的新被擒获的狮子,或可以想象得出我此时的心境来,因为那一天从早晨起,一直到将近晚祷的时候,一整日中,牧母还不曾来过。

直到送晚餐来的时候,菲列浦才从他的那件白衣袋里,摸出了一封信来,这不消说是牧母托他转交的信。

信里说,她今天上中央会堂去避静去了,休息些时,她将要离开上海,被调到香港的病院中去服务。

若来面别,难免不动伤感,所以相见不如不见。

末后再三叮嘱着,叫我好好地保养,静想想经传上圣人的生活。

若我能因这次的染病,而归依上帝,浴圣母的慈恩,那她的喜悦就没有比此更大的了。

我在窗前又呆立了一会,旋转身就披上了一件新制的法兰绒的长衫,拿起了手杖,慢慢地,慢慢地,走下了楼梯,走出了楼门,走上了那条我们两人日日在晚祷时候走熟了的葡萄甬道。

忽而来了一阵微风,我偶然间却闻着了一种极清幽,极淡漠的似花又似叶的朦胧的香气。

向右肩瞟了一眼,在我自己的衣服上,却又看出了一排非常纤匀的对称树叶的叶影,和几朵花蕊细长花瓣稀薄的花影来。

“啊啊!

马缨花开了!

”毫不自觉地从嘴里轻轻念出了这一句独语之后,我就从长椅子上站起了身来,走回了病舍。

一九三二年六月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在法国天主教会所办的慈善医院养病以及与牧母交往的经历。

B.牧母离开慈善医院的时候没有前来告别,而是托菲列浦带来了一封道别信,这是为了避免面别时的伤感。

C.本文写牧母与“我”都是北京人,两家相去不远,都可以在院子里听到北堂的晨钟暮鼓,表达了浓郁的乡愁。

D.本文写“我”想离开上海回北京,却又留恋“这周围的花木”和“这半月余的生活情趣”,实则表达了对牧母的不舍。

【解析】 “表达了浓郁的乡愁”错,此处的叙述是为了刻画牧母对“我”的同情和关心。

2.文中多次写牧母的“微笑”有何用意?

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6分)

答:

①文章多处写到牧母的“微笑”,刻画了牧母善良、温和、圣洁、富有同情心的形象特点。

②“微笑”的牧母与病痛中的“我”形成了鲜明对比,反衬出“我”的苦闷、阴郁的心情和精神状态。

③牧母的“微笑”改变了“我”对生活的看法,使我树立了生活的信念。

3.结合文本,谈谈为什么以“啊啊!

马缨花开了!

”为结尾。

(6分)

答:

①艺术结构上,照应了文章的标题,增强了文章表达主题的力度。

②情感上,委婉地表达了“我”对牧母的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

③主题上,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以马缨花的盛开象征着牧母美好的品格给病人带来了美好的希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春天,我的春天

史光柱①

我最后一个用眼睛看到的春天是被疯狂的绞肉机绞碎的,春天淌着血,连同那天的太阳一起绞断。

留下一条根,深埋在岁月里。

那是1984年的事,至今已整整二十个年头。

往前一年,春天是和平的橄榄绿;再往前一年,我走在滇东老家的山道。

父母送我入伍,父母爱、故乡情勾动情怀。

路边有青青的麦苗、棕榈和灌木林。

青青的麦田和灌木是春天。

翻过山岗,便看不见了我熟悉的木屋和炊烟,能让我爬上山岗,回头再望一眼的故乡是春天。

花不标价,草不打折,那时的春天没有商家炒作的痕迹。

伸进树丛的牛头、羊嘴告诉我日子香甜,啃嚼鲜美。

一张慈祥的面容从天涯海角如期而至,它掏出钱褡子,传播慈善、慈祥。

一枚枚类似金币、银币的东西,从山湾、地湾冒出来,从野茅草返青的沟崖露出来。

这时我总在想,城里的春天,大厦装不下吧?

为何城里工作的人回乡探亲,脸上都泛着红光?

立交桥向四方炫耀,现代化进驻山乡。

可霓虹灯跟油灯的距离越拉越大。

我托着腮帮坐在灯影下苦思:

什么时候大山不阻断遥远,我也把牛车上的梦搬到汽车上。

生日有红烛,天天有饼吃,可能春天进家了吧!

外婆跟我说,如能一天从鸡窝里捡两个蛋,你的春天也就来了,石榴树露出腼腆的神色,抛出红绣球招引我忧郁的眼神,春天是家里买了一包盐,不用再吃淡菜,是季节熬出头,说是苦尽甜来。

狗尾巴草穿花衣服是春天;蒲公英凑趣闪出身向路人报幕是春天;老地疤长新肉、添新喜是春天。

这个季节,谁最尖刻——草尖儿,谁最淘气——春风,谁的腰肢最细——链子草,谁的嗓音清亮,声带最长——溪流,谁最高兴——布谷鸟和油菜花一样招眼的秧子,谁的嗓门最大,是村长大块头。

他把开春的调门起得很高。

春天,何止大地蒸蒸日上,青麦苗暖阳坡,它还让汉子们将缩在衣领里的脖子伸直,起早上山,让女人们拉家常时不只嬉笑,还看山色。

耕牛和我们的腿脚没闲着,扭子压在人肩上,愿望长翅。

一个被贫穷剥夺书本的女娃,接过爷爷挖药材换来的学费,朝房头登枝的小鸟招招手。

春天来了,根的愿望得到伸展,种子跟苗床说着喷香的悄悄话。

冷漠的土地找到掏心窝子的,痛快地宣泄着压抑已久的心情。

孩子们有了玩场,破口鞋成了打老鼠脸的锐利武器。

穷山沟的孩子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童话。

天被雨婆婆刷洗成蓝屋檐,白云洗成春雪莲。

丁香花刷得特丁香,鸟窝里的雏鸟是他们宠爱的丑小鸭,泥塘子当成天鹅湖,娃娃鱼成了美人鱼,蚂蚱窝当成星星屎。

星星会拉屎撒尿,不知是哪位祖先注册在人们头脑里的童话。

因为故事离奇,也因传说蚂蚱窝有消食败火的功能。

老人们便说星星屎不脏,吃了长聪明。

孩子们也想不呆不傻,长大后挣大钱,盖大屋,娶好媳妇,想聪明的孩子见到半个火柴盒大的蚂蚱窝,从枝叶上掰下,拿回家串烤着聪明。

胆子小的孩子,掰开蚂蚱窝,瞅着金色的虫卵囊仔细观瞧,最终不敢拿在火上烤熟亲尝。

山道如线,扯着木屋放飞的风筝。

坡地挂在高山上。

谁在翘首?

谁在顾盼?

谁是年岁中的畚蚂蚱?

弓着腰,鼓着眼四下寻找。

情缤纷,梦缤纷,青瓜棚看呆看傻了。

在管生不管死、管成长不管成熟的春天,我怀着树的冲动,肩挑憧憬,根盘串蚂蚱情节的领地。

如今,我娶了相知的人,小屋不大,但装得下工作之余的温馨。

我拄着盲杖,敲打着未知的路面,能敲打未知,来来去去是春天。

春景斩断殆尽,深埋在心里的根却在时时发芽。

时时发芽的根是春天。

大概我现在的春天就那么多了。

就那么多的春天,牵动着我忙碌的身影。

我握着生命的犁铧,翻犁一沟接一沟漆黑的命运。

能翻犁命运、播种未来是春天。

你的春天是什么?

是耕耘霓虹点点的春色?

还是在嫩叶和花瓣间寻找她的眼神与面容?

【注】 ①史光柱,1964年生,云南马龙人。

1984年在保卫边疆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双目失明。

1985年自学写作,出版了多部作品。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文章开篇说“春天淌着血”,这是因为作者在当年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双目失明,那年春天给他留下了独特而残酷的印象。

B.“蚂蚱窝”被当地人赋予特殊的意义,孩子们掰蚂蚱窝,作者也说“根盘串蚂蚱情节的领地”,这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的期盼。

C.“我握着生命的犁铧,翻犁一沟接一沟漆黑的命运”一句,使用了借代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作者面对命运的顽强精神。

D.文章选取了故乡春天中的一些典型景象,生动地表现了故乡在作者心中的鲜明印象,回忆中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解析】 借代的手法判断错误,应为“借喻”。

结合文末关于作者的注解“1985年自学写作,出版了多部作品”可以判断,此处的本体为写作之笔,喻体为生命的犁铧,这句话是对作者笔耕不辍的比喻。

5.文章的标题为“春天,我的春天”,请结合全文,分点概述“我的春天”的含义。

(6分)

答:

(1)春天是和平的岁月;

(2)春天是回忆中故乡的自然生机与美好人情;(3)春天是苦尽甜来的生活改善;(4)春天是对美好的期盼;⑤春天是改造命运创造未来的奋斗精神。

_

6.本文语言的文学味较浓,请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对此加以赏析。

(6分)

答:

(1)词语使用:

使用了大量形象化的词语,形象可感;

(2)词语搭配:

词语组合新颖独特,具有诗意。

(3)句式使用:

整句的大量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4)修辞运用:

使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表达生动,富有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