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模拟必修二专题8.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56978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0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模拟必修二专题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模拟必修二专题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模拟必修二专题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模拟必修二专题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模拟必修二专题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模拟必修二专题8.docx

《高考历史模拟必修二专题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模拟必修二专题8.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模拟必修二专题8.docx

高考历史模拟必修二专题8

2012年高考历史模拟必修二专题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0分)

1.(2011年4月天津市河北区一模5题)观察漫画,下列观点表述有误的是()

A.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B.发达国家首先推动并一直起着主导作用

C.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优势的巨大挑战

D.美国为经济全球化背负沉重负担

2.(2011年5月天津市河北区二模10题)二战后初期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不包括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C.“关贸总协定”D.世界贸易组织

3.(2011年4月北京东城区一模23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其主要表现是()

A.美苏两极格局瓦解B.不同国家贫富差距加大

C.欧洲共同体的出现D.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4.(2011年5月天津河东区二模10题)以下图片中的商标,在当今世界许多地方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A.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B.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起来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经济全球化渗透到百姓生活

5.(2011年4月北京海淀区一模23题)为应对1929以来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实施美元贬值的货币政策,其它各国纷纷效仿。

接受此类政策的教训,二战后形成了()

A.布雷顿森林体系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社会福利经济政策D.世界贸易组织

6.(2011年4月天津市和平区一模10题)阅读右边“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趋势图”,图中关税与贸易发展变化的趋势最能反映出()

A.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B.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C.各国关税壁垒森严

D.世界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7.(2011年1月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期末30题)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等相继成立,这些组织的建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A.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B.有利于形成多极化世界格局

C.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D.促进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

8.(2011年5月天津和平区二模10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源于战前世界经济的无序恶性竞争,战后初期国际社会为实现自由贸易,消除关税壁垒,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B.成立关贸总协定

C.建立世界银行的运行D.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9.(2011年4月天津五校联考9题)英国《金融时报》2010年12月12日报道,WT0日前的一份专家小组报告指出,欧盟对中国输欧螺丝和螺栓采取一刀切国别关税的做法,违反了全球贸易规则。

这说明()

A.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已经实现

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C.欧盟丧失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D.世贸组织在规范世界贸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10.(2011年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统考18题)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曾提出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其地理概念结构如右图所示。

突出表明中国()

A.已经放弃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交流

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

D.正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

11.(2011年5月天津宝坻区二模10题)2009年12月1日,《里斯本条约》正式生效,“从此以后世界上将有一个可以代表整个欧盟说话的人,那就是欧洲理事会主席,或称‘欧盟总统”’。

对这一事件看法不恰当的是

A.标志着欧洲在一体化进程中又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B.表明当今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C.说明了世界全球化出现倒退

D.反映了当今国际竞争日益加剧

12.(2011年4月天津五校联考8题)与近代相比,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呈现的新特征是()

A.通讯技术的进步促进世界贸易的增长

B.贸易自由化开始从欧洲向世界普及

C.建立起协调世界经济贸易的有效机制

D.通商、投资的经济需求与武力威胁结合

13.(2011年4月北京朝阳区一模23题)罗斯福总统在20世纪30、40年代的讲话与文献中提出以下四个外交目标,其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得以实施的是()

A.为了现实的和精神上的理由,必须放弃使用武力

B.消除贸易壁垒,以重启国家间农产品和工业品的流动

C.同所有国家重新建立友好关系,并树立更大的信心

D.进行普遍裁军,消除对武装对抗的恐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0分)

14.(2011年5月天津和平区二模13题)〈20分〉我国的对外贸易,经历了从区域性向世界性发展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世纪东来的殖民势力还不能够对明朝施加多大的影响。

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势不可挡地进入正在开拓的世界市场。

中国的茶叶、生丝、丝绸、瓷器由西班牙大帆船从菲律宾运往美洲,由荷兰、葡萄牙的商队运往欧洲。

世界生产的近一半白银流入了中国。

一一《世界古代史·下册》

(1)据材料一说明16世纪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什么地位?

有何依据?

(不得摘抄材料原句)〈4分〉

材料二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

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xi,五倍)。

……

(2)据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面临着什么问题?

〈2分〉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以上问题的原因。

〈6分〉

材料三1983-200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T)和外商直接投资额(FDI)混合直方图和折线图

请回答: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1980-2000年对外贸易发展的内因。

(4分)

(4)2011年是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

简述中国加入世贸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4分)

15.(2011年4月天津市河北区一模13题)(20分)二战后,美国一步步成为经济强国、军事强国、金融强国、科技强国,发人深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后初期,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在全世界处于绝对优势。

从经济方面说,它虽然只占有全世界6%的人口和土地面积,却占有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量的2/3,外贸出口额的1/3,黄金储备的3/4;生产资本主义世界1/3的小麦,1/2的棉花,70%的玉米;开采62%的煤和石油,冶炼61%的钢;生产48%的电力和84%汽车;拥有全世界84%的民用飞机,85%的冰箱和洗衣机。

 ──刘绪贻等《战后美国史》

(1)概括材料一说明的主要问题。

(2分)

材料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的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许多规定均大大有利于形成和维护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霸权地位,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维护美国霸权的重要机制。

 ──洪国起等《人权·主权·霸权:

透视美国人权外交》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雷顿森林协定》如何大大有利于形成和维护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霸权地位?

(8分)

材料三直到2000年12月克林顿任期结束时,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

特别是1996年起,年实际增长率达到4%,而且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1999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4.2%和1.9%,基本上实现了传统经济学教科书中宏观经济四大目标不能同时实现的论点和菲利普斯曲线的假定,也否定了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这种经济就是新经济。

 ──刘绪贻《我看美国新经济》

(3)材料三表明,“新经济”基本上实现了传统经济学教科书中宏观经济的哪四大目标?

(4分)

材料四谈“新经济”时我们意思是指这几年已经出现的两种趋势。

第一种趋势是经济的全球化……第二种趋势是信息技术革命。

 ──美国商业周刊主编斯蒂芬·谢泼德

(4)“新经济”产生于何时?

(2分)说明它产生的历史条件。

(4分)

16.(2011年1月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期末34题)(11分)某班同学以“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进行的课堂讨论。

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一:

明清政府与新航路

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

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成为经济全球化开端。

(1)面对西方开拓世界市场所带来的挑战,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

影响如何?

(4分)

主题二:

工业文明与中国社会

(2)据上述三图,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分)

主题三:

中国企业与国际合作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泰州某服装企业转变经营策略,积极与欧洲某跨国公司展开合作,企业以来料加工为主,由外商提供商标、款式、纸样稿进行加工,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每出口一件衬衣,获利0.3美元,企业效益明显提高,但外商从每件衬衣中获利约3美元。

(3)材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企业怎样的发展情况?

请你为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4分)

17.(2011年4月天津市宝坻区一模13题)2010年首尔G20峰会刚刚结束,人民币汇率就再次站上了历史高点。

进入到2011年,受中东和北非局势影响,国际油价、金价持续上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6分)

材料一1850年,伦敦毫无疑问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太阳。

1950年,纽约成为全球财富的中心。

……当1914年荚格兰银行宣布停止英镑的黄金兑换时,大英帝国的雄风就一去不复返了。

当尼克松1971年单方面关闭黄金窗口时,美利坚的辉煌业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伦敦和纽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原因。

(4分)

材料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欧洲人坐头把交椅,为了防止局面失控,美国财政部设计了诸多重大议题赞成票必须达到85%以上才能实施的条款,相当于赋予美国财政部(17%投票权)一票否决权。

而在世界银行,由于是美国财政部挑选行长,在完全掌握人事权的情况下,只有很少的情况下才设置85%赞成票的门槛,以便提高“效率”。

这就是玩“政策设计”和局限于“操作流程”二者之间层次的落差。

(2)材料二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如何评价二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

(6分)

材料三面对美元长期贬值,许多学者提出要藏汇于民,以分摊国家的外汇储备损失的风险.……与其藏汇于民,不如藏金于民.任何外汇从长期来看都会对黄金贬值,只是贬值速度不同而已。

要想将中国已经创造出的巨大财富实现购买力保值,唯有变外汇储备为黄金白银储备。

国际黄金价格波动其实不过是个假象而已,看破了这一层,哪怕它汇率市场掀起千重浪,中国自有万吨黄金作为定海神针。

——宋鸿兵《货币战争》

(3)面对“金融大战”,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

你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还需要做哪些努力?

(6分)

18.(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13题)(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3年5月,为解决对外探险中国家之间的争执,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规定,以佛得角群岛之西约500公里的大西洋上划界(史称“教皇子午线”),线东新“发现”的土地属于一国,线西的归另一国。

1494年,两国又签订了托得西拉斯条约,将这条线向西移动了约1300公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涉及的两个国家及各自的扩张方向,并概述两国扩张对世界产生的直接影响。

(6分)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年份类别

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

1893

15.6

81.8

2.6

1910

39.8

41.4

18.8

1920

40.1

39.4

20.5

 

资料来源:

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

(2)材料二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

(6分)

材料三右图为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中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一幅漫画。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漫画的寓意。

(2分)根据你的认识,谈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应采取的态度。

(4分)

北京、天津市2011届高三模拟历史试题汇编:

必修二专题8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

图片中美国打着全球化的大旗大肆吸金可知不是背负沉重负担;另外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是居于主导地位,可知D项表述有误。

2.D      

解析: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不属于二战后初期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3.D      

解析:

本题要求分析9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快的表现,BC两项较容易排除,B项贫富差距加大与经济全球化无必然联系;C项1967年欧共体成立,时间上不符;A项两极格局瓦解不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本题选D项,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的标志。

4.D      

解析:

考查经济全球化知识点,图1至图4是服饰与交通等产品,题干文字:

在当今世界许多地方隧处可见。

说明经济全球化渗透到百姓生活中,BC说法错误,而A项并没有从题干中的体现出来。

5.A      

解析:

本题考察当代世界经济发展。

根据题干“罗斯福政府实施美元贬值的货币政策”分析,形成了解决危机的一个基本方法,结合二战后的史实,美国是当时的超级大国,经济实力强大,在经济中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6.A      

解析:

分析“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趋势图”,可了解到1945----1995年间的五十年中,世界关税水平不断下降,而贸易额不断上升,反映了二战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强化。

B项不符合本题,“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世界货币体系与关贸无关;C项说法与材料不符,关税总水平不断在下降;D项只说明了贸易总额增长,而没有反映关税水平下降这一情况。

本题选A项。

7.D      

解析:

本题考查了所学有关区域经济集团化的积极影响这一知识点。

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有利于形成多极化世界格局;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本题D项说法错误。

8.B      

解析:

本题考察当今世界经济发展。

根据题干“实现自由贸易,消除关税壁垒”这是关贸总协定的的宗旨。

A项的核心是确定美元与黄金挂钩,C项的职能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无息信贷和赠款。

D项的主要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

9.D      

解析:

题目中世贸组织报告中对欧盟的经济贸易行为提出指责,说明世贸组织在规范世界贸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故选D。

10.D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中国并未放弃不结盟政策故应排除A;参加亚欧经济合作组织应该排除B;图示提供的信息并未提及联合国故应排除C。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11.C      

解析:

《里斯本条约》的生效,欧盟总统的产生,说明欧洲一体化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也说明多极中的一极——欧盟的发展,世界区域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阶段,因此,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也说明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故C项说法错误。

12.C      

解析:

布雷顿体系的建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都反映了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呈现的新特征,即建立起协调世界经济贸易的有效机制,故选C。

A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B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就开始的,D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就出现的,所以A、B、D都不符合题意。

13.B      

解析:

ACD不符合二战后初期的史实,排除。

二战后期开始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换言之各国间消除了贸易壁垒,重启了国家间农产品和工业品的流通,也就有利于美国的商品输出。

故正确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

14.

(1)地位:

对外贸易占有优势地位。

(2分)

依据:

中国的商品以及对外贸易额在世界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2分)

(2)问题:

对外贸易出现入超。

〈2分〉原因:

侵略战争,打开国门;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取得贸易主动权;外国商品采用机器生产,质优价廉。

〈6分〉

(3)内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对内进行改革,逐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恪局。

(4分)

(4)影响: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同时,中国的加入也将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4分〉

15.

(1)二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

(2分)

(2)①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取得了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绝对控制权。

(2分)②《布雷顿森林协定》所规定的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原则使美元等同于黄金,美元取得了在国际货币制度中的中心地位。

(4分)因此,美国掌握了控制其他国家经济的手段,这就为美国形成和维护世界霸权创造了条件。

(2分)

(3)经济持续增长和高增长率,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

(4分)

(4)20世纪90年代。

(2分)

历史条件:

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科学技术突破性发展;二战后,美国新一轮经济繁荣。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6.

(1)应对:

实行海禁或“闭关锁国”政策。

(1分)结果:

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割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造成中国与世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近代被动挨打的局面。

(3分)

(2)影响:

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清政府发起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3分)

(3)情况:

参与国际合作,企业效益提高;单纯靠加工订货,获利微薄。

(2分)建言献策:

发展自主品牌产品;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核心竞争力;遵守规则努力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答出任意两点给2分)

17.

(1)英国:

进行了工业革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2分)。

美国:

利用战争(二战),大发战争财;推动建立和主导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大力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

(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其它符合史实的答案皆可得分。

(2)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确立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

(2分)

评价:

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2分);满足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2分)。

(3)观点:

藏金于民(2分)。

努力:

加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改革金融体制,符合国际规则;科教兴国,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其它言之成理,也可采点给分。

18.

(1)葡萄牙向“教皇子午线”以东;西班牙向“教皇子午线”以西。

在地理上将世界连成一片,促使世界由分散向整体发展。

(2)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手工制品出口比较减少;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

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冲击;中国近代工业在外来技术的影响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

(3)经济全球化也有一定的危险性。

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保持清醒头脑,迎接挑战;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合理对策;在融合与交流中坚持自主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