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湖南省邵阳市洞口九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9554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湖南省邵阳市洞口九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湖南省邵阳市洞口九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湖南省邵阳市洞口九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湖南省邵阳市洞口九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湖南省邵阳市洞口九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湖南省邵阳市洞口九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湖南省邵阳市洞口九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湖南省邵阳市洞口九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湖南省邵阳市洞口九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湖南省邵阳市洞口九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九中

2020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检测

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9年11月

一、单项选择

1.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一定程度上说明科举制度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冗官”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说明科举制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故选A;材料不涉及“冗官”的现象,排除B;科举制不是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排除C;监察制度一定程度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排除D。

2.有史学家认为:

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隋唐时期统治者为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设立三公九卿制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

【答案】C

【解析】

废分封,置郡县,属于秦朝,不属于隋唐时期,故A错误;秦朝设立三公九卿制,也不属于隋唐,故B错误;隋唐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体现了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目的,故C正确;科举制属于官僚的选拔问题,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三省长官互相牵制的特点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3.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临时约法》的意义是

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C.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

D.废除清政府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答案】B

【解析】

【详解】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规定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原则。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与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体现了《临时约法》的民主性,不能体现革命性,故A、C错误。

材料中的“革命性、民主性”是指《临时约法》规定内阁制和三权分立为中华民国国家组织原则,实行三权分立的政体,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更有利于民主政治,故B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没有废除清政府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排除D。

4.《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

“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规划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

”此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最早实现的是

A.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故选B

考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点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自治制度,调动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积极性,保证了少数民族的当家作主。

民族区域自治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5.列宁在评价十月革命时说:

“犹如通天火柱一般,后面燃烧着过去的残物,前面照耀着将来的新途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去的残物”仅指封建残余

B.“过去残物”仅指资产阶级政权

C.“新途径”指的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D.“新途径”指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高中历史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对俄国的影响是使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确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

故答案为C项;“过去的残物”指的是封建残余和资产阶级政权,A项错在“仅”字,说法不完整,排除;B项同样错在“仅”字,说法不完整,排除;“新途径”指的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开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属于“过去的残物”的范畴,D项排除。

6.有学者认为:

“1947年的公告阐释了美国对被分成自由和遭受奴役的世界的新理解。

所以,美国制定了干涉主义的外交政策,致力于遏制共产主义,这意味着阻止苏联影响的进一步扩大。

”关于此公告说法正确的是

A.实际上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

B.阐述了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C.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

D.标志着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1947年”“致力于遏制共产主义”“阻止苏联影响的进一步扩大”中可以看出,“1947年的公告”是指杜鲁门主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杜鲁门主义阐述了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故B项正确;A项是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排除;C项是指马歇尔计划的影响,排除;D项是指1955年华约的成立,排除。

【点睛】“1947年”“致力于遏制共产主义”“阻止苏联影响的进一步扩大”是关键信息。

7.2018年4月13日,美军联合英国、法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进行“精准打击”,以作为对之前叙东古塔地区发生“化学武器袭击”的回应。

对此,俄、叙表示谴责,称打击是非法的。

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对军事行动表示支持。

4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也未能通过相关决议草案。

由此说明

A.联合国主要由发达国家操纵

B.多极化格局面临着严峻挑战

C.恐怖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D.霸权主义导致国际局势动荡

【答案】D

【解析】

美军联合英国、法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进行“精准打击”根本没有得到安理会的表决通过,所以属于霸权主义的做法,故选D;由于其行动联合国并没有授权,所以A没法体现,故排除A;多极化格局还没有建立,故B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B;题干所述不是恐怖主义的行动,故C也排除。

8.农业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

下列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土地属于国民所有

B.自耕农土地私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C.唐代开始实行的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

D.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A选项错误,井田制下土地属于周天子所有;B选项错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是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C选项错误,均田制是从北魏开始实行的;D选项正确,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许多诸侯国进行了变法活动,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封建土地私有制最终确立。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9.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C.“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

D.“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结合所学可知,“近代化的前夜”指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即雇佣劳动的出现。

分析选项内容可知,A选项说的是雇佣关系的出现,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选项说的是手工业生产中的分工精细;C选项说的是农业生产中的租佃关系;D选项说的是商品经济繁荣。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0.从19世纪后期起,大型工业企业开始在国家经济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所有大型企业的新形式中,制造业无论是在资本构成、生产效率还是在技术进步、知识更新等方面都走在了前头。

这说明

A.手工工场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B.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了工业规模

C.制造业承担了大部分的科研工作

D.垄断企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材料中反映的是大型工业企业的作用,实际上是强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垄断组织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手工工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开始退出历史舞台;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的特征;C选项只是反映了材料的部分信息,没有完整的表述材料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1.据地方志记载,至1897年,无论通都大邑、僻壤狭瞰,衣大布者不过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已有十之八九。

对于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B.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土洋结合生活方式普及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在西方经济势力的入侵下,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成为殖民国家的的商品倾销地。

故选A项。

考点:

近代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

12.1991年,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时曾经预言: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可能兼容,社会主义不可能搞市场经济,要搞市场经济就必须实行资本主义,实行私有化。

”下列体现中国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融合的举措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提出“九二共识”

C.形成“不结盟”政策

D.“一国两制”的提出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1991年”“体现中国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融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其中指出了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故A项正确;BD项是国家统一方面的政策,排除;C项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排除。

【点睛】“1991年”“体现中国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融合”是关键信息。

13.美国民间资源保护队从1933年4月开始工作,到1942年结束时,共吸收了275万名18-25岁的失业青年从事造林、土壤保持、筑路等工作,开辟了数万英亩的国有林区和公园。

据此可知美国民间资源保护队

①结束相关工作与美国参战有关

②有助于解决失业问题,稳定社会

③说明美国建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④反映了美国出现一定程度的环境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美国民间资源保护队从1933年4月开始工作,到1942年结束时,共吸收了275万名18-25岁的失业青年从事造林、土壤保持、筑路等工作,开辟了数万英亩的国有林区和公园”,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做法有助于解决失业问题,稳定社会;1942年结束相关工作与美国参战有关,这些措施实施反映出美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环境问题,故①②④正确;材料未体现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结合,说法③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CD项。

14.苏联“二五”计划规定:

“轻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将由‘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重工业则由40.1%降为14.5%”。

“二五”计划实施的结果,轻工业年增长率为14.8%,重工业则高达19%。

材料说明苏联“二五”计划意在(  )

A.实现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B.使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C.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D.尝试调整轻重工业发展失衡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轻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将由‘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重工业则由40.1%降为14.5%”可知苏联“二五”尝试调整轻重工业的发展情况,但结果是“轻工业年增长率为14.8%,重工业则高达19%”,说明调整结果不理想,故D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