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方法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91434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验方法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检验方法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检验方法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检验方法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检验方法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检验方法标准.docx

《检验方法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方法标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检验方法标准.docx

检验方法标准

附录A

标准贯入检验方法

标准贯入试验(SPT)是采用质量为63.5kg的穿心锤,以76cm的锤距,将一定规格的标准贯入器先打入土中15cm,然后开始记录锤击数目,将标准贯入器打入土中30cm,用此30cm的锤击数作为标准贯入试验的指标。

1.检测设备

标准贯入试验设备主要由标准贯入器、触探杆和穿心锤等部件组成。

1)灌入器:

标准规格的圆筒形探头,有两个半圆管合成的取土器。

2)落锤:

重63.5kg,自由落距76cm。

3)触探杆:

外径42mm的钻杆。

4)锤垫、导向杆和自动落锤装置等。

2.检验方法

1)用钻机先钻到需要进行标准贯入检测的土层,清孔后,换用标准贯入器,并量的深度尺寸。

2)将贯入器垂直打入检测土层中,先打入15cm,不计击数,继续贯入土中30cm,此数极为标准贯入击数N。

若遇到比较密实的砂层,贯入不足30cm的锤击数已经超过50击时,应终止检测,并记录其贯入深度△S和累计锤击数n。

按下式换算成贯入30cm的锤击数N:

N=30n/△S

式中:

n—所选取的任意贯入量的锤击数;

△S—对应锤击数n的贯入量,cm。

3)提出贯入器,将贯入器中土样取出,进行鉴别描述、记录,然后换以钻探工具继续钻进,至下需要进行检测的深度;再重复上述操作,一般可每隔1.0~2.0m进行一次检测。

4)在不能保持孔壁稳定的钻孔中进行检测时,应下套管以护孔壁,但检测深度必须在套管口75cm以下,或采用泥浆护壁。

5)由于钻杆的弹性压缩会引起能量损耗,钻杆过长时传入贯入器的动能降低,因而减少每击的贯入深度,亦即提高了锤击数,所以需要根据杆长对锤击数进行修正:

N=αN0

式中:

N0—实际记录的锤击数;

α—修正系数,按钻杆长度由表选用;

N—修正后的锤击数。

标准贯入检测钻杆长度修正系数

钻杆长度(m)

3

6

9

12

15

18

21

α

1.00

0.92

0.86

0.81

0.77

0.73

0.70

6)于同一土层应进行多层检测,然后取锤击数的平均值。

标准贯入试验实质也是一种动力触探。

轻型动力触探适用于深度≤4m土层。

当N10﹥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

 

附录B

K30平板荷载试验方法

K30平板荷载试验是采用直径为30cm的载板测定下沉量为1.25mm地基系数的实验方法,计量单位为MPa/m。

实验操作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场地测试面应进行平整,并使用毛刷扫去松土。

当处于斜坡上时,应将荷载板支撑面做成水平面。

2.置平板载荷仪;

1)载板放置于测试地面上,应使荷载板与地面良好接触,必要时可铺设一薄层干燥砂(2~3mm)或石膏腻子。

当用石膏腻子做垫层时,应在荷载板底面上抹一层油膜,然后将荷载板安放在石膏层上,左右转动荷载板并轻轻击打顶面,使其与地面完全接触,与此同时可借助荷载板上水准泡或水准仪调整水平。

2)将反力装置承载部分安置于荷载板上方,并加以制动。

反力装置的支撑点必须距荷载板外侧边缘1m以外。

3)将千斤顶旋转于反力装置下面的荷载板上,可利用加长杆和通过调节丝杆,使千斤顶顶端球绞座紧贴在反力装置承载部位上,组装时应保持千斤顶垂直不出现倾斜。

4)安置测桥,测桥支撑座应设置在距离荷载板外侧边缘及反力装置支承点1m以外,测表的安放必须相互对称,并且应与荷载板中心保持等同距离。

3.载试验;

1)稳固荷载板,预先加0.01Mpa荷载约30s,待稳定后卸除荷载,将百分表读数调至零或读取百分表读数作为下沉量的起始读数。

2)以0.04Mpa的增量,逐级加载。

每增加一级荷载,当1min的沉降不大于该级荷载产生的沉降量的1%时,读取荷载强度和下沉量读数,然后增加下一级荷载。

3)当总下沉量超过规定的基准值(1.25mm),或者荷载强度超过估计的现场实际最大接触压力,或者达到地基的屈服点,试验即可终止。

4.试验过程出现异常时(如荷载板严重倾斜,荷载板过度下沉),应将试验点下挖相当于荷载板直径的深度,重新进行试验。

对出现的异常应在试验记录表中注明。

附录C

Evd动态平板载荷试验方法

Evd动态平板载荷试验是采用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来监控检测土体承载指标-动态变形模量Evd的试验方法。

它通过落锤试验和沉陷测定来直接测出反映土体动态特性的指标Evd,计量单位为Mpa。

试验操作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1)测试面应整平。

应使荷载板与地面良好接触。

必要时可用少量的细中砂来补平。

2)导向杆应保持垂直。

3)检查仪器标明的落距。

2测试步骤:

1)荷载板放置在平整好的测试面上,安装上导向杆并保持垂直。

2)将落锤提升至挂(脱)钩装置上挂住,然后使落锤脱钩并处处自由落下,当落锤弹回后将其抓住并挂在挂(脱)钩装置上。

按此操作进行三次预冲击。

3)正式测试时按上述第三2)项的方式进行三次冲击测试,作为正式测试记录。

测试时应避免荷载板的移动和跳跃。

4)测试时,应记录每个测点的工程名称、检测部位、试验时间、土的种类、含水率以及相关的参数。

3试验结果应按下列平板压力公式计算:

Evd=1.5×r×δ/S

式中Evd-动态变形模量(MPa),计算至0.1Mpa;

r-圆形刚性荷载板和半径(mm),即r=150mm;

δ-荷载板下的最大动应力,它是通过在刚性基础上,由最大冲击力Fs=7.07kN且冲击时间ts=18ms时标定得到的,δ=0.1Mpa;

S-实测荷载板下沉幅值(mm);

1.5—荷载板形状影响系数。

实测结果可采用下列简化公式:

Evd=22.5/S

根据Evd与K30的相关关系,可以推算出K30值。

附录D

静力触探检验方法

静力触探的基本原理就是用准静力(相对于动力触探而言,没有或很少有冲击荷载)将一个内部装有传感器的探头以匀速压入土中。

由于地层中各层土的强度不同,探头在贯入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也就不同,传感器将这种大小不同的阻力通过电信号输入到记录仪记录下来,再通过贯入阻力与土的工程地质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来实现取得土层剖面、提供土层承载力、判别场地土液化、选择桩端持力层、预估单桩承载力等目的。

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软土、一般黏土、粉土、砂土和含少量碎石的土。

静力触探可根据工程需要采用单桥探头、双桥探头或带孔隙水压力量测的单、双桥探头,可测定比贯入阻力(ps)锥尖阻力(qc)、侧壁摩阻力(fs)和贯入时的孔隙水压力(u)。

静力触探的主要设备有探头、压力装置、反力装置和测试仪器等四个部分。

测试时宜按下面的操作顺序进行:

1.先将探头贯入土中15~20mm,然后提升5cm左右,待仪表无明显温漂后,记录初读数或将仪器调零后再正式贯入,使用自动记录仪时应选择适中的供桥电压;

2.以20±5mm/s的速度匀速贯入,每隔0.1~0.25m测记一次仪器读数;

3.贯入过程中,一般每隔2m或贯入读数变化较大时,提升探杆5cm左右,测定探头不受力时仪器读数(即零读数),终孔时也应测记读数(在孔压静探试验过程中不得上提探头);

4.一般每隔2~4m核对一次贯入实际深度和记录深度,若深度有误差应予以记录并调整,深度记录误差不应大于触探深度的±1%;

5.贯入过程中发生异常,如地锚拔起、探杆打滑或影响正常贯入的其他情况,应予以记录注明并加以处理,当触探深度超过30m,应防止孔斜或断杆;

6.当贯入到预定深度或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试验:

1)触探机的负荷达到额定荷载的120%时;

2)探头贯入阻力达到额定荷载的120%时;

3)探杆螺纹部分的应力超过容许强度时;

4)反力装置失效时。

7.终孔后将探头拔出地面,应记录归零读数,与触探的零数相比,如不符合要求,应检查原因或重新试验;

8.触探过程中遇到薄的坚硬层时,可以用钻探穿透坚硬层或用动力触探击穿坚硬层,也可抽出单桥探头内的顶柱试穿透坚硬层。

 

附录E

低应变动力检测方法

1.反射波法

反射波法源于应力波理论,基本原理是在桩顶进行竖向激振,弹性波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在桩身存在明显小姐阻抗界面(如桩底、断桩或严重离析等部位)或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径或扩径)部位,将产生反射波。

经接收、放大滤波和数据处理,可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

据此计算桩身波速,判断桩身完整性和混凝土强度等级。

测前准备

(1)检测前应具有下列资料:

工程地质资料、基础设计图、施工原始记录(打桩记录或钻孔记录及灌注记录等)和桩位布置图。

(2)检测前应做好下列准备:

进行现场调查;对所需检测的单桩做好测前处理;检查仪器设备性能是否正常;根据建筑工程特点、桩基的类型以及所处的工程地质环境,明确检测内容和要求;通过现场测试,选定仪器技术参数。

(3)被检测的灌注桩应达到规定养护龄期方可施测,对打入桩,应在达到地基土有关规范规定的休止期后施测。

现场检测步骤

(1)凿去被测桩桩头浮浆,平整桩头,切除桩头外露过长的主钢筋。

(2)检查仪器设备,保证性能正常。

(3)每个检测工地均应进行激振方式和接收条件的选择试验,确定最佳激振方式和接收条件,设置有关参数。

(4)激振点宜选择在桩中心部位,传感器应稳固地安置在桩头上,对于桩径大于350mm的桩可安置两个或多个传感器。

(5)当随机干扰较大时,可采用信号增强方式,进行多次重复激振与接收。

(6)为提高检测的分辨率,应使用小能量激振,并选用高截止频率的传感器和放大器。

(7)判别桩身浅部缺陷时,可同时采用横向激振和水平速度型传感器接收,进行辅助判定。

(8)每一根被检测的单桩均应进行二次及以上重复测试。

出现异常波形应在现场及时研究,排除影响测试的不良因素后再重复测试,重复测试的波形与原波形应具有相似性。

2.机械阻抗法

机械阻抗法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可应用于各种机械结构和土木结构的动力分析。

在基桩检测中,它通过测定施加于桩基的激励信号和桩在该激励下产生的动态响应来识别桩的动力特性。

由于桩的动力特性与桩身完整性和桩-土体系相互作用的特性密切相关,通过对桩的动态特性的分析计算,可估计桩身混凝土的缺陷类型及其在桩身中的部位。

测前准备

(1)检测前除应具备有关资料处,还应对桩头进行清理,去除桩头上的浮浆,露出密实的桩顶。

将桩头顶面大致修凿平整,并尽可能与周围地面保持齐平。

在桩顶面的正中和径向两侧边沿,用石工凿精心修整出直径约20cm的圆面1个和直径各10cm的圆面1~4个,使凹凸不平处的高差小于3mm。

(2)桩的振动响应测试点布置原则:

①桩径小于60cm时,可布置1个测点;桩径为0.6~1.5m时,应布置2~3个测点;桩径大于1.5m时,应在互相垂直的两个径向布置4个测点。

②在桥梁桩基础测试中,当只布置2个测点时,其测点应位于顺流向的两侧;当布置4个测点时,应在顺流向两侧和顺桥纵轴方向两侧各布置2个测点。

现场检测步骤

(1)安装好全部测试设备,并确认各项仪器装置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正确选定仪器系统的各项工作参数,使仪器在设定的状态下进行试验。

(3)在瞬态激振试验中,重复测试的次数应大于4次。

(4)在测试过程中应观察各设备的工作状态,当全部设备均处于正常状态,刚该次测试有效。

(5)在同一工地如当某桩实测的机械导纳曲线幅度明显过大时,应增大扫频上限,并判定桩的缺陷位置。

3.声波透射法

声波透射法适用于检测桩径大于0.6m以上混凝土灌注桩的完整性。

钻孔灌注桩超声脉冲检测法的基本原理与超声测缺和测强技术基本相同。

但由于桩深埋土内,而检测只能在地面上进行,因此又有其特殊性。

现场检测步骤

(1)将装设有扶正器的接收及发射换能器置于检测管内,调试仪器的有关参数,直至显示出清晰的接收波形,且使最大波幅达到显示屏的三分之二左右为宜。

(2)检测宜同检测管底部开始,将发射与接收换能器置于同一标高,测取声时、波幅或频率,并进行记录。

(3)发射与接收换能器应同步升降,测量点距20~40,各测点发射与接收换能器累计相对高差不应大于2cm,并应随时校正;发现读数异常时,应加密测量点距。

(4)一根桩有多根检测管时,按分组进行测试。

 

附录F

静载试验法

静载试验是确定单桩承载力方法中最基本、最可靠的方法。

各种测定方法(如静力触探、动测法等)的成果,都必须与静载试验相比较,才能判明其准确性。

国内外规范一致规定,对重要工程都应通过静载试验。

因此一般对特大桥和地质复杂的大中桥试桩,应采用静载试验确定单桩承载力。

静载试验的方法主要与试验要求有关。

国内外采用的试验方法主要有慢速维持荷载法、快速维持荷载法、等贯入速率、循环加扣卸载法。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1)试桩的桩顶如有破损或强度不足时,应将破损和强度不足段凿除后,修补平整

2)做静推试验的桩,如系空心桩,则应于直接受力部位填充混凝土。

3)做静压、静拔的试桩,为便于在原地面处施加荷载,在承台底面以上部分或局部冲刷线以上部分设计不能考虑的摩擦力应予扣除。

4)做静压、静拔的试桩,桩身需通过尚未固结新近沉积的土层或湿陷性黄土、软土等土层对桩侧产生向上的负摩擦力部分,应在桩表面涂层,或设置套管等方法予以消除。

5)在冰冻季节试桩时,应将桩周围的冻土全部融化。

其融化范围:

静压、静拔试验时,离试桩周围小于1m;静推试验时,不小于2m。

融化状态保持到试验结束。

6)结冰的水域做试验时,桩与冰层间应保持不小于100mm的间隙。

静压试验

1)试验目的:

通常用来确定单桩承载力和荷载与位移的关系,以及校核

力的准确程度。

2)试验方法:

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若设计无特殊要求时,用单循环加载试验。

3)试验时间:

静压试验应在冲击试验后立即进行。

对于钻(挖)孔灌注桩,

须待混凝土达到能承受设计要求荷载后,才可进行试验。

4)试验加载装置:

一般采用油压千斤顶加载,千斤顶的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的实际条件选用下列三种形式之一。

(1)锚桩承载梁反力装置:

锚桩承载梁反力装置能提供的反力,应不小于预估最大试验荷载的1.3~1.5倍。

锚桩一般采用4根,如入土较浅或土质松软时可增至6根。

锚桩与试桩的中心间距,当试桩直径(或边长)小于或等于800mm时,可为试桩直径(或边长)的5倍;当试桩直径大于800mm时,上述距离不得小于4m。

(2)压重平台反力装置:

利用平台上压重作为对试验的反力装置。

压重不得小于预估最大试验荷载的1.2倍,压重应在试验开始前一次加上。

试桩中心至压重平台支承边缘的距离与上述试桩中心至锚桩中心距离相同。

(3)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

当试桩最大加载量超过锚桩的抗拔能力时,可在承载梁上放置或悬挂一定重物,由锚桩和重物共同承受千斤顶反力。

5)测量位移装置:

测量仪表必须精确,一般使用1/20mm光学仪器或力学仪表,如水平仪、挠度仪、位移计等。

支承仪表的基准架应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基准梁的一端在其支承上可以自由移动,不受温度影响引起上拱和下挠。

基准桩应埋入地基表面以下一定深度,不受气候条件等影响。

6)加载办法。

(1)加载重心应与试桩轴线相一致。

加载时应分级进行,使荷载传递均匀,无冲击。

加载过程中,不使加载超过每级的规定值。

(2)加载分级:

每级加载量为预估最大荷载的1/10~1/15。

当桩的下端埋入巨粒土、粗粒土以及坚硬的粘质土时,第一级可按2倍的分级荷载加载。

(3)预估最大荷载:

对施工检验性试验,一般可采用设计荷载的2.0倍。

7)沉降观测。

(1)下沉未达稳定不得进行下一级加载。

(2)每级加载的观测时间规定为:

每级加载完毕后,每隔15min观测一次;累计1h后,每隔30min观测一次。

8)稳定标准:

每级加载下沉量,在下列时间内如不大于0.1mm即可认为稳定。

(1)桩端下为巨粒土、砂类土、坚硬粘质土,最后30min。

(2)桩端下为半坚硬的细粒土,最后1h。

9)加载终止及极限荷载取值。

(1)总位移量大于或等于40mm,本级荷载的下沉量大于等于前一级荷载下沉量的5倍时,加载即可终止。

取此终止时荷载小一级的荷载为极限荷载。

(2)总位移量大于或等于40mm,本级荷载加上后24h未达稳定,加载即可终止。

取此终止时荷载小一级的荷载为极限荷载。

(3)巨粒土、密实砂类土以及坚硬的粘质土中,总下沉量小于40mm,但荷载已大于或等于设计荷载设计规定的安全系数,加载即可终止。

取此时的荷载为极限荷载。

(4)施工过程中的检验性试验,一般加载应继续到桩的2倍的设计荷载为止。

如果桩的总沉降量不超过40mm,及最后一级加载引起的沉降不超过前一级加载引起的沉降的5倍,则该桩可以停止试验。

(5)极限荷载的确定有时比较困难,应绘制荷载—沉降曲线(P—s曲线)、沉降—时间曲线(s—t曲线)确定,必要时还应绘制s—lgt曲线、s—lgP曲线(单对数法)、s—[1-P/Pmax]曲线(百分率法)等综合比较,确定比较合理的极限荷载值。

10)桩的卸载和回弹量观测

(1)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为两个加载级的荷载值。

每级荷载卸载后,应观测桩顶的回弹量,观测办法与沉降相同。

直到回弹稳定后,再卸下一级荷载。

回弹稳定标准与下沉稳定标准相同。

(2)卸载到零后,至少在2h内每30min观测一次,如果桩尖下为砂类土,则开始30min内,每15min观测一次;如果桩尖下为粘质土,第一小时内,每15min观测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