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4000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9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顶管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顶管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顶管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顶管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顶管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顶管施工方案.docx

《顶管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管施工方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顶管施工方案.docx

顶管施工方案

顶管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

1.1编制依据

1)现行的法律、法规及建设工程相关的标准规范。

2)***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

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根据现场踏勘所获的有关地形、水文、地质、交通、用水、用电等资料。

5)为完成本工程拟投入的施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等资源;

序号

规范名称

规范号

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12)

2

《建筑地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3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

4

《工程建筑标准强制性条文》

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2011版)

6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301-88)

7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

(JGJ/T111-98)

8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0194-93)

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

10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12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13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08)

14

《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JC/T640-2010)

15

《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

(2008试行本)

16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12)

17

《建筑地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2.2自然条件

2.2.1气象

气象场地所处成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主要特点是: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冰雪。

主导风向为NNE向,常年平均风速为1.2米/秒,年平均风压140Pa,最大风压约250Pa,年平均降雨量为900~1000mm,七、八月份雨量集中,易形成暴雨。

根据成都气象台观测资料,成都地区的气象指标如下:

多年平均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5.9℃;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47.00mm;最大日降水量为195.2mm;多年平均蒸发量1020.5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多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228.3小时;主导风向为NNE向,多年平均风速1.35m/s;最大风速为14.8m/s(NE向),极大风速为27.4m/s(1961年6月21日)。

2.2.2水文

***路道路沿线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埋藏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

锦江水、大气降水和区域地下水为其主要补给源。

砂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具有较强的渗透性。

卵石土的渗透系数K约为25.0m/d。

勘探测得孔隙潜水稳定水位埋深2.4-3.4m,相应标高为446.76-459.12m。

2.3施工重难点

(1)工作井施工时的护壁稳定是施工的重点。

(2)施工顶进的顶力计算控制和顶管施工时人工管内掘土,管内新鲜空气的循环、有毒气体的排出以及施工照明用电的保证是关键。

3、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1)熟悉设计文件,研究施工图纸及现场校对

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熟悉研究所有技术文件和图纸,全面领会设计意图,检查图纸与其各组成部分之间有无矛盾和错误;在几何尺寸、坐标、高程、说明等方面是否一致,技术要求是否正确;并与现场情况进行核对,同时作好详细记录。

(2)进一步调查分析、收集原始资料

根据招标文件中提供部分相关资料,进场后对施工场地进行详细踏勘,尽可能多地收集有关原始数据的第一手资料。

(3)根据设计勘院给出的的导线点和水准点基础上进一步加密,以便施工放线。

根据业主提供的设计图纸和加密后的导线点和水准点测放出顶管机工作井的中线以及复测原地面高程。

(4)工作井平面布置

工作井布置依据检查井的位置设定,即在检查井的位置设置工作井,以便于检查井的施工,从而节约成本和工期。

所有顶管工作坑兼做检查井,顶管工作结束后在工作坑内施工检查井。

在工作井的井口周围需占用一定面积的道路、人行道或绿化带,以布置顶管施工的地面机械设置包括起重机、油压系统及泥浆系统等、供水供电、管节堆场、临时堆土场、车辆进出通道以及加工维修场地、值班室等临时设施。

工作井内需设置钢质带扶手的斜梯,供施工人员上下,井口设安全护栏。

井区周围设围挡,进行封闭式围挡施工。

在实施测放时,可根据工作井所在位置的实际情况和有关部门的意见进行适当调整。

井区排水,沿其一周作一条200mm*200mm的砖砌截水沟和一条排水沟(240砖墙,20cm厚C20沟底,每边宽出墙体15cm)就近排入雨水井中,上盖340*700的高分子水箅。

(5)地下管线资料的调查

在结合甲方所提供地下管网图以及与地下管网所属单位进行协调的基础上,我施工单位将进行物探试验和人工探槽方式,搞清地下管网的具体位置,对可疑地方要进一步进行物探试验以及探坑、探槽调查。

***路顶管起始位置有一根沿环湖路外侧布置的燃气管道,管道直径200mm,管道中心标高为466.864,而顶管顶标高为466.15,相距0.47m。

3.2施工进度安排

***路顶管施工计划工期为2016年**月※※日~2016年※月※日,共计※※天左右。

序号

工程名称

开始日期

竣工日期

工期(天)

备注

1

施工准备

2

工作井开挖及支护

3

竖井底板施工

4

背墙施工

5

顶管设备安装、调试

6

顶管

7

注浆

8

顶管设备拆除

9

检查井施工

10

竖井回填

11

合计

施工人员计划配置

序号

工种

人数

备注

1

生产经理

主要负责项目施工的组织协调等工作

2

技术主任

负责技术管理及技术总结

3

技术员

主要从事现场技术及施工管理和技术资料收集整理

4

工长

负责现场施工组织安排及机械和劳动力的调配

5

质检工程师

负责质量管理、质量监督等(质检部)

6

试验工程师

负责试验管理、试验监督等(试验室)

7

安全员

负责监督检查施工安全和文明施工(安质部)

8

测量员

负责顶管高程、平面位置、监测等工作,收集整理测量资料(测量组)

9

起重工

吊装施工(起重组)

10

土方工

土方开挖

11

钢筋工

后场钢筋下料、转运等

12

钢筋工

负责工作坑钢筋绑扎工作

13

模板工

负责工作坑井壁模板安装

14

砼工

负责工作坑混凝土浇筑作业

15

顶管工

负责顶施工作业

16

电工

电气操作、线路维护检查

17

设备操作人员

机械、车辆驾驶、顶管机等

18

机修人员

负责设备维护等

19

外协人员

负责现场协调工作

20

安全文明环保员

配合安全工程师进行安全维护、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现场车辆、施工道路的清扫、清洗、围挡保洁

3.3机械设备配备计划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1

顶管掘进机

2

千斤顶

500t

3

千斤顶

250t

4

千斤顶

100t

5

通风设备

6

低压照明设备

7

压密注浆设备

8

汽车吊

25t

9

汽车吊

16t

10

电焊机

30KW

11

泥浆泵

红星

12

清水泵

13

切割机

14

钢筋切割机

GQ40

15

钢筋弯曲机

GW40

16

插入式振动器

ZK50

17

备用发电机

75KM

18

自卸汽车

5t

19

履带式挖掘机

PC250

3.4材料计划

主体工程材料数量表

序号

项目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Ⅲ级钢筋砼钢承管

d=2000

m

2

钢筋

HRB40028

T

3

钢筋

HRB40022

T

4

钢筋

HRB40020

T

5

钢筋

HRB40016

T

6

钢筋

HRB40014

T

7

钢筋

HPB3008

T

8

混凝土

C25

9

混凝土

C30

10

混凝土

C40

4、施工方法

4.1总体施工思路

本标段工程施工安排本着前紧后松的原则,制约工期的工程、重点难点工程优先考虑安排,各施工区段、各分项工程采用全面铺开、平行流水作业的施工方法,在业主规定工期内完成全部工作内容。

4.2工艺流程

测量定位→工作井顶设置截水沟→工作井初衬→工作井底板施工→顶管设备安装→试顶→首节管顶进取土→管道接长、顶进、取土(循环)→管道贯通→接收井管道处理→防水层施工→二衬施作→隔墙施工→流槽施工→盖板及检查井施作→回填→检查验收。

4.3操作要点

4.3.1降水施工

※※※路降水深度为10m,

(1)降水井井径及结构设计

开孔钻头直径:

600mm,终孔钻头直径:

600mm。

降水井管采用钢筋混凝土管,其外径360mm,内径300mm,分滤水管和盲管两种,长度均为2.5m。

井管布置方式:

最底1根放置盲管,作沉砂用,其上透水层采用滤水管(注:

每根井管长度均为2.5米)。

(2)降水井填砾设计

设计过滤器为填砾过滤器,填砾规格3~10毫米砾石,填砾厚度大于100mm;砾石填至距地面1.50m时,用粘土封孔。

实际填砾料不得小于理论计算量。

(3)降水含砂率控制设计

洗井阶段含砂量控制值为:

1/10000,降水阶段含砂量控制值为:

粗砂<1/50000;中砂<1/20000;细砂<1/10000

(4)抽水设备选择及降水量计算

根据计算结果和设计降深,选择QS型潜水泵,流量为20m³/小时,扬程不小于30.00m。

1)降水井沿基坑成线性布置,每座降水井在距离顶坑3米处布置一口。

降水井深度12米,水泵功率12.5KW,出水量80m³∕小时;

2)如局部加深的集水井或渗透水较大时则在该坑中另挖集水井,装泵明排;

3)大面坑内排水是沿壁坑周边挖土明沟,设一个集水井,装潜水泵抽除;

4)井点降水系统应在挖土前两星期就绪,提前抽水约14天左右,并在适当部位布水位观测孔检查其水位降低情况,当水位降到坑底下0.5~1m后才能开始挖土;

(5)排水系统设计

排水管采用钢管直接从降水井排入沉淀池;沉淀池采用红砖砌筑,内外面1:

2水泥砂浆抹面。

沉淀池长约4.5m,宽约2.0m,深度1.2~1.4m,沿长度方向分隔成三个沉淀池,抽出来的水经三级沉淀后排入城市雨水管中。

(6)降水施工工艺流程

4.3.2工作井施工

※※※路拟开挖工作坑(竖井)深7米左右道路原地面标高至设计坑底。

土方开挖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控制开挖断面,井底按照设计高程开挖控制,每次开挖深度不超过1.5m,严格遵循地下工程施工“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等原则。

竖井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对角分层开挖、分层支护,开挖后及时进行锚喷支护,在竖井开挖过程中注意土层变化情况,是否与设计图相符,开挖地质出现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