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县人民医院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
《江城县人民医院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城县人民医院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城县人民医院招聘试题及解析
说明:
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输尿管的第一狭窄处位于()。
A、输尿管的起始处
B、跨越血管处
C、近膀胱低处
D、穿经膀胱壁处
【答案】A
【解析】输尿管有三个狭窄:
第一狭窄位于肾盂输尿管移行处(输尿管起始处);第二狭窄在跨越髂动脉入小骨盆处;第三狭窄在穿入膀胱壁处。
当肾结石随尿液下行时,容易嵌顿在输尿管的狭窄处,并产生输尿管绞痛和排尿障碍。
故选A。
2、医疗机构的药剂人员调配处方,必须经过核对,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
A、更改
B、代用
C、调配
D、更改或者代用
【答案】D
【解析】按照《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经营企业销售药品必须准确无误,并正确说明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调配处方必须经过核对,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
对由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者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故选D。
3、患者男性,34岁,因发热、咳嗽、咯白痰6天为主诉入院。
患者为男同性恋者。
查体:
T38.6℃,P128次/分,R42次/分,BP120/85mmHg,呼吸急促,有青紫,双肺底部可闻及湿啰音,心脏听诊可闻及心尖部Ⅲ级收缩期杂音。
胸片提示双肺间质性病变。
血常规:
WBC3.8×109/L,NE0.92,L0.08,PLT250×109/L,Hb105g/L。
抗HIV抗体阳性。
其肺部并发症可能性最大的是()。
A、病毒性肺炎
B、支原体肺炎
C、细菌性肺炎
D、肺孢子虫肺炎
【答案】D
【解析】艾滋病的肺部感染并发症较常见,5个备选答案的疾病在艾滋病时均可发生,能引起间质性肺炎的包括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和肺孢子虫肺炎,以肺孢子虫肺炎最常见。
4、与摄水有关的中枢位于()。
A、下丘脑外侧区
B、丘脑的感觉接替核
C、基底神经节
D、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神经元
【答案】A
【解析】下丘脑控制摄水的中枢与摄食中枢极为接近,位于下丘脑外侧区;丘脑的第三类核群,是靠近中线的所谓内髓板以内的各种结构,主要是髓板内核群,属于非特异投射系统。
5、男,65岁,反复咳嗽、咳痰20余年,气促8年,秋冬季易发,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
下列哪项体征与本病不符()。
A、Velcro音
B、两肺叩诊过清音
C、两肺呼吸音低
D、桶状胸
【答案】A
【解析】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可闻及细湿啰音,音调高,颇似撕开尼龙扣带之声,称为velcro啰音,又名水泡音(吸气性爆裂音)。
6、诊断痢疾最可靠的方法是()。
A、尿培养
B、查抗体
C、痰培养
D、粪便培养
【答案】D
【解析】诊断痢疾最可靠的方法是粪便培养。
7、慢性左心衰竭的表现为()。
A、肝脏瘀血性肿大
B、胸水
C、端坐呼吸
D、双肺湿性啰音
【答案】CD
【解析】呼吸困难其发生机制是肺循环瘀血,是左心衰竭最基本的临床表现。
可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咳嗽、咳痰、咳血多系支气管和肺泡黏膜瘀血所致。
其他如乏力、疲倦、头昏、嗜睡、夜尿增多及少尿等,为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所致。
故选CD。
8、免疫耐受性诱导成功与机体哪方面因素有关()。
A、免疫耐受性的建立与动物的种属品系无关
B、只有在应用免疫抑制剂条件下,才能形成免疫耐受性
C、只有在胚胎期才能诱导形成免疫耐受性
D、免疫细胞功能越不成熟,越易于建立免疫耐受性
【答案】D
【解析】考查要点:
免疫耐受的形成。
常见错误:
选“只有在胚胎期才能诱导形成免疫耐受性”或“只有在应用免疫抑制剂条件下,才能形成免疫耐受性”。
在胚胎期及应用免疫抑制剂条件下均能诱导免疫耐受,只是胚胎期比较容易。
所以选“只有在胚胎期才能诱导形成免疫耐受性”或“只有在应用免
9、Rh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属于哪一种超敏反应()。
A、Ⅳ型超敏反应
B、Ⅰ型超敏反应
C、以上选项都不对
D、Ⅱ型超敏反应
【答案】D
【解析】Rh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及母子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是抗体直接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结合,最终导致靶细胞溶解,属于II型超敏反应。
10、血栓形成的条件不包括()。
A、血液流速过快
B、血液呈高凝状态
C、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D、血液流速过慢
【答案】A
【解析】血栓形成的条件包括:
①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心血管内膜的内皮细胞具有抗凝和促凝的两种特性,在生理情况下,以抗凝作用为主,从而使心血管内血液保持液体状态。
②血流状态的改变,主要指血流减慢和血流产生漩涡等改变,有利于血栓的形成。
③血液凝固性增加,是指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降低,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
故选A。
11、艾滋病的发生主要是HIV侵犯了人体的()。
A、辅助性T-淋巴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单核-巨嗜细胞
D、自然杀伤细胞
【答案】A
【解析】HIV主要侵犯了人体CD4+T淋巴细胞。
12、补体受体存在于下列哪种细胞表面()。
A、中性粒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以上均存在
【答案】D
【解析】补体受体广泛存在于组织细胞表面,而非上述免疫各细胞。
13、老年男性,有糖尿病病史,发热、咳嗽10天,咳痰,呈砖红色胶冻状。
应首先考虑的诊断为()。
A、病毒感染
B、支原体肺炎
C、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
D、军团菌肺炎
【答案】C
【解析】克雷伯杆菌肺炎临床表现类似肺炎球菌肺炎,但其痰呈黏稠脓性,量多、带血,灰绿色或砖红色、胶冻状。
14、有“拟线立体”之称的结构是()。
A、中介体
B、细胞壁
C、细胞膜
D、质粒
【答案】A
【解析】中介体的化学组成与细胞膜相同,由于它扩大了细胞膜的表面积,相应的也增加了酶的数量和代谢场所,可为细菌提供大量能量,故有“拟线粒体”之称。
15、盆神经受损时,排尿功能障碍的表现是()。
A、尿失禁
B、尿频
C、尿潴留
D、多尿
【答案】C
【解析】若膀胱的传入神经受损,膀胱充盈的传入信号将不能传到骶段脊髓,则膀胱充盈时不能反射性引起张利增加,股膀胱充盈膨胀,膀胱璧张力下降,称为无张力膀胱。
当膀胱多度充盈时,可发生溢流性滴流,即从尿道溢出数滴尿液,称为溢流性尿失禁。
如果支配膀胱的传出神经(盆神经)或骶段脊髓受损,排尿反射也不能发生,膀胱变得松弛扩张,大量尿液滞留在膀胱内,导致尿潴留。
若高位脊髓受损,底部排尿中枢的活动不能得到高位中枢的控制,虽然脊髓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完好,此时可出现尿失禁,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脊髓休克恢复后。
故选C。
16、64岁女性,胸骨后疼痛并恶心、胸闷2h,胸痛与呼吸动作无明显相关,平时无反酸、胃灼热,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史。
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不应考虑的诊断是()。
A、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B、张力性气胸
C、肺栓塞
D、反流性食管炎
【答案】D
【解析】反流性食管炎除胸骨后疼痛外应有灼烧感,并伴有上腹不适,疼痛等其他消化系统症状,一般有消化系统疾病史。
17、构成心脏传导系的细胞有()。
A、神经细胞
B、移行细胞
C、神经胶质细胞
D、起搏细胞
【答案】BD
【解析】心脏传导系统由特殊的心肌纤维组成,其功能是起搏并将冲动传导到心脏各部,使心房肌和心室肌按一定节律进行收缩。
组成传导系统的特殊心肌纤维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起搏细胞:
又称P细胞,多分布在窦房结和房室结内,是心肌兴奋的起搏点。
②移行细胞:
分布在窦房结和房室结的周边及房室结内,起传导冲动的作用。
③束细胞:
又称浦肯野纤维,组成房室束及其分支。
束细胞能快速传递冲动,将冲动传导至整个心室肌。
故选BD。
18、调节机体各种功能的两大信息传递系统是()。
A、中枢神经系统与外周神经系统
B、cAMP与cCMP
C、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
D、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
【答案】D
【解析】调节机体各种功能的两大信息传递系统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
19、调节机体各种功能的两大信息传递系统是()。
A、中枢神经系统与外周神经系统
B、cAMP与cCMP
C、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
D、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
【答案】D
【解析】调节机体各种功能的两大信息传递系统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
20、患者的自主权取决于()。
A、医患之间的契约关系
B、医患之间的经济关系
C、医患之间的亲疏关系
D、医患之间的工作关系
【答案】A
【解析】医患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契约关系。
病人出于信任或与医师充分协商,接受医师的治疗体现了医患契约关系中患者的自主权。
故选A。
21、某药的t1/2为3小时,每隔1个t1/2给药一次,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是()。
A、6小时
B、10小时
C、15小时
D、20小时
【答案】C
【解析】消除半衰期(t1/2):
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可预测药物达稳态血药浓度时间。
经过5个半衰期,药物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该药半衰期为3小时,故达到稳态浓度大概需要15小时。
故选C。
22、发现鼠疫疑似病例后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报道的时限为()。
A、2小时内
B、4小时内
C、6小时内
D、12小时内
【答案】A
【解析】考查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限。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发现鼠疫疑似病例后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报道的时限为2小时内。
故选A。
23、属随意肌的是()。
A、骨骼肌
B、心肌
C、平滑肌
D、以上都不是
【答案】A
【解析】根据肌细胞的结构和分布,肌组织可分为三类:
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骨骼肌的活动既受神经支配,又受意识的控制,所以又称随意肌。
收缩的特点是快而有力,但不持久。
故选A。
24、观察某种新研制甲肝疫苗的预防效果,研究对象最好选择()。
A、甲肝高发区无免疫人群
B、医院中非肝病区患者
C、甲肝低发区无免疫人群
D、近期曾有甲肝暴发地区的人群
【答案】A
【解析】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评价,可用随机对照双盲的现场试验结果来计算疫苗保护率和效果指数。
现场试验是以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在现场环境下进行的干预研究,接受干预措施的基本单位是个人,常用于对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如评价疫苗、药物或其他措施预防疾病的效果。
随机对照试验设立对照的目的是为了排除非研究因素的干扰。
因此要求两组的研究对象必须具有可比性,即除了给予不同干预措施外,其他基本特征尽可能一致。
甲肝高发区无免疫人群基本特征如生活环境近似,且该人群样本甲肝发病率高,易获得大量对照组和试验组样本,为理想的研究对象。
故选A。
25、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最早出现的变化是()。
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B、心电图示顺钟向转位
C、叩诊心浊音界缩小
D、最大通气量降低
【答案】D
【解析】支气管阻塞是形成阻塞性肺气肿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大通气量反映气道阻塞程度,所以为其最早出现的变化。
进一步发展为肺容积增大、心界缩小,当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时,早期可有右下肺动脉干增宽,此后可出现心电图顺钟向转位等。
当发生呼吸衰竭时可出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增高。
26、干扰素抗病毒感染的机制是()。
A、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B、直接干扰病毒mRNA的转录
C、阻止病毒进入易感细胞
D、影响病毒装配
【答案】A
【解析】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27、急性肝衰竭最多见的病因是()。
A、化学性中毒
B、病毒性肝炎
C、肾功能不全
D、烧伤
【答案】B
【解析】目前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仍然是肝炎病毒(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其次是药物或肝毒性物质(如酒精、化学制剂等)。
故选B。
28、从下列患者脉血样的血化分析结果会计最可能的情况,pH=
7.46;PaCO2=27mmHg,PO2=98mmHg,[HCO3-]=23mmol/L,[C1-]=110mmoVL,[Na+]=140mmol/L,[K+]=
3.5mmol/L.()。
A、代谢性(高酮性)酸中毒
B、代谢性(高乳酸性)酸中毒
C、代谢性(高氯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答案】D
【解析】pH=
7.46推出是碱中毒,PCO2低于正常,故是呼吸性。
29、休克淤血性缺氧期与缺血性缺氧期相比较,其不同的临床表现为()。
A、脸色苍白,少尿
B、四肢冰凉,出冷汗
C、脉搏细速,脉压小
D、血压进行性下降
【答案】D
【解析】缺血性缺氧期时血压可骤降,也可略降,甚至可以正常(由于机体的代偿),故血压下降不是判断休克的早期指标,同时由于血液的重新分配,心脑的灌流量可以维持正常,故缺血性缺氧期的病人神志一般是清楚的,休克瘀血性缺氧期患者神志淡漠,神志昏迷。
休克瘀血性缺氧期病人血液和脉压进行性下降,血压常明显下降,脉搏细速,静脉萎陷。
故选D。
30、关于阑尾不正确的描述是()。
A、远端位置恒定
B、根部的体表投影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C、全长6~8cm
D、连于盲肠后内侧壁上
【答案】A
【解析】阑尾是细长弯曲的盲管,在腹部的右下方,位于盲肠与回肠之间,它的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近端开口于回盲瓣下方,全长6~8cm,远端游离并闭锁,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麦氏点。
31、人类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原体是()。
A、呼吸道合胞病毒
B、肺炎链球菌
C、肺炎克雷伯菌
D、肺炎支原体
【答案】D
【解析】肺炎支原体可引起支原体肺炎,又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32、内环境稳态是指()。
A、血浆的化学成分相对稳定
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维持相对稳定
C、血液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维持相对稳定
D、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维持相对稳定
【答案】B
【解析】内环境稳态也称自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
生理学将细胞外液成为内环境。
33、引起支气管平滑肌舒张的肾上腺素能受体为()。
A、α受体
B、β1受体
C、β2受体
D、M受体
【答案】C
【解析】肾上腺素为α、β受体激动剂,激动α1受体,可使血管收缩,激动β1受体,可兴奋心脏。
激动β2受体,可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故选C。
34、几个学生周末结伴外出旅游,中午在野外进食随身携带的火腿肠、面包、罐头等食物。
次日,所有学生相继出现全身乏力、软弱、头晕、恶心、腹胀、视物模糊、声嘶等表现,无发热、腹泻,神志清楚。
()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脊髓灰质炎
C、格林-巴利综合征
D、肉毒中毒
【答案】D
【解析】常见错误:
①选答“脊髓灰质炎”多发生于小儿,表现为发热、单侧肢体弛缓性麻痹;②选答“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性脑炎”,两者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表现为发热、头痛、抽搐、意识障碍。
要点本病具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特征,进食未加热的罐头、火腿肠,临床表现为肌肉收缩运动障碍,无发热、腹泻,而神志清楚。
符合肉毒中毒。
35、哪项不是渗出性胸膜炎的病因()。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纵隔肿瘤侵袭胸膜
C、阻塞性肺炎累及胸膜
D、药物过敏
【答案】D
【解析】渗出性胸膜炎的主要表现是胸腔积液的性质呈渗出液特点。
如积液呈浆液性,则常见病因为结核、肺炎、恶性肿瘤、肺梗死、胶原系统疾病(
SLE、类风湿病等)、气胸、外科手术后等。
如积液呈脓性,则病因常以感染为主。
如为血胸,则应首先考虑肿瘤,其次应考虑结核病、肺梗死、外伤等。
如为乳糜胸腔积液,则应考虑外伤损伤胸导管、恶性肿瘤等。
本题所列的选项阻塞性肺炎累及胸膜、纵隔肿瘤侵袭胸膜、系统性红斑狼疮、气胸所指都是渗出性胸膜炎的病因,故药物过敏应是本题正确答案。
36、患者气短,查体:
气管向左偏移,左侧胸廓饱满,叩诊出现实音,应首先考虑的是()。
A、右侧气胸
B、肺气肿
C、右侧胸腔积液
D、右侧肺不张
【答案】C
【解析】在临床上分为清音、浊音、鼓音、实音、过清音五种。
实音是一种音调较浊音更高,音响更弱,振动持续时间更短的一种非乐性音,如叩击心和肝等实质脏器所产生的音响。
在病理状态下可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或肺实变等。
故选C。
37、低钠血症是指血清钠低于()。
A、120mmol/L
B、125mmol/L
C、130mmol/L
D、140mmol/L
【答案】C
【解析】低渗性脱水的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也可称为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故选C。
38、不符合含铁血黄素的描述是()。
A、光镜下,呈棕黄色,有折光性
B、溶血性贫血可全身沉积
C、常见于出血病灶
D、常见于心肌细胞核两侧
【答案】D
【解析】含铁血黄素是由铁蛋白(ferritin)微粒集结而成的色素颗粒,呈金黄色或棕黄色,具有折光性。
含铁血黄素是由血红蛋白被巨噬细胞溶酶体分解、转化而形成的。
慢性肺淤血时,漏入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形成含铁血黄素。
由于这种吞噬大量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常出现在左心衰竭患者,故此细胞又称心力衰竭细胞(heartfailurecell)。
此外,
39、溃疡病通常是()。
A、边缘糜烂,不成形
B、有多个溃疡
C、边缘整齐深达肌层
D、不可能达到肌层
【答案】C
【解析】溃疡常一个,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多在2cm以内。
溃疡病边缘整齐,状如刀切,底部平坦、洁净,通常穿越黏膜下层,深达肌层甚至浆膜层。
故选C。
40、细菌普通菌毛的功能()。
A、与细菌的代谢有关
B、与细菌的分裂有关
C、与细菌的变异有关
D、与细菌的侵袭力有关
【答案】D
【解析】普通菌毛遍布菌细胞表面,每菌可达数百根。
这类菌毛是细菌的黏附结构,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是细菌感染的第一步。
因此,菌毛和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菌毛的受体常为糖蛋白或糖脂,与菌毛结合的特异性决定了宿主感染的易感部位。
41、以下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的有()。
A、VitA
B、VitD
C、VitB
D、VitE
【答案】C
【解析】脂溶性维生素能溶解于脂肪,不易被排泄,可储存于体内,故不需每日供给。
给予过量,容易引起中毒。
水溶性维生素顾名思义能溶解于水,多余部分从尿中排泄,不储存于体内,故需每日供给。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
A、D、E、K;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故选C。
42、乙脑流行病学特点不包括()。
A、三带喙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
B、传染源是患者、家畜、家禽
C、感染后多为潜伏性
D、家庭聚集性少见
【答案】B
【解析】
(1)主要传染源是家畜、家禽。
在流行期间,猪的感染率100%,马90%以上,为本病重要动物传染源。
(2)传播媒介:
主要是三带喙库蚊。
(3)易感性:
人类普遍易感,成人多数呈隐性感染,发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以2~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
(4)流行特征:
流行季节与蚊子密度的高峰期一致。
传染源是家畜、家禽,不包括患者。
故选B。
43、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是()。
A、抗原的种类
B、抗原分子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
C、抗原分子量的大小
D、抗原结构的复杂性
【答案】B
【解析】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抗原分子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即抗原决定簇。
44、病毒的遗传信息RNA转移到DNA的过程称为()。
A、逆转录
B、转化作用
C、重组
D、翻译
【答案】A
【解析】病毒的遗传信息RNA转移到DNA的过程称为逆转录。
45、成人脊髓末端终止部位是()。
A、第1腰椎下缘
B、第2腰椎下缘
C、第1骶椎下缘
D、骶管裂孔
【答案】A
【解析】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位于脊椎骨组成的椎管内,呈长圆柱状,人的脊髓全长42-45厘米。
上端与颅内的延髓相连,下端呈圆锥形随个体发育而有所不同,成人脊髓末端终止于约平对第一腰椎下缘(初生儿则平第三腰椎)。
临床上作腰椎穿刺或腰椎麻醉时,多在第3-4或第4-5腰椎之间进行,因为在此处穿刺不会损伤脊髓。
故选A。
46、头期胃液分泌可由下列哪一项引起()。
A、条件反射
B、肠-胃反射
C、促胰液素分泌
D、促胃液素分泌
【答案】A
【解析】进食时,事物的颜色、形状、气味、声音以及咀嚼、吞咽动作,可刺激眼、耳、鼻、口腔、咽等处的感受器,通过传入冲动反射性地引起胃液分泌,称为头期胃液分泌。
头期胃液分泌为条件反射性分泌,需要大脑皮层参予,基本中枢位于延髓,但受脑高级部位的影响,迷走副交感神经是这些反射的传出神经,当迷走传出神经兴奋后除了直接引起腺体细胞分泌外,又能引起G细胞分泌胃泌素,后者经血液循环刺激胃腺分泌。
故选
47、下列属于医务人员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的有()。
A、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B、面对现实,适应环境
C、严格要求,永不满足
D、挫折磨砺,积极进取
【答案】ABD
【解析】医务人员良好心理品质培养的范围包括:
1.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2.面对现实,适应环境;
3.结交知己,与人为善;
4.挫折磨砺,积极进取。
故选ABD。
48、Q热立克次体常引起()。
A、癣病
B、肺部感染
C、性病
D、脑膜炎
【答案】B
【解析】Q热立克次体常引起人类发热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49、判断生理性应激还是病理性应激的主要依据是()。
A、应激原的理化性质
B、应激原的来源
C、应激原作用的是躯体还是心理
D、应激原对机体的影响程度和导致的结果
【答案】D
【解析】根据应激原对机体影响的程度和导致的结果,可将应激分为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