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习题答案刘乐善.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9408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习题答案刘乐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最新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习题答案刘乐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最新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习题答案刘乐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最新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习题答案刘乐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最新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习题答案刘乐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习题答案刘乐善.docx

《最新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习题答案刘乐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习题答案刘乐善.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习题答案刘乐善.docx

最新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习题答案刘乐善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习题答案(刘乐善)

习题一

 

1.什么是接口?

接口就是微处理器CPU与外部世界的连接部件,是CPU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中转站。

2.为什么要在CPU与外设之间设置接口?

在CPU与外设之间设置接口主要有4个原因:

(1)CPU与外设二者的信号不兼容,包括信号线的功能定义、逻辑定义和时序关系

(2)CPU与外设的速度不匹配,CPU的速度快,外设的速度慢

(3)若不通过接口,而由CPU直接对外设的操作实施控制,会使CPU处于穷于应付与外设打交道之中,大大降低CPU的效率

(4)若外设直接由CPU控制,会使外设的硬件结构依赖于CPU,对外设本身的发展不利。

3.微型计算机的接口一般应具备那些功能?

微机的接口一般有如下的几个功能:

(1)执行CPU命令的功能:

CPU将对外设的控制命令发到接口电路中的命令寄存器(命令口)中,在经分析去控制外设

(2)返回外设状态的功能:

通过状态寄存器(状态口)完成,包括正常工作状态和故障状态

(3)数据缓冲的功能:

接口电路中的数据寄存器(数据口)对CPU于外设间传送的数据进行中转

(4)设备寻址的功能:

CPU某个时刻只能和一台外设交换数据,CPU发出的地址信号经过接口电路中的地址译码电路来选中I/O设备

(5)信号转换的功能:

当CPU与外设的信号功能定义、逻辑关系、电平高低及工作时序不兼容时接口电路要完成信号的转换功能

(6)数据宽度与数据格式转换的功能:

由于CPU处理的数据都是并行的,当外设采用串行传送方式时,接口电路就要完成串、并之间的转换,并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

4.接口技术在微机应用中起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在微机系统中,微处理器的强大功能必须通过外部设备才能实现,而外设与微处理器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又是靠接口来实现的,所以,接口技术成为了一门关键技术,它直接影响微机系统的功能和微机的推广应用。

5.接口电路的硬件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接口电路的硬件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基本逻辑电路:

包括命令寄存器、状态寄存器和数据缓冲寄存器,是接口电路中的核心

(2)端口地址译码电路:

实现设备的选择功能

(3)供选电路:

根据不同任务和功能要求而添加的功能模块电路。

6.接口电路的软件控制程序一般包括哪几部分?

接口电路的软件控制程序一般包括以下的程序段,各部分程序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

(1)初始化程序段:

对可编程接口芯片进行初始化编程

(2)传送方式处理程序段:

不同的传送方式(查询、中断、DMA方式)程序段不同

(3)主控程序段:

完成接口任务的程序段

(4)程序终止与退出程序段:

程序退出前对接口电路中硬件进行保护的程序段

(5)辅助程序段:

人-机对话、菜单等

7.接口电路的结构有哪几种形式?

接口电路的结构主要有四种:

(1)固定式结构:

不可编程的接口电路,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固定

(2)半固定式结构:

由PAL或GAL器件构成的接口电路,功能和工作方式可以通过改写内部的逻辑表达式来改变,但逻辑表达式一旦烧入芯片,其功能和工作方式就固定下来了

(3)可编程结构:

其功能和工作方式可由编程指定,使用灵活、适应面广,且种类繁多

(4)智能型结构:

芯片本身就是一个微处理器,外设的全部管理都由智能接口完成,如I/O处理器I0809或通用单片机

8.CPU与接口之间有哪几种传送数据的方式?

它们各应用在什么场合?

CPU与接口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主要有查询方式、中断方式和DMA方式:

(1)查询方式:

主要用于CPU不太忙且传送速度不高的情况下。

无条件传送方式作为查询方式的一个特例,主要用于对简单I/O设备的控制或CPU明确知道外设所处状态的情况下。

(2)中断方式:

主要用于CPU的任务比较忙的情况下,尤其适合实时控制和紧急事件的处理

(3)DMA方式(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

主要用于高速外设进行大批量数据传送的场合。

9.分析和设计接口电路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分析和设计接口电路通常采用两侧分析法和硬软件结合法相结合:

(1)两侧分析法:

CPU一侧,主要是了解CPU的类型、它提供的数据线的宽度、地址线的宽度、控制线的逻辑定义、时序关系的特点;外设一侧,主要是了解被连接外设的外部特性及被控外设的工作过程

(2)硬软件结合法:

硬件设计主要是合理选用外围接口芯片、有针对性地设计附加电路;软件设计可以采用汇编语言(或高级语言)直接对低层硬件编程,也可以采用DOS系统功能调用和BIOS调用编程。

10.外围接口芯片在微机接口技术中的作用如何?

你所知道的外围接口芯片有那些?

略。

你认为学习接口技术的难点在哪几个方面?

应如何对付?

略。

习题二

1什么是端口?

端口是接口电路中能被CPU直接访问的寄存器。

2I/O端口的编址方式有几种?

各有何特点?

I/O端口的编址方式有两种——统一编址方式(存储器映象方式)和独立编址方式(I/O映象方式、专用I/O指令方式)

(1)统一编址方式:

从整个寻址空间中划出一部分给I/O设备,其余的给存储器,通过地址码区分操作对象是存储器还是I/O,二者的地址码不重叠。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①I/O端口的编址空间大,且易于扩展②I/O指令丰富、功能齐全;缺点是①存储器的地址空间减少,达不到系统最大的寻址空间②I/O指令比独立编址方式的专用I/O指令长,译码时间长,执行速度慢

(2)独立编址方式:

存储单元与I/O端口分别编址,地址码重叠,通过操作码区分操作对象是存储器还是I/O。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①I/O端口不占存储器的编址空间,使存储器的容量可达系统的最大寻址能力②I/O指令短、执行速度快;指令清晰、可读性强;缺点是①I/O端口地址范围一旦确定,不易扩展②I/O指令种类有限,操作单一

3设计I/O设备接口卡时,为防止地址冲突,选用I/O端口地址的原则是什么?

为了避免端口地址发生冲突,在选择I/O端口地址时一般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3)凡是被系统配置所占用了的地址一律不能使用

(4)原则上讲,未被占用的地址,用户可以使用,但对计算机厂家申明保留的地址,不要使用,否则会发生I/O端口地址重叠和冲突

(5)一般,用户可使用300H~31FH地址,这是IBM-PC微机留作实验卡的,用户可以使用。

为了避免与其他用户开发的插件板发生地址冲突,最好采用地址开关。

4I/O端口地址译码电路在接口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

I/O端口地址译码电路的作用就是把地址和控制信号进行逻辑组合,从而产生对接口芯片的选择信号。

5在I/O端口地址译码电路中常常设置AEN=0,这有何意义?

AEN=1,表示正在进行DMA操作,在I/O端口地址译码电路中,常常令AEN=0时,译码输出才有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DMA操作周期中,由DMA控制器对这些以非DMA方式传送的I/O端口执行DMA方式的传送。

6若要求I/O端口地址为374H,则在图2.1(b)中的输入地址线要作哪些改动?

为了使I/O端口的地址为374H,图2.1(b)中地址线A2、A8后的非门去掉,而在地址线A3、A7后面加上非门。

即修改后地址线A0、A1、A3、A7后有非门,其余地址线后无非门。

如图所示:

7图2.2是PC机系统板的I/O端口地址译码电路,它有何特点?

试根据图中地址线的分配,写出DMAC、INTR、T/C以及PPI的地址范围?

在图2.2的译码电路中,不管芯片本身需要多少个端口地址,一律分配一个含有32个地址的地址范围。

其中DMAC、INTR、T/C和PPI的地址范围分别是:

DMAC:

00H~1FH;INTR:

20H~3FH;T/C:

40H~5FH;PPI:

60H~7FH

8在图2.4译码电路中,若要改变I/O端口地址,使其地址范围为300H~307H,则开关S0~S9应如何设置?

由于AEN必须为0,所以S9一定是闭合的,若使译码输出地址范围为300H~307H,则有如下的分析:

A11

A10

A9

A8

A7

A6

A5

A4

A3

A2

A1

A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

1

1

1

S8

S7

S6

S5

S4

S3

S2

S1

S0

所以,S0~S9中S5、S6和S9是闭合的,其余的开关全部断开。

9GAL器件有那些特点?

采用GAL器件进行I/O地址译码有何优点?

略。

10采用GAL器件设计开发一个地址译码电路的步骤和方法如何?

略。

11.通常所说的I/O操作是指CPU直接对I/O设备进行操作,这话对吗?

这话不对,I/O操作是指I/O端口操作,即访问与I/O设备相关的端口,而不是对I/O设备直接操作。

12.在独立编址方式下,CPU采用什么指令来访问端口?

独立编址方式下,采用专用的I/O指令——输入/输出指令(如PC系列微机中的IN、OUT)来访问端口。

13.在I/O指令中端口地址的宽度及寻址方式有哪两种?

PC系列微机中,I/O指令对端口的寻址方式有两种:

直接寻址和间接寻址(必须由DX间址)。

直接寻址方式中,端口地址的宽度为8位,即地址范围是00H~FFH;

间接寻址方式中,端口地址的宽度为16位,即地址范围是0000H~FFFFH。

14.CPU从端口读数据或向端口写数据是否涉及到一定要与存储器打交道?

通常所说的CPU从端口读数据或向端口写数据,仅仅是指I/O端口与CPU的累加器之间的数据传送,并未涉及数据是否传送到存储器。

由于累加器只能保存一个数据,所以在实际中通常是I/O与存储器交换数据。

15.I/O端口地址译码电路一般有哪几种结构形式?

I/O端口地址译码电路一般有两种结构形式:

固定式端口地址译码——硬件电路不改动,译码输出的地址或地址范围不变

可选式端口地址译码——电路中有若干个DIP开关,硬件电路不改动,只改变开关的状态,就可以使译码输出的地址或地址范围发生变化。

16.I/O地址线用作端口寻址时,高位地址线和低位地址线各作何用途?

如何决定低位地址线的根数?

一般情况下,高位地址线与控制信号线进行逻辑组合,经译码电路产生I/O接口芯片的片选信号——实现片间选择;低位地址线不参与译码,直接与I/O接口芯片的地址线相连——实现I/O接口芯片的片内端口选择。

低位地址线的根数由I/O接口芯片内部的端口数量决定,如果I/O接口芯片内部有2n个端口(其引脚上一定有n根地址线),那么,寻址端口时,低位地址线的根数就是n。

17.可选式I/O端口地址译码电路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可选式I/O端口地址译码电路一般由地址开关(DIP开关)、译码器、比较器或异或门组成。

18.采用GAL器件设计地址译码电路时,其核心是编写GAL器件输入源文件(即GAL设计说明书)。

现利用GAL16V8设计一个扩展系统的地址译码电路,要求该系统的I/O端口地址范围分别为300H~31FH和340H~35FH;存储器地址范围为D0000H~EFFFFH。

试编写GAL16V8的编程输入源文件。

略。

19.若将图2.3中DIP开关状态设置为:

S2和S1合上(ON);S3和S0断开(OFF),试指出74LS138输出端的地址范围,并与图中在DIP开关原来的状态下输出端所产生的地址范围进行比较,有何变化?

如果S2和S1合上(ON);S3和S0断开(OFF),有效时,各位地址线的状态如下:

A9

A8

A7

A6

A5

A4

A3

A2

1

0

0

1

0

1

0

1

S3

S2

S1

S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