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防治知识.ppt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82096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PPTX 页数:111 大小:55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疾病防治知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常见疾病防治知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常见疾病防治知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常见疾病防治知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常见疾病防治知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疾病防治知识.pptx

《常见疾病防治知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疾病防治知识.pptx(1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疾病防治知识.pptx

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一常见症状和体征的识别与处理,症状(symptom)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

如:

疼痛、眩晕、心悸、发热、呼吸困难等。

体征(sign)是指医生或其他人客观检查到的改变。

如:

肝脾肿大、心脏杂音等。

发热(fever),1概念正常情况下,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人的体温,使机体产热和散热呈动态平衡,以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致热源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体温调定点上升骨骼肌阵缩寒战产热增多机体做出一系列反应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苍白散热减少竖毛肌收缩畏寒体温上升发热,2病因感染性发热:

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发热非感染性发热:

a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如大手术后的组织损伤、内出血、大血肿、大面积烧伤;心梗、肢体坏死;癌症、白血病、溶血反应等。

b抗原抗体反应:

如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等。

c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如甲亢、重度脱水等。

d皮肤散热减少:

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等。

e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如中暑、重度安眠药中毒、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等。

f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属于功能性发热,3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人的正常体温一般为3637。

下午较早晨稍高;剧烈运动或进餐后体温会略升高;女性在月经前和妊娠期体温稍高于正常;老年人体温相对低于青壮年。

4临床表现分度:

低热37.538中度发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分期:

体温上升期、高热期、体温下降期伴随症状:

寒战、结膜充血、单纯疱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出血、关节肿痛、皮疹、昏迷,5处理卧床休息、多喝水、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经常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

咳嗽(cough)与咳痰(expectoration),1概念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通过咳嗽可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气道内异物。

但是频繁剧烈的咳嗽可致呼吸道内感染扩散、出血甚至诱发自发性气胸。

痰是气管、支气管发生炎症时的分泌物或渗出物,借助咳嗽将其排出即为咳痰。

痰有粘液性、浆液性、脓性、血性等。

2病因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感染是引起咳嗽、咳痰最常见原因。

其他如结核、哮喘、肿瘤、出血、异物等均可引起咳嗽。

胸膜疾病:

胸膜炎、气胸等心血管疾病:

左心衰所致肺淤血、肺水肿可引起咳嗽;右心或体循环静脉栓子脱落致肺栓塞也可引起咳嗽。

中枢神经因素:

皮肤受冷刺激、脑炎、脑膜炎时可出现咳嗽。

3处理因咳嗽咳痰常见于呼吸道感染,故应该视病原体不同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轻咳不需要服镇咳药;干咳而无痰者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用镇咳药;痰多患者则应以祛痰、止咳为主,避免使用强力镇咳药,防止痰液滞留,加重感染。

咯血(hemoptysis),1概念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的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咯出为咯血。

呕血(hematemesis)是指上消化道出血经口腔呕出。

出血部位多见于食管、胃及十二指肠。

每日咯血量在100ml以内为小量;100500ml为中等量;500ml以上或一次咯血100500ml为大量咯血。

2病因支气管疾病:

如支气管扩张、肺癌和慢支等。

肺部疾病:

在我国引起咯血的首要原因为肺结核。

其他常见的有肺炎、肺脓肿等。

心血管疾病:

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所致的肺动脉高压、肺栓塞等。

其他:

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障等)、某些急性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等)、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等)或支气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均可引起咯血。

3临床表现青年人咯血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等;40岁以上有长期吸烟史、痰中带血丝者应高度注意支气管肺癌的可能性;大量咯血主要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

4处理痰中带血或咯小血块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如果出现中等或大量咯血时,应采取侧卧位,头略低并偏于下侧,有助于血液咯出;如口腔内有血块时可用手掏出,防止发生窒息。

咯血者应卧床休息,应用止血药,必要时用镇静剂,适量输血,同时明确病因,及时处理原发病。

头痛(headache),1概念头痛是指额、颞、顶及枕部的疼痛。

可见于多种疾病,如全身感染发热性疾病、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均可引起头痛。

多数头痛无特殊意义,如果反复发作或持续头痛,则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需及时就医。

2病因颅内病变:

感染(如脑炎、脑膜炎等)、血管病变(如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供血不足等)、肿瘤、颅脑外伤、其他病变(如偏头痛、头痛型癫痫等)颅外疾病:

颅骨肿瘤、颈椎病及三叉神经痛、眼鼻齿疾病等所致的头痛全身性疾病:

急性感染(如流感、伤寒、肺炎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等)、中毒(如酒精、一氧化碳、药物等)神经症:

神经衰弱及癔症性头痛其他:

低血糖、贫血、月经期头痛、中暑等,3临床表现急性剧烈头痛、持续不缓解,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而无发热者,提示颅内血管病变;长期反复发作或搏动性头痛,多在头部一侧,头痛多为重压感或紧箍感,常见于血管性头痛,如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等;慢性进行性头痛伴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疼痛常为深在性且较弥散,应警惕颅内占位性病变。

4处理大学生头痛最常见于感染发热、失眠、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可以服用去痛片、布洛芬等止痛药对症处理。

如头痛剧烈伴喷射状呕吐、视力障碍、感觉运动异常等,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以免延误病情。

胸痛(chestpain),1病因胸壁疾病:

非化脓性肋软骨炎、带状疱疹、胸膜炎、肋间神经炎、肋骨骨折、食管炎、多发性骨髓瘤、急性白血病等。

心血管疾病:

急性心包炎、心肌炎、心绞痛、急性心梗等。

呼吸系统疾病:

自发性气胸、肺炎、肺癌等。

肿瘤:

食管癌、纵膈肿瘤等。

其他:

外伤、肌肉挫伤、心脏神经神经功能症等。

2临床表现胸壁疾病引起的胸痛,部位固定,局部有压痛;如果是炎性病变,局部可有红肿热痛的表现;带状疱疹呈群集性伴有红晕的水泡,沿一侧肋间神经分布,不超过体表中线,疼痛明显;气胸引起的疼痛呈尖锐刺痛,常伴有呼吸困难,深吸气时疼痛加重;支气管、肺部疾病所致的胸痛则常伴有咳嗽、咯血。

3处理到医院就诊,经过辅助检查后明确病因,然后给予相应治疗。

便血(hematochezia),1概念便血是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

便血颜色可呈鲜红、暗红或黑色。

少数出血不会造成粪便颜色的改变,须经隐血试验才能确定者,称为隐血。

一般出血量少于5毫升,隐血试验阳性。

2病因下消化道疾病:

小肠疾病(如肠结核、肠伤寒、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钩虫病、肿瘤等)、结肠疾病(急性菌痢、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结肠息肉等)、直肠肛管疾病(直肠癌、痔疮、肛裂等);上消化道疾病:

食管疾病(如食管炎、食管癌等)、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如溃疡、胃炎等)、肝胆疾病(如肝癌、肝硬化、胆囊及胆道结石、胆囊癌等);全身性疾病:

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败血症等;,3临床表现便血颜色可因出血部位不同、出血量的多少以及血液在肠腔内停留时间的长短而异。

下消化道出血,如出血量多则呈鲜红色,若停留时间较长,可为暗红色,粪变与血液混合;如果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附于粪便表面或在排便后鲜血滴出或喷射状出血,常提示肛门或肛管病出血,如痔、肛裂或直肠肿瘤引起的出血。

消化道大量出血可表现为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急促、皮肤湿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慢性出血则会有贫血、面色苍白、头晕、易疲劳等症状。

4处理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减少活动;活动性出血时应禁食,止血后12天可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保证足够热量及维生素,出血量大的病人应尽早输血;同时给予药物止血或内镜下止血及手术治疗。

腹痛(abdominalpain),1病因急性腹痛多由腹腔脏器的急性炎症、扭转或破裂、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腹膜炎、腹腔内血管阻塞等引起;此外,中毒或者代谢障碍,如铅中毒、尿毒症等也可引起腹痛。

慢性腹痛常见于腹腔脏器的慢性炎症,如消化性溃疡、肿瘤压迫和浸润等。

注意:

胸腔疾病的牵涉痛,如急性心梗、肺炎、肺梗死等,疼痛可向腹部放射引起急性腹痛。

2临床表现腹痛可表现为隐痛、钝痛、灼痛、胀痛、刀割样痛、绞痛等。

胃、十二指肠疾病引起的腹痛多为中上腹隐痛、灼痛或不适感,伴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如出现突发性的中上腹剧烈刀割样疼痛、多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急性胃炎、急性胰腺炎引起的腹痛为中上腹持续性剧痛或阵发性剧痛,后者还会向左侧腰背部呈带状放射。

胆结石或泌尿系统结石常为阵发性绞痛,相当剧烈,常常无法忍受。

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腹痛常与月经有关。

小肠疾病常为脐周痛,并伴有腹泻等。

大肠病变引起的疼痛则为腹部一侧或双侧疼痛。

3处理急性剧烈腹痛时,不可随意使用止痛药物,以免掩盖症状,延误病情。

应立即就诊,并向医生说明腹痛发生时间、部位、性质、伴随症状、诱发因素等,以利于疾病诊断。

必要时需做血常规、X线、B超、消化道内镜等检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腹泻(diarrhea),1概念腹泻是指每天排便次数明显增多,且粪便不成形、呈稀薄样或水样,或带有粘液、脓血或未消化食物。

病程超过两个月者属于慢性腹泻。

2病因急性腹泻:

主要由肠道疾病(如由病毒、细菌等感染引起的肠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等)、急性中毒(由毒菌、河豚、化学药物引起的中毒等)、全身性感染(败血症、伤寒等)、其他(过敏性紫癜、变态反应性肠炎等)引起。

慢性腹泻:

主要由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肠结核、慢性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肿瘤、肝硬化、慢性胆囊炎等)、全身性疾病(如内分泌代谢疾病、红斑狼疮、尿毒症、肠易激综合症等)引起。

3临床表现急性腹泻起病急、病程短,多为感染或事物中毒所致。

急性感染性腹泻,每天排便次数可达10次以上,细菌感染时常带粘液脓血便。

病变位于直肠或结肠者多有频繁便意和里急后重,但每次排便量少;小肠病变引起的腹泻常无里急后重感。

慢性腹泻起病缓慢、病程长,可为稀便或带粘液、脓血。

急性腹泻常有腹痛,以感染性腹泻最为明显。

小肠疾病腹痛常在脐周或右下腹,呈痉挛性痛,便后疼痛不缓解;而结肠疾病则多在下腹或左下腹,便后疼痛常可缓解。

4处理一般治疗:

急性腹泻者应视病情给予禁食、流食、半流食和软食。

起病急且全身症状明显者应卧床休息,同时用热水袋热敷腹部,以减轻腹痛。

轻症病人可经口服补液,重者应静脉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药物治疗:

病因治疗。

应用止泻药时应注意观察排便情况,当腹泻得到控制时及时停药;腹痛时可给阿托品、颠茄片等解痉止痛;感染性腹泻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尿频、尿急与尿痛,1概念尿频(frequentmicturition)是指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增多。

正常成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

尿急(urgentmicturition)是指患者一有尿意即迫不及待需要排尿,难以控制。

尿痛(odynuria)是指排尿时感觉耻骨上区、会阴部和尿道内疼痛或烧灼感。

尿频、尿急、尿痛合称为膀胱刺激征。

2病因尿频:

生理性尿频:

见于饮水过多、精神紧张或气候寒冷时,每次尿量不少,且不伴有其他症状。

病理性尿频:

a多尿性尿频:

排尿次数增多而每次尿量不少,全日总尿量增多。

见于糖尿病、尿崩症、精神性多饮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

b炎症性尿频:

每次尿量少,多伴有尿急尿痛。

见于膀胱炎、尿道炎、尿路结石等。

c膀胱容量减少性尿频:

持续性尿频,每次尿量少,药物治疗难以缓解。

见于膀胱肿瘤、结核、妊娠子宫增大压迫膀胱、子宫肌瘤、前列腺增生等。

尿急:

常见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输尿管结石、肿瘤、前列腺炎等,少数由精神性因素引起。

尿痛:

引起尿急的病因几乎都可引起尿痛。

3处理急性发作期应注意休息,尽量多饮水,勤排尿,以达到不断冲洗尿路、减少细菌在尿路停留时间的目的。

尿痛明显者可对膀胱区热敷或按摩,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换内裤。

女性在月经期要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