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新世纪需要高质量的学前教育.docx
《幼儿园新世纪需要高质量的学前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新世纪需要高质量的学前教育.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新世纪需要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新世纪需要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导读:
当然,要实现新世纪需要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重要的是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
培养具有先进教育观、儿童观且能科学地设计课程、实施课程的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是实现高质量学前教育的保证。
广大幼儿园教师只有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新世纪里取得更大的成绩,作出更大的贡献。
瑞典学者爱伦·凯(1847-1926)在1899年预言:
"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
"100年后的今天,历史证实了这一预言。
成人与儿童的关系在20世纪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哥白尼式的革命。
"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这一观念推动了整个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促使学前教育在20世纪末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要课题。
时代进入了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必将使学前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发展21世纪学前教育的关键是什么?
是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但是,什么样的学前教育才算是高质量?
怎样使学前教育达到高质量?
又怎样适时适宜地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这些问题,在已经跨入新世纪的今天,每一个幼教工作者都在思考着。
理论的整合与发展的启示
在20世纪这一"儿童的世纪"里,我们的认识已在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已根植于幼教工作者的头脑中。
这些变化与学前教育有关理论的整合与发展息息相关。
高质量的学前教育首先要在理论上、观念上跟上不断变化发展的形势,建立起具有时代先进性的教育理念。
自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学前教育有关的整合和发展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1、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到维果斯基的社会历史理论
皮亚杰理论为每一个幼教工作者所熟知,他的"认知结构"、"教学应面向儿童自发的学习过程和发展过程"等学说对幼儿园的教育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与环境互动,教学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已成为不少幼儿教育方案的指导思想。
20世纪60-70年代,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广泛接受,他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由此而引发出的"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和"婴儿及先学前期儿童(0-3岁)是按照自己的大纲来学习的,学龄儿童是按照教师的大纲来学习的,而学前儿童则要在教师把自己的大纲变成适合儿童学习的大纲的情况下才能学习的"等学说,与后皮亚杰理论的某些观点一致,被西方幼教界视为新观念。
当前,这两种理论的互补与交融,对学前教育的发展观、儿童观以及教育观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并为建立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2、从智商(IQ)到情商(EQ)
长期以来,心理学家常用智商(IQ)来表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但是,近数十年来,加德纳的"七种智力"(语言的、数理的、空间的、音乐的、身体运动的、人际的和内省的智力)理论已广为传播,与此相应的"完整学习"也已在实践中取得成效。
近期斯腾伯格提出"三元智力"理论,其中"组合智力"包括计划、策略制定、智力活动的控制和调节;"经验智力"包括运用旧经验迅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改造旧经验创造新经验的能力;"情境智力"包括适应、改变环境和选择能力。
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最近又提出了"成功智力"的学说,其中包含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方面,这一学说更加接近当今素质教育的含义。
因此,智力的发展已大大超越了原有的智商,这种超越,标志着智力研究的深入,也意味着智力教育内涵的扩展。
情商(EQ)是指情绪智力,这是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塞拉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耶于1990年首次提出的,1996年他们又对此理论进行了修正。
情商提倡者认为情商高者易受欢迎,因为他能及时准确地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作出判断,并在此基础上相机行事,调整自己的言行。
据此他们提出"成功=20%(IQ)+80%(EQ)"。
尽管对此人们尚有异议,但是,随着国际化人际交往的日益加强,情商必将为人们所关注,在我看来,情商和智商对一个人的发展都有作用。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仅应关注智力理论的发展,而且要重视幼儿健康情绪的培养,将幼儿的身心健康、智力开发、情绪和社会性发展教育整合起来,以全面促进儿童的发展。
3、从右脑开发到全脑开发
脑科学的研究日新月异,20世纪70年代初史信利提出了左、右脑二分法的理论,70年代中斯麦克兰提出了脑三分模型(爬虫类脑、哺乳类脑、新皮层)。
近期,赫曼综合上述理论提出了全脑四分结构模型,并据此提出全脑革命的主张,为全脑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
研究还有力地证明,脑的发育存在关键期。
在关键期内,脑的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最大,即脑被环境和经验修饰的可能性最大。
脑科学研究为早期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它表明,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全脑开发的早期关心和教育是可能的,并且具有光辉的前景。
此外,"感觉统合"的研究也提示我们要注意对孩子进行感觉统合的训练,使孩子的每种感觉器官,特别是容易被忽视的触摸觉、平衡本体觉等都得到锻炼,从而使孩子的躯体协调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剖析上述与学前教育有关的理论,有利于我们建立起与高质量学前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观、儿童观和发展观,以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幼教工作。
有人说:
"学科的发展必须立足于社会需求,同时还受益于相关学科的研究和进步。
"我想,学前教育也不例外。
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学前教育课程
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的中介是课程。
因此,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课程是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重要保证。
20世纪的学前教育已呈现出多元化局面,显示出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勃勃生机。
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是具有高素质,它要求一个人身心健康,善于理性思考,能与人共处,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既能适应经济上的不平衡和文化的多样性,又能参与世界竞争推动社会进步。
为此,从儿童出生开始,就应该对他们进行全面的素质启蒙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制订出与新世纪需要相适应的学前教育课程。
1、关于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
任何课程目标的制订均会受到"学习者自身"、"社会要求"、"学科知识"三方面的制约。
根据学前教育课程的特点,这三者之中必须特别重视儿童的年龄特点,年龄越小越要重视其身心发展的规律。
这样制订出来的课程目标才是幼儿能接受、可理解的,并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真正的发展。
因此,课程目标的确定必须适合儿童的发展,同时要在社会要求和个体发展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
为了使孩子从小得到全面素质启蒙教育,必须抛弃"知识学习"的价值取向,确立培养"完整儿童"的价值取向。
要以发展幼儿的生存能力、自主自信、人际合作和谐、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乐于学习、好奇探索的学习态度为学前教育课程的主要目标。
2、关于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哪些内容值得学习,而且是学前儿童应该学习、能够学习的?
这是我们在选择和组织高质量学前教育课程内容时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
为此,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注意:
⑴课程内容要求丰富而全面。
身体的、认知的、情绪的、社会的、创造的等方面的内容应纵横有序地交织在一起,以保证提供给儿童的各方面经验是平衡的。
⑵安排好一日活动。
音乐会幼儿园一日活动全部纳入课程内容,活动的形式可以是正式的、非正式的,也可以是儿童自发的。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幼儿园组织的户外活动也是不可缺少的课程内容。
⑶所提供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材料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能吸引儿童去探索,去学习。
⑷游戏是学前教育课程不可或缺的内容,当前,特别要注意保证充分的时间让幼儿进行自发性游戏。
⑸注意隐性课程的重要影响和积极作用。
3、关于教育方法
在考虑高质量学前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时,以下几方面需要特别重视:
⑴教育活动包括教师引发的活动、儿童引发的活动以及师生共同引发的活动三种形式。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让每一个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同时,要引导幼儿发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孩子在互动中学习。
⑵既重视环境的创设又重视教师的引导。
这是我国幼儿园教师学习国外幼教理论的一种创造。
过去有人认为幼儿园教育的本质就是环境的创设,但研究和实践表明,仅有环境刺激不足以引发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必须配合有意义的师生互动,才足以激发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⑶感官经验是学前教育课程的核心,要充分发挥儿童多通道的联合作用,寓教于动,寓教于乐。
⑷个别的、小组的、全班的活动之间要保持平衡。
⑸让家长参加活动,加强家园之间的联系,以提高教育的一致性、持久性和有效性。
充分利用社区力量,最大程度地挖掘学前教育资源。
⑹要重视并恰当地、适时地开展随机教育。
⑺直观的、解释性的、活动的、游戏化的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是未来教学方法研究的方向。
当然,要实现新世纪需要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重要的是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
培养具有先进教育观、儿童观且能科学地设计课程、实施课程的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是实现高质量学前教育的保证。
广大幼儿园教师只有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新世纪里取得更大的成绩,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深信,21世纪仍然是"儿童的世纪",而且会是更加光辉灿烂的"儿童的世纪"。
摘自2000年第1期《幼儿教育》
作者:
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