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 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68750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逍遥游 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逍遥游 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逍遥游 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逍遥游 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逍遥游 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逍遥游 学案.docx

《逍遥游 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逍遥游 学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逍遥游 学案.docx

逍遥游学案

《逍遥游》学案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一、填空:

1.庄子,名,战国时期著名的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

2.《庄子》一书共篇;逍遥游即的样子。

二、语言积累

异体字、通假字

1.三餐而反。

(返)2.小知不及大知。

(智)

3.此小大之辩也。

(辨)4.而征一国者。

(耐)

5.旬有五日而后反。

(又、返)6.而御六气之辩。

(变)

一词多义

1.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名词,志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于议(动词,立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动词,记载)

博闻强志(动词,记住)

2.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命名)

圣人无名(名词,名望)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出)

3.置——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动词安放)

郑人有且置履者(动词,购置)

4.穷——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形容词穷尽)

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形容词,生活困难)

复前行,欲穷其林(动词,走到尽头)

5.苍苍——天之苍苍,其正色邪(深蓝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灰白色)

古今异义

1.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两个词,虽然这样,今义一个词,连词。

2.众人匹之:

众人古义为一般人,今义为大家,多数人。

3.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今义为副词,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或作连词,表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4.穷发之北:

发古义为毛,指草木,今义为头发。

虚词用法:

1.其:

不知其几千里也——句中语气助词,舒缓语气。

其翼若垂天之云——代词,代“”鲲“译做“它”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在选择句中用以加强揣测语气的语气副词。

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代“水”,译做“它”

其广数千里——代词,代“鱼”,译做“它”

彼其于世——代词,代“宋荣子”,译做“他”

奚以知其然也——代词,代“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观点。

2.而:

化而为鸟——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怒而飞——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与被修饰的词。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因而”

而后乃今将图南——表顺承关系的连词而舟

起而飞——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腾跃而上——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与被修饰词。

彼且奚适也——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而征一国者——通假字,通“耐”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夫列子御风而行——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与被修饰的连词。

而御六气之辩——表递进关系的连词“并且”

3.之: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鹏之徙于南冥也——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水之积也不厚——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结构助词“的”

则芥为之舟——代词,代“水”

而莫之夭阏者——代词,代“鹏”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往”

之二虫又何知——指示代词,“此”“这”

汤之问棘也是已——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穷发之北——结构助词,“的”

此大小之辩——结构助词,“的”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代词,代“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辩乎荣辱之境——结构助词,“的”。

5.句中“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D.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6.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则风斯在下矣”的“斯”意义相同的是()

A.斯是陋室

B.礼乐不可斯须去追

C.有备斯可以无患矣

D.何故至于斯

7.句式与词语活用

(1)《齐谐》者,志怪者也。

()

(2)水击三千里()

(3)去以六月息者也()

(4)奚以知其然也?

()

(5)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

8.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并写在空白处。

《逍遥游》学案第二课时

一、庄子和《庄子》简介

①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②《庄子》一书现存33篇。

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③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

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二、题解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内格的就是庄子。

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

思考:

春秋战国文化“百家争鸣”,你还知道哪些这个时代的文化名人?

三、《逍遥游》内容分析

学习第一段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思考

1、大鹏飞往南冥,需要什么?

2、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什么?

3、蜩与学鸠不能远走高飞,是因为什么?

说明

这三个问题比较浅显,让学生细读课文,力求用原文中词语回答。

明确

学习第二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具体写了哪些内容?

和第一自然段有何联系?

明确

  

2、问:

“汤之问棘”一段话与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似有重复之嫌,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第三自然段内容。

明确

2、作者在本段中阐明了什么观点?

作者是如何阐述此观点的?

明确

课下作业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北冥(míng)尘埃(āi)坳堂(āo)抟扶摇而上(chuán)

B.鲲鹏(kūn)夭阏(yān)蓬蒿(hāo)学鸠(jiū)

C.晦朔(shuò)泠然(líng)宿舂粮(chōng)决起(jué)

D.蟪蛄(huì)榆枋(fāng)蜩与学鸠(tiáo)数之然(shuó)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B.复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之为舟

C.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5.与“则芥为之舟”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名为鲲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以百岁为春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二、简答题

6.在《逍遥游》一文中,“逍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作者根据神话传说,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任意变化遨游,给人展示出一个十分开阔的意境。

作者认为,要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就得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第一至第四自然段,.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

(2)六月息________________

(3)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_

(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________________

(5)控于地而已矣________________

(6)宿舂粮________________

8.大鹏南飞,须“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这其中的道理,用文中的话来解释,就是因为                          

三、阅读题

(一)阅读最后一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9.解释加点的词。

(1)故夫知效一官________________

(2)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________________

(3)辩乎荣辱之境________________

(4)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文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A.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

②(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

B.①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

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

C.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

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

D.①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

②(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

11.对本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宋荣子嗤笑他们,而没有向他们学习,这是不对的。

B.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的懈怠。

C.宋荣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

D.只有无所待的人才能达到至人境界。

●延伸阅读

翻译下面两段文字。

1.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

“诺。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

“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

‘鲋鱼,来!

子何为者也?

’对曰:

‘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曰:

‘诺。

我且南游吴越之地,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鲋鱼忿然作色曰:

‘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

2.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

“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

“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

“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课前预习答案

5.C。

其他三项均为代词,C为“难道”。

6.C(A这;B片刻;D此)

7

(1)前者语助词,表提顿,后者代词,表志怪的书判断句

(2)水,名词作状语,表处所

(3)状语后置

(4)宾语前置,译为凭什么知道是如此呢?

(5)反问句

有效训练答案

一、1.D(A.抟扶摇而上“tuán”;B.夭阏“è”;C.决起“xuè”。

2.C(A.徒—徙;B.复—覆;D.辨—辩。

3.B(A.古义:

真正的颜色。

今义:

纯正的颜色。

C.古义:

不求名声;今义:

没有名声。

D.古义:

四季;今义:

春天和秋天。

4.C5.C(A.是,叫;B.表反问语气;C.作为,当作;D.替。

二、6.优游自得的样子鲲鹏无己无功无名

7.

(1)奋发

(2)气息,这里指风(3)粘,着地(4)阻塞(5)投,落下(6)捣掉谷壳

8.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三、

(一)9.

(1)显才能

(2)使……到来(3)界限(4)拼命追求

10.A11.D

1.庄周家中贫穷,所以去找监河侯借粮。

监河侯答应说:

“可以,我将要征收租税,等收下后,我借给你三百金,你看好不好?

庄周听到这话,气愤得变了脸色,说道:

“我昨天上你这里来,听见有在路中间呼喊的声音。

我回头去看,原来车辙中有一条鲋鱼在喊。

我问它道:

‘鲋鱼,来吧!

您是干什么的?

”它回答道:

‘我呀,是东海的居民。

(今天不幸,落到这步田地)您或许有一升半斗的水,可以救活我,使我活命吧?

’我说:

‘可以,我将要向南去游说吴越的君王,引过西江的水来迎接您,可以吗?

’鲋鱼听了这话,气愤得变了脸色,说道:

‘我离开了我惯住的地方,我没有地方生存。

现在,我只要一点水就能活下去。

您却说这种空话,你不如干脆及早地到干鱼店里去找我吧!

’”

2.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

“楚王愿将国内政事委托给你而劳累你了。

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地说:

“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用巾饰覆盖着它,珍藏在宗庙里。

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拖着尾巴活着在泥水里呢?

”两位大臣说:

“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

”庄子说:

“你们走吧!

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水里。

三、《逍遥游》内容分析

学习第一段

1、大鹏飞往南冥,需要什么?

2、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什么?

3、蜩与学鸠不能远走高飞,是因为什么?

说明这三个问题比较浅显,让学生细读课文,力求用原文中词语回答。

明确1、大鹏飞往南冥,需要“海运”。

2、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以息相吹”。

3、蜩与学鸠不能远走高飞,是因为“枪榆枋而止”。

学生自读第一段,教师评点本段思路

明确本段内容阐明世间万物都“有所待”。

首先,作者大笔挥洒,以夸张的手法描写神奇莫测巨鲲大鹏,言其背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翼大,“若垂天之云”。

这只鸟不仅大,它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其次,作者以“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 与大鹏的 “海运将徙”作对比,说明万物皆“有所待”。

接着,作者以童话般的叙述,写蜩与学鸠对大鹏高飞远行的嘲笑,并以行路备粮的比喻予以反驳,表现了毫无自知之明的可笑与可怜。

学习第二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具体写了哪些内容?

和第一自然段有何联系?

明确  朝菌、蟪蛄为小年;冥灵、大椿为大年。

二方比较可知:

“小年不及大年”。

彭祖以长寿闻名,众人匹之,以小及大可悲。

汤之问棘,点名了“大小之辩”。

归纳上文,补充印证。

2、问:

“汤之问棘”一段话与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似有重复之嫌,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第一自然段中对大鹏的描述出资《齐谐》,《齐谐》是记载怪异之事的,人们会怀疑它的真实性,孤儿,作者引“汤子之问棘”来加以证实;再者,前后两处描写详略不同,描写也有异:

对于鹏之背,前者为“不知其几千里也”,后者为“背若泰山”;对于“扶摇”,前者没有描述其形状,后者用“羊角”描其状。

其实,这是庄子的有意之笔,通过“重言”(即重复之言)来加重论说的分量,加深读者对“大小之辩”的理解,与开头部分呼应和印证。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第三自然段内容。

说明允许学生停留在翻译的基础上。

明确本段作者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以现实社会中四种人的具体论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

宋荣子已经淡漠了功名,看清了内外荣辱的界限,却“犹有未树”;子列子能御风而行,超然于世,但还是要依赖于风(即“犹有所待”)。

这两个人都比众人高出一筹,但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何谓“逍遥”呢?

庄子告诉我们: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怎样才能达到“逍遥”呢?

用庄子之言即为“无己”“无功”“无名”。

2、作者在本段中阐明了什么观点?

作者是如何阐述此观点的?

明确本段中阐明了“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即“无所待”的观点。

作者从自然界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进而说明“小大之辩”,但本质相同,即万物皆有所待,不是真正的逍遥。

接着,作者从自然界转而写现实社会,现实中的人有高出众人之上者,但仍是有所待,还不是真正的“逍遥”。

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

三、学习本文之后有何启示?

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的思想观点?

明确文章从高远之志、厚积之力、大小之辩到无待之游的描述,给人的启示是远大的志向应当通向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而不应局限于“一官”“一君”的现实功利,人应该有精神自由、个性解放的追求,这些都是庄子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

而对于庄子思想中的虚无主义、绝对自由以及遁世避患的全身意识等消极因素,我们应当摒弃。

作为新世纪的弄潮儿,同学们应该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及艺术特点

1、借用寓言说理。

鲁迅评庄子的散文的特点说:

“著书十万余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

例如本文中的鲲、鹏、学鸠、斥鷃,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

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

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如第1段。

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与人的情性,是拟人。

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