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逍遥游高中课文原文《逍遥游》.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1301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逍遥游高中课文原文《逍遥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整理逍遥游高中课文原文《逍遥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整理逍遥游高中课文原文《逍遥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整理逍遥游高中课文原文《逍遥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整理逍遥游高中课文原文《逍遥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逍遥游高中课文原文《逍遥游》.docx

《整理逍遥游高中课文原文《逍遥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逍遥游高中课文原文《逍遥游》.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逍遥游高中课文原文《逍遥游》.docx

整理逍遥游高中课文原文《逍遥游》

《逍遥游》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疏通与教师点拨相结合,抓住关键词句分析,把握文章内容和思想。

3.情感目标:

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

理解本文说理技巧.

学习难点:

正确理解文庄子的哲学观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庄子临死前,他的心情很平静。

弟子们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

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勘破生死关。

于是他说:

“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

”弟子们不觉垂泪,说:

“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

”庄子笑道:

“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

”(《列御寇》)

二、简介庄子及作品

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今城关镇东城路)。

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逍遥游》全文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

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

第二部分:

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

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

课文选的是第一部分。

三、三“笑”教全文:

理解文章内容。

1、小组讨论:

文中写了几次“笑”?

各笑什么?

写了三次“笑”:

蜩与学鸠笑之、斥鴳笑之、宋荣子犹然笑之。

2、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思考并讨论:

(1)蜩与学鸠为什么要笑鲲鹏?

(2)蜩与学鸠笑鲲鹏,作者赞成还是反对呢?

为什么?

(3)斥鴳为什么笑鲲鹏呢?

作者对斥鴳的“笑”是什么态度?

(4)宋荣子为什么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呢?

作者对宋荣子的态度又怎样?

4、老师小结:

蜩与学鸠嘲笑鲲鹏是因为它们不理解鲲鹏的远大志向。

对蜩与学鸠、斥鴳、宋荣子作者都持否定态度,对被“笑”的一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也都作了否定,并且对文中提及的野马、尘埃、芥、大舟、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列子等事物或者人物也都作了否定,借用本文中的一个形象的词语,可以说是:

笑!

本文可以说是:

庄子“笑”万物!

5、问:

庄子为什么要“笑”万物呢?

因为它(他)们都“有所待”,都没有做到“逍遥游”。

6、问:

哪种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为什么?

“至人、神人、圣人”,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四、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及艺术特色

1、要求从选材、修辞等方面分析写作技巧及艺术特色,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看法并汇报成果。

3、师生共同归纳文章的艺术特色。

(1)描写的奇特

文中的描写奇妙莫测,运用了生动的寓言故事。

如“大鹏徙南冥”的寓言,对大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夸张描写,创造出了一种雄奇深邃的境界,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把作者心目中那种为一般人难于理解和想象的高远哲学境界,变得易于理解和想象了。

蜩与学鸠、斥鴳的两则寓言故事,庄子则以拟人手法,寥寥数语,将其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几则寓言故事,善于发挥惊人的想象力,虚构出了神奇莫测、叹为观止的故事,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的令人瞠目结舌的艺术形象。

(2)想象的大胆

文中的想象不仅体现在具体形象的描写上,更主要的表现在整个文章的构思上,那“其翼若垂天之云”,其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的鸟的雄伟,那“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大椿的长寿,固然令人咋舌,但更令人神往的却是庄子用来说明观点的奇特的事物、奇特的境界和奇特的用意上。

他极写鹏之大、椿之寿,一则造成一种声势,一种氛围,引人入胜;二则形成一种对比,一种暗示——以鹏之大暗示人之小,以椿之长寿暗示人生之短暂。

大鹏乘风而飞尚且要有所待,人生的不自由不言而喻。

重负之下,立言、立功、立德、立名还有什么意义,争名夺利根本没有价值,而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无己”“无功”“无名”。

(3)情感的隐蔽

知人论世:

关于庄子的生平事迹

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故其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

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毁比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

“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

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

子亟去,无污我!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庄子〉导读》谢祥皓著巴蜀书社)

庄子看透了人间的沉浊肮脏,沉溺于纯洁无瑕的幻想王国中,否定了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世人,醉心于动物、植物与神仙的世界里。

为此,文章的大部分篇幅都在写虚的、空的、幻想的、非人世的事物,似乎做到了“无己”,但是,在虚幻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呢?

那就是作者深深的苦闷,对人世间的绝望,追求逍遥却无法摆脱人生的羁绊。

他把“至人”的境界写得那样不可企及,其实不正隐约露出他追求逍遥而不可得的苦恼、失望吗?

他虽然提出“无己”,物我不分,却发自内心地认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由此可见他对智慧的重视,对生命的热爱。

五、总结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文章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难怪鲁迅先生会说:

“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那怎样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逍遥?

庄子的“逍遥”其内涵指的又是什么?

这种思想对后世又有什么影响?

下一节课我们再来探讨。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

在前一节课理解《逍遥游》的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逍遥游”深刻的内涵及分析庄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马叙伦曾经说过:

“开宗不解‘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足见《逍遥游》之魅力。

很多同学们对《逍遥游》都有种“敬而远之”的心理,为什么呢?

我想首先就在于被字词难倒、“吓”倒。

二、探讨“逍遥游”深刻的内涵

从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庄子认为只有“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

那如何理解庄子的“逍遥”呢?

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的观点呢?

1、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2、分组讨论:

对“逍遥游”的理解

(1)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

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的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

但是,作者又义正辞严地驳斥蜩与学鸠的嘲笑,强调指出有“小大之辩”。

(2)反复地描绘大鹏的雄伟形象,热爱之情跃然纸上,这是为什么呢?

那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作者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

(3)作者所谓的“逍遥游”指的是什么呢?

你又是如何看的呢?

(学生可以根据前面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从大鹏形象的探求中得到点启示。

什么是“逍遥”?

从语义学意义上说,这是个联绵词,联绵词往往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

此外,它还是个叠韵词,因为韵母相同,逍遥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反正试想一下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遥。

《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

逍遥游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天下》)即“游心于谈,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庄子》的“无为”主义,也可以叫作“逍遥”主义。

作者所谓的“逍遥游”指的是一种“无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即顺应万物的本性,悠然自在,适心任性,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人应该有精神自由、个性解放的追求,这些都是庄子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

而对于庄子思想中的虚无主义、绝对自由以及遁世避患等消极因素,我们则应当摈弃。

作为新世纪的弄潮儿,同学们应该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探究:

庄子思想

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课件

四、拓展:

庄子思想、人格对后世的影响

1、老师展示

庄子的思想是东方神秘国度中国最有价值的思想。

——海德格尔(德国)

“读庄子像是读一本伟大的神秘主义的书。

”——林语堂(《信仰之旅》)

庄子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远。

(1)积极影响:

借庄子思想表达高远志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2)消极影响:

庄子思想对中国文人尤其是失意文人的影响。

尤其是庄子的消极避世、胆怯退缩也成为后世文人放浪形骸、玩世不恭的温床。

五、总结

庄子思想和文风对后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正如郭沫若所说:

“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

”(《庄子与鲁迅》)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六、作业

就文章的某一艺术特点,写一篇300——400字的鉴赏片断。

板书设计

逍遥游

庄子

1、世间万物有所待:

(1)鲲鹏—形体的变化(描写)

————有所待,依赖巨风(六月息)

(2)野马、尘埃

————也有所待善用比喻

(3)大舟、草芥想象奇特

(4)蜩与学鸠也有所待

2、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

(自然界)

(1)小知不及大知

(2)小年不及大年

—————补充验证前文

(3)汤之问棘

(4)斥鴳之语

3、真正的逍遥游是不受外物的限制—————无所待(人世间)

(1)知、行、德、征(耐)四种人

(2)宋荣子、列子——仍有未树,犹有所待者

(3)至人—神人—圣人——无己、无功、无名—逍遥者

——————追求绝对的自由(主旨)

 

高二语文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五《逍遥游》

(一)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

35分钟)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北冥()鲲()鹏坳()堂抟()扶摇而上齐谐()迁徙()夭阏()决()起而飞宿()舂()粮泠()然恶()乎待哉未数数()然沮()丧榆枋()斥()晦朔()蓬蒿()翱()翔穷发()之北知()效一官蟪()蜩()

2.选出下列“之”字的解释和用法相同的两项()

A.且夫水之积也不厚B.其翼若垂天之云

C.此亦飞之至也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E.之二虫又何知

3.选出下列“以”字的解释和用法相同的两项()

A.去以六月息者也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以五百岁为春D.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E.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4.选出下列句中划线字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

A.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B.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C.而后乃今将图南

D.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5.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相同的一项()

A.则风斯在下矣B.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斯已矣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C.适千里者,三月聚粮D.此小大之辩也

彼且奚适也而御六气之辩

6.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字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c.绝云气,负青天()d.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e.腹犹果然()f.泠然善也()

g.置杯焉则胶()h.而后乃今培风()

i.众人匹之,不亦悲乎()j.《齐谐》者,志怪者也()

7.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②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③德合一君,而征一国④旬有五日而后反

⑤此小大之辩也()⑥而御六气之辩()

8.判断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

(1)南冥者,天池也。

()

(2)《齐谐》者,志怪者也。

()

(3)莫之夭阏者。

()(4)之二虫又何知!

()

(5)奚以知其然也?

()(6)彼且奚适也?

()

(7)彼且恶乎待哉?

()

9.翻译下列语句

①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②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③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1.北冥(mínɡ)鲲(kūn)鹏坳(āo)堂抟(tuán)扶摇而上齐谐(xié)

迁徙(xǐ)夭阏(è)决(xuè)起而飞宿(xiǔ)舂(chōng)粮泠(líng)然恶(wū)乎待哉未数数(shuò)然沮(jǔ)丧榆枋(fānɡ)斥(yàn)

晦朔(shuò)蓬蒿(hāo)翱(áo)翔穷发(fà)之北知(zhì)效一官

蟪(huì)蜩(tiáo)

2.BC。

A“取独”的作用。

D到。

E这。

BC的。

3.AD。

AD凭借。

B用。

C把。

E相当于“而”。

4.B。

A在水面上,名词作状语。

B下面,名词。

C南行,名词作动词。

D降落,名词作动词。

5.C。

A就;这。

B将;况且。

C到。

D通“辨”,区别;通“变”,变化。

6.a.奋发b.草木c.超越d.勉励e.充实f.很g.粘h.凭i.相比j.记

7.①冥,通溟,海②知,通智,智慧③而,通能,能力④有,通又;反,通返。

⑤辩,能辨,辨别,比较⑥辩,通变,变化

8.

(1)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

(2)《齐谐》者,志怪者也。

(判断句)(3)莫之夭阏者。

(宾语前置)(4)之二虫又何知!

(宾语前置)(5)奚以知其然也?

(宾语前置)(6)彼且奚适也?

(宾语前置)(7)彼且恶乎待哉?

(宾语前置)

9.①当鹏迁往南海的时候,振翼拍水,水浪远达几千里。

它乘着旋风飞上几万里的高空,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才停歇下来。

②我一下子起飞,碰到榆树、檀树之类的树木就停下来,有时如果飞不上去,就掉在地上罢了。

哪里用得着飞上数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

③再说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

他能分清自我与物外的区别,辨明荣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呀。

 

2019—2020学年上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B(A项“文艺作品数量的多少不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表述错误,从文中“不仅以……还以……”可以看出,作品数量也是一个时代文艺成就的重要标志;C项“‘艺术超越’就是要找到具有直指意义和联想意脉的艺术形式”表述错误,原文是说“必须找到恰当的艺术形式富有魅力地呈现其直指意义和联想意脉”;D项由原文“市场法则的普及和物质欲望的膨胀,更把许多人引向心浮气躁、追名逐利的名利场”可看出“直接导致”表述错误。

2.C(文章举鲁迅作品的例子是为了展开“意蕴开掘”方面的论述,并未涉及“艺术超越”方面。

3.A(A项对原文理解有误,根据文意,能否锻造经典“是一个涉及诸多方面的复杂问题”,“进行大跨度的意蕴开掘和艺术超越”仅是就创作主体方面而言,且“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之点”,仅做好此方面不代表经典甚至伟大作品就能够锻造出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C(“其他年份旅游人次增速均有所下降”说法错误,2016年旅游人次增速略有提升。

5.D(“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层面的引导和地方政府各种惠民政策的陆续推出”说法有误,据材料三中“也受到游客对旅游产品文化内涵需求的驱动”可知,需求驱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6.①国家要继续加强政策引导,推出各类文化惠民举措,推动供给侧与需求端良性互动;

②旅游业要向深度游迈进,积极推动沉浸式旅游,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③景区经营者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智慧旅游服务,给游客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

④经营者要促进文化旅游融合,挖掘中华文化丰富素材,开发更多创新性文旅产品,满足更高消费需求。

(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C(“从动静两个角度描绘枣林”理解有误,原文说“它竟然突破铺天盖地的‘白’的围困,跳起熊熊烈火般的舞蹈。

”实际上,枣树枝桠未动,但其力量感让“我”觉得它们在动,是虚写。

8.①女人为枣树开枷,孩子欢闹的场景:

通过对女人花衣服、纱巾、裙子等装扮的描写以及对女人与孩子行为动作的描写,营造出轻快热闹的气氛,表达出人们对枣林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②枣把式巡看及打枣的场景:

通过对枣把式“三天两头”地“转悠”、“左瞅右瞧”、“急巴巴地找长杆”等动作描写,“眼睛眯着”“漾着得意”等神态描写,以及对枣子“倾斜而下”的场景的描写,营造出热烈、欢畅的气氛,表现了枣农丰收时节的喜悦、感激、爱护和作者对枣树的赞美之情。

③妻子煲粥与我外出归来的场景:

通过对妻子用金丝小枣精心煲粥和外出归来的我闻到伴着枣香的热腾腾的饭的细节描写,营造出温馨幸福的气氛,表达出对枣所带来的温馨生活的由衷感激。

(6分;每点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分析部分“营造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答出任一方面即可给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不怕磨难的隐忍、坚韧。

枣树开枷时忍受伤痛,依然坚定迅速地成长;寒冬雪地中枝叶凋零,依然傲然倔强;盐碱地中不怕干旱,深深扎根。

②喷涌不竭的生命激情。

枣林成熟,壮丽无比;成熟的枣子倾斜而下,红雨阵阵,雷声隆隆,生命的热烈荡涤了“我”身上的暮气。

③对人们的无私奉献。

枣树自身忍受痛苦,却带来浓浓的清香,捧出甘甜的果实,带给人温馨与幸福。

④雪中傲立的倔强与遒劲。

冬天枣树只剩下裸露着黑色枝桠、孤寂地立在雪地上,展现出一种特有的美与力量,这种倔强精神给“我”以震撼。

⑤岁月沉淀出的安恬与智慧。

1680多岁的老枣树沉默不语、神态安详,让“我”感受到其智慧、踏实,这种安恬与智慧唤起“我”对生命、生存的思考。

(6分;每点2分,任意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7分)

10.D(A项两个“其”分别是代词“它的”和副词“大概”的意思;B项第一个“娱”是名词“欢乐”,第二个是动词“使……欢乐”,“娱目”可译为“悦目”;C项中两个“以”都是介词,分别译为“因为”和“在”;D项两个“迁”字都有“变更、变易”之意。

11.C(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12.A(“古人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依次两两相配纪年”表述错误,应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13.C(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蕴含着积极的人生态度”表述错误,《兰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等语蕴含着积极的人生态度,但《金谷诗序》“感性命之不永,惧凋零之无期”只有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14.

(1)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关键词“所以”(……的原因)、“致”(思想情趣)各1分,大意1分】

(2)(金谷涧)距离城中十里地,(地势)有的高峻、有的低下,有清澈的泉流和茂密的树林,各种果树、竹子、松柏、草药之类,没有不齐备的。

【关键词“去”(距离)、“或”(有的)、“毕备”(齐备)各1分,大意1分】

(3)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之人,不曾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您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关键词“鄙人”(粗鄙之人)、“振慑”(害怕)、“假借”(宽容)、“毕使”(完成使命)各1分,大意1分】

(4)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平凡的景象,常常在险阻、僻远的地方,而人们很少能到达那里。

【关键词“非常”(不平凡)、“险远”(险阻僻远)各1分,大意1分】

注意:

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D(“江光满客衣”的“客”不是“前来送别的客人”,该句意思是波光洒在身为迁客、逐客的作者身上。

16.①《短歌行》中曹操以“乌鹊”比喻贤士,以乌鹊绕树寻找栖身之地比喻贤士们都在寻找寄身之地,诗人借此表达了希望能招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雄心壮志;②本诗中汤显祖以“孤鹊”比喻自己,以孤鹊南飞比喻自己被贬谪到南方边远之地,以孤鹊徘徊无依比喻前途的渺茫黯淡,诗人借此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冷寂和迷茫伤感。

(6分;每点3分,其中“乌鹊”或“孤鹊”比喻义1分,作者情感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8分;每写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C(开门见山:

比喻说话写文章一开头就进入正题,不绕圈子;开宗明义:

说话写文章一开头就点明主要的意思。

崭露头角:

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脱颖而出:

比喻人的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生机勃勃:

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朝气蓬勃:

形容精神振奋,斗志旺盛,充满生气。

一语中的:

一句话就说中要害,同“一语破的”;言必有中:

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19.D

20.C(A项“洋溢着睿智的思想光芒”搭配不当,“选手们不仅感慨颇多”关联词位置不当;B项“洋溢着睿智的思想光芒”搭配不当;D项“选手们不仅感慨颇多”关联词位置不当。

21.A(楷书产生后,行书是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的字体。

22.答案示例:

①赞同觉民谦和折中又坚守底线、忠于爱情的人生态度。

觉民是具有进步思想的新青年,不像觉新那么软弱,也不像觉慧那么激进。

平时温和谦逊,但为了与琴的爱情和爷爷坚决斗争,离家逃婚,做了高家从来没有人敢做的事。

最后在爷爷临死时获得理解,避免成为又一个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②赞同觉慧对“新生活”的追求,赞同他的热情、奋斗精神和反抗精神。

觉慧是高家最具批判和反抗意识的人,也是当时社会进步青年的典型代表,与大哥觉新形成鲜明对比,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平等地对待各个阶层的人。

他目睹了鸣凤、瑞珏、梅的死等一系列悲剧,终于无法忍受离开了这个家。

他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曾一起开办报社传播新思想。

(4分;简单概括人物的经历和性格特点2分,阐明自己赞同的原因2分;如答赞同觉新,言之成理可适当给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23.答案示例:

①或思或感壮士英雄扬意气

②亦歌亦咏干戈斧钺铸英雄

(4分;每空2分,能概括相关内容,宽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四、作文(50分)

24.

(一)写作指导

(1)立意指导:

①正确看待国与家的关系,舍小家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