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龙之杰钢铁交易中心方案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6467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龙之杰钢铁交易中心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江苏省无锡市龙之杰钢铁交易中心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江苏省无锡市龙之杰钢铁交易中心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江苏省无锡市龙之杰钢铁交易中心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江苏省无锡市龙之杰钢铁交易中心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龙之杰钢铁交易中心方案设计说明.docx

《江苏省无锡市龙之杰钢铁交易中心方案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龙之杰钢铁交易中心方案设计说明.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无锡市龙之杰钢铁交易中心方案设计说明.docx

江苏省无锡市龙之杰钢铁交易中心方案设计说明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总则、原则、目标

1.1.工程概况

1.1.1.工程名称:

江苏龙之杰钢铁交易中心项目

1.1.2.项目名称:

龙之杰钢铁交易中心

1.1.3.建设单位:

江苏龙之杰钢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1.1.4.建设地点:

无锡市钱桥镇

1.1.5.建设规模:

总用地面积3.85万m2;总建筑面积95790m2;计容建筑面积80340m2;不计容建筑面积15450m2

1.1.6.建筑层数:

商务办公楼27层,酒店式办公楼19层(裙房4层),商业配套3层。

1.1.7.功能配置:

办公,酒店式办公,商业。

1.2.设计依据

1.2.1.项目任务书

1.2.2.设计方案招标文件

1.2.3.用地定点图

1.2.4.主要包括国家及地方各有关现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

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6)《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5版

1.3.项目分析

1.3.1.工程概况

基地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钱桥地区,整个地块占地3.85万m2。

基地南侧为城市干道盛岸西路,东侧为河道,西、北侧由一条规划路自然的把本地块与周边分隔开来。

地块周边交通发达,锡宜高速公路近在咫尺。

因此该基地规划结合甲级办公楼及酒店式办公以及配套商业,意欲打造成无锡市一流综合项目。

本方案拟在该基地内建造两栋高层建筑,分别雄踞本基地的北部及西侧;地上三层商业裙楼,围绕基地东、南两侧,形成围合之势;建筑分布形态紧凑,含蓄内敛。

地下一层,为汽车库和设备用房。

本建筑群包含了大型停车库、餐饮、会所、办公楼、会议等功能。

1.3.2.设计概念

基地周边概况

项目所处区域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地块周边交通发达。

独特的建筑造型

本方案将一栋高层商务办公楼(27层)布置在基地北侧,面向南广场,勾划出城市的新天际线。

办公楼建筑立面处理手法即简洁现代,又尊显时代特征。

沿城市干道的配套沿街商业使办公楼和城市之间形成既统一又有自然隔断的有机体,既美化了城市面貌,又可降低繁杂的城市噪音。

办公楼立面处理则遵循“立”的原则,外立面处以简洁的竖向线条,更强调了竖向感觉。

三层配套裙房外墙烘托出浓重的商业氛围。

先进的设计理念

本方案以简洁单一的流线将人流引入基地。

靠近城市道路的广场给人群以明确的方向感。

办公大楼、商务中心、中餐厅、会所及各种配套商业,将成为吸引顾客的节点。

1.3.3.建筑布局

本项目地下室一层,为停车库、设备房。

停车库可以停400余辆车,并设有电梯直送上部办公楼及酒店及其配套设施。

车库层高5米,考虑未来设置立体停车设备的可能,设备房局部层高5.5米。

地下车库出入口共有二个7米的双车道出入口,既满足了车辆的疏散要求,又能减少互相之间的干扰。

在地面上,19层的酒店式办公楼占据基地的西南角。

一层为门厅、大堂及展厅;二层为餐饮类用房;三层为会议中心,四至十九层是酒店式办公楼。

裙房为酒店办公提供了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并且服务于基地北部的高档商务楼。

基地北部离马路较远,环境较好,为商务办公用地。

共布置一栋高层办公楼,27层。

宽敞的间距以及架空层,使得此区域建筑密度最低,留出了宽敞的用地营造景观空间。

高层低密度的形态,极大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办公的朝向布置有利通风,同时极大的捕获基地内部良好景观,围合式的布置有利于营造基地内部的宁静宜人的工作气氛。

1.3.4.交通组织

基地南侧为城市干道盛岸西路,主要为人行出入口,基地由西侧规划道路设置车行出入口,一条不小于6米宽环形车道,以满足消防及基地内交通的需要。

在办公北侧设置基地北侧出入口,并在靠近入口处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使得来访人员的乘车,在人员下车之后,尽量停入地下,从而实现基地内交通组织上的人车分流!

整个道路系统顺畅高效,合理有序,并极大地节约土地,使得道路面积最小化,以留给出大面积的集中景观区域。

基地内机动车停车库设在地下一层,设有两个7米宽双车道出入口。

经计算,该项目共需要停车位480辆,现在设计地下车库停车418辆,地面停车227辆。

二、技术设计

2.1结构部分

2.1.1设计主要依据和资料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2.1.2结构设计说明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本地区基本风压0.55kN/㎡。

本地区场地地震烈度按七度,本工程属丙类建筑,按七度设防计算及采取抗震措施。

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根据实际地质状况,本工程基础可采用静压预应力管桩的基础型式。

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在建筑中部楼梯及电梯墙位布置剪力墙,考虑到裙楼层及地下车库的使用功能需要,楼层梁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2.2给水排水部分

2.2.1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3)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

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997)

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7、《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9、建筑及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条件。

2.2.2概述

本工程地下1层,建筑高度为5m,为停车库、设备房。

地上2座主楼,一座多层商业楼。

分别为1座27层办公,建筑高度为98m;1座19层酒店式办公楼及4层配套商业,建筑高度为72m;1座3层多层办公及配套商业。

总建筑面积为95790m2

2.2.3设计范围

室外给水,室外排水,室内给水、室内排水、雨水排水,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建筑灭火器配置。

2.2.4用水量

生活用水量:

序号

用水类别

用水标准

面积(m2)

使用时间(h)

时变化系数

最高日用水量(m3/d)

最大时用水量(m3/h)

1

高层商务办公

50L/人

45200

10

1.2

135.6

16.28

2

高层酒店式办公

300L/m2

20310

24

2.5

360

37.5

3

配套商业多层办公

8L/m2

14830

12

1.2

71.18

7.12

3

地下车库地面冲洗

2L/m2

15700

8

1

31.4

2.41

4

绿化

2L/m2

16950

8

1

33.40

4.24

小计

631.58

未预见水量

10%

63.16

合计

694.74

消防水量见下述。

2.2.5给水系统

1.生活给水系统

由政管环网上接入二路输水管,接入管管径为DN300,环网管径为DN300,从环网管接出一路DN250管设表供基地生活用水系统。

在地下车库设置一座生活、消防泵房。

2.供水方式

本工程供水方式:

多层、浇洒、绿化及地下车库由城市自来水管直供市政水压为0.35Mpa。

27层办公室内用水由城市自来水进入地下室水泵房水池-生活水泵屋顶水箱-供各层使用,当供水静压力>450kPa时,采用减压阀进行减压分区,每个分区最小压力>100kPa,供水分4个区。

19层酒店式办公楼室内用水由城市自来水进入地下室水泵房水池-生活水泵屋顶水箱-供各层使用,当供水静压力>350kPa时,采用减压阀进行减压分区,每个分区最小压力>100kPa,供水分3个区。

管网系统控制给水配件处压力:

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处水压不大于350kPa,管网干管流速采用0.8~1.6m/s,支管流速为0.6~1.2m/s。

4、水池及泵房

生活水泵房、水箱设于地下一层,各套供水系统生活水池水箱容积按最大日用水量的40%计。

为保证供水安全,各水箱分为2格。

材质为不锈钢。

2.2.6排水系统

1、排水量:

按生活总日用水量的90%计。

2、排水方式:

室内采用雨、污、粪分流制,高层设有专用通气立管,室外采用雨、污分流制。

粪便污水通过管道排至室外化粪池处理,餐厅厨房废水经隔油处理,处理后的水与其它污废水一道就近排至市政污水管网;天面雨水由雨水斗收集,经单独管系排至市政雨水管道。

3、地下室排水:

地下车库排水车库内设数只沉砂隔油池将车库内的污水单独排至室外排水系统。

潜污泵设手动和自动控制装置。

4、消防电梯井排水

由设于消防电梯附近的集水坑潜水泵提升至室外污水检查井。

水泵设手动和自动控制。

2.2.7雨水系统

雨水量采用qy=K1×Fw·q5/10000公式计算。

设计重现期为10年,降雨历时5min时,降雨强度为≥5.25l/s.100m2。

天面雨水经雨水斗收集至立管排至室外雨水检查井,就近接入市政雨水接口井。

天面留有溢水口,总排水能力不小于50年重现期雨量。

2.2.8管材选用

室内排水管材除地下室集水坑排水管采用镀锌钢管丝接外,其它采用UPVC塑料排水管、卡箍连接柔性排水铸铁管。

室内雨水管采用卡箍连接柔性排水铸铁管。

室外排(雨)水管采用双壁抗压波纹(HDPE)塑料排水管,可套筒密封圈连接或承插密封圈连接。

室内给水系统管道采用衬塑热镀锌钢管。

室外给水管采用球墨给水铸铁管,柔性胶圈接口。

2.2.9环保节能:

1、采用能排大容量的塑料排水管道。

2、采用低轻速的高效水泵,减少噪声及采用减振垫,进出口管道设有低噪声的橡胶软接头的措施。

3、水泵房位置本方案中选择远离对安静要求较高的建筑物。

4.地下储水池采用能及时报警的溢流措施。

2.3电气部分

2.3.1.概述

2.3.1.1工程概要

本工程位于无锡钱桥地区。

本工程地下1层,建筑高度为5m,为停车库(停车418辆)、设备房、库房。

地上3座主楼,分别为1座27层办公,建筑高度为98m;1座19层酒店式办公楼,建筑高度为71m;1座三层的多层办公及配套商业用房。

总建筑面积为95790m2。

2.3.1.2设计范围

1.2.1强电:

10/0.4kV变、配电系统;动力、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安全措施。

1.2.2弱电:

通信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有线广播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

1.2.3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见消防专篇。

高压配电系统继电保护及二次接线设计由供电部门负责。

发电机房本设计设有进排风、排烟条件,机房工艺及环保设计由供货或安装单位负责。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由专业厂商二次深化设计。

2.3.1.3设计依据

1.3.1工程设计合同及建设单位具体要求。

1.3.2国家现行的有关的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规程: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127-94)

《消防安全、疏散标志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DBJ/T15-42-200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1.3.3土建专业、给排水专业、空调通风专业提供的有关图纸及要求。

2.3.2供配电设计

2.3.2.1负荷等级

本建筑群中的高层建筑,用途为商务办公楼和酒店式办公楼,均属一类防火高层建筑;地下停车库为一类停车库。

其消防用电负荷,包括消防泵、消防报警及控制系统、消防电梯、事故照明、防排烟风机、电动防火卷帘、建筑群经营管理计算机系统等为一级负荷;其中建筑群经营管理计算机系统为特别重要负荷。

多层办公及配套商业用房,其消防用电负荷为二级负荷。

客梯、弱电机房、安防用电等按一级负荷供电;其余负荷均为三级负荷。

2.3.2.2电源

2.2.1主电源:

本建筑群应取两路10KV专用高压电源。

两路电源须均能满足全部一、二级负荷,同时工作,互为备用。

电源来源及引入方式由当地供电部门决定。

2.2.2应急备用电源:

为确保消防负荷、事故照明、经营管理计算机及弱电系统、垂直电梯、生活水泵等重要负荷供电,设1台快速自动启动柴油发电机组,容量为1000KW。

与市电自投自复切换,并设机械及电气联锁。

2.2.3管理计算机系统、各弱电机房尚应配备UPS。

2.2.4所有电梯均须有突然断电时自动平层开门的功能。

并应配有高次谐波滤波器。

2.3.2.3供电系统

2.3.1高压系统:

为两路进线,采用单母线分段系统,设联络开关,两高压电源同时工作,互作备用,通过母联自投自复,一路进线断开时母联方可接通,设电气联锁。

高压系统采用真空断路器开关柜,直流操作,高压开关房设-110V/24AH铅酸免维护蓄电池直流屏一套,作为操作,继电保护及信号电源。

高压系统为放射式配电,每台变压器对应一台出线柜。

高压开关房设在地下一层。

远离高压开关房的变压器设就地负荷开关柜,以方便检修时隔离操作。

2.3.2低压系统:

变配电系统分为办公楼、办公楼、地下车库和多层办公及配套商业三个部分。

每个部分各设2台变压器,各变压器平时均为单台分列运行,每两台变压器之间设联络,以备一台变压器故障时另一台变压器可负担其一、二级负荷。

联络开关与相关进线开关设电气联锁。

楼层照明和楼层空调动力配电等三级负荷以树干式配电为主;消防负荷等以放射式配电为主。

2.3.3消防中心、消防设备、确保照明及弱电机房等一、二级负荷均采用双回路供电,两回路分别接自不同的母线段,并且其中一路接自市电/发电切换的母线段。

消防中心、消防设备、弱电机房等一、二级负荷两路电源均在末端自动切换,确保照明在竖井内集中自动切换。

2.3.2.4继电保护和计量

2.4.110KV进线开关柜设电流速断、反时限过流保护,并装设避雷器。

馈电柜设电流速断、反时限过流保护、零序电流保护。

2.4.2变压器低压侧保护:

低压进线设长延时、短延时过流保护及短路速断保护,并设浪涌保护器。

低压出线设短路速断及过电流延时保护。

母联开关设短路速断及过载保护。

2.4.3计量:

专变在高压侧计量,各低压进线柜设总计量,公共负荷均在低压柜上计量。

办公用电计量在楼层设户电表箱;商铺用电在地下一层设商铺集中电表箱,每户一表。

楼层需要分户计量者在楼层配电间计量。

2.3.2.5电房位置

高压开关房和变配电房均设在地下一层。

自备发电机房设在地下一层,发电机房须做降噪隔音处理,烟气须经处理后通过内置排烟井至楼顶排放,噪音和烟气处理均须达到环保标准。

2.3.2.6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及安全措施

2.6.1低压配电电压为220/380V,系统接地型式采用TN-S系统,配电线路均为三相五线或单相三线制。

2.6.2所有配、用电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插座接地孔均与PE线相接。

2.6.3所有普通电源插座回路均设漏电开关。

为防电气火灾,楼层总开关设0.3A漏电报警信号发送至BA中心。

2.3.2.7导线、电缆选择及敷设方式

2.7.1高压电缆:

采用铜芯难燃交联聚乙烯电缆由户外穿管引入地下一层高压开关房。

2.7.2主配电干线采用插接式封闭母线槽;消防设备、事故照明等配电线路采用耐火电缆、电线;其他配电线路采用阻燃塑料电缆、电线。

2.7.3低压线路敷设:

垂直线路敷于电气竖井内。

干线电缆水平段用电缆桥架敷设。

楼层配电线路用电缆桥架或金属线槽、管敷于吊顶内,无吊顶处穿管暗敷。

地下车库线路穿金属管明敷。

封闭式母线、桥架、线槽穿过楼板及配电间、电房、防火分区隔墙处均用防火堵料封堵。

消防设备的两路电源线敷于不同的桥架中。

2.3.3.照明设计

2.3.3.1本工程照明分为一般照明和确保照明。

确保照明即事故照明。

一般照明由市电供电。

确保照明双回路(其中一路引自市电/发电切换母线)供电,或由一路市电/发电切换电源。

为保证事故时的安全疏散,另设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详下文。

2.3.3.2主要场所照度标准、配电指标及主要灯具选型

表3.2

照明场所

照度标准值(lx)

照明功率密度(W/m2)

主要灯具选择

楼梯、走廊

75

5

吸顶节能灯

办公室

300

11

T8荧光灯

宴会厅

300

13

装修定

大堂

300

15

装修定

会议厅

100

6

装修定

地下停车库

75

5

T8荧光灯

设备房

200

8

T8荧光灯

3.3照明应尽量采用高光效绿色照明光源和高效率灯具,建议荧光灯采用带滤波优质电子镇流器。

以利节能和环保。

商场、餐厅应采用高显色性光源。

3.4屋顶四周设置航空障碍灯,由确保电源供电。

3.5事故照明:

所有疏散楼梯间、走廊、地下车库、设备用房照明和商场、餐厅、宴会厅部分照明(商场15%,餐厅、宴会厅30%)均配备市电和自备发电两种电源,自动切换。

在所有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口、其它疏散口、走廊、大堂、餐厅、宴会厅及地下车库通道适当位置均设置带蓄电池的应急疏散指示灯,走廊、通道上疏散指示灯间距不大于20米。

在各层电梯间、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走廊、通道、大堂、设备用房、地下车库及商场、餐厅等所有公共场所适当位置设置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作应急疏散照明。

一般平面疏散区域应急疏散照明照度不低0.5Lx,竖向疏散区域、地下疏散区域及人员密集疏散区域应急疏散照明照度不低5Lx,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180min;消防控制室、电话总机房、配电室、发电机房、消防水泵房、风机房等消防工作区域,照明照度不低于正常照明照度,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180min。

3.6立面照明:

本建筑群将成为当地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为突出表现其夜间景观效果,应结合建筑立面风格设置立面照明。

立面照明具体由专业照明公司设计。

本设计在首层、裙楼顶分别预留有立面照明电源。

3.7照明控制:

办公大堂、办公楼大堂、餐厅、宴会厅、地下车库等大空间场所、办公走道、办公走道、室外、立面照明由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群组、场景、定时、照度感应、现场手动和主控中心远程监控等)自动控制;楼梯间灯采用感应型延时自熄节能开关;办公室照明由照明配电箱就地集中控制;其他场所视具体情况而定。

2.3.4.防雷接地系统及安全措施

4.1防雷接地系统

本建筑群为办公(19层)、办公楼(27层)。

建筑最高点高度98m;均属二类防雷建筑。

4.1.1防雷接闪器

在各塔楼和裙楼屋顶,沿屋顶装饰构架或女儿墙及机房顶四周及尖顶处设避雷带,在外凸角及尖顶处设避雷短针,并在各塔楼和裙楼屋面设不大于10×10m或12×8m的避雷网。

屋面其它金属物体均与避雷网焊连。

屋面电气线路均穿钢管并与其配电箱、设备金属外壳连接,且就近与防雷装置连接。

屋面设备配电箱电源侧装设电涌保护器。

4.1.2引下线

利用结构柱主筋作引下线。

为提高对雷电的屏蔽效应,各塔楼外围柱按不大于18m的间距设一引下线,住宅在转换层转换至外围,裙楼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8m。

4.1.3均压环(网)及防侧击雷

高度45m及以上每一层,45m以下每二层设一均压环,即将该层外围圈梁两根水平主筋焊接连通,并与引下线焊连,形成均压环兼防侧击避雷带。

在适当位置留出预埋件将外围玻璃幕墙金属框及墙面金属装饰件与之连接,以防侧击雷并起到屏蔽作用。

相应层框架梁主筋连接成不大于18×18m的网格,并与均压环连接形成均压网。

4.1.4接地装置及接地电阻

利用建筑基础桩主筋作接地极,利用底板主筋连成不大于10×10m或12×8m的接地网。

本工程采用联合接地系统,电气接地、保安接地、防雷接地、消防报警装置及其它弱电接地共用该接地装置。

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在需要的位置引出接地连接板。

4.1.5防雷电波入侵

进出本建筑的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外皮均在入户处与接地系统连接。

高压进线设避雷器。

4.1.6消防控制室、弱电设备房等弱电设备用房的接地利用大楼共用接地装置,独立设引下线,采用35mm2铜芯导线。

4.1.7防雷接地系统所有露出砼外金属构件均做防腐处理,所有预埋件用-40×4镀锌扁钢。

4.2安全措施

4.2.1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采用TN-S系统。

4.2.2本工程采用共用接地系统,防雷接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气设备保护接地、消防报警装置及其它弱电系统接地共用该接地装置。

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否则应在室外增设人工接地体,在需要的位置设接地预埋件。

在各引下线地面处外侧设测试端子。

4.2.3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连接。

4.2.4在有淋浴间的卫生间等处设局部等电位连接。

在各设备房、各设备管井由接地网或均压网引出等电位连接板。

室内金属管道、设备金属外壳在适当位置与PE干线及等电位连接板作等电位连接。

4.2.5防雷击电磁脉冲

各信息及弱电设备房与外围柱子保持一定距离,并做屏蔽、接地和等电位连接。

各低压进线柜、天面设备配电箱设B级浪涌保护器,消防报警及电梯电源箱、各层电表(电源)箱均设C级浪涌保护器,信息及弱电设备房电源箱、其他信息设备电源箱均设相应规格的电涌保护器。

2.3.5.弱电设计

本工程弱电工程包括通信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有线广播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火灾报警及联运控制系统(见消防章节的电气部分)。

2.3.5.1通信系统

5.1.1通信系统分为固定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

电话布线系统纳入综合布线系统。

5.1.2本工程约需电话2000门,固定通信的语音交换机和配线架均放置在弱电设备房内。

5.1.3弱电设备房电源由低压配电房提供两路~380V,50Hz电源,经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后由30kVA在线式UPS不间断电源供给。

5.1.4引至本工程的通信电缆由电信总机房穿管埋地引入本工程弱电设备房。

通信系统的具体设备及方案由各运营商负责,设计院仅负责配合利用综合布线系统预留管路。

2.3.5.2有线电视系统

本工程共约有用户终端1000个。

系统采用860MHz邻频双向传输,用户电平要求67±4dB,图像清晰度应在四级以上。

本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